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度領導,談領導力最有溫度的一本書,身為主管的你必看!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你是上有主管下有下屬的三明治夾心嗎?我也曾經陷在泥沼中,搞不懂上位者的想法,也摸不清下屬的心,在交手過很多事情的後,才悟出其中道理。後來,偶然在書店看到這本書,第一次有一本書,能讓我憋笑到不行,翻了幾頁,又紅了眼眶,再翻個幾頁,起雞皮疙瘩,於是我對這本書,有了深厚的見解。
raw-image

我很喜歡書裡的一句話:「裂縫是光進來的地方。」

光讀這句不需要看其他內容就覺得很有力量,那種力量是"阿..原來是這樣!"

我曾經跟書裡這段話陳述的對象有點像,工作上已經駕輕就熟,遇到問題的處理起來也如魚得水,卻在沒料到的事情上栽了觔斗,那陣子總是不停思考,我怎麼會錯在這裡。

「自動化」是很可怕的事情,一位早餐店老闆每天習慣做好早餐扯下提袋裝早餐,遇到說不要提袋的客人,還是會手速快到將袋子扯下來,然後才想到「這位小姐不要袋子」。

我們的大腦總是有習慣性,會有很多的"下意識"動作,以維持生活或工作的節奏,但萬一遇到少數的例外,不在平時操作的軌道上,如果還是按照以往的方式來做,就像看譜看錯行一樣,雖然照著彈但其實早就錯了。

所以,改變既有的慣性與想法,是我認為領導的第一步,人與人的相處之間,難免會有意見分歧,日積月累而產生裂縫,若是看到裂縫,不要糾結,也不要只是等待問題過去,試著讓新的節奏融入既有的節奏裡,改變與接納不同的想法與做法,才能讓裂縫變成光進來的地方。

別小看自動化,好的處事態度與工作模式必須變成習慣

不要以為團隊小,就任何事情都可以隨意,就算你的團隊只有兩個人,也不要想說我跟他知道就好、我跟他配合起來方便就好,但組織不會永遠兩個人,現在方便,口頭告知,未來新進成員進來,沒有紀錄可以查閱,沒有指標可以遵循,會花更大的力氣整頓。

例如原本不需要寫紀錄,後來因為成員多了,開始要寫紀錄,這時就會迎來改變的陣痛期,除了大腦遇到新的事情常會下意識反抗,還有因為以前不用做啊!

當然小團隊與大團隊的運作模式不同,隨著組織擴大,會有許多規範需要滾動式修正,但如果工作模式及習慣從一開始就培養,就不會經歷太大的陣痛期,當成員習慣這樣做,自然就不會覺得是多出來的事了。

組織團隊要像種葡萄,而帶人要像放風箏

書裡寫到一位種葡萄的果農接受電視採訪,他摘了一串葡萄下來說:「這串只有九十五分」,為什麼呢?於是果農指著其中一顆葡萄說:「這顆是多的,生長空間被其他葡萄擠壓到,影響了圓潤度。」這段話特別引起我的共鳴。

我帶人會仔細的處理所有人的感受問題,因為我曾經當過基層,所以知道力不從心或是受了委屈的感覺,畢竟只要是人,都無法忽略自己真實的感受,儘管工作可能只是為了賺錢,下班就去抒壓,抽離工作時的壓力,但日子久了,可能也會越來越不快樂,所以我會試著治癒,讓團隊成員重新找回對團隊的信任與向心力,我喜歡與他們訪談,了解每個人對於工作的心態,但也因為如此,我也很會發現一種人,就是那顆影響他人的葡萄。

是否可以辨識出多餘的那一顆葡萄,並且有足夠的魄力,為了更好的結果與目標產生,及早處理掉多餘的流程或冗員?比起糾結那些流程與心疼那些離去的人,我更專注於整體團隊是否能持續成長,以及維持良好的團隊氣氛。

千萬別為了留下人,一直把自己管理的底線退後,甚至任由這些人影響他人,同溫層的影響力比你想像中還大,端看你有沒有能力辨識出來,導正他,如果不行,就捨棄。

然而,在我做基層的時候也遇到過一種主管,無法區分什麼是"追蹤""控制""隨和"還是"隨興"

例如交代我做的事情最後自己還要再做一次,我非常無法理解,甚至在過程中會一直被干擾,但是最後又說不出到底想要的結果;需要決策時,總是沒有下文,導致越來越多的決策與項目卡在那。因為詢問事情的時候常常表示都可以,或是到時候再看看,讓人摸不著頭緒。

就像書裡的例子,去駕訓班學開車,開車前進時教練不斷控制你的方向盤或是在副駕駛座踩剎車,感受會非常差。

所以當我成為主管時,我覺得帶人應該要像放風箏,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告知原則、目標與完成期限,讓對方自行發揮,但同時也要拉著線,在自己可控的範圍允許犯錯,不要去過度控制所有事情,必須要給予足夠的信任,只有適時的追蹤進度,卡住的話就幫忙解開、協調,團隊進度才能持續推進。

重點是你做了什麼,不是你說了什麼

「看人」,看表面很簡單,但看得出真面目真的不是那麼容易。

婚姻擇偶都會錯判,何況是面試新人或是檢視團隊成員。

有些人就是天生很會說,但實際做出來的東西一蹋糊塗,很快就露出馬腳,但有許多主管真的分辨不出來,反而是那些默默做事情的人,比較不容易被發現,因為聽總是比觀察容易,一個是被動就可以輸入,一個是要自己主動去輸入對這個人印象。

我自認為我是一位面試新人進來,後來存活率很高的人,直到我某次錄取一位新人,我對她很有信心,結果竟然兩週就打退堂鼓了,跟我提出離職,這是我第一次錯看;第二次就是我發現有些人看起來很聰明、也很會說話,就誤以為這種人或許真的很優秀,滿腹經綸。但是真的實際了解情況後,才發現我大錯特錯。

「要說好聽話還不簡單,但要把事做得漂亮,就不是人人都做得到。」我超認同書裡說的。

如果想讓團隊成員有熱忱、有溫度、積極向上,那拜託,別忽略榮譽感這件事,真正優秀的人值得被表揚,要看到的是實際的結果而不是聽取個人口中的頭頭是道。再來就是,後來我發現那些很會說話的人就應該去做一些會說很多話的工作,而那些很會做事的人,就該幫我做一些不能出錯的事情,如果各自交換放錯了位置,那真是一場災難,所以,選才適用,才是上策

raw-image

做決策的時候,別忘了刪去法也是一種方式

如果你是菜鳥主管,處理事情與決策比較沒有經驗,擔心自己會選錯,如果又沒有前輩可以詢問,我想告訴你,真的不用擔心,如果選錯了當然可能會承受一些後果,甚至下屬的不滿,因為他們可能要重新來過一遍,但這是需要溝通好,讓大家明確知道,因為沒有處理相關事情的經驗,為了團隊的最終目標,很抱歉,我們必須嘗試,通常大家都可以理解,只要你願意說。

如果一開始有好幾種方案,不知道如何選擇時,可以使用「刪去法」,總而言之,做就對了,總比什麼都不做好。如果情況允許的話,從A方案開始做,發現不可行,再換B方案,最後發現,原來是C方案最適合,然後記得把這次的結果記下,當成下次的經驗值,以後遇到類似事情的時候,才能很快選出C方案,很快做出精準的決策。

強大,是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沒有人天生就會當主管,我也相信如果能夠當上主管一定是具備一些別人沒有的能力,只要發揮所長,盡力去理解,充實自己、不斷學習就好,以我自己失敗的例子為例,當下可能會很挫折,但現在回頭看看,也只不過是一個經驗值,一個階段而已,沒有經歷過也不會有現在的自己,所以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吧,那些都是很珍貴的事。



護理眉角的事
護理眉角的事
我是一名長照護理師,更是一位媽媽,身為在工作與家庭燃燒的職業婦女,從來沒有生生不息這種事,關於照護,關於職場,關於教養,關於人生觀,給走在相同路上的你,一些眉角的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