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缺人際” ~ 逐漸飄散的人際互動“人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疫情‘’偷走了許多大學生的校園生活。社群媒體的廣泛使用,熟悉的親朋好友臉龐都是在電腦和手機的屏幕裡。虛擬世界的越發活絡,人與人的接觸正逐漸消失在我們的生活裡。

疫情嚴重的那幾年,為了檢疫管控的須要,在澳洲;三年制的大學,有人三年沒進過教室,連畢業典禮也免了。同學們的廬山真面目沒見過,更別說傳說中的多彩多姿大學生活了。他們的大學生活記憶;最多的是虛擬課堂的鏡頭,電子講義和無數電腦上的考試題目,當然;還有視訊課堂上很多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

職場也一樣,為了避免交叉感染,大多數的員工都被趕回家;轉換成線上工作。小兒子曾在微軟澳洲工作一年,期間只回去雪梨北岸的公司一次,然後就是碰上了去年那一波的全球大裁員。至今跨國的同事都還保持聯繫,情誼都還像當時在家工作時的狀態。畢竟網路無國境,從一開始大家就是虛擬世界的同事,反正;真人的模樣一點概念都沒有。

疫情快消失了,大老闆們如馬斯克之輩,極力主張員工回到實體的工作崗位。據說;若有不從,就開除。這個在美國或許可行,在澳洲,沒有哪個資方膽敢這麼做,除非付出不菲的資遣費。在家工作成了職場的新常態,同事間的互動比起疫情前的狀態;應該減少了一半以上。

回頭再看一下生活習慣的大幅度改變,網購的習慣逐漸擴大盛行,電子訂餐宅配的便捷,外出與人互動的時間和次數必定大量削減。如此一來,誇張的說;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機會就快趨近於零了。

有句網路名言不就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情侶約會,相遇對坐,然後,各自滑手機”。這個說法有點誇大,事實上有些年輕一輩的孩子就透過網路設施照看年老的父母,平常也就短訊寒暄幾句,比較孝順的還會用語音和父母聊一下天,然後繼續消失在人海裡。對父母而言,孩子就只是手機裡的文字訊息和社群APP裡的語音和影像而已。

這樣的現象;在網路時代當然不奇怪,只是和陌生人打交道,和同儕見面互動的機會大量減少,我們要如何多交朋友;獲得更多的“真”人際交流?

想像一下新生的幼兒,若父母都不跟他說話,嬰兒就沒機會聽到人話,那他要如何學會說話,更別說感情的交流,和進一步的人際交流技巧。再舉一例,日本新生代男性因為種種社會因素或網路生態的影響,已經不交友,不婚。更甚者,變成了足不出戶的宅男。據說槍殺前首相的兇嫌就是這一類“宅人類”。

持平而論,不管科技如何進步,‘’人‘’味最好是繼續保存下來。‘’真人‘’的情緒交流對人類有絕對的必要。當然,多交流必然夾雜更多摩擦的可能。那既是風險,也是學習,那也是社交技能進步的必然。若是沒了人味,少了互動,人的情緒控管技能必然更差。一旦偶爾有些互動,就可能產生摩擦,到時候每個人的容忍度必然大幅降低,因而極大可能迅速提升到暴戾的互毆。

因此,互動產生的摩擦機率若是增多了,也可能變得嚴重,或導致“非人性”的殘暴行徑,就不奇怪了。最近新聞不就經常報導因行車糾紛引爆群毆,朋友慶生因口角轉成凶殺,還有許多國外無差別殺人的社會事件,這些兇殘暴力事件都沒有很嚴重的動機。因此,把這些都歸咎於“殘缺人際”所引發的災禍,算是暫時的定論吧!

人類自詡為群聚的動物,真人的互動機會逐漸減少,塑造出大量的“宅人類”。建議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進一步深入研究,提出論述;分享大眾,讓人們及早了解,做好準備進入新人類的行為模式。免得在那之前,誘發出因社會心理疾病所發生的更廣泛;更嚴重的災難。

吾人宜三思,再三思!

avatar-img
193會員
280內容數
候鳥歸來,歷盡滄桑,回首憶往: [職海浮沉--雲層裡的風暴]早期職場點滴實錄。 [陪伴孩子的童年]放棄職涯升遷,陪伴孩子童年。 [隱形經營者]澳洲經商實錄。 [異樣思維的激盪]冷眼旁觀評論,針貶時弊。 [安立格散文集錦]天馬星空,文藝創作。 [短歌天涯路]心理,感知,哲學薈萃。 [獅子山下煙雲]香江記憶,回首前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立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是一樁心痛的憶往紀實。 悉心照顧小孩,尤其在稚嫩不懂事的年紀,是每對父母都會盡心盡力的責任。不過,由於諸多生活因素,或有些年輕缺乏經驗的父母,對於小孩的照顧和保護有時候很可能會失當。而某些不恰當的照護,很有可能在孩子心理留下抹之不去的陰影,甚至造成一輩子的心理影響。嚴重時,還可能影響孩子的性格發
網路時代,電子書正當道,是否紙本書會在人間消失? 十幾二十年前網際網路開始騰飛的時代,有人就斷言;傳統印刷業該準備走入歷史了。此外,文化用紙量應該也會逐步降低,直到有一天完全無紙化 (Paperless ),這在辦公室的領域或許會更快實現的。 實際情況如何,沒有足夠數據佐證。畢竟紙漿用量,或是紙
懷卡多省(Waikato)除了酒莊多以外,最多的是農場。不同時令的水果盛產時,朋友互相通報,假日就會驅車直奔個別開放的果園。柿子,水梨(nashi),蘋果,酪梨,奇異果,櫻桃,杏子等等各類水果;分散在各個季節。 孩子們是一定得帶去的,可以讓他們自己採摘,趁機認識各種水果成熟可以收穫的樣貌,是小有教
紐西蘭的小學很重視課業以外的學習和興趣培養,課外活動項目很多,其中包含了表演藝術和樂器的演奏。一般華人小孩多數選擇樂器,很少去學橄欖球,像洋人家長那樣,希望小孩有朝一日效力國家隊“ALL BLACK“。 我們也從善如流,讓小孩學習容易攜帶的小提琴。為了讓他在學校樂團有好表現,並強化他的學習興趣,就
計畫和執行是兩件獨立的事 新的通路結構定案之後,有兩大執行重點必須照顧。新的秩序是全新通路結構預想的效果,沒有保證一定行得通。第二,若能從幾家老牌經銷商中間獲得幾家有識的公司,參與開發新的領域,對他們來說;會是很正面的生意發展機會。對我方而言,他們畢竟熟門熟路,對集團接下來的生意發展計劃會有事半功
這是一樁心痛的憶往紀實。 悉心照顧小孩,尤其在稚嫩不懂事的年紀,是每對父母都會盡心盡力的責任。不過,由於諸多生活因素,或有些年輕缺乏經驗的父母,對於小孩的照顧和保護有時候很可能會失當。而某些不恰當的照護,很有可能在孩子心理留下抹之不去的陰影,甚至造成一輩子的心理影響。嚴重時,還可能影響孩子的性格發
網路時代,電子書正當道,是否紙本書會在人間消失? 十幾二十年前網際網路開始騰飛的時代,有人就斷言;傳統印刷業該準備走入歷史了。此外,文化用紙量應該也會逐步降低,直到有一天完全無紙化 (Paperless ),這在辦公室的領域或許會更快實現的。 實際情況如何,沒有足夠數據佐證。畢竟紙漿用量,或是紙
懷卡多省(Waikato)除了酒莊多以外,最多的是農場。不同時令的水果盛產時,朋友互相通報,假日就會驅車直奔個別開放的果園。柿子,水梨(nashi),蘋果,酪梨,奇異果,櫻桃,杏子等等各類水果;分散在各個季節。 孩子們是一定得帶去的,可以讓他們自己採摘,趁機認識各種水果成熟可以收穫的樣貌,是小有教
紐西蘭的小學很重視課業以外的學習和興趣培養,課外活動項目很多,其中包含了表演藝術和樂器的演奏。一般華人小孩多數選擇樂器,很少去學橄欖球,像洋人家長那樣,希望小孩有朝一日效力國家隊“ALL BLACK“。 我們也從善如流,讓小孩學習容易攜帶的小提琴。為了讓他在學校樂團有好表現,並強化他的學習興趣,就
計畫和執行是兩件獨立的事 新的通路結構定案之後,有兩大執行重點必須照顧。新的秩序是全新通路結構預想的效果,沒有保證一定行得通。第二,若能從幾家老牌經銷商中間獲得幾家有識的公司,參與開發新的領域,對他們來說;會是很正面的生意發展機會。對我方而言,他們畢竟熟門熟路,對集團接下來的生意發展計劃會有事半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疫情模式】   疫情期間,讓很多人的「社交」生活都得完全暫停,但對原本就經常獨處、一整天都不會跟人講到話的我來說,卻是幾乎沒啥感覺。   2014年退休後的我,經常上網到半夜,因此睡到自然醒也就準備吃午餐了,每天也最多只會有一個「外出」行程。   2020疫情最緊急時,所有人的「外出」行程幾
Thumbnail
在《孤獨社會》一書中,作者三浦展深入探討了現代社會中日益嚴重的孤獨現象,並將其稱為「孤單社會」。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觀點是,數位技術的發展雖然拉近了人們在虛擬世界中的距離,但卻在現實中加劇了人際關係的疏離。本文將觀察和描述技術發展如何影響人際互動,並探討我們如何在數位時代面對孤獨的挑戰。
Thumbnail
我之前曾經提過社交斷捨離的概念,由於社交網路的快速和便利性,進而導致建立社交變得像吃速食一樣簡單,相反地,摧毀一段友誼,也僅需要點擊一個按鈕,雖然社交變得方便,但我們更應該定期檢視我們的社交情況,人類是群居的生物,沒有群體生活,對人類來說會是災難,但無效的社交,也對我們沒有太多幫助。
Thumbnail
科技現代化的今日,上餐廳都有機器人帶位和點餐,想喝一杯咖啡,機器人也能為我們結帳、煮咖啡和打包。精簡人力的美意是節省成本增加效率,可是原本美好的人情往來就有可能因此消失,社會越進步,人與人之間越冷漠。 大城市進步,而在鄉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依然深度連結,雖然沒有大城市方便,公車尖峰時刻一小時一
Thumbnail
在居家隔離的日子中,我們習慣性地減少了與陌生人的交流,缺少了外界的各種聲音。然而,這樣的安靜反而讓我感到孤單與害怕。因此,我希望能趁著現在,重新與很久沒聯絡的老朋友取得聯繫,並重新挖掘人與人之間的友誼。透過與朋友的交流,讓自己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充實自己的生活。
在網路、社群媒體如此發達,讓我們越來越不會與人面對面交談、相處,我們反而面對電腦、手機時更為自在,也更為熟悉。網路的發展本是要讓大家的距離更加靠近,可以不受空間的限制來與人接流,但反而我們和彼此的關係卻在倒退,網路的速度這麼快、社會的步調如此匆忙讓我們的情誼在快速中無法累積、無法更靠近,甚至更疏離。
許多人常說電腦手機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的感情變得冷漠,但事實上人們從網路千禧年爆發以來,就有不少熱門的社群軟體,主軸仍然是社交。例如:PTT、奇摩即時通、台灣論壇、無名小站等,直到現在大家熟知的FB、IG、推特,甚至最新的抖音和小紅書短影片為首的社群。這些經過好幾十年,仍然是3C發展不可或缺的一
Thumbnail
身處在這個虛擬連結的網絡中,我們或許擁有了更多表面上的「朋友」,但內心的孤獨感卻愈發濃厚。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疫情模式】   疫情期間,讓很多人的「社交」生活都得完全暫停,但對原本就經常獨處、一整天都不會跟人講到話的我來說,卻是幾乎沒啥感覺。   2014年退休後的我,經常上網到半夜,因此睡到自然醒也就準備吃午餐了,每天也最多只會有一個「外出」行程。   2020疫情最緊急時,所有人的「外出」行程幾
Thumbnail
在《孤獨社會》一書中,作者三浦展深入探討了現代社會中日益嚴重的孤獨現象,並將其稱為「孤單社會」。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觀點是,數位技術的發展雖然拉近了人們在虛擬世界中的距離,但卻在現實中加劇了人際關係的疏離。本文將觀察和描述技術發展如何影響人際互動,並探討我們如何在數位時代面對孤獨的挑戰。
Thumbnail
我之前曾經提過社交斷捨離的概念,由於社交網路的快速和便利性,進而導致建立社交變得像吃速食一樣簡單,相反地,摧毀一段友誼,也僅需要點擊一個按鈕,雖然社交變得方便,但我們更應該定期檢視我們的社交情況,人類是群居的生物,沒有群體生活,對人類來說會是災難,但無效的社交,也對我們沒有太多幫助。
Thumbnail
科技現代化的今日,上餐廳都有機器人帶位和點餐,想喝一杯咖啡,機器人也能為我們結帳、煮咖啡和打包。精簡人力的美意是節省成本增加效率,可是原本美好的人情往來就有可能因此消失,社會越進步,人與人之間越冷漠。 大城市進步,而在鄉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依然深度連結,雖然沒有大城市方便,公車尖峰時刻一小時一
Thumbnail
在居家隔離的日子中,我們習慣性地減少了與陌生人的交流,缺少了外界的各種聲音。然而,這樣的安靜反而讓我感到孤單與害怕。因此,我希望能趁著現在,重新與很久沒聯絡的老朋友取得聯繫,並重新挖掘人與人之間的友誼。透過與朋友的交流,讓自己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充實自己的生活。
在網路、社群媒體如此發達,讓我們越來越不會與人面對面交談、相處,我們反而面對電腦、手機時更為自在,也更為熟悉。網路的發展本是要讓大家的距離更加靠近,可以不受空間的限制來與人接流,但反而我們和彼此的關係卻在倒退,網路的速度這麼快、社會的步調如此匆忙讓我們的情誼在快速中無法累積、無法更靠近,甚至更疏離。
許多人常說電腦手機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的感情變得冷漠,但事實上人們從網路千禧年爆發以來,就有不少熱門的社群軟體,主軸仍然是社交。例如:PTT、奇摩即時通、台灣論壇、無名小站等,直到現在大家熟知的FB、IG、推特,甚至最新的抖音和小紅書短影片為首的社群。這些經過好幾十年,仍然是3C發展不可或缺的一
Thumbnail
身處在這個虛擬連結的網絡中,我們或許擁有了更多表面上的「朋友」,但內心的孤獨感卻愈發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