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人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心理師許皓宜曾提到,「後疫情時代的心靈挑戰是:”缺乏信念、缺乏未來、缺乏愛”,不自覺陷入”空心”狀態」,雖然她當時主要關注的對象是現代年輕人,但是,這種狀態其實有可能發生在各種年齡層

“空心”是一種失去活力和創造力的狀態,使用更多心智去應對生活,卻忽略了心靈與本能,失落了接觸真實情感、理解自我的能力,很多人可能陷入了”空心”的狀態,卻不自知

「活著,卻感受不到踏實的未來和生命的意義。
活著,有自我的形體,卻少了發自內心的自信。
活著,想要向人靠近,卻缺乏繫緊關係的能力。
當人們心中缺乏信念、缺乏未來、缺乏愛時,便會用個人獨特的方式,站在自我毀滅的邊緣,所以有時迷惘,有時孤單,有時討厭自己⋯⋯慢慢地,心便空了。
守不住心跳的溫度,成為一種空心的狀態。」

造成”空心人” 的原因可能是各式各樣的,通常涉及早期經驗、創傷、自我保護、社會因素…等,使得人們感覺難以建立深刻的情感聯繫,導致情感空虛和內在的孤立感

  • 早期經驗:有些人的成長經歷和早期的家庭環境,會在不知不覺中對其情感發展,造成極深遠影響,家庭中的冷漠、情感忽略、缺乏愛與支持…等,都可能使一個人在情感上變得過於保護或壓抑,進而導致情感空虛
  • 創傷經歷:身心創傷,如虐待、失去親人、災難事件…等,可能導致情感的逃避和麻木,一個人可能會不自覺地挖空情感層面,以避免進一步的傷害
  • 社會壓力: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高競爭可能使人們感到疲憊和壓力,人們為了應對這些壓力,可能乾脆將情感封閉,保護自己,免於受到情感的困擾
  • 自我保護:有些人可能過去曾經受到傷害或背叛,因此在情感上變得過度小心謹慎,通常會選擇隱藏真實情感,以免再次受到傷害
  • 自我身份困惑:對於自己的價值觀、目標和身份的不確定,使人難以建立情感連結,也可能導致情感空虛
  • 科技和社交媒體:現代科技的發達和社交媒體的大量出現,使人們能夠在虛擬世界與他人互動,但這種互動往往缺乏真實的情感聯繫,過度使用甚至依賴科技,導致人們大幅減少現實世界中的情感互動,進而導致情感缺乏溫度

與時俱進的科技及AI,為人類的生活帶來許多以往無法想像的便利,卻也不可逆地大大減少人與人之間的親密往來,該如何面對和改善這種空虛、孤立和淡漠,對現代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議題

希望在生命的旅途中,我們都不再迷失方向,而是能舒心自在,並且隨時都能 Stop and smell the roses. Enjoy lif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聽話、順從的孩子,常會將父母的期望內化成自己的,因為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他們的期望和價值觀對孩子產生深遠影響,這些孩子通常將父母的期望視為對他們的愛和關心的表現,因此傾向於接受和內化這些期望,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喜愛 然而,當這些內化的期望過於強烈,或是與孩子自身的願望和價值觀不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常常是出於愛和關心,希望他們能夠在自己的教導下健康成長,並擁有幸福、成功的未來 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實現自己當初的夢想,因為這些夢想曾經激勵過他們,也相信,孩子如果實現這些夢想,就會擁有成就感和滿足感 然而,正如"別在他人的地圖上找自己的路"這句話所提醒的,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
每個人的心靈都是一本獨特的書,紀錄著自己的內心以及經歷的過往,並賦予獨特的價值和意義,這些記憶和情感組成了我們專有的個性、價值觀和行為模式,使我們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我們的個人故事由無數個時刻和經歷交織而成,塑造了此時此刻的我們,即使從表層看來,也許彼此間故事雷同,但即使有小細節不同,整個故事就會不
在面對困難、挑戰或是負面情緒時,過度鼓勵正向思考,刻意忽略或否定負面情感,強調只有正面情感才能解決問題,或只有積極思考才能改變現況...等觀點,這種忽視/無視個人真實情感和經歷的概念,被稱為"毒性正面思考" 這種思考方式往往過度宣揚"一切都會好起來"或"只要有正面的態度就能克服一切"...等無法真
前幾天,跟幾位朋友討論到一個議題:有沒有人可以同時具備"堅強卻柔軟"的心呢? 有朋友認為不可能,但我知道是有的,尤其是從小的原生家庭中,若有一位缺席的父或母,那麼,家中比較體貼的孩子,就會自動補位,成為還留在位置上的那一位父或母的情緒替代伴侶,這個孩子就會在這種補位、錯位的環境下,被迫快速長大,一
聽話、順從的孩子,常會將父母的期望內化成自己的,因為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他們的期望和價值觀對孩子產生深遠影響,這些孩子通常將父母的期望視為對他們的愛和關心的表現,因此傾向於接受和內化這些期望,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喜愛 然而,當這些內化的期望過於強烈,或是與孩子自身的願望和價值觀不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常常是出於愛和關心,希望他們能夠在自己的教導下健康成長,並擁有幸福、成功的未來 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實現自己當初的夢想,因為這些夢想曾經激勵過他們,也相信,孩子如果實現這些夢想,就會擁有成就感和滿足感 然而,正如"別在他人的地圖上找自己的路"這句話所提醒的,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
每個人的心靈都是一本獨特的書,紀錄著自己的內心以及經歷的過往,並賦予獨特的價值和意義,這些記憶和情感組成了我們專有的個性、價值觀和行為模式,使我們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我們的個人故事由無數個時刻和經歷交織而成,塑造了此時此刻的我們,即使從表層看來,也許彼此間故事雷同,但即使有小細節不同,整個故事就會不
在面對困難、挑戰或是負面情緒時,過度鼓勵正向思考,刻意忽略或否定負面情感,強調只有正面情感才能解決問題,或只有積極思考才能改變現況...等觀點,這種忽視/無視個人真實情感和經歷的概念,被稱為"毒性正面思考" 這種思考方式往往過度宣揚"一切都會好起來"或"只要有正面的態度就能克服一切"...等無法真
前幾天,跟幾位朋友討論到一個議題:有沒有人可以同時具備"堅強卻柔軟"的心呢? 有朋友認為不可能,但我知道是有的,尤其是從小的原生家庭中,若有一位缺席的父或母,那麼,家中比較體貼的孩子,就會自動補位,成為還留在位置上的那一位父或母的情緒替代伴侶,這個孩子就會在這種補位、錯位的環境下,被迫快速長大,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前年輕世代(20-40歲)在愛情中面臨「愛無能」的困境,儘管社交媒體提供了大量聯繫,真正穩定的情感關係卻逐漸稀少。這篇文章探討了現代戀愛觀念受到消費文化影響的情況,年輕人習慣於在感情中選擇,卻也因此缺乏珍惜感情的心態。探討有效溝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達成三觀一致,找到內心的富足與真正的幸福。
Thumbnail
許多人在生活中常常感到焦慮,擔心未來可能發生的不幸,這種杞人憂天思維模式會消耗大量精力和情感。許多人習慣性壓抑負面情緒,表面上保持陽光,但內心充滿矛盾與不安。這種情況下,不僅無法釋放情緒,還會因為隱藏真實感受而加重內心掙扎,產生矛盾。
Thumbnail
在未來的世界裡,科技進步使人類不再需要傳統的人際關係來滿足情感需求。人們以自我為中心,依賴虛擬助理過著獨立的生活。然而,心理學家艾米發現,雖然這個世界消除了社交壓力和人際衝突,但也帶來了深層的空虛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對依賴的恐懼,以及現代社會中對獨立的追求。文中提到這種對獨立的追求其實源於人們對依賴的恐懼,這種恐懼來自於對脆弱的害怕以及過去依賴失敗的創傷。文章主張重新學習依賴的重要性,並引用精神分析理論中退行、依賴、成長的概念。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面貌,而年輕人是社會精神面貌的主要方面。年輕人朝氣蓬勃、積極向上,整個社會的精神面貌就顯得生機蓬蓬。年輕人萎靡不振,消極厭世,整個社會就缺乏活力。當下中國社會,年輕人的精神狀態和精神面貌就極為不堪,歲靜、佛系、躺平、擺爛成為時尚和潮流,方興未艾,各領風騷,消極的心態和生活愈
在現代社會,心理健康和身份認同是許多人面臨的重要問題。小曉,一位年輕活潑的女孩,也不例外。然而,她的心靈旅程卻受到了一次意外的心理學者的認定的影響,從而開啟了一段對自我的迷失與尋找的旅程。小曉的生活原本充滿了活力和夢想。她對未來充滿期待,對生活充滿熱情。然而,一次心理咨詢的結果改變了一切。一位專
Thumbnail
獨處時,面對自己的心,會不會感到孤寂呢?
這個世代充斥著無以名狀的焦慮,以各種型態存在在我們周圍。關於這焦慮是怎麼來的,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說法,心理學家,上班族,學生,大概就算是上流社會也有自己的焦慮。在這裡我想試著討論的是,我們能如何面對這樣的焦慮,是否可以有除了靈性以外的作法。而我之所以想討論,也是因為我本身也深受所苦。 我沒有任何
Thumbnail
身處在這個虛擬連結的網絡中,我們或許擁有了更多表面上的「朋友」,但內心的孤獨感卻愈發濃厚。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前年輕世代(20-40歲)在愛情中面臨「愛無能」的困境,儘管社交媒體提供了大量聯繫,真正穩定的情感關係卻逐漸稀少。這篇文章探討了現代戀愛觀念受到消費文化影響的情況,年輕人習慣於在感情中選擇,卻也因此缺乏珍惜感情的心態。探討有效溝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達成三觀一致,找到內心的富足與真正的幸福。
Thumbnail
許多人在生活中常常感到焦慮,擔心未來可能發生的不幸,這種杞人憂天思維模式會消耗大量精力和情感。許多人習慣性壓抑負面情緒,表面上保持陽光,但內心充滿矛盾與不安。這種情況下,不僅無法釋放情緒,還會因為隱藏真實感受而加重內心掙扎,產生矛盾。
Thumbnail
在未來的世界裡,科技進步使人類不再需要傳統的人際關係來滿足情感需求。人們以自我為中心,依賴虛擬助理過著獨立的生活。然而,心理學家艾米發現,雖然這個世界消除了社交壓力和人際衝突,但也帶來了深層的空虛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對依賴的恐懼,以及現代社會中對獨立的追求。文中提到這種對獨立的追求其實源於人們對依賴的恐懼,這種恐懼來自於對脆弱的害怕以及過去依賴失敗的創傷。文章主張重新學習依賴的重要性,並引用精神分析理論中退行、依賴、成長的概念。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面貌,而年輕人是社會精神面貌的主要方面。年輕人朝氣蓬勃、積極向上,整個社會的精神面貌就顯得生機蓬蓬。年輕人萎靡不振,消極厭世,整個社會就缺乏活力。當下中國社會,年輕人的精神狀態和精神面貌就極為不堪,歲靜、佛系、躺平、擺爛成為時尚和潮流,方興未艾,各領風騷,消極的心態和生活愈
在現代社會,心理健康和身份認同是許多人面臨的重要問題。小曉,一位年輕活潑的女孩,也不例外。然而,她的心靈旅程卻受到了一次意外的心理學者的認定的影響,從而開啟了一段對自我的迷失與尋找的旅程。小曉的生活原本充滿了活力和夢想。她對未來充滿期待,對生活充滿熱情。然而,一次心理咨詢的結果改變了一切。一位專
Thumbnail
獨處時,面對自己的心,會不會感到孤寂呢?
這個世代充斥著無以名狀的焦慮,以各種型態存在在我們周圍。關於這焦慮是怎麼來的,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說法,心理學家,上班族,學生,大概就算是上流社會也有自己的焦慮。在這裡我想試著討論的是,我們能如何面對這樣的焦慮,是否可以有除了靈性以外的作法。而我之所以想討論,也是因為我本身也深受所苦。 我沒有任何
Thumbnail
身處在這個虛擬連結的網絡中,我們或許擁有了更多表面上的「朋友」,但內心的孤獨感卻愈發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