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家長將毀掉孩子的未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幾天追劇《多謝款待》,看到第6集讓我深受感動。

主角芽也子是一個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當他的烹飪老師沒收芽也子上課傳的紙條,發現芽也子有心儀的對象(悠太郎)。

由於悠太郎視納豆為難吃的食物,故芽也子想為悠太郎烹調美味的納豆料理,讓悠太郎瞭解納豆其實是美味的食物。

老師為了鼓勵芽也子的學習從研究美味的納豆料理開始,於是帶著他到烹飪教室一起磨刀…。

以下是他們的對話:

芽:老師為什麼會當老師呢?

師:因為女人無法當廚師,不知不覺就選了這條路。

芽:我沒有夢想,也沒有想做做看的事,甚至沒有想過這件事。

師:所謂的「菜刀」,其實只是普通的鐵片,如果不琢磨就無法成為菜刀,夢想應該也是這樣吧!把普通的鐵片磨了再用,用了再磨,在一再反覆當中,才終於找到自己期望的刀刃角度,如果不自己動手反覆去磨,就永遠找不到那個角度。

說完,老師拿出芽也子傳的那張紙條說:「這應該就是你的磨刀石吧!」

經過老師的鼓勵,芽也子回家開始嘗試將納豆與山藥、花生、味噌…等食材混合做料理。儘管在製作料理的過程中,他因為磨山藥泥導致手非常癢,但他媽媽看了之後,不是馬上代替他做,而是教他如何處理山藥時不會癢,並教他後續的烹調,最終完成讓悠太郎都覺得美味的納豆料理。

這一次的成功讓沒有任何夢想和學習動力的芽也子開始學習。

從這一個段落可以發現,老師透過對芽也子的觀察,給了芽也子第一個學習動力,芽也子的母親接手,幫助芽也子在烹調納豆料理中獲得成功,這樣的親師合作,終於讓芽也子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也讓他透過優秀的廚藝,度過二戰後的難關。

講完這個片段,我相信有不少家長期待自己的孩子像芽也子一樣,能遇到那麼好的老師,只可惜,在恐龍家長橫行的現在,這樣的老師越來越成為稀有動物。

讓我們回頭看看目前的教育現場。如果芽也子的家長是恐龍家長,動輒就告老師,可能根本不會有老師敢幫芽也子。

舉例來說,家長可能去投訴老師沒收芽也子傳的紙條,因為紙條是芽也子的財產;投訴老師居然讓他小孩去做工(磨刀);指控老師居然建議其小孩從事烹調那麼危險的事,然後,指控這樣的老師為不適任教師,要求學校開校事會議進入調查。

有沒有可能發生這類事情?不只發生而且案例越來越多。

講到這裡,也許有家長想問:

我所說的「恐龍家長」應該是少數吧?

的確是。

但是,100個家長中,只要出現1個恐龍家長,就會讓老師的工作權出現危機,就算全身而退,也會讓教師的職業生涯出現巨大的陰影,讓老師只要待在職場的一天,就使用防禦性教學。

這時,也許有人會說:「既然怕就不要教啊!」

未來可能真的會如此。

為何?

因為在教師的退休新制推行之後,使用新退休制度的老師不像舊退休制度的老師會被綁住,他們離開職場不會造成退休金損失。

因此,在這個沒有工作安全感的教育職場,所掙得的薪水可能不夠付兒少罰款或賠償,未來可能教師的流動性會越來越大,要找到好老師會越來越難。

總之,當教育界中的恐龍家長越來越多,從事教職工作的危險性越來越高,教師的薪資與其承受的職業風險無法成正比時,教育界的好老師將快速減少。

更重要的是,就算好老師有心,也可能在老師動輒被告、被罰的狀況下,選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防禦性教學。

由此推知,當恐龍家長不受抑制,未來受到最大傷害的就是孩子和社會。

相關連結:

多謝款待第六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綠園嬿語的沙龍
97會員
185內容數
自從新教師法暨退休新制實施後,教育職場遭逢鉅變。因此,此專題會探討教育職場狀況與風險,以幫助更多人瞭解教育職場的實際狀況。
綠園嬿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24
當大人發現孩子的價值觀錯誤時,用什麼工具導正較佳呢?就實務面,故事是很好的工具,因為人的大腦喜歡故事。當價值觀融入故事中時,能讓大腦放下戒心,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
Thumbnail
2024/06/24
當大人發現孩子的價值觀錯誤時,用什麼工具導正較佳呢?就實務面,故事是很好的工具,因為人的大腦喜歡故事。當價值觀融入故事中時,能讓大腦放下戒心,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
Thumbnail
2024/06/15
孩子未來的重要競爭力為何?答案是情商。只可惜,在許多家長的過度保護下,擁有玻璃心的孩子越來越多,情商越來越低,此狀況不管對孩子的人生或事業都十分不利。期許家長能學會放手,讓孩子一步步面對人生風浪,才能擁有好的情商和堅韌的意志。
Thumbnail
2024/06/15
孩子未來的重要競爭力為何?答案是情商。只可惜,在許多家長的過度保護下,擁有玻璃心的孩子越來越多,情商越來越低,此狀況不管對孩子的人生或事業都十分不利。期許家長能學會放手,讓孩子一步步面對人生風浪,才能擁有好的情商和堅韌的意志。
Thumbnail
2024/05/22
近幾年來,青少年自殺率逐年攀升。事實上,若青少年能自幼學習應對負面情緒的技巧,如:認知行為療法,應能有效紓解負面情緒,降低憂鬱風險和自殺率。
Thumbnail
2024/05/22
近幾年來,青少年自殺率逐年攀升。事實上,若青少年能自幼學習應對負面情緒的技巧,如:認知行為療法,應能有效紓解負面情緒,降低憂鬱風險和自殺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目前的教育環境中,嚴重影響學校教學品質的原因之一,就是恐龍家長橫行。在恐龍家長中,部份可能是情緒不成熟的人。因此,在這篇文章中,除了介紹情緒不成熟者的特徵之外,也舉實例說明,以幫助讀者更易辨識出情緒不成熟的恐龍家長。
Thumbnail
在目前的教育環境中,嚴重影響學校教學品質的原因之一,就是恐龍家長橫行。在恐龍家長中,部份可能是情緒不成熟的人。因此,在這篇文章中,除了介紹情緒不成熟者的特徵之外,也舉實例說明,以幫助讀者更易辨識出情緒不成熟的恐龍家長。
Thumbnail
今天是教師節,先祝福天下所有的老師們:教師節(盡量能)快樂! 教育的困難與可能的原因 老實說,我覺得現在當一位老師,比二、三十年前要來的辛苦太多。不只是在台灣,就連前陣子不斷上國際新聞的韓國老師自殺事件,也一再顯示出現代教育的困難。 少子化而讓每個孩子都成為寶貝,我覺得根本不是最大的原因。
Thumbnail
今天是教師節,先祝福天下所有的老師們:教師節(盡量能)快樂! 教育的困難與可能的原因 老實說,我覺得現在當一位老師,比二、三十年前要來的辛苦太多。不只是在台灣,就連前陣子不斷上國際新聞的韓國老師自殺事件,也一再顯示出現代教育的困難。 少子化而讓每個孩子都成為寶貝,我覺得根本不是最大的原因。
Thumbnail
恐龍家長的橫行不是某個單一老師的事,而是國安危機,因為它所引發的寒蟬效應,讓孩子未來越來越難得到好老師的指導。在這篇文章中,除了具體說明恐龍家長的行為樣態外,也明確指出如何扭轉局勢,讓孩子擁有更好的教育品質和未來。
Thumbnail
恐龍家長的橫行不是某個單一老師的事,而是國安危機,因為它所引發的寒蟬效應,讓孩子未來越來越難得到好老師的指導。在這篇文章中,除了具體說明恐龍家長的行為樣態外,也明確指出如何扭轉局勢,讓孩子擁有更好的教育品質和未來。
Thumbnail
在少子化的今天,越來越多家長由於過度愛孩子而成為恐龍家長。問題是,恐龍家長造成老師的職業危機感,會反噬孩子的學習權益,造成越來越多老師為了自保,選擇防禦性教學或離開教育職場,這狀況若惡化下去,孩子將越來越難遇到好老師。
Thumbnail
在少子化的今天,越來越多家長由於過度愛孩子而成為恐龍家長。問題是,恐龍家長造成老師的職業危機感,會反噬孩子的學習權益,造成越來越多老師為了自保,選擇防禦性教學或離開教育職場,這狀況若惡化下去,孩子將越來越難遇到好老師。
Thumbnail
「媽媽,我想說... ...」那孩子突然語塞,「說錯了。」 當我緩緩的回他怎麼了嗎?他訝異的看著我,我便回他:「有很多小朋友也都會叫我媽媽,我也是一個媽媽,所以沒關係。」 情緒跟情緒是會碰撞的,碰撞的刺激無法彌消,它只會不斷的被養大,像是一團被遺落在角落的毛髮,你只能試圖去撿起它,但不會想去梳理其中
Thumbnail
「媽媽,我想說... ...」那孩子突然語塞,「說錯了。」 當我緩緩的回他怎麼了嗎?他訝異的看著我,我便回他:「有很多小朋友也都會叫我媽媽,我也是一個媽媽,所以沒關係。」 情緒跟情緒是會碰撞的,碰撞的刺激無法彌消,它只會不斷的被養大,像是一團被遺落在角落的毛髮,你只能試圖去撿起它,但不會想去梳理其中
Thumbnail
為什麼一個老師,會需要恐懼的學生....或者反過來問,一個需要「學生的恐懼」的老師,他自己心裡的恐懼是什麼?
Thumbnail
為什麼一個老師,會需要恐懼的學生....或者反過來問,一個需要「學生的恐懼」的老師,他自己心裡的恐懼是什麼?
Thumbnail
  以前老師的職責是教導人生道理、教授知識、解答問題,如同韓愈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因為掌握眾多知識,所以以前的老師充滿權威且受人敬仰,跟學生也是呈現上對下的關係。現在的老師要處理的事又更多了,不僅僅需要顧及學業方面,在情緒及與學生互動關係上也需下足功夫。
Thumbnail
  以前老師的職責是教導人生道理、教授知識、解答問題,如同韓愈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因為掌握眾多知識,所以以前的老師充滿權威且受人敬仰,跟學生也是呈現上對下的關係。現在的老師要處理的事又更多了,不僅僅需要顧及學業方面,在情緒及與學生互動關係上也需下足功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