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預測、指示-三種分析方式的利與弊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2023年5月的《哈佛商業評論》中,進化定價公司(Evo Pricing)的創辦人兼執行長法布里齊歐.范提尼(Fabrizio Fantini)和哈佛商學院企管講座教授達斯.納拉揚達斯(Das Narayandas)合作,探討了在人類和機器之間找到平衡點的議題,該議題被寫成一篇名為〈行銷分析〉(Analytics for Marketers)的文章。

在文章中,他們介紹了三種類型的分析方法:描述性(descriptive)、預測性(predictive)、以及指示性(prescriptive),並強調了每種方法的優勢和限制。

raw-image

1.描述性分析:歷史數據整理

描述性分析專注於過去的歷史數據,例如:銷售報告和客戶行為報告等,以幫助管理層理解過去的情況。

儘管開發和實施描述性分析相對簡單且成本較低,但由於人類難以處理大量細節資訊,因此這種分析通常過於簡化,使得決策較為粗略。此外,描述性分析依賴內部交易數據,因此決策時需要仰賴管理者的直覺和克服偏見的能力。

2.預測性分析:有限預見未來

預測性分析透過建立模型,預測不同變數組合下的結果(如預測價格彈性、預測行銷轉化率等),以協助管理人員做出更深入的研究和選擇最適合的行動方案。

儘管預測性分析無法確定性地預測未來,並且在建立預測模型的過程中具挑戰性,但它仍提供了有價值的見解。

3.指示性分析:精細引導指導

指示性分析利用大數據快速分析市場情況,並根據管理者制定的目標制定決策。這種方法著重於決策的效益,同時考慮市場預測和不確定性,以最大化優化利潤。例如,零售商根據物流成本和市場不確定性來調整庫存補貨策略。

儘管指示性模型能帶來較大的財務回報和業務表現,但設置成本高且複雜,需要專業知識和硬體設施。

最後,這篇文章強調,不同的分析方法適用於不同的情況,並且在這些方法中,人類的角色至關重要。人類需要將業務規則和目標轉化為機器友好的優化目標和規則,使得指示性模型能夠提供動態調整建議。這樣的平衡和合作,能夠實現更好的行銷策略和業務效益。

黃揚博(政大企研碩士,識商創辦人)、羅凱揚(台科大企管博士)

資料來源:Fantini, F., & Narayandas, D. (2023). Analytics for Marketer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01(3), 82–91. https://hbr.org/2023/05/analytics-for-marketers

✨ 歡迎追蹤,獲取更多相關資訊

► 識商IG:

https://www.instagram.com/bizsense2023/

► Line交流社群:

https://line.me/ti/g2/a2QRj--XfM3FRZBOZpB4rdJGravtdpVOeSLBpQ?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 最新活動:AI商業策略讀書會

raw-image

詳細活動頁面 👉 https://bizsense-read.com/ai%E8%BD%89%E5%9E%8B/

16會員
72內容數
AI轉型策略、AI商業思維,帶你從宏觀的角度看AI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