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疾患與他人的理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情緒問題因為看不見身體上的毛病,健康的人是無法理解。有時可能會對他們的意見感到惱怒。例如「難道你不能下定決心振作起來?」雖然是惱怒,我們卻也不會去說「有一天如果你也生病你就懂了。」
因為我們知道和別人的不同是多麼辛苦,被認為懶惰、無法振作、沒有抗壓力,是多麼不甘心。
然而一直希求別人的理解,也成為一種壓力。後來我認為也是自己的好強心態,讓自己無法接受別人負面的看法。如果我就順著你的想法承認,沒錯,我沒有抗壓力、我也不勤勞,就這樣,滿足他們的想法,感覺我也沒有任何損失。終歸還是自己無法承認自己的弱小,才那麼需要他人的理解。
尋求理解要找到頻率相同的人。例如有同樣困擾的人,或是對於醫療有基本認識的人。「過於正能量」的族群,因為他們的活力都是比較高的,他們無法想像,走個兩百公尺,去便利商店,對我們可能是好幾天來的突破。
還有一種「不要吃藥,因為你會成癮」這類的「思想團體」也不適合我們接觸。他們的基本知識都是錯的,對疾病和醫療的知識幾乎等於零,對你完全沒有幫助。他們不用吃藥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病。
遠離反醫學和反科學,還有「沒有根據地認為自己比醫生厲害」的族群,因為他們完全無法幫助我們,他們只是想要表現自己的意志力比你強,進而獲得優越感而已。我們不需要誰來教我們意志力的重要,我們只想飯吃得下,不失眠,不會有不必要的恐懼,看到美景能自然而然微笑。
意志力就留給需要感覺自己厲害的人吧。
avatar-img
5會員
26內容數
你快樂嗎?你知道自己的快樂悲傷來自哪裏嗎?有意識地觀察自己的情緒,更加深刻的理解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nna Luci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沒有力氣 我想打掃,我想做這個做那個,可是身體很像過時五年的手機,體力一下子就用完。 說不感到挫折是假的。人從不會認老,心裡總是只有二十歲,好奇愛玩愛付出。 但身體卻不是頭腦說了算。身體有自己的「人生」。而頭腦經常過於獨裁,要身體做這個做那個,身體做不到,頭腦就責備他。或是身體需要活動,頭腦卻顧著自
長期的情緒疾患會影響消化功能,內分泌等等。因此出現很多讓人困擾的症狀,而阻礙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因為人體太過精密,要求藥到病除只會增加自己的壓力。
越過困難並不是總是像跨欄選手那樣,帥氣的一越而過,就海闊天空。 我總是像掉進一個爛泥塘裡,掙扎著爬到岸上,帶著爛泥繼續往前走。潮濕而沈重。隨著時間,也許爛泥變成沙土而掉落,或是我終於遇到了一窪清泉,得以洗淨身上的挫折和混沌,這時困難才真正的過去。
情緒是捉摸不定的。很多時候我們根本不知為什麼今天比較輕鬆,昨天又痛苦得要命。 透過觀察情緒,可以讓我們的情緒有流動的空間。不壓抑它,而是完整地疏導觀察它。否認自己的情緒會加重自己的負擔。 情緒產生時,給它時間,觀察它,想想自己上一次經歷到這種情緒是什麼情形。這能夠為自己進行「掃雷」。地雷越多的人,內
這幾天感冒,連吃飯都吃不下。其實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我的行事曆是被身體狀況左右的。三年前離職之後,重心就一直在恢復健康上。畢竟身體動不了,什麼計畫都是徒然。 常常覺得怎麼好得這麼慢呢?完成的事情怎麼這麼少呢?可是我也應該換個角度了。身體給我的信號,就是要我多注意它,所有的優先順序都必須改變。 說實在我
因為一個不相干的刺激,以前的傷口突然劇痛,哭了出來。 這次,我終於知道,自己一直都沒放下的是什麼事情。 終於見光的傷口,變成窺探未來的一扇小窗。 能看見什麼,還不知道。 一直在胸口的那個結好像是鬆了一點。
沒有力氣 我想打掃,我想做這個做那個,可是身體很像過時五年的手機,體力一下子就用完。 說不感到挫折是假的。人從不會認老,心裡總是只有二十歲,好奇愛玩愛付出。 但身體卻不是頭腦說了算。身體有自己的「人生」。而頭腦經常過於獨裁,要身體做這個做那個,身體做不到,頭腦就責備他。或是身體需要活動,頭腦卻顧著自
長期的情緒疾患會影響消化功能,內分泌等等。因此出現很多讓人困擾的症狀,而阻礙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因為人體太過精密,要求藥到病除只會增加自己的壓力。
越過困難並不是總是像跨欄選手那樣,帥氣的一越而過,就海闊天空。 我總是像掉進一個爛泥塘裡,掙扎著爬到岸上,帶著爛泥繼續往前走。潮濕而沈重。隨著時間,也許爛泥變成沙土而掉落,或是我終於遇到了一窪清泉,得以洗淨身上的挫折和混沌,這時困難才真正的過去。
情緒是捉摸不定的。很多時候我們根本不知為什麼今天比較輕鬆,昨天又痛苦得要命。 透過觀察情緒,可以讓我們的情緒有流動的空間。不壓抑它,而是完整地疏導觀察它。否認自己的情緒會加重自己的負擔。 情緒產生時,給它時間,觀察它,想想自己上一次經歷到這種情緒是什麼情形。這能夠為自己進行「掃雷」。地雷越多的人,內
這幾天感冒,連吃飯都吃不下。其實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我的行事曆是被身體狀況左右的。三年前離職之後,重心就一直在恢復健康上。畢竟身體動不了,什麼計畫都是徒然。 常常覺得怎麼好得這麼慢呢?完成的事情怎麼這麼少呢?可是我也應該換個角度了。身體給我的信號,就是要我多注意它,所有的優先順序都必須改變。 說實在我
因為一個不相干的刺激,以前的傷口突然劇痛,哭了出來。 這次,我終於知道,自己一直都沒放下的是什麼事情。 終於見光的傷口,變成窺探未來的一扇小窗。 能看見什麼,還不知道。 一直在胸口的那個結好像是鬆了一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上週末聽完這集 Podcast「胡程維 - Google NotebookLM 工程師,AI 與哲學美麗的交會:重塑思考、學習與自我實現」,收穫滿滿,想透過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我學到的內容與一些心得。
以前總是期許自己必須樂觀,有了壞情緒,就努力地想辦法揮去。我學會了如何讓情緒來,自然地讓情緒走。 有些日子,一早起來會覺察到自己有情緒,也許是因為前一晚,家人睡不好,自己也跟著睡睡醒醒,早晨起床時仍然覺得累,這時候容易有無助的情緒出現。 今天我學會讓情緒自然地來,想哭就哭一會兒,哭完情緒也慢
Thumbnail
情緒權威是指在做決策時,需要等待情緒週期過去,感受所有情緒後再決定。文章說明情緒權威與空白情緒人的差異,並建議情緒權威者在情緒低點時避免衝動決策,而空白情緒者則需觀察自身情緒如何受他人影響。最後,提供查詢人類圖的方式,瞭解自身是否為情緒權威。
Thumbnail
當情緒人遇到空白情緒人,會覺得你有話為什麼不講呢?你明明有不滿,私底下抱怨結果遇到本人還是發洩不出來! 而空白情緒因為容易害怕面對衝突,會腦補很多劇情,選擇把很多話吞回去,所謂的秘密人生就是如此~ 曾經我問情緒權威的友人,他們也說不喜歡衝突,但當我再細問:若你跟另一半吵架是選擇不要說,還是和
Thumbnail
他們不太表達自己的意見。可能是不知道該怎麼說,也可能擔心說錯話讓別人傷心,更害怕說錯、做錯的自己會不被喜歡…於是,他們任由別人加諸更多工作及責任在他們身上,又或者是任由別人一步步用言語或身體侵犯他們的界線,即便不喜歡、不開心,他們依然會為這些不舒服的感受,找許多理由將它合理化。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面對不快負面情緒,通常我會自己忍受排解,不會無端去遷怒他人,不會想找人訴苦抱怨,也不會主動去關心他人。 自己已經累積很多煩悶事了,不想還要吸收他人的 當有人找我抱怨訴苦時,自己的事情自己想辦法解決啊!都是成熟懂事的成人了不是嗎?我心裡都會這麼想著。 抱怨訴苦也是在說他人壞話,我會盡力不要成為
Thumbnail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指出,氣候變遷對於有心理疾病的人會帶來更致命的威脅。 天氣越來越躁熱,極端氣候的變化對雙相情感疾患(躁鬱症)等精神疾病被視為不利的因素。其中思覺失調與躁鬱症患者因為大腦前下視丘的訊息神經傳遞有所損害,導致患者更容易受到氣溫變化的影響。
Thumbnail
「我相信你一定不喜歡,但如果你要增進對自己的了解,就要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並理解這些情慾。如果你否認他們,無論是無視還是壓抑的方式,結果就像截肢,就如同身體某個重要的部位被切掉,你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一個殘缺的人。」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上週末聽完這集 Podcast「胡程維 - Google NotebookLM 工程師,AI 與哲學美麗的交會:重塑思考、學習與自我實現」,收穫滿滿,想透過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我學到的內容與一些心得。
以前總是期許自己必須樂觀,有了壞情緒,就努力地想辦法揮去。我學會了如何讓情緒來,自然地讓情緒走。 有些日子,一早起來會覺察到自己有情緒,也許是因為前一晚,家人睡不好,自己也跟著睡睡醒醒,早晨起床時仍然覺得累,這時候容易有無助的情緒出現。 今天我學會讓情緒自然地來,想哭就哭一會兒,哭完情緒也慢
Thumbnail
情緒權威是指在做決策時,需要等待情緒週期過去,感受所有情緒後再決定。文章說明情緒權威與空白情緒人的差異,並建議情緒權威者在情緒低點時避免衝動決策,而空白情緒者則需觀察自身情緒如何受他人影響。最後,提供查詢人類圖的方式,瞭解自身是否為情緒權威。
Thumbnail
當情緒人遇到空白情緒人,會覺得你有話為什麼不講呢?你明明有不滿,私底下抱怨結果遇到本人還是發洩不出來! 而空白情緒因為容易害怕面對衝突,會腦補很多劇情,選擇把很多話吞回去,所謂的秘密人生就是如此~ 曾經我問情緒權威的友人,他們也說不喜歡衝突,但當我再細問:若你跟另一半吵架是選擇不要說,還是和
Thumbnail
他們不太表達自己的意見。可能是不知道該怎麼說,也可能擔心說錯話讓別人傷心,更害怕說錯、做錯的自己會不被喜歡…於是,他們任由別人加諸更多工作及責任在他們身上,又或者是任由別人一步步用言語或身體侵犯他們的界線,即便不喜歡、不開心,他們依然會為這些不舒服的感受,找許多理由將它合理化。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面對不快負面情緒,通常我會自己忍受排解,不會無端去遷怒他人,不會想找人訴苦抱怨,也不會主動去關心他人。 自己已經累積很多煩悶事了,不想還要吸收他人的 當有人找我抱怨訴苦時,自己的事情自己想辦法解決啊!都是成熟懂事的成人了不是嗎?我心裡都會這麼想著。 抱怨訴苦也是在說他人壞話,我會盡力不要成為
Thumbnail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指出,氣候變遷對於有心理疾病的人會帶來更致命的威脅。 天氣越來越躁熱,極端氣候的變化對雙相情感疾患(躁鬱症)等精神疾病被視為不利的因素。其中思覺失調與躁鬱症患者因為大腦前下視丘的訊息神經傳遞有所損害,導致患者更容易受到氣溫變化的影響。
Thumbnail
「我相信你一定不喜歡,但如果你要增進對自己的了解,就要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並理解這些情慾。如果你否認他們,無論是無視還是壓抑的方式,結果就像截肢,就如同身體某個重要的部位被切掉,你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一個殘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