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溝通(三): 什麼是職場上的專業態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前面的兩篇文章裡, 我以「自己作為下屬與主管正面衝突」以及「自己作為主管被下屬衝撞」的兩個角度分享了自己在職場溝通上的經驗和學習, 而「展現專業的態度」是文章裡不斷提到的字眼。談到職涯發展, 很多討論會聚焦於提升哪些專業能力, 卻很少有人特別提到專業態度的重要性。專業態度的表現常被歸納在軟實力中, 但我認為軟實力其實是專業態度展現後再被歸納出來的幾種單一面向的軟性技能, 而專業態度則是一種對職場的人和事更全面的應對方式, 應該被單獨拿出來討論。這篇文章想分享我認為的職場專業態度是什麼、對職涯發展有什麼影響、以及如何培養專業態度。

raw-image

什麼是職場專業態度?

職場專業態度包含的範圍很廣, 面對工作的態度、與人互動的方式、表達意見的方式等這些都是在專業態度上會被檢視的點。在太平盛世的時候, 專業態度很少被提及; 但在有壓力的情境裡, 它特別容易被看到! 我認為, 所謂的專業態度就是一個職場人能用「中性的」態度來因應負面的環境和事件。即使面對的事情不符合自己的期望, 仍能選擇用理性且對事情進展有幫助的方式來處理。例如: 有執行時間壓力但下屬頻頻出錯時, 選擇客觀指出他能改善的地方, 而不是怒罵他沒帶腦袋來上班; 在其他部門的同事對你負責的專案提出質疑時, 選擇想一想如何讓跟他對焦, 而不是認定他故意找你麻煩; 在主管做出不合理的安排時, 選擇正面與他討論其他的可能性, 而不是當面口頭頂撞或是嘴上不說但消極處理。

專業態度為什麼很重要?

工作上的專業能力能定義個人在所屬領域的身份, 並分出等級, 例如: 我們會說「他是一個資深的工程主管」。而專業態度則會轉化成對個人的形容詞, 變成你在業界的口碑, 例如: 「他是一個很情緒化的資深主管」或是「他是一個EQ很高的資深主管」。

 在求職的過程中, 除了檯面上進行的履歷、面試、背景查核(Reference Check)之外, 往往還有檯面下的口碑打聽。針對越資深的職位, 口碑打聽到的內容越會被當成重要的參考資料。我曾經看過一個在求職且已經順利完成幾關面試的前同事, 最後在私底下的口碑打聽中被過去合作過的人說了一句「他其實做事滿混的」, 因而沒有拿到offer。在業界中, 也總有幾個人名是眾所皆知很會辱罵下屬、很愛跟別人吵架、大家公認千萬別合作的人。這些都是忽略專業態度帶來的後座力。

 如何培養職場專業態度?

面臨壓力和負面事件時, 很難沒有情緒, 我會用這幾個角度的思考來幫助自己聚焦在理性的行動上。

1. 想想「如何有效率的解決問題? 」

在剛出社會的時候我都是用最直覺的情緒來應對各種不符合期望的事件--花時間罵出錯的廠商、寫email跟質疑專案的同事對戰、用最低標的方式簡單完成主管不合理分配的爛事。但後來我發現, 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僅沒有解決問題, 反而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把事情收尾。罵完廠商仍然需要讓他知道哪裡要改, 而廠商被罵得有情緒後可能更影響他的理解能力; email對戰後仍然需要跟這位同事面對面坐下來談才能溝通清楚彼此的論點; 用交差的心態完成被不合理分配的工作後可能會被主管要求重新再改, 因為做得不夠好。情緒發洩完, 該處理的事仍然需要處理, 一項都跑不掉。不如跳過這一段, 直接採取能解決事情的行動方案, 早點處理完還能早點下班。

2. 對事不對人, 不糾結誰是誰非

面對壓力和負面事件, 很多時候情緒拉不住是因爲太想證明錯不在自己, 於是面對出錯的廠商、下屬或同事, 會花時間跳針式的質問「為什麼? 為什麼這個都做不好?」。

不是說發生什麼事都要很鄉愿的讓它過去就算了, 而是強調需要回顧的是事情為什麼變成這樣, 而不是為什麼你要這樣。兩者在溝通上呈現出來的差異是這樣的:

糾結在人: 「上次明明我就說得很清楚, 為什麼你還弄錯? 你這部分沒處理好會拖累我的進度耶, 這樣我怎麼跟老闆交代?.... 」

聚焦在事: 「我們合作這麼久了, 這次卻沒處理好我不太能接受耶。之前的溝通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我們來釐清一下, 我還需要知道接下來怎麼做才能趕上我的進度…」

展現專業的態度不代表要壓抑自己的感受, 重點是自己作為需要解決事情的人能如何將討論往有益的方向引導。

3. 不對號入座「被害人」的位子

很多人在面對提出質疑的同事和不合理分配工作的老闆時, 第一個念頭就是懷疑別人是不是特別針對他。一旦把自己當成被害人, 精力就會花在抵抗加害者上, 而不是處理事情上。把自己定位成「需要解決這件事的人」, 而不是「被針對的人」, 這樣才能有穩定的心智應對、處理負面事件。   

暢銷書「原子習慣」的作者James Clear在他的電子報裡寫過這麼一段話“A valuable skill in life is to be larger than the situation...when you are larger than the situation, you can mentally step outside and above it.  Yes, there are problems to be solved.  Yes, you need to take action.  But the chaos is happening externally and you are still in the driver's seat internally.  You're in control of the moment, the moment is not in control of you." 意思是: 讓自己的格局大於身處的處境是一項珍貴的技能, 格局放大就能跳出來用更高的視野看...雖然有問題需要採取行動解決, 但這個混亂是外在的, 內在的自己仍然有掌控權。你能掌控這個當下, 而不是被當下拖著走。

這段話很好的總結了培養專業態度的方式, 拉高自己的角度才能把情緒和負面的事件切割開來, 也才能專注在解決事件上。將面對壓力和負面事件的心態調整好, 工作的應對自然而然能展現專業的態度, 團隊合作、溝通、解決問題等這些重要的軟實力也會跟著被看到。

 
Cindy Lu, 美國紐約大學(NYU)研究所畢業, 20年500強外商品牌行銷工作經驗, 熟悉B2C及B2B商業模式, 管理過台灣、香港、中國市場, 目前從事英文履歷及面試諮詢輔導工作。Email聯繫:cindy.career520@gmail.com  

FB: https://www.facebook.com/Cindy.Career/

IG: https://www.instagram.com/cindy.career/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areer+ 職涯升級站
17會員
67內容數
用品牌行銷的概念和部門主管的視角, 幫助職場工作者明確職場定位、清晰職涯路徑、強化個人優勢、補齊職場技能。
2025/03/20
最近,一則社會案件引起了廣泛關注:某科技公司技術長因離職事宜與公司負責人發生爭執,最終不幸遇害。這起悲劇令人震驚,也提醒我們,離職牽涉到複雜的人際關係與情緒。我們沒辦法確認主管在面對離職申請時一定能正面應對, 但我們可以主動管理這個場面, 讓離職過程往正面走。
Thumbnail
2025/03/20
最近,一則社會案件引起了廣泛關注:某科技公司技術長因離職事宜與公司負責人發生爭執,最終不幸遇害。這起悲劇令人震驚,也提醒我們,離職牽涉到複雜的人際關係與情緒。我們沒辦法確認主管在面對離職申請時一定能正面應對, 但我們可以主動管理這個場面, 讓離職過程往正面走。
Thumbnail
2025/03/12
如何在履歷或專業社交平臺上呈現失敗的專案經驗?資深行銷人Cindy分享,重點不在隱藏或美化失敗,而是轉化為學習與成長的機會,透過強調過程中展現的能力、學到的教訓,以及對未來工作的啟發,讓失敗專案成為展現個人價值與潛力的有力證明。
Thumbnail
2025/03/12
如何在履歷或專業社交平臺上呈現失敗的專案經驗?資深行銷人Cindy分享,重點不在隱藏或美化失敗,而是轉化為學習與成長的機會,透過強調過程中展現的能力、學到的教訓,以及對未來工作的啟發,讓失敗專案成為展現個人價值與潛力的有力證明。
Thumbnail
2024/12/18
這篇文章探討了設立年度目標時常見的誤區, 關於年度目標的文章都在教導如何有效的設定目標, 但本文提出更重要的是在設定目標前先看清楚自己有沒有對準方向。很多人在設立目標時會引用一些雞湯金句來鼓勵自己, 但這些聽起來激勵人心的話卻不一定會帶你走上期望中的道路。
Thumbnail
2024/12/18
這篇文章探討了設立年度目標時常見的誤區, 關於年度目標的文章都在教導如何有效的設定目標, 但本文提出更重要的是在設定目標前先看清楚自己有沒有對準方向。很多人在設立目標時會引用一些雞湯金句來鼓勵自己, 但這些聽起來激勵人心的話卻不一定會帶你走上期望中的道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你的個性就是太要求正確、太是非分明了,不但要正確,還要重複講兩次才滿足。」這是一向對我讚譽有加的主管在 1 on 1 時給我的建議,當時我只粗淺的以為,是表達的問題,只要站穩我的立場,說得更加婉轉就好。沒有想到這其實是更深層的衝突管理議題。我們要追求的,究竟是正確,還是有效呢?
Thumbnail
「你的個性就是太要求正確、太是非分明了,不但要正確,還要重複講兩次才滿足。」這是一向對我讚譽有加的主管在 1 on 1 時給我的建議,當時我只粗淺的以為,是表達的問題,只要站穩我的立場,說得更加婉轉就好。沒有想到這其實是更深層的衝突管理議題。我們要追求的,究竟是正確,還是有效呢?
Thumbnail
在前面的兩篇文章裡, 我以「自己作為下屬與主管正面衝突」以及「自己作為主管被下屬衝撞」的兩個角度分享了自己在職場溝通上的經驗和學習, 而「展現專業的態度」是文章裡不斷提到的字眼。這篇文章想分享我認為的職場專業態度是什麼、對職涯發展有什麼影響、以及如何培養專業態度。
Thumbnail
在前面的兩篇文章裡, 我以「自己作為下屬與主管正面衝突」以及「自己作為主管被下屬衝撞」的兩個角度分享了自己在職場溝通上的經驗和學習, 而「展現專業的態度」是文章裡不斷提到的字眼。這篇文章想分享我認為的職場專業態度是什麼、對職涯發展有什麼影響、以及如何培養專業態度。
Thumbnail
最近遇到了會講對錯的下屬,好像也不能說這樣不行,但是總覺得少了一點彈性在裡面。在職場上面講對錯,好像不能夠解決問題,還有可能會製造問題,因為每個人的立場不一樣,如果你一昧堅持自己是對的,那能完成的事情就少之又少了。 主管與下屬最大的區別在於,主管很多事情都不能夠很單純就完成,需要考慮的層面太多了,
Thumbnail
最近遇到了會講對錯的下屬,好像也不能說這樣不行,但是總覺得少了一點彈性在裡面。在職場上面講對錯,好像不能夠解決問題,還有可能會製造問題,因為每個人的立場不一樣,如果你一昧堅持自己是對的,那能完成的事情就少之又少了。 主管與下屬最大的區別在於,主管很多事情都不能夠很單純就完成,需要考慮的層面太多了,
Thumbnail
順從還是反抗,如何與強勢主管相處 遇到強勢主管是要順從還是要反抗!職場上很多人都身陷其中不得要領,嚴重點還會被情緒勒索,最後有可能導致身心受損並喪失工作權。要避免這種狀況就先讓我們找出相處模式,一起延續職場緣分。 小張「以前憑著自己豐富的工作經驗總以為把事做好就好,哪知道碰上掌控慾強又強勢的主管不只
Thumbnail
順從還是反抗,如何與強勢主管相處 遇到強勢主管是要順從還是要反抗!職場上很多人都身陷其中不得要領,嚴重點還會被情緒勒索,最後有可能導致身心受損並喪失工作權。要避免這種狀況就先讓我們找出相處模式,一起延續職場緣分。 小張「以前憑著自己豐富的工作經驗總以為把事做好就好,哪知道碰上掌控慾強又強勢的主管不只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我分享了自己曾經與主管正面衝突的經驗以及從中的學習, 這篇文章我想換個角度, 來分享自己擔任主管後被下屬衝撞的經驗以及當時的處理方式。這其實是我擔任主管職後第一次被下屬這麼直接的衝撞, 但當時的我已經有幾年的帶人經驗, 因此能沉住氣透過下面4個步驟來收拾這個場面....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我分享了自己曾經與主管正面衝突的經驗以及從中的學習, 這篇文章我想換個角度, 來分享自己擔任主管後被下屬衝撞的經驗以及當時的處理方式。這其實是我擔任主管職後第一次被下屬這麼直接的衝撞, 但當時的我已經有幾年的帶人經驗, 因此能沉住氣透過下面4個步驟來收拾這個場面....
Thumbnail
不知道有多少人信奉「上班好同事,下班不認識」的職場金句?對我而言,縱使工作環境有再多的妖魔鬼怪,我始終落實「工作即修行,職場是道場」的哲學,儘可能聽從媽媽的話:與人為善,不輕易交惡的明哲保身之道,畢竟地球是圓的,未來一定「相堵ㄟ丟」。
Thumbnail
不知道有多少人信奉「上班好同事,下班不認識」的職場金句?對我而言,縱使工作環境有再多的妖魔鬼怪,我始終落實「工作即修行,職場是道場」的哲學,儘可能聽從媽媽的話:與人為善,不輕易交惡的明哲保身之道,畢竟地球是圓的,未來一定「相堵ㄟ丟」。
Thumbnail
有天主管找同事聊聊績效不好原因,希望協助同事找出問題進而調整,會議開始主管詢問成績不佳原因,同事未如預期中提出問題或解決方法,而是一昧的把原因怪罪公司,訴說公司、主管應該要怎麼做才好,此時的主管臉色三條線,心想著到底是誰績效不好!這是我過往擔任主管時曾發生過的狀況。 有人會說同事提出公司或主管問題
Thumbnail
有天主管找同事聊聊績效不好原因,希望協助同事找出問題進而調整,會議開始主管詢問成績不佳原因,同事未如預期中提出問題或解決方法,而是一昧的把原因怪罪公司,訴說公司、主管應該要怎麼做才好,此時的主管臉色三條線,心想著到底是誰績效不好!這是我過往擔任主管時曾發生過的狀況。 有人會說同事提出公司或主管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