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兩位備受尊敬的古文字學家(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956-57年期間,中共正要推行拉丁拼音代替傳統的中國文字,然後又轉為大力推行簡化字。1957年4月,正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運動開始,聲稱歡迎知識分子對漢字改革,各抒己見。於是,他憑著對民族的感情,憑著對文字的堅持,發表了《慎重一點改革漢字》和《關於漢字的前途》兩文,就這樣,他的坎坷人生,他的悲慘遭遇,稍有良知者,無不扼腕長嘆,忿忿不平。

他經歷多次的政治鬥爭,被打成右派,被指是毒草,被批為「險惡陰謀」的「牛鬼蛇神」!他反對政治掛帥,反對政治大於一切,甚至反對學習馬列,這些只不過本是私下裡的交談,毫不煽動,也說不上是反動;但在反右期間,每一句話都成為他的「反動罪證」。他人生最後的一句話:「我不能再讓人把我當猴耍!」。這樣凜然剛烈的才性,這樣視死如歸的正氣,除了無盡的嘆息,還是黯然的嘆息!!

這位古文字學家,也是古史學家,生於1911 年 4 月 20 日,死於1966年9月3日,自縊而盡。他畢業於中央大學法律系,並取得律師資格,可是他一直沉醉於古史和古文字工作。1944年,他和夫人趙蘿蕤女士獲得洛克菲勒基金會,提供給他們夫婦二人獎學金,前往美國去從事研究。他在芝加哥大學講授中國古文字學,並且收集流散在歐美的商周青銅器資料,他想要完成《全美中國青銅器》的考察計畫,他遍訪美國有青銅器的人家、博物館、古董商,希望能發掘出更多的中國古代文字。其後他回國到清華大學籌備博物館,為清華購買各種古董,為國家的文字、古史盡一點力。他一生最大的期望,就是把中國的古文字復原,重生中華菁萃。這位古文字學家— —陳夢家。

1979年,他獲得平反(只是形式上的平反,不是獲得實質的昭雪),考古所奉命為他舉行追悼會,而那些在追悼會的高官領導,還不就是當年舉報告密、口誅筆伐,百般凌辱,甚至拳腳相交、劃清界線的「故友」!

其後,據說中華書局打算為陳夢家出版《西周銅器斷代》。他夫人狂笑冷說:「我又能拿稿費了!!」然後又大哭不止!

他是值得尊敬的中國讀書人!一個生賦中華民族感情的讀書人!
(由於情緒激動:另一位古文字學家,容後再寫)

(寫於2023年9月9日於澳洲)

avatar-img
63會員
82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位從大陸來探親的老人家,說:怎麼每次看到你,都是在剪草的呢? 我回答說:唷!是嗎?我都忘呢。 一般大陸來的,都不喜歡剪草的,花園也比較凌亂(不是最凌亂),說是種瓜種菜,就很在行。要是你跟他們講解如何打理草坪的話,一般都不愛聽的;故此,只能簡單回說一句「我都忘了」。 孔子哪次點醒子路: 由啊!
剛才收聽關於用情不專的徐志摩,於是留言:  幸福的女人,就是找到肯將就自己的男人。 幸福的男人,就是找到自己肯將就的女人。   2023-9-7
近這二十年來,中國大陸興起一股「國學」潮,先是曾仕強教授從臺灣到大陸講中國人的人性管理學,繼而講易經的奧秘、易經的智慧…,於是就帶動一股講學潮,配合電視媒體的推介,由講三國演義,一路講到古典文學。 其時,心想:為什麼沒有學者講《孟子》呢?為什麼也沒有學者講王陽明呢?難道要講「良知」、講「良心」,會
陶先生: 以下有好幾處,是需要斟酌的。  0:54例如堯是很好的國君,但他哥哥是象,是很殘暴的。 象不是堯的哥哥,而是舜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孟子》書裡有幾處提到舜的父親和他的弟弟的。請參考《史記》。  1:02另一方面虞舜的爸爸是很殘暴的,差不多想追殺他。 史書並沒有說虞舜的爸爸想追殺舜。
今午收聽香港某哲學教授(其職稱實為高級講師)講孟子與告子之人性論,聽完了之後,隨即喊出「都唔知講乜!東拉西扯。」孟子的原文雖然顯示出來了,但又沒有解釋,然後就下斷語,說孟子沒有嚴謹的邏輯,又說孟子在打稻草人。真莫名其妙! 究其原因,他的中文底子(包括文言文和白話文)薄弱,一般情況,是很難把中國哲學思
哈!老哥,你今年貴庚呀?到現在才講人生規劃! 不好意思!一字之差,正確是「我的餘生規劃」。 已經步入倒數的時段,還能做些什麼呢?過去的教學,是我最喜歡的工作,也算是我的使命,能多講講中華文哲,淺白地介紹前哲的人生智慧,自覺是一份責任。可現在時日不多,時代不同,總該抽身自我打算吧! 有了,閑時寫寫隨筆
有位從大陸來探親的老人家,說:怎麼每次看到你,都是在剪草的呢? 我回答說:唷!是嗎?我都忘呢。 一般大陸來的,都不喜歡剪草的,花園也比較凌亂(不是最凌亂),說是種瓜種菜,就很在行。要是你跟他們講解如何打理草坪的話,一般都不愛聽的;故此,只能簡單回說一句「我都忘了」。 孔子哪次點醒子路: 由啊!
剛才收聽關於用情不專的徐志摩,於是留言:  幸福的女人,就是找到肯將就自己的男人。 幸福的男人,就是找到自己肯將就的女人。   2023-9-7
近這二十年來,中國大陸興起一股「國學」潮,先是曾仕強教授從臺灣到大陸講中國人的人性管理學,繼而講易經的奧秘、易經的智慧…,於是就帶動一股講學潮,配合電視媒體的推介,由講三國演義,一路講到古典文學。 其時,心想:為什麼沒有學者講《孟子》呢?為什麼也沒有學者講王陽明呢?難道要講「良知」、講「良心」,會
陶先生: 以下有好幾處,是需要斟酌的。  0:54例如堯是很好的國君,但他哥哥是象,是很殘暴的。 象不是堯的哥哥,而是舜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孟子》書裡有幾處提到舜的父親和他的弟弟的。請參考《史記》。  1:02另一方面虞舜的爸爸是很殘暴的,差不多想追殺他。 史書並沒有說虞舜的爸爸想追殺舜。
今午收聽香港某哲學教授(其職稱實為高級講師)講孟子與告子之人性論,聽完了之後,隨即喊出「都唔知講乜!東拉西扯。」孟子的原文雖然顯示出來了,但又沒有解釋,然後就下斷語,說孟子沒有嚴謹的邏輯,又說孟子在打稻草人。真莫名其妙! 究其原因,他的中文底子(包括文言文和白話文)薄弱,一般情況,是很難把中國哲學思
哈!老哥,你今年貴庚呀?到現在才講人生規劃! 不好意思!一字之差,正確是「我的餘生規劃」。 已經步入倒數的時段,還能做些什麼呢?過去的教學,是我最喜歡的工作,也算是我的使命,能多講講中華文哲,淺白地介紹前哲的人生智慧,自覺是一份責任。可現在時日不多,時代不同,總該抽身自我打算吧! 有了,閑時寫寫隨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關一位研究員搜索山洞多年始終遍尋不著,直到有天黃昏,他扶著石壁慢慢往前,摸著摸著發覺不對勁,這凹凸不平滑的手感,是個「四」字。「有字啊!」......因為有字便有記錄,有紀錄就有歷史與故事,在漫長的一生中,當你終於摸到了先祖的證明、歷史的證明,那會是多麼的感動,就像摸到甲骨文而興奮的沈愷一樣。
Thumbnail
陳生:歷史系的人就是笑我們在做讀書心得,他們說我們就是翻譯,寫一下說什麼罷了。
Thumbnail
圈內人會暱稱林瑞明、呂興昌、陳萬益三位老師為台文福祿壽三仙、台文老公仔標,從他們並稱的外號大概就可以知道三位對台灣文學研究和建置台灣文學的付出實在令人敬佩。
Thumbnail
陳欽生從馬來西亞來到臺灣求學,卻意外捲入政治事件,被冤判入獄。如今,他積極參與人權教育,致力推動轉型正義。他的故事提醒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並且需要受難者與整個社會的共同合作來達成真正的「創傷療癒」。
曾經在紀念二二八事件的場合,我見過一位七旬老翁,瘦小且頭髮花白,他是政治受難者陳欽生先生。五十年前,他從馬來西亞前來台灣就學,卻沒想到後來牽扯進美國新聞處爆炸案。國家暴力不只向他施壓了十二年的冤獄生活,也剝奪了他獲得幸福的權利。 集體創傷的復原 國家人權委員會拍了一系列人權影片,將白色恐怖受
Thumbnail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Thumbnail
陳欽生藉由的生命故事,關注威權下受難者的心理創傷,以及我們能提供什麼幫助。
Thumbnail
陳生:孫(教授)在本週和我們說某個老師(陳研究員)說中央沒有做經學的。孫不認同,陳堅持。陳認為思想非經學。感覺陳把清學當經學。
Thumbnail
  1969年清明節過後不久,何應欽將軍提議提出由教育部會同中央研究院,研究整理簡筆字,以「適應當前的教學實用及光復大陸後的文教設施」   這個提議實在很危險,不知道何大將軍哪裡來的膽子,難道不擔心變中共同路人!當時在位的總統可是蔣中正耶!   我們懷念他......
Thumbnail
朱廷獻先生(1930-1990)辭世至今轉瞬已34年,最近整理舊書,看到先生著作,懷念起這位亦師亦友的長者!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關一位研究員搜索山洞多年始終遍尋不著,直到有天黃昏,他扶著石壁慢慢往前,摸著摸著發覺不對勁,這凹凸不平滑的手感,是個「四」字。「有字啊!」......因為有字便有記錄,有紀錄就有歷史與故事,在漫長的一生中,當你終於摸到了先祖的證明、歷史的證明,那會是多麼的感動,就像摸到甲骨文而興奮的沈愷一樣。
Thumbnail
陳生:歷史系的人就是笑我們在做讀書心得,他們說我們就是翻譯,寫一下說什麼罷了。
Thumbnail
圈內人會暱稱林瑞明、呂興昌、陳萬益三位老師為台文福祿壽三仙、台文老公仔標,從他們並稱的外號大概就可以知道三位對台灣文學研究和建置台灣文學的付出實在令人敬佩。
Thumbnail
陳欽生從馬來西亞來到臺灣求學,卻意外捲入政治事件,被冤判入獄。如今,他積極參與人權教育,致力推動轉型正義。他的故事提醒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並且需要受難者與整個社會的共同合作來達成真正的「創傷療癒」。
曾經在紀念二二八事件的場合,我見過一位七旬老翁,瘦小且頭髮花白,他是政治受難者陳欽生先生。五十年前,他從馬來西亞前來台灣就學,卻沒想到後來牽扯進美國新聞處爆炸案。國家暴力不只向他施壓了十二年的冤獄生活,也剝奪了他獲得幸福的權利。 集體創傷的復原 國家人權委員會拍了一系列人權影片,將白色恐怖受
Thumbnail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Thumbnail
陳欽生藉由的生命故事,關注威權下受難者的心理創傷,以及我們能提供什麼幫助。
Thumbnail
陳生:孫(教授)在本週和我們說某個老師(陳研究員)說中央沒有做經學的。孫不認同,陳堅持。陳認為思想非經學。感覺陳把清學當經學。
Thumbnail
  1969年清明節過後不久,何應欽將軍提議提出由教育部會同中央研究院,研究整理簡筆字,以「適應當前的教學實用及光復大陸後的文教設施」   這個提議實在很危險,不知道何大將軍哪裡來的膽子,難道不擔心變中共同路人!當時在位的總統可是蔣中正耶!   我們懷念他......
Thumbnail
朱廷獻先生(1930-1990)辭世至今轉瞬已34年,最近整理舊書,看到先生著作,懷念起這位亦師亦友的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