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心得 ] 原子習慣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目標的達成只能暫時改變你的生活,但結果並非你的問題所在,應改變的是造成那些結果的系統。

目標有助於確立方向,但系統是最佳解答。系統是關鍵。


行為改變的三個層次

  1. 身份認同:你相信什麼,你希望成為怎樣的人。

(我是運動員變成我是那種心理強悍,熱愛體能挑戰的人)

  1. 過程:你做了什麼。
  2. 結果:你得到什麼。


像要改變習慣,就是把焦點放在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而非什麼成果。

日常習慣是成功的關鍵,習慣就是身份認同的具體化。

習慣就是次數多到足以自動化的行為。

  • 想要成為最好的自己,就要持續編輯、修訂自己的信念,升級並拓展自己的身份認同。
  • 就像在投票,在每次做選擇時把票投給想成為的那種人,而非什麼成果。ex.一個健康的人會怎麼做?
  • 想騰出自由思考與創意所需的心理空間,唯一的方法就是簡化生活中的基本事務。




行為改變的四個法則

  1. 提示:讓好習慣的提示顯而易見(Q:我要如何讓提示顯而易見?)
  2. 渴望:讓好習慣有吸引力
  3. 回應:讓好習慣的行動輕而易舉
  4. 獎賞:讓好習慣的獎賞令人滿足


1提示

清晰:當X情境發生時,我會執行Y回應。

習慣堆疊:找出目前的當日習慣,然後把新行為加上。

概念補充:

  • 定義行為的是我妹與物品間的關係,環境不是充滿物品,而是充滿關係。
  • 一個空間,一個用途
  • 所謂自律者,只是擅長讓自己不需要展現超凡的意志力,最有自制力的人,就是最少用到自制力的人。

2渴望

將“想要”的行為與“需要”的行為配對

概念補充:

  • 我們會模仿的三種人
  • 讓你決定事情好壞或無關緊要的是情緒:不是“必須”,是“我可以”,讓原本的負擔轉成機會。例如:晨跑想成是時候培養耐力了,我很緊張想成我很興奮。
  • 動機儀式:例如戴上耳機代表專注
  • 深呼吸三次,然後微笑

3回應

想要精通一個習慣的關鍵是重複開始,而非完美。

概念補充:

  • 創造一個讓事情儘可能輕而易舉的環境。
  • 整理房間不只為上一次的清理又為下一次的使用。
  • 一個習慣可以在幾秒內完成,卻能形塑幾分鐘甚至幾小時後的行為。(決定性的瞬間)
  • 兩分鐘法則:新習慣開始時不要超過兩分鐘,在覺得費力前停止,並為養成習慣做難易等級(要先標準化,才能最佳化)

4獎賞

壞習慣的立即結果讓人感覺很棒,終極結果卻讓人感覺很糟糕,好習慣則相反:應強烈質疑該行為與自己長遠目標是否一致。

概念補充:

  • 最後一里,最不擁擠。
  • 讓習慣追蹤器顯而易見,不要錯過兩次,不要繳白卷,不要讓虧損侵蝕複利。
  • 重點不在健身,而是不會錯過健身的那種人。
  • 在不想做的時候做,才是最正要的。
  • 成功最大的威脅不是失敗,無聊才是。
  • 維持動力的秘訣:讓難度恰到好處。
  • 專業人士堅守既定行程。業餘者受生活干擾。
  • 自動化習慣 mix 刻意練習
  • 熟悉一個習慣後提高難度,打造下一個習慣。
  • 反省與複查(缺乏自我覺察是毒藥)
  • 愈是緊抓一個身份認同不放,愈難超越和成長。需重新定義自己。


3會員
21內容數
一位會切版的 UI 設計師, 以介面設計為錨,朝向 UX 、產品思維、數據思維前進。 喜歡透過書探索世界、看見自己。 著迷文字與內心產生共鳴的瞬間, 喜愛哲學、小說、心理、創造力, 喜愛將所思所想落地變成文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J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何謂自律 ? 自律的前提,是你對未來的自己有期待。 自律的條件,是你需要有所捨棄,捨棄那些無謂的慾望,那些虛華的物質。 努力就好,剩下的交給時間。 世界上最難的事情不是買樂透中幾千萬,而是日復一日堅持一些見效極慢,執行起來卻極苦的優良習慣。
資訊時代帶來的改變 「資訊」比實際商品重要:資訊在「保存、複製、傳達」上的追加成本(邊際成本)幾乎是零。在未來會愈來愈重視資訊及其相關的「體驗」或「經驗」中找到價值。 網路經濟與網路平台的重要性:在重視實際商品的時代會講求規模經濟效益來降低成本,在資訊的世界中也是如此,會增加用戶來提高用戶方便性
如果你擁有一個團隊,裡面匯集了許多文化:美國人把所有事情都用文字落實;日本人會閱讀空氣;法國人話裡有話;英國人喜歡將嘲諷當成幽默;中國人從小就學會拐彎抹角。你猜猜誰跟誰最容易誤解?
這本書傳達了作者堅定正向的信念,也因為作者本身是老師,分享很多實際應用在教學場域的實務經驗。作者用字精準卻不犀利,反而充滿幽默,先分享幾段深入我心的句子: 「將就」有兩種,一種是屈服於自己的懶惰,一種是屈服於別人的期待。而人生最痛苦的不是失敗,而是我本可以。
這是一本 2018 年出版的書,已經好幾年了 🤣,會有這篇文章是因為翻到當時寫在筆記本上的讀書筆記,一看之下發現內容還蠻實用的,趕緊電子化記錄下來,也可以再進一步實際應用在生活中。 挖掘自身熱情,將喜歡變成專業 寫下目標與想做的事 決定優先順序 達成 A1 的期限 達成 A1 的資源
脆弱的力量跟自我的關係? 培養真實自我 ,別管他人怎麼想 培養自我包容,放棄完美主義 培養韌性,擺脫麻痺與無力感 培養感恩與喜樂,不再覺得自己少了什麼 培養直覺,相信信念,不要事事都追根究柢 培養創意,不再跟別人比較 適時玩樂與休息,理解到精疲力盡不是地位的象徵,生產力也不代表自我價值
何謂自律 ? 自律的前提,是你對未來的自己有期待。 自律的條件,是你需要有所捨棄,捨棄那些無謂的慾望,那些虛華的物質。 努力就好,剩下的交給時間。 世界上最難的事情不是買樂透中幾千萬,而是日復一日堅持一些見效極慢,執行起來卻極苦的優良習慣。
資訊時代帶來的改變 「資訊」比實際商品重要:資訊在「保存、複製、傳達」上的追加成本(邊際成本)幾乎是零。在未來會愈來愈重視資訊及其相關的「體驗」或「經驗」中找到價值。 網路經濟與網路平台的重要性:在重視實際商品的時代會講求規模經濟效益來降低成本,在資訊的世界中也是如此,會增加用戶來提高用戶方便性
如果你擁有一個團隊,裡面匯集了許多文化:美國人把所有事情都用文字落實;日本人會閱讀空氣;法國人話裡有話;英國人喜歡將嘲諷當成幽默;中國人從小就學會拐彎抹角。你猜猜誰跟誰最容易誤解?
這本書傳達了作者堅定正向的信念,也因為作者本身是老師,分享很多實際應用在教學場域的實務經驗。作者用字精準卻不犀利,反而充滿幽默,先分享幾段深入我心的句子: 「將就」有兩種,一種是屈服於自己的懶惰,一種是屈服於別人的期待。而人生最痛苦的不是失敗,而是我本可以。
這是一本 2018 年出版的書,已經好幾年了 🤣,會有這篇文章是因為翻到當時寫在筆記本上的讀書筆記,一看之下發現內容還蠻實用的,趕緊電子化記錄下來,也可以再進一步實際應用在生活中。 挖掘自身熱情,將喜歡變成專業 寫下目標與想做的事 決定優先順序 達成 A1 的期限 達成 A1 的資源
脆弱的力量跟自我的關係? 培養真實自我 ,別管他人怎麼想 培養自我包容,放棄完美主義 培養韌性,擺脫麻痺與無力感 培養感恩與喜樂,不再覺得自己少了什麼 培養直覺,相信信念,不要事事都追根究柢 培養創意,不再跟別人比較 適時玩樂與休息,理解到精疲力盡不是地位的象徵,生產力也不代表自我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講到建立習慣這件事情,相信大家都一定會想到《原子習慣》這本書。這本書在各大書局與網路書店的暢銷排行榜中已經蟬聯前幾名許久,我自己也是在好多年前看到朋友限時動態分享這本書說非常好看而購入這本書,原以為我會認認真真的趁新鮮趕快看完,但果不其然的像我這樣完全沒有閱讀習慣的人讀了幾頁以後,它就被我默默的收藏
Thumbnail
你平常寫作的題材都從哪裡來呢? 我常常將自己閱讀實體書的心得,多進行一些加工,轉成原子短文。 原子短文方便我未來使用,而且寫過一次後我對實體書的內容又更加了解,非常值得去做! 下面是我將閱讀實體書的心得轉為原子短文的簡單3步驟:
Thumbnail
『每天都進步1%, 一年後,你會進步37倍; 每天都退步1%,一年後,你會弱化到趨近 0! 你的一點小改變, 將會產生複利效應 , 如滾雪球般, 帶來豐碩的人生成果!』 —原子習慣 這本書之前非常紅,光是封面這段話就會讓你好奇想翻閱, 雖然字不少,但作者以條例表格重點描述也舉生活的例子, 不
Thumbnail
閱讀的目的是為了要成為好的自己,若是無法改變人生的演算法,書讀再多也是白搭。前陣子塔妮雅讀了《原子習慣》這本書,裡頭的內容關於理論的部分比重佔得較高,實踐的部分較少。然而《怡慧老師的原子習慣實踐之旅》這本書,恰恰好可以補足這個部分,因此引起我的興趣。 《怡慧老師的原子習慣實踐之旅》書封上寫著,這本書
Thumbnail
想做的事情不一定要留到周末,周末反而會讓人產生「我今天有一整天的時間」的鬆懈感,進而降低效率,常常周末過去卻什麼事也沒完成。作者用下班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把時間填得滿滿的,意外發現並不會消耗能量,當職場上耗盡心神時,投入自己的精神寄託對作者而言是種電力回充。
Thumbnail
從2021年底開始我有一股動力想要紀錄自己的一些行為,從紙本筆記本到後來變成了電子版本,使用了幾款電子手帳順道了解自己的習慣認知。 從每日雜事紀錄,轉變成心情日記,再後來簡化成任務形式。 寫著一段時間又遇到類似拖延症的瓶頸,剛好這次交換書群組裡有一本是《原子習慣》。
今年的其中一項年度目標就是深度閱讀12本書,怎麼樣算是深度呢?寫個閱讀心得算是不錯的交代吧。今年的第一本書,就交給了書名非常勵志,也是各大企業的經典讀本-與成功有約。 感覺有點沈重,但或許可以增加一些找到人生意義的機率,試著思考看看也是好的。
Thumbnail
做事情總是三分鐘熱度?或者常常做事拖延到最後,甚至敷衍了事? 非常推薦閱讀《原子習慣》,讓你徹底建立屬於自己的「習慣」。 為何不是打造「好」習慣?我認為習慣是因人而異的,就像是有些人習慣早起,另一些人習慣晚睡,每個人的好習慣是不同的。 選擇最適合你的習慣,而不是最受歡迎的習慣
Thumbnail
人總有迷思:認為好習慣的貫徹只發生在相當堅毅、有意志力的人身上,其實,並不然。 原來反人性的訓練模式,只有一時的效應,沒有永久的成果。但如果了解人性的本質,透過進行有系統的行為操作,養成好習慣,並堅持下去,不是不可能。
Thumbnail
生活中那些你可能沒注意到的細微習慣,正在逐漸影響我們的成就、事業,進而影響我們的一生,如果每天進步1%,1年後,你會進步37倍;反之,若是每天退步1%,1年後,你會退步到趨近於零...這也正是為什麼光是「習慣」簡簡單單的一個詞彙,就能被許多學者爭相探討分析,甚至成為一本書的核心主題...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講到建立習慣這件事情,相信大家都一定會想到《原子習慣》這本書。這本書在各大書局與網路書店的暢銷排行榜中已經蟬聯前幾名許久,我自己也是在好多年前看到朋友限時動態分享這本書說非常好看而購入這本書,原以為我會認認真真的趁新鮮趕快看完,但果不其然的像我這樣完全沒有閱讀習慣的人讀了幾頁以後,它就被我默默的收藏
Thumbnail
你平常寫作的題材都從哪裡來呢? 我常常將自己閱讀實體書的心得,多進行一些加工,轉成原子短文。 原子短文方便我未來使用,而且寫過一次後我對實體書的內容又更加了解,非常值得去做! 下面是我將閱讀實體書的心得轉為原子短文的簡單3步驟:
Thumbnail
『每天都進步1%, 一年後,你會進步37倍; 每天都退步1%,一年後,你會弱化到趨近 0! 你的一點小改變, 將會產生複利效應 , 如滾雪球般, 帶來豐碩的人生成果!』 —原子習慣 這本書之前非常紅,光是封面這段話就會讓你好奇想翻閱, 雖然字不少,但作者以條例表格重點描述也舉生活的例子, 不
Thumbnail
閱讀的目的是為了要成為好的自己,若是無法改變人生的演算法,書讀再多也是白搭。前陣子塔妮雅讀了《原子習慣》這本書,裡頭的內容關於理論的部分比重佔得較高,實踐的部分較少。然而《怡慧老師的原子習慣實踐之旅》這本書,恰恰好可以補足這個部分,因此引起我的興趣。 《怡慧老師的原子習慣實踐之旅》書封上寫著,這本書
Thumbnail
想做的事情不一定要留到周末,周末反而會讓人產生「我今天有一整天的時間」的鬆懈感,進而降低效率,常常周末過去卻什麼事也沒完成。作者用下班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把時間填得滿滿的,意外發現並不會消耗能量,當職場上耗盡心神時,投入自己的精神寄託對作者而言是種電力回充。
Thumbnail
從2021年底開始我有一股動力想要紀錄自己的一些行為,從紙本筆記本到後來變成了電子版本,使用了幾款電子手帳順道了解自己的習慣認知。 從每日雜事紀錄,轉變成心情日記,再後來簡化成任務形式。 寫著一段時間又遇到類似拖延症的瓶頸,剛好這次交換書群組裡有一本是《原子習慣》。
今年的其中一項年度目標就是深度閱讀12本書,怎麼樣算是深度呢?寫個閱讀心得算是不錯的交代吧。今年的第一本書,就交給了書名非常勵志,也是各大企業的經典讀本-與成功有約。 感覺有點沈重,但或許可以增加一些找到人生意義的機率,試著思考看看也是好的。
Thumbnail
做事情總是三分鐘熱度?或者常常做事拖延到最後,甚至敷衍了事? 非常推薦閱讀《原子習慣》,讓你徹底建立屬於自己的「習慣」。 為何不是打造「好」習慣?我認為習慣是因人而異的,就像是有些人習慣早起,另一些人習慣晚睡,每個人的好習慣是不同的。 選擇最適合你的習慣,而不是最受歡迎的習慣
Thumbnail
人總有迷思:認為好習慣的貫徹只發生在相當堅毅、有意志力的人身上,其實,並不然。 原來反人性的訓練模式,只有一時的效應,沒有永久的成果。但如果了解人性的本質,透過進行有系統的行為操作,養成好習慣,並堅持下去,不是不可能。
Thumbnail
生活中那些你可能沒注意到的細微習慣,正在逐漸影響我們的成就、事業,進而影響我們的一生,如果每天進步1%,1年後,你會進步37倍;反之,若是每天退步1%,1年後,你會退步到趨近於零...這也正是為什麼光是「習慣」簡簡單單的一個詞彙,就能被許多學者爭相探討分析,甚至成為一本書的核心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