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的達成只能暫時改變你的生活,但結果並非你的問題所在,應改變的是造成那些結果的系統。
目標有助於確立方向,但系統是最佳解答。系統是關鍵。
行為改變的三個層次
- 身份認同:你相信什麼,你希望成為怎樣的人。
(我是運動員變成我是那種心理強悍,熱愛體能挑戰的人)
- 過程:你做了什麼。
- 結果:你得到什麼。
像要改變習慣,就是把焦點放在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而非什麼成果。
日常習慣是成功的關鍵,習慣就是身份認同的具體化。
習慣就是次數多到足以自動化的行為。
- 想要成為最好的自己,就要持續編輯、修訂自己的信念,升級並拓展自己的身份認同。
- 就像在投票,在每次做選擇時把票投給想成為的那種人,而非什麼成果。ex.一個健康的人會怎麼做?
- 想騰出自由思考與創意所需的心理空間,唯一的方法就是簡化生活中的基本事務。
行為改變的四個法則
- 提示:讓好習慣的提示顯而易見(Q:我要如何讓提示顯而易見?)
- 渴望:讓好習慣有吸引力
- 回應:讓好習慣的行動輕而易舉
- 獎賞:讓好習慣的獎賞令人滿足
1提示
清晰:當X情境發生時,我會執行Y回應。
習慣堆疊:找出目前的當日習慣,然後把新行為加上。
概念補充:
- 定義行為的是我妹與物品間的關係,環境不是充滿物品,而是充滿關係。
- 一個空間,一個用途
- 所謂自律者,只是擅長讓自己不需要展現超凡的意志力,最有自制力的人,就是最少用到自制力的人。
2渴望
將“想要”的行為與“需要”的行為配對
概念補充:
- 我們會模仿的三種人
- 讓你決定事情好壞或無關緊要的是情緒:不是“必須”,是“我可以”,讓原本的負擔轉成機會。例如:晨跑想成是時候培養耐力了,我很緊張想成我很興奮。
- 動機儀式:例如戴上耳機代表專注
- 深呼吸三次,然後微笑
3回應
想要精通一個習慣的關鍵是重複開始,而非完美。
概念補充:
- 創造一個讓事情儘可能輕而易舉的環境。
- 整理房間不只為上一次的清理又為下一次的使用。
- 一個習慣可以在幾秒內完成,卻能形塑幾分鐘甚至幾小時後的行為。(決定性的瞬間)
- 兩分鐘法則:新習慣開始時不要超過兩分鐘,在覺得費力前停止,並為養成習慣做難易等級(要先標準化,才能最佳化)
4獎賞
壞習慣的立即結果讓人感覺很棒,終極結果卻讓人感覺很糟糕,好習慣則相反:應強烈質疑該行為與自己長遠目標是否一致。
概念補充:
- 最後一里,最不擁擠。
- 讓習慣追蹤器顯而易見,不要錯過兩次,不要繳白卷,不要讓虧損侵蝕複利。
- 重點不在健身,而是不會錯過健身的那種人。
- 在不想做的時候做,才是最正要的。
- 成功最大的威脅不是失敗,無聊才是。
- 維持動力的秘訣:讓難度恰到好處。
- 專業人士堅守既定行程。業餘者受生活干擾。
- 自動化習慣 mix 刻意練習
- 熟悉一個習慣後提高難度,打造下一個習慣。
- 反省與複查(缺乏自我覺察是毒藥)
- 愈是緊抓一個身份認同不放,愈難超越和成長。需重新定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