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度領導,談領導力最有溫度的一本書,身為主管的你必看!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你是上有主管下有下屬的三明治夾心嗎?我也曾經陷在泥沼中,搞不懂上位者的想法,也摸不清下屬的心,在交手過很多事情的後,才悟出其中道理。後來,偶然在書店看到這本書,第一次有一本書,能讓我憋笑到不行,翻了幾頁,又紅了眼眶,再翻個幾頁,起雞皮疙瘩,於是我對這本書,有了深厚的見解。
raw-image

我很喜歡書裡的一句話:「裂縫是光進來的地方。」

光讀這句不需要看其他內容就覺得很有力量,那種力量是"阿..原來是這樣!"

我曾經跟書裡這段話陳述的對象有點像,工作上已經駕輕就熟,遇到問題的處理起來也如魚得水,卻在沒料到的事情上栽了觔斗,那陣子總是不停思考,我怎麼會錯在這裡。

「自動化」是很可怕的事情,一位早餐店老闆每天習慣做好早餐扯下提袋裝早餐,遇到說不要提袋的客人,還是會手速快到將袋子扯下來,然後才想到「這位小姐不要袋子」。

我們的大腦總是有習慣性,會有很多的"下意識"動作,以維持生活或工作的節奏,但萬一遇到少數的例外,不在平時操作的軌道上,如果還是按照以往的方式來做,就像看譜看錯行一樣,雖然照著彈但其實早就錯了。

所以,改變既有的慣性與想法,是我認為領導的第一步,人與人的相處之間,難免會有意見分歧,日積月累而產生裂縫,若是看到裂縫,不要糾結,也不要只是等待問題過去,試著讓新的節奏融入既有的節奏裡,改變與接納不同的想法與做法,才能讓裂縫變成光進來的地方。

別小看自動化,好的處事態度與工作模式必須變成習慣

不要以為團隊小,就任何事情都可以隨意,就算你的團隊只有兩個人,也不要想說我跟他知道就好、我跟他配合起來方便就好,但組織不會永遠兩個人,現在方便,口頭告知,未來新進成員進來,沒有紀錄可以查閱,沒有指標可以遵循,會花更大的力氣整頓。

例如原本不需要寫紀錄,後來因為成員多了,開始要寫紀錄,這時就會迎來改變的陣痛期,除了大腦遇到新的事情常會下意識反抗,還有因為以前不用做啊!

當然小團隊與大團隊的運作模式不同,隨著組織擴大,會有許多規範需要滾動式修正,但如果工作模式及習慣從一開始就培養,就不會經歷太大的陣痛期,當成員習慣這樣做,自然就不會覺得是多出來的事了。

組織團隊要像種葡萄,而帶人要像放風箏

書裡寫到一位種葡萄的果農接受電視採訪,他摘了一串葡萄下來說:「這串只有九十五分」,為什麼呢?於是果農指著其中一顆葡萄說:「這顆是多的,生長空間被其他葡萄擠壓到,影響了圓潤度。」這段話特別引起我的共鳴。

我帶人會仔細的處理所有人的感受問題,因為我曾經當過基層,所以知道力不從心或是受了委屈的感覺,畢竟只要是人,都無法忽略自己真實的感受,儘管工作可能只是為了賺錢,下班就去抒壓,抽離工作時的壓力,但日子久了,可能也會越來越不快樂,所以我會試著治癒,讓團隊成員重新找回對團隊的信任與向心力,我喜歡與他們訪談,了解每個人對於工作的心態,但也因為如此,我也很會發現一種人,就是那顆影響他人的葡萄。

是否可以辨識出多餘的那一顆葡萄,並且有足夠的魄力,為了更好的結果與目標產生,及早處理掉多餘的流程或冗員?比起糾結那些流程與心疼那些離去的人,我更專注於整體團隊是否能持續成長,以及維持良好的團隊氣氛。

千萬別為了留下人,一直把自己管理的底線退後,甚至任由這些人影響他人,同溫層的影響力比你想像中還大,端看你有沒有能力辨識出來,導正他,如果不行,就捨棄。

然而,在我做基層的時候也遇到過一種主管,無法區分什麼是"追蹤""控制""隨和"還是"隨興"

例如交代我做的事情最後自己還要再做一次,我非常無法理解,甚至在過程中會一直被干擾,但是最後又說不出到底想要的結果;需要決策時,總是沒有下文,導致越來越多的決策與項目卡在那。因為詢問事情的時候常常表示都可以,或是到時候再看看,讓人摸不著頭緒。

就像書裡的例子,去駕訓班學開車,開車前進時教練不斷控制你的方向盤或是在副駕駛座踩剎車,感受會非常差。

所以當我成為主管時,我覺得帶人應該要像放風箏,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告知原則、目標與完成期限,讓對方自行發揮,但同時也要拉著線,在自己可控的範圍允許犯錯,不要去過度控制所有事情,必須要給予足夠的信任,只有適時的追蹤進度,卡住的話就幫忙解開、協調,團隊進度才能持續推進。

重點是你做了什麼,不是你說了什麼

「看人」,看表面很簡單,但看得出真面目真的不是那麼容易。

婚姻擇偶都會錯判,何況是面試新人或是檢視團隊成員。

有些人就是天生很會說,但實際做出來的東西一蹋糊塗,很快就露出馬腳,但有許多主管真的分辨不出來,反而是那些默默做事情的人,比較不容易被發現,因為聽總是比觀察容易,一個是被動就可以輸入,一個是要自己主動去輸入對這個人印象。

我自認為我是一位面試新人進來,後來存活率很高的人,直到我某次錄取一位新人,我對她很有信心,結果竟然兩週就打退堂鼓了,跟我提出離職,這是我第一次錯看;第二次就是我發現有些人看起來很聰明、也很會說話,就誤以為這種人或許真的很優秀,滿腹經綸。但是真的實際了解情況後,才發現我大錯特錯。

「要說好聽話還不簡單,但要把事做得漂亮,就不是人人都做得到。」我超認同書裡說的。

如果想讓團隊成員有熱忱、有溫度、積極向上,那拜託,別忽略榮譽感這件事,真正優秀的人值得被表揚,要看到的是實際的結果而不是聽取個人口中的頭頭是道。再來就是,後來我發現那些很會說話的人就應該去做一些會說很多話的工作,而那些很會做事的人,就該幫我做一些不能出錯的事情,如果各自交換放錯了位置,那真是一場災難,所以,選才適用,才是上策

raw-image

做決策的時候,別忘了刪去法也是一種方式

如果你是菜鳥主管,處理事情與決策比較沒有經驗,擔心自己會選錯,如果又沒有前輩可以詢問,我想告訴你,真的不用擔心,如果選錯了當然可能會承受一些後果,甚至下屬的不滿,因為他們可能要重新來過一遍,但這是需要溝通好,讓大家明確知道,因為沒有處理相關事情的經驗,為了團隊的最終目標,很抱歉,我們必須嘗試,通常大家都可以理解,只要你願意說。

如果一開始有好幾種方案,不知道如何選擇時,可以使用「刪去法」,總而言之,做就對了,總比什麼都不做好。如果情況允許的話,從A方案開始做,發現不可行,再換B方案,最後發現,原來是C方案最適合,然後記得把這次的結果記下,當成下次的經驗值,以後遇到類似事情的時候,才能很快選出C方案,很快做出精準的決策。

強大,是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沒有人天生就會當主管,我也相信如果能夠當上主管一定是具備一些別人沒有的能力,只要發揮所長,盡力去理解,充實自己、不斷學習就好,以我自己失敗的例子為例,當下可能會很挫折,但現在回頭看看,也只不過是一個經驗值,一個階段而已,沒有經歷過也不會有現在的自己,所以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吧,那些都是很珍貴的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護理眉角的事的沙龍
10會員
5內容數
我的工作是到宅沐浴車,是長照2.0居家服務項目之一,專門服務臥床或行動不便之長者或身心障礙者,相對失能等級較高者可能需要這項服務,由護理師及照服員組成團隊,帶著浴缸及專業的沐浴設備,到家中協助長者進行沐浴,請別小看單純的沐浴工作,當你今天臥床無法動彈,唯一的希望就是乾淨整潔舒適以及有尊嚴的活著,對吧!
2023/11/18
臥床的病人每天24小時,大概除了洗澡、外出,其他大部分時間都躺臥在病床上,有時甚至連吃飯都在床上使用床上桌用餐,甚至照顧者也需要一些電動床提供的功能輔助照顧行為,因此,本篇會教你如何選出高CP值的電動床。
Thumbnail
2023/11/18
臥床的病人每天24小時,大概除了洗澡、外出,其他大部分時間都躺臥在病床上,有時甚至連吃飯都在床上使用床上桌用餐,甚至照顧者也需要一些電動床提供的功能輔助照顧行為,因此,本篇會教你如何選出高CP值的電動床。
Thumbnail
2023/11/02
在長照需求開始,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與家人的照護方式至關重要。過去,傳統的機構化照護可能是唯一的選擇,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機構化照護,以滿足獨特需求和生活方式,也就是所謂的"個別性"照護。為什麼去機構化照護在長照的選擇中如此重要?好處和挑戰有哪些?
Thumbnail
2023/11/02
在長照需求開始,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與家人的照護方式至關重要。過去,傳統的機構化照護可能是唯一的選擇,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機構化照護,以滿足獨特需求和生活方式,也就是所謂的"個別性"照護。為什麼去機構化照護在長照的選擇中如此重要?好處和挑戰有哪些?
Thumbnail
2023/10/31
隨著臺灣進入高齡社會,每7個人當中就有1個人是老人,根據衛福部的推估,若再加上中重度的身心障礙者,目前失能人口約80多萬,其中有5成失能依賴家人照顧,在人生的最後一段路,可能經歷到「臥床」,當你臥床無法動彈,最大的願望除了吃飽以外,是否就是乾淨舒適,有尊嚴的活著?
Thumbnail
2023/10/31
隨著臺灣進入高齡社會,每7個人當中就有1個人是老人,根據衛福部的推估,若再加上中重度的身心障礙者,目前失能人口約80多萬,其中有5成失能依賴家人照顧,在人生的最後一段路,可能經歷到「臥床」,當你臥床無法動彈,最大的願望除了吃飽以外,是否就是乾淨舒適,有尊嚴的活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部隊是個很妙的環境 有比階級大小的 有比年班高低的 有比職務級別的 有比專業程度的 從進去的第一天開始比 那何時會結束呢? 看人品(別人不想理你的時候) 我發現過去的工作 如何跟不同的對象溝通 是影響工作成敗的關鍵 總結我個人的經驗區分三點 第一是廣結善緣 第二是願意分享 第三是保持熱忱
Thumbnail
部隊是個很妙的環境 有比階級大小的 有比年班高低的 有比職務級別的 有比專業程度的 從進去的第一天開始比 那何時會結束呢? 看人品(別人不想理你的時候) 我發現過去的工作 如何跟不同的對象溝通 是影響工作成敗的關鍵 總結我個人的經驗區分三點 第一是廣結善緣 第二是願意分享 第三是保持熱忱
Thumbnail
你是上有主管下有下屬的三明治夾心嗎?我也曾經陷在泥沼中,搞不懂上位者的想法,也摸不清下屬的心,在交手過很多事情的後,才悟出其中道理。後來,偶然在書店看到這本書,第一次有一本書,能讓我憋笑到不行,翻了幾頁,又紅了眼眶,再翻個幾頁,起雞皮疙瘩,於是我對這本書,有了深厚的見解。
Thumbnail
你是上有主管下有下屬的三明治夾心嗎?我也曾經陷在泥沼中,搞不懂上位者的想法,也摸不清下屬的心,在交手過很多事情的後,才悟出其中道理。後來,偶然在書店看到這本書,第一次有一本書,能讓我憋笑到不行,翻了幾頁,又紅了眼眶,再翻個幾頁,起雞皮疙瘩,於是我對這本書,有了深厚的見解。
Thumbnail
本書作者一路從行政收發、祕書、幕僚,做到科技公司董事,後來成為百家知名企業培訓講師,教大家職場上容易疏忽的應對細節及各種眉眉角角
Thumbnail
本書作者一路從行政收發、祕書、幕僚,做到科技公司董事,後來成為百家知名企業培訓講師,教大家職場上容易疏忽的應對細節及各種眉眉角角
Thumbnail
從新手到老鳥,我們一路上過關斬將、通過重重考驗,有機會被拔擢擔任主管,以為有幫手可以分攤工作了,殊不知當上主管後,迎接你的是更複雜多變的「帶心」之旅。
Thumbnail
從新手到老鳥,我們一路上過關斬將、通過重重考驗,有機會被拔擢擔任主管,以為有幫手可以分攤工作了,殊不知當上主管後,迎接你的是更複雜多變的「帶心」之旅。
Thumbnail
『領導就要懂心理學』職場影響力與信任學習,不管是在經營事業或是商業活動,對於人心的了解,是不可或缺,如何影響引導他人的行動相對都挺重要
Thumbnail
『領導就要懂心理學』職場影響力與信任學習,不管是在經營事業或是商業活動,對於人心的了解,是不可或缺,如何影響引導他人的行動相對都挺重要
Thumbnail
意外發現一本很可愛的小繪本,封面上寫著上班族必讀,讓我在閱讀前滿是好奇,讀完之後覺得非常有意思,其中的寓意蠻符合近期讀的書,還有一些日常生活帶來的啟發。
Thumbnail
意外發現一本很可愛的小繪本,封面上寫著上班族必讀,讓我在閱讀前滿是好奇,讀完之後覺得非常有意思,其中的寓意蠻符合近期讀的書,還有一些日常生活帶來的啟發。
Thumbnail
上篇文章,意外地得到了一些迴響,謝謝閱讀、留言、和私訊給我的朋友。領導,就像一門越修越精深的功課,不同的年紀,也會從領導這件事情上,接收到形形色色的反射。 領導,迴映給我最大的反射,其實不在領導他人,而關乎統御自我。除了有意識、策略性地發揮優勢,還包括有警覺、系統化地察知盲點。
Thumbnail
上篇文章,意外地得到了一些迴響,謝謝閱讀、留言、和私訊給我的朋友。領導,就像一門越修越精深的功課,不同的年紀,也會從領導這件事情上,接收到形形色色的反射。 領導,迴映給我最大的反射,其實不在領導他人,而關乎統御自我。除了有意識、策略性地發揮優勢,還包括有警覺、系統化地察知盲點。
Thumbnail
工作其實沒有這麼難,保持一顆積極進取的心,貧乏和挫敗,都會變成幫助你跨開大步的養分。只要你願意幫助別人成功,你自己就會成功;而最終你會從周圍的人身上,得到最好的回報。
Thumbnail
工作其實沒有這麼難,保持一顆積極進取的心,貧乏和挫敗,都會變成幫助你跨開大步的養分。只要你願意幫助別人成功,你自己就會成功;而最終你會從周圍的人身上,得到最好的回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