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用之用—為何讓孩子學書法

無用之用—為何讓孩子學書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莊子‧人間世》

小時候學書法,鄰居阿姨問我媽「讓小孩學書法有什麼用?」,的確,古人用毛筆寫文章是出仕的必要技能,唐代士子及第後,還要再經過身、言、書、判的考核(身取其體貌豐偉;言取其言詞辯正;書取其楷法道美;判取其文理優長),換言之,想當官還是需要把書法練好的。

反觀今日,人們以螢幕為紙,鍵盤作筆,書法實用性不高,寫毛筆字逐漸被忽視也是可以預見的。

raw-image

小女每周一次的書法課已近三個月,她從中獲得的成就感不多,常常想放棄,但我為甚麼還是要讓她學?

一是為了給女兒有品質的陪伴。在親子共學時,我們會有深度的對話,剛好我喜歡書法,而不是體育或音樂,順理成章地便以書法作為交流媒介。

二是訓練專注力與觀察力。寫書法需要心、眼、手互相協調,需要高度的專注力,小女經過一陣子的練習,觀察力有長足的進步。某回她看我範寫「撇」時,她告訴我,原來不需要轉動筆管和筆毛,筆毛自然會回彈。甫升小一的孩子能觀察到這一點,足堪欣慰。

raw-image

三是練習靜心。曾經有一小段時間,孩子的口頭禪是「好無聊喔」,我喜歡用繪本《山姆和瓦森:無聊的祕密》引導她,當人無聊的時候,大腦就會用不同的方式工作, 我們會開始觀察、思考,給大腦一些留白時間,想像力和創造力就會出現。書法學習過程略顯枯燥,因此正好提供孩子靜心練習,培養定靜功夫。

引導兒童學習,如樹木小苗剛開始發展根系,看起來似沒有成長,根系健全後,慢慢地便能長成健壯的大樹。我嚥下過多指導語,注意不要造成孩子過多壓力。讓自家小孩寫書法,也許沒什麼用,但她長大後一定會記得,在童年時,我們母女共度靜謐悠長的一段時光。

avatar-img
小徑藝文+的沙龍
28會員
67內容數
學習書法需要保存作品以檢視自己是否進步,過去隨意堆置書法習作的習慣,造成翻閱的困難,將書法作品數位化,方便檢視習字的軌跡,同時也紀錄寫書法時浮現的種種心得體悟,給書法同好聊作參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小徑藝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教小女寫了一個月的橫畫,也許太過枯燥,讓她一度想放棄。這週開始教她垂露豎,再寫「十」和「士」,她好有成就感,寫完還意猶未盡,主動想多加練習。 在教小孩時,總會想起自己小時候練書法的往事,往往書法班的同學大都下課了,我仍在老師的督促下,一遍又一遍地練習書法比賽題目,心想不知道何時才能下課,但我從
現在學硬筆字的資源很充足,有許多人在網路上分享美美的硬筆字,因此剛開始有人詢問我能否教硬筆字時,我還有點不解: 小朋友在學校的國語課會學習硬筆字,至於大人,看著字帖也能自己練習吧? 反思自己學書法的歷程,學寫字光是看老師示範書寫還不夠,需要老師協助批改作業,也就是找出那些自己習慣性地忽略和留意不到
小女周末的作業是寫國字練習簿「口」,她一早醒來就坐在書桌寫字,約莫半小時後,我去看她的成果,發現作業簿竟然一片空白!在我質問之下,她情緒失控,哭著說「我不會寫!」。起先我不相信,會寫「馨」此等難字的孩子不會寫「口」,這不合常理嘛! 要孩子寫一個「口」,讓我看看問題出在哪裡,她寫的橫折( ┐)很奇怪
雖然李白誇張的詩句讀來很爽颯,但是寫到「殺盡」二字,心裡還是對兔兔感到抱歉。 〈草書歌行・李白〉 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 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氣涼,酒徒詞客滿高堂。 箋麻素絹排數箱,宣州石硯墨色光。 吾師醉後倚繩床,須臾掃盡數千張。 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
多數人都認同書法能陶冶身心靈,然而陶冶性情並不是一蹴可幾的,期望小孩學書法後從此變得文雅閑靜,毛躁氣質煥然一新,恐怕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最近無意間聽到幾個媽媽的對話:「我兒子坐不住,字寫得好醜,我想讓他去學書法,看會不會安靜下來。」其他人也附和她,我聽了暗嘆,書法老師背負父母的期望,扛下變化氣質的
故宮博物院-寫盡繁華展覽裡有一個國寶展件是懷素的「自敘帖」,懷抱著朝聖的心情,去看展前要求自己做好功課,才不會遺憾入寶山卻空手而歸。 過去我對草書並不特別留心,然在看完謝季芸書法家介紹草書的影片「不學草書又如何?別怕孫過庭!書譜有答案」,我方才開始認真賞讀書譜。適逢米芾稱其如「壯士拔劍,神采動人」的
教小女寫了一個月的橫畫,也許太過枯燥,讓她一度想放棄。這週開始教她垂露豎,再寫「十」和「士」,她好有成就感,寫完還意猶未盡,主動想多加練習。 在教小孩時,總會想起自己小時候練書法的往事,往往書法班的同學大都下課了,我仍在老師的督促下,一遍又一遍地練習書法比賽題目,心想不知道何時才能下課,但我從
現在學硬筆字的資源很充足,有許多人在網路上分享美美的硬筆字,因此剛開始有人詢問我能否教硬筆字時,我還有點不解: 小朋友在學校的國語課會學習硬筆字,至於大人,看著字帖也能自己練習吧? 反思自己學書法的歷程,學寫字光是看老師示範書寫還不夠,需要老師協助批改作業,也就是找出那些自己習慣性地忽略和留意不到
小女周末的作業是寫國字練習簿「口」,她一早醒來就坐在書桌寫字,約莫半小時後,我去看她的成果,發現作業簿竟然一片空白!在我質問之下,她情緒失控,哭著說「我不會寫!」。起先我不相信,會寫「馨」此等難字的孩子不會寫「口」,這不合常理嘛! 要孩子寫一個「口」,讓我看看問題出在哪裡,她寫的橫折( ┐)很奇怪
雖然李白誇張的詩句讀來很爽颯,但是寫到「殺盡」二字,心裡還是對兔兔感到抱歉。 〈草書歌行・李白〉 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 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氣涼,酒徒詞客滿高堂。 箋麻素絹排數箱,宣州石硯墨色光。 吾師醉後倚繩床,須臾掃盡數千張。 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
多數人都認同書法能陶冶身心靈,然而陶冶性情並不是一蹴可幾的,期望小孩學書法後從此變得文雅閑靜,毛躁氣質煥然一新,恐怕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最近無意間聽到幾個媽媽的對話:「我兒子坐不住,字寫得好醜,我想讓他去學書法,看會不會安靜下來。」其他人也附和她,我聽了暗嘆,書法老師背負父母的期望,扛下變化氣質的
故宮博物院-寫盡繁華展覽裡有一個國寶展件是懷素的「自敘帖」,懷抱著朝聖的心情,去看展前要求自己做好功課,才不會遺憾入寶山卻空手而歸。 過去我對草書並不特別留心,然在看完謝季芸書法家介紹草書的影片「不學草書又如何?別怕孫過庭!書譜有答案」,我方才開始認真賞讀書譜。適逢米芾稱其如「壯士拔劍,神采動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