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Xavier 馬鴻裕
當馬來西亞人跨越海洋來到台灣生活,通常都會在某種程度上被迫學習烹飪。這是因為在我們想念家鄉美食的時候,除了會去光顧新馬料理餐廳,偶爾也會嘗試在家下厨複刻出「媽媽牌」的料理。然而,在我的個人經驗當中,每次去到市場選購海鮮食材都會有一件讓我覺得非常困擾的事,就是我只認得魚、蝦、螃蟹,還有……Sotong(蘇東)。
當你向馬來西亞人展示這張圖片,我相信除了章魚之外,他們一定會跟你說其他的統統叫做「Sotong」。會有這樣的現象,並不是因為馬來西亞人缺乏教育,而是受到了馬來西亞語的影響。在馬來西亞語當中,Sotong(蘇東)是指某些海洋軟體動物的總稱,但實際上每個物種都有自己的馬來西亞語名稱。或許是因為馬來西亞人沒有區分這些動物的習慣,又或許是有些華人(啊對對對!說的就是我自己啦!)的馬來西亞語程度有限,所以無論是魷魚、小卷、透抽還是烏賊等,我們皆會稱之為Sotong。搞笑的是,從小說福建話長大的我,曾經還一度以為「蘇東」是福建話中的詞彙。
看到這些「蘇東」的馬來西亞語名稱,你是不是就會覺得直接叫牠們「Sotong」更簡單明瞭呢?說到這裡,你應該會很好奇:如果指定想要吃小卷該怎麼辦?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辦法,因為在馬來西亞享用Sotong料理就像是開盲盒遊戲一樣,你完全不會知道端上桌的究竟會是魷魚、小卷、透抽還是烏賊。當然,馬來西亞人民會有個共識,如果點炒Sotong,通常會是炒烏賊;如果點炸Sotong,通常會是小卷、透抽;如果點Rojak(囉惹),出現的則會是魷魚。或許,這種驚喜也是其中的樂趣吧?
除了魷魚之外,有一種大人小孩都愛吃的甜點,也被台灣人一一分類成冰淇淋、霜淇淋、冰棒、冰條、雪糕、雪酪、雪餅等,而我們馬來西亞人還是老樣子不愛分類,不論是什麼品項,叫它「Ice-Cream」準沒錯!
回憶起我在念大學的時候,親眼目睹了一個有趣的生活小故事,有一個跟我同鄉的同學(匿名:M)跟一位台灣人(匿名:F)交往,兩人就曾因為「冰淇淋」而大吵一架。
在某個炎熱的午後,F突然說想吃冰淇淋,M一聽見就立刻到便利商店去購買。沒想到當M買回來的時候,F一看頓時傻眼了。
M:怎麼了?你不是要吃冰淇淋嗎?
F:我說的是「冰淇淋」,你怎麼買了「冰棒」回來?
這種因為文化差異而發生的烏龍事件,真的是讓人哭笑不得啊!但也正是如此,我們才得以理解:原來我們馬來西亞人所理解的「冰淇淋」,在台灣可能指的是冰棒、冰條或雪糕等,相當有趣。
在台灣,不只有食物會被分類,就連口味也可以進一步細分!例如:辣度可以分成微辣、小辣、中辣、大辣;甜度可以分成無糖、微糖、半糖、少糖、全糖;冰量可以分成去冰、微冰、少冰、正常冰……
相比之下,馬來西亞社會對於事物的分類似乎簡單許多,不同於台灣的精細分類和客製化服務,馬來西亞更傾向於提供相對簡單的選擇,以平衡生活的複雜性。這種文化差異反映了台灣社會對於多元性和個體需求的尊重,也是台灣民主社會的一種體現。兩者之間的差異,正是我們可以互相學習和欣賞的文化寶藏。
喜歡我們的文章?那就來 贊助專區 ,請我們喝杯咖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