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的關照適可而止就好 哲學諮商vs心理諮商

2023/08/1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話說哲學雖然是心理學的老祖宗,但大家都知道心理諮商,卻不多人知道甚麼是哲學諮商(也是因為哲學到近幾十年才開始應用於諮商),我就常常被問說哲學諮商和心理諮商有什麼差別? 說實話到現在我都覺得還沒有想出一個自己最滿意的回答。

記得有一次朋友聚會時被問及,我說:心理諮商或許可以讓你心情變好,但哲學諮商會讓你變得有智慧。結果朋友也毫不留情地回答我說,那我只要開心就好,不用有智慧….喔喔!讓我知道這個解釋實在不太理想,當然以前老師也做過一個比喻說,如果將心理諮商比做西醫的話,那哲學諮商比較像是中醫。不過似乎也沒有真正能夠很清楚的說明。我想這也是為何有些德國派的嚴謹哲學教授,其實可能會不願意說哲學可以諮商,因為沒辦法定義清楚。

但對於我這個講求實際應用的人,就覺得只要能透過談話,能對來談者有幫助,都可以稱為諮商,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而最近又回頭看了提出PEACE哲學諮商方法的哲學教授Dr. Lou Marinoff所寫的書《柏拉圖靈丹》我覺得書中有一段描寫,很好地可以說明哲學諮商與心理諮商的差異,在此想和大家分享。

 

書中舉的例子是這樣的,一位經理人文森在自己的辦公室掛了一幅高更的名畫複製品,是海灘上半裸的大溪地女人。結果被女同事告發,他的上司根據性騷擾的規定要求他將畫拿下來。文森在拿下畫並保住工作之後,沒想到自己越想越氣憤,同時有被背叛的感覺,嚴重到無法好好工作。

而當檢視這個案例時,心理學家們毫無例外地會將焦點放在文森的情緒上面,他們都表示會在他氣憤、背叛等等情緒上面花很多時間。但是Dr. Lou Marinoff認為這樣根本是浪費時間,按照他哲學諮商的方法,他會先陪同個案檢視問題的核心,在深入去探討他的問題到底是甚麼時,發現他的情緒來自於他相信自己在不公平的情況下被要求拿下畫,這種情緒來自於不公平的感覺與認知,而不是氣憤的情緒本身。

然後考慮了所有文森可能可以做的選擇之後,他自己發現他保下他的工作是最正確的選擇。然後進一步從哲學的角度出發,協助文森去了解侮辱或冒犯與傷害之間的區別。傷害的意思是某人或某事在肉體上違反你的意志,傷害了你,而你不是這個傷害案個共犯。但是侮辱不一樣,如果某人或某事對你造成侮辱,從某個角度來說,你是造成這個侮辱的共犯,因為只有在你接受他的侮辱時才會發生,和你被動的被打一拳造成的傷害是不一樣的。而當你覺得被一幅畫的事件侮辱或冒犯時,你也是共犯,你其實扮演了主動的角色。而當你不覺得被冒犯,冒犯的事件就沒有發生。

文森透過這個思考區分了傷害和冒犯之不同,同時也了解到這種不公平是制度的產物,而不是針對他個人。文森被這種不公平的制度侵犯了,但並沒有受傷。他不需要再一直為他人的藝術品味產生情緒性反應。最後文森將想要掛在牆上的畫列出一清單,請同事過目後,選出一幅沒有人覺得受到侵犯的畫。

而這個諮商過程中,根本沒有花時間討論他的童年、性幻想、夢等等,也沒有開藥改善他的情緒,基本上就解決了文森的困擾。

 

我個人認為哲學諮商真的是一個往「前」看的諮商,雖然會去了解來談者的過去但重點在於接下來如何化解困擾與問題,同時相信自己可以透過不同的理解或看待方式來重新思考自己面對的問題。並針對其中的一些概念,哲學諮商師可以分享過去哪些哲學家們曾經提出過對於這個概念的一些看法,透過這個過程利用哲學來開啟另一扇門,而找出自己能夠接受並往下繼續走的方式。

其實我覺得前半段的諮商過程或許哲學諮商和心理諮商沒有太大的差異,而且不少人透過前半段的問題釐清,就已經解決不少問題了。

但如果真的要凸顯出哲學諮商的特點,我覺得哲學專業知識還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可以有更高的高度,比較超越的角度,去提供來談者看待自己的問題,也才是真正的哲學諮商。不過其實無論心理諮商或哲學諮商都還在發展當中,也有不同的派別,但我覺得或許都各有所長,每個人也是各取所需。

 

PS: 蘇菲畫: 蘇菲在餐廳用小便條紙隨便畫的,被我拿去護被當成書籤

分享身為哲學諮商師抱持終身持續學習哲學 閱讀書籍 以及諮商過程的心得與見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