共識

共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為了凝聚雙方共識,團體自學的見面會改由較客觀的第三方來執行,或許是比較專業而讓人安心的作法

那天討論到團體中的權力結構問題,孩子一句話點醒了我:「家長都比較擔心小孩,依自己的喜好接受/否決了哪些人的加入,那我不就永遠只能遇到所謂的乖乖牌?但未來怎麼可能只讓我永遠遇到這些乖乖牌呢?」

是呀,如果孩子目前想要培養的是人際互動的協調能力、合作能力與領導/被領導能力,那我的這些主觀想法,便會成為孩子茁壯的阻礙。

我沒有辦法一輩子陪在他身邊呀!

「過程中,孩子會開心、會受傷,但如何在受傷後修復自己,調整以後面對這類事情的能力才是該讓孩子能好好培養的。」孩子的老師寬慰我,好在孩子現在還小,能練習多次、學習多次。畢竟,我無法一輩子都保護著他。

一味的禁止與保護,其實也限縮了他的可能性。那就嘗試著放手讓孩子發覺自己的能力,我就在一旁觀察著,承接他的情緒與和他一起「想辦法解決」吧。

於是大家決議,之後想參與我們團體自學的家庭先與我們主老師見面,也藉由老師的專業來看看怎麼幫助這些孩子。

「我也想幫助那些和我以前有相同傷口的夥伴。不然,少年法庭的影集不是告訴我們要『教』『化』我們這些難搞的青少年嗎?」

想方法教,用愛感化。我想跟「教育無他,唯愛而已」是相同的道理⋯⋯

#歡迎國中階段的孩子加入我們

#但高中姊姊也想加入_會不會申請很多階段

#放上小夥伴在議題討論課創作的海報

#LiveIsNotAllRoses


raw-image


avatar-img
C.T Yichi的沙龍
1會員
63內容數
實驗教育課程-議題思辨:用多元角度解讀社會現象,讓孩子涵養包容與尊重,透過溝通與表達展現孩子的獨特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T Yich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開始自學之後,孩子最缺乏的便是自律的能力,「我也知道要這麼做,但是一轉眼時間就過去了,我什麼事都還沒做好。」那時最大的爭執便是他覺得學得很不踏實,雖然可以學的東西很多,卻因為多到不知道怎麼下手。我在他身上看到更多的無助感與缺乏認同感(畢竟沒有一個權威角色來認同他,短時間實在很難改變這樣的學習狀態)
少年法庭不是給未成年看得。「它只傳達了青少年犯錯還是會受到法律懲罰,是不該做的。不過青少年為什麼做錯,都只有告訴我:因為家人不夠在意,因為父母不夠付出。這樣可能會有人以為:青少年犯錯,是爸媽的責任。」
直到昨天他垂頭喪氣的告訴我:「為另外一個生命負責,好辛苦。」 我跟著他一起到後院方埋葬他的「心血」,他說:「我對他好,他不見得馬上回應我;我忽略他,他直接跟我說掰掰⋯⋯。養活一條生命,真的好難。」 我忍不住在心裡吐槽:『這跟養你沒什麼兩樣啦!」
不管是在課程的想法,和整個組課的邏輯安排 或是和小學伴以及平時一起共學的夥伴們討論得不亦樂乎 當然偶爾還是有激辯的熱鬧,但他們開始習慣:討論就是會有火花碰撞
看台上的搖搖欲墜、一朵朵紅蓮上的淚人兒 蓮花本該是救贖,卻混著受傷的心靈 小小的一幅畫,讓我深深警惕著自己 言語有靈,千萬別被情緒的魔鬼給操控了
我才知道那天我尷尬的神情,被孩子盡收眼底 「我是因為覺得干擾到後方的路人了,因為我的不小心影響到別人,我覺得不好意思。」 「現在,你不會再不好意思了。」孩子動手把我的悠遊卡裝進他手作的卡夾中。「你不是常常唸我,要多想一點、仔細一點,避免給別人添麻煩嗎?」
開始自學之後,孩子最缺乏的便是自律的能力,「我也知道要這麼做,但是一轉眼時間就過去了,我什麼事都還沒做好。」那時最大的爭執便是他覺得學得很不踏實,雖然可以學的東西很多,卻因為多到不知道怎麼下手。我在他身上看到更多的無助感與缺乏認同感(畢竟沒有一個權威角色來認同他,短時間實在很難改變這樣的學習狀態)
少年法庭不是給未成年看得。「它只傳達了青少年犯錯還是會受到法律懲罰,是不該做的。不過青少年為什麼做錯,都只有告訴我:因為家人不夠在意,因為父母不夠付出。這樣可能會有人以為:青少年犯錯,是爸媽的責任。」
直到昨天他垂頭喪氣的告訴我:「為另外一個生命負責,好辛苦。」 我跟著他一起到後院方埋葬他的「心血」,他說:「我對他好,他不見得馬上回應我;我忽略他,他直接跟我說掰掰⋯⋯。養活一條生命,真的好難。」 我忍不住在心裡吐槽:『這跟養你沒什麼兩樣啦!」
不管是在課程的想法,和整個組課的邏輯安排 或是和小學伴以及平時一起共學的夥伴們討論得不亦樂乎 當然偶爾還是有激辯的熱鬧,但他們開始習慣:討論就是會有火花碰撞
看台上的搖搖欲墜、一朵朵紅蓮上的淚人兒 蓮花本該是救贖,卻混著受傷的心靈 小小的一幅畫,讓我深深警惕著自己 言語有靈,千萬別被情緒的魔鬼給操控了
我才知道那天我尷尬的神情,被孩子盡收眼底 「我是因為覺得干擾到後方的路人了,因為我的不小心影響到別人,我覺得不好意思。」 「現在,你不會再不好意思了。」孩子動手把我的悠遊卡裝進他手作的卡夾中。「你不是常常唸我,要多想一點、仔細一點,避免給別人添麻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