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個性就是太要求正確、太是非分明了,不但要正確,還要重複講兩次才滿足。
這是一向對我讚譽有加的主管在 1 on 1 時給我的建議,當時我只粗淺的以為,是表達的問題,只要站穩我的立場,說得更加婉轉就好。沒有想到這其實是更深層的衝突管理議題。我們要追求的,究竟是正確,還是有效呢?
衝突是職場難以避免的一部分,面對衝突時,我們往往陷入一個死循環:自己是對的,而對方是錯的,因此我務必要據理力爭,誓死不休!結果卻是兩敗俱傷,不但沒人跟自己站在一起,最後也沒有達成自己的目標,反倒淪為跳樑小丑。
真正的成因就來自於,我們錯誤的追求「正確」,卻往往忽略了更重要的目標:「有效」。
本文將透過三個職場厚黑故事,探討為什麼追求有效比追求正確更有意義,幫助我們更聰明地處理職場衝突,建立更良好的工作關係。
外部稽核的現場,陳經理面臨著一位外部稽核委員的質疑並要求提供更多文件以核實公司的資訊安全議題。衝突隱隱欲現,陳經理認為這些稽核文件不但浪費時間,而且可能損害公司的聲譽。因此,他需要找到一個巧妙的解決方案,既能達到稽核的要求,又能讓自己與公司全身而退。
在這個關鍵時刻,陳經理做出了一個明智的選擇,他不直接拒絕提供文件,而是說明該文件位於分公司。他客氣的詢問是否移駕至分公司繼續稽核。最終,稽核委員對於前往分公司檢查文件感到不便與耗時,繼而放棄了對文件的審核。不但成功維護了公司的聲譽,同時也減輕了陳經理的壓力。
一位資深工程師處於一個充滿挑戰的情境中,他的團隊主管要求他承擔超出他能力範圍的任務,他不會、他不想、更沒有意願執行。然而,他的反應卻很有趣。他永遠不直接拒絕,而是不斷反問問題,表示他無法理解為什麼需要做這件事情、這件事情對團隊來說真的有必要嗎。當他無法反問時,他只是回應說自己需要時間再研究。但,他從未主動展開行動,也沒有提出更多的問題或討論。
然而,事情的結果卻有點出人意料。由於團隊一直處於繁忙狀態,主管也沒有時間追蹤這個事情。因此,這個任務就一直擱置著,沒有完成。雖然對團隊而言,這是負面的發展,對於該工程師而言,卻成功避免了新的任務與挑展。
對於一個接案公司的專案經理來說,到底是要捍衛成本,還是維持人際關係,顯然是一個困難的議題。而方PM目前就在這個議題之中,他的業主要求完成合約範圍之外工作,卻不願多支付任何一筆費用。
這不但增加工作的複雜程度,更影響了利潤,最重要的是--他的考績獎金。然而,他也明白維護良好的關係對下一年是否能持續拿到合約至關重要。為了展現自己的專業與配合度,他向業主解釋既有工項的複雜程度與重要性,以及所要耗費的工時,並明確表示今年度合約內容是一定首要目標,同時也重申,如果有機會提早完成,願意配合擴展工作範圍。
業主得到了令他們開心地回覆,然而,事情的結果卻有些出人意料。專案經理故意放慢今年的工作進度,以避免被迫承擔不在契約範圍內的工作。而業主看到方PM在這一年的兢兢業業與良好態度,也不好意思追究本就不在合約範圍內的工作事項。
在這3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共通點:在職場衝突中,最重要的並非追求正確與否,而是明確自己的目標,並針對這些目標採取行動。他們都以不同的方式面對了可能發生衝突的場景,並透過更圓融的方式實現他們各自的目標。
然而,回顧我自己過去的衝突情境,我意識到我經常陷入了「我是正確的」的死循環中,而忽略了問自己「我想要實現什麼目標」這個重要問題。即使我在某些情況下確實是正確的,但這種堅持正確的態度並不一定能夠實現我的真正目標。
這三個小故事都是我在職場生涯中真實經歷的情節。儘管我不完全認同某些消極的處世方式,我甚至是某些情境下的受害者,但我也承認,這是我在當下最需要學習的一課。當衝突即將出現時,我現在會停下來,首先問自己,我希望實現什麼目標。這種轉變讓我更加專注於我的目的,而不是糾纏於是否正確的爭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