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旅行,我就不會成為這樣的大人:即使沒有讀〈廉恥〉,你還是可以這樣認識顧炎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廉恥〉不是顧炎武人生的全部

就讀台北市後段班高中的那些年,總以為國文課本裡的那篇〈廉恥〉,和歷史課本裡,以兩三行段落,描述的明清易代之際,經世實學的代表人物,應該是與顧炎武最後的交集。接著,處理完博論之後,也曾就此以為不用跟顧炎武再見面了。

果然,事情沒這麼容易結束,跟風蹭了近期課綱選文的話題,投給《人間福報》一篇小文章,小聊了顧炎武的旅行史,刊出之後自己重讀,幾百字的篇幅,很多脈絡談不進去,於是又擴寫成這篇。

先別管〈廉恥〉了,你知道顧炎武的治學,無法與旅行脫鉤嗎?


書封取自網路

書封取自網路

小確幸的爽玩、秘境尋奇、田野調查,明代中晚期甚麼旅遊都有

明代中晚期是旅遊風氣興盛的時代,交通改善、消費文化、與休旅性質的「爽玩」,不再被汙名化等背景條件,都是促成遊風盛行的動因,而在滿足某些客觀條件下,不分士庶商或性別,每個群體都有機會,從事短中長程不一的旅遊活動。前述的旅遊議題,在明清研究學界早已累積了汗牛充棟的成果。

比起受公務案牘所侷限的士大夫,部分文人除了追求享樂與舒適的旅遊體驗之外,也更有閒情、興趣與機會,挑戰險阻與不便,造訪山川奇嶽等「秘境」。而遊記的書寫,則是呈顯自己曾在險奇地域「打卡」的方式。「犯險」、「尋奇」的經驗,往往可以為自己的作品賺來流量,也能形構世人眼中「遊道」不落俗套的人設。

例如「公安三袁」之一的袁宏道就曾言,遊山無須戀棧性命,這種說法跟現在的YTR為了吸引觀眾點閱影片所下的聳動標題有八七像。如果難以細數袁氏寫過哪些遊記篇章,那麼以歷時30年從事涉險田調旅行的徐宏祖,留給後世的《徐霞客遊記》,就算沒讀過,但書名也很難沒聽過,如果語文素養沒還給老師的話。

袁、徐這樣的知識人,走上陡峭的旅路,以身犯險的行旅經驗,很難說沒有受到當時文人涉足或憧憬的奇險之旅所濡染。而顧炎武早年也有在山水遊覽間賦詩飲酒的喜好,這樣的經驗也難以自外於明中葉以降的遊覽風尚。

長途遠距、探窮涉險,或學術、知識考察性質的遊歷,在平世為一種選修的經驗值,沒有遠遊歷覽的條件,或一步一腳印追求實學的雅興,那麼跟風蹭蹭江南地區遊人如織的熱門景點,也算參與了蔚為風氣的旅遊文化。


政權交替的時代,懷念明朝的遺民群體,不得不選擇遊走與播遷

不過呢,明清鼎革,這種天崩裂解的年代,特別是對顧炎武這種眷眷前朝清明與重陽、不出仕新朝,以遺民自居的文士群體來說,過往可選也可不選的移動體驗,則有了更多「不得不」的氛圍。

raw-image


韃子都打到家門口了,誰還有空看你為了蹭流量與人設,所寫的那些險奇秘境放歌縱酒的體驗?塊陶阿!而家亡國破,為了躲避戰禍與保存恢復的火苗,留得青山在,也沒辦法不跑路;當然還有避免被新朝禮遇(ㄑㄧㄤˊㄆㄛˋ)而出仕,這樣會顯得自己沒有廉恥,那選擇行蹤飄泊不定,或宅進窮山秘境閉戶不出,才不容易被當局尋獲收編。所以「遊走與播遷」,成為易代之際的遺民群體,常見的移動與遊歷樣貌。

老家在崑山的顧炎武,在江南投入武裝反清運動失敗,絕食而死的老母生前,留下希望他不要當清官(清朝官員)的遺願,而來自仇家的敵意與迫害,更使他毫無在南方安身立命的前景。外在的形勢推著人走,就算不願意,但也沒有留下的理由,1645年起,中年的顧炎武開始了南北奔波,行旅天下的生涯,直至50年代後半葉短暫返鄉,賣完祖產之後就不再涉足江南,持續在北方各地遊歷。


遺民自居的顧炎武,特殊視線天下行旅,是經世治學的基礎

鼎革之際,顧炎武展開南北涉歷二十年幾乎沒有僕從,長年以旅宿為家的獨旅生涯。有時候在一個地方待久了,官方就又找上門,想邀請(ㄑㄧㄤˊㄆㄛˋ)他去報名博學鴻儒科,或幫忙修明史,為新朝效力。即使千百個不想出門,官方刻意的攏絡實在使他不勝其擾,那他也只能出門了。

南來北往,特別是山東、山西、河北、河南與關中地帶,是其頻繁活動的地區,往來曲折總計兩三萬里。家亡國破的大環境,不得不然的出走,加以顧炎武的身分認同,使其長年在游走與播遷的路上,都帶著特殊的行旅視線。

當大明已成往事,遺民涉歷天下,去了哪裡,看到甚麼,都很難脫卻「殘山剩水」的意象。遊歷到山東,顧炎武登上五嶽之一的泰山,並到孔聖故鄉曲阜,瞻仰孔廟與孔林;前明諸帝陵也是他刻意造訪的對象,他數次拜謁南京明孝陵,與北京昌平縣的十三陵,詳細考察陵制、建築、地理。造訪先聖故鄉與帝陵跡地,無疑寄寓的是儒家教化的澤被與故國的追思。

為了追憶而造訪政教符號鮮明的景點之外,奇峰絕壑、軍事關口也是必去的田野現場。像是山海關、居庸關、古北口、土木堡等邊防要塞,親歷沿途山川形勝、兵防水利與金石音韻之實況。現今以3C設備隨行,在世界各地從事數位游牧,邊旅行邊工作,蔚為風氣,顧炎武則是用騾馬把書載著走,遇到有實際見聞與行文記載之間的差異,則立即翻書對照,了解其延續與變遷。而與當地人群的互動亦不可少,顧炎武不忘訪問耆宿或退役兵士,詢問山水與人事之沿革。

為什麼正統朝和崇禎朝的國安破口,會發生在土木堡或山海關呢?如果是地不利,那該如何補強陸戰?而如果是人不和,例如廉恥淪喪所致,那又該如何強化空戰,匡正人心呢?如果再來一次太陽花,欸不是,如果反清復明的大旗再次舉起,如何從中汲取經驗,致用於恢復大業呢?行旅的足跡與見聞,成了顧炎武在恢復的想像中,反省晚明空談心性的學思流弊,並架構其經世治學著述的鋪墊。

顧炎武以十三陵的田調成果,產出了《昌平山水記》;遊歷期間留下題咏山川關口、陵園古蹟的紀遊詩作;行路萬里同時也覽書萬卷,漂泊奔走間,完成了《肇域志》與《天下郡國利病書》的初稿,並於日後定居山西時整理增潤成書。


沒有網路社群的年代,抱團取暖也不可少

走上天下行旅之路,在田野見聞中思索如何經世,怎樣致用於恢復,或鞏固不出仕的決心,光靠自己單幹可是不行的,沒有網路社群的年代,遊走的遺民群體,在旅途間相互交遊、問學,換句話說就是同溫層間的聯絡,藉以確信天下之大,自己並不孤單,還是有人跟我同一個鼻孔(?),做同一種學問,呼吸同樣品牌的空氣。

顧炎武與歸有光的曾孫歸莊,被後世稱為「歸奇顧怪」,兩人曾參加詩社,抒發家國遭變的隱痛。隨著時勢推移,滿清的統治逐漸穩定,武裝抗清活動不再復起的形勢已成定局,遺民群體遂將恢復的激情投注於經世之學問。遊歷北方的顧炎武,在途中廣泛結識不願為官的隱逸、學者,通過相互討論實學,磨礪彼此的認同。

明清鼎革之際,四處漂泊的遺民群體,以艱困的遊歷經驗,在遊走、互訪來交流學問與情誼,這是一種回應生存危機,作為拒絕與反抗清政權的方式,所刻意選擇的姿態。遊歷,原為顧炎武早年的志趣,中年以後,則成為他治學,追索恢復與經世實學之道,不得不然的選擇,但也開啟了他行旅與學術緊密相連的人生。可以說如果沒有旅行,他就不會成為這樣的大人。

有國文老師只想要課本裡有〈廉恥〉,卻不談旅行,就別說你懂顧炎武。


歡迎追蹤與分享:


愛嚕貓的狗奴,很魯蛇的自由寫作者,2018年定居方格子,在這裡寫旅行史、遊記與魯蛇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一張案情不單純的護照,來看無良媒體如何誤導大眾的歷史知識。
顧炎武的旅行史,絕對比〈廉恥〉一文更值得人們深入瞭解。
提供大眾登覽,鼓動登高的慾望高塔與高樓,是近代以來作為體現城市「摩登」與不斷進步一種象徵。而大阪曾是近代日本建起展望高樓的發祥城市之一。
若要說起東京外國旅客聚集的熱門景點,莫過於擁有千年歷史的淺草寺,但你可能不知道淺草寺的五重塔,有一段這樣的小故事。
基於作家身分與責任的反思、醫生的天職、社會關懷、自我挑戰與成長等複雜多重的動因,促使契訶夫橫越了交通事故跟網紅翻車一樣頻繁的西伯利亞,前往薩哈林島。從出發到回歸,這段將近三個月的調查旅行,注定了是一趟只有灰黑色彩的旅途。
周六(2023/11/4)東八區時間晚上20:00。我又會出現在 Matters Lab 自由二台的「夜話」。
從一張案情不單純的護照,來看無良媒體如何誤導大眾的歷史知識。
顧炎武的旅行史,絕對比〈廉恥〉一文更值得人們深入瞭解。
提供大眾登覽,鼓動登高的慾望高塔與高樓,是近代以來作為體現城市「摩登」與不斷進步一種象徵。而大阪曾是近代日本建起展望高樓的發祥城市之一。
若要說起東京外國旅客聚集的熱門景點,莫過於擁有千年歷史的淺草寺,但你可能不知道淺草寺的五重塔,有一段這樣的小故事。
基於作家身分與責任的反思、醫生的天職、社會關懷、自我挑戰與成長等複雜多重的動因,促使契訶夫橫越了交通事故跟網紅翻車一樣頻繁的西伯利亞,前往薩哈林島。從出發到回歸,這段將近三個月的調查旅行,注定了是一趟只有灰黑色彩的旅途。
周六(2023/11/4)東八區時間晚上20:00。我又會出現在 Matters Lab 自由二台的「夜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如果沒有團隊,任何事業都將舉步難行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創業者或實業家如果單打獨鬥, 常常會因缺乏資源、人脈和合作機會而陷入困境。 這樣的情況不僅耗時耗力,更可能讓人無法充分發揮實力, 最終錯失良機。然而,加入一個正確的團隊, 事業路上便能多一份助力,少一分阻礙。 BNI華餐飲商會正是
如果沒有證得,就請蕭規曹隨的說法 末法時代群魔亂舞,不管穿什麼衣服?現什麼相?說自己已經成佛?說自己是什麼神佛轉世?其實越來越多,只是很多的人不清楚,而跟錯了人,走錯了路。那也沒什麼對與錯,一切都是因緣罷了。 『離經一句,便是魔說』禪宗也有『野狐禪』的典故。其實出家了,不是解脫生死保證班,轉世轉
Thumbnail
如果沒有中華民國,現在的台灣文學是怎麼樣的一個景色呢? 也許那是一個國族、歷史、政治、文化、國際情勢都是不一樣的時代。 也許更亂,但也許會更好。 但可以肯定的是,有很多人不會悲壯痛苦的死去,有很多人不會到來無法回家的島嶼,也可能很多人不會就此誕生,更有許多人不會取得現今的聲量與地位。
Thumbnail
從出生那霎那開始,我們的腳印便開始在生命首部曲上留下印記,隨著年紀增長,走出屬於自己的故事。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旅行能增廣見聞,亦是種修行。當你覺得迷茫,想為生命找個不同的出路,不妨拾起包包,展開一場豐富閱歷的旅程吧!   書籍《也許生命沒有一種絕對》的作者康康,在等待服兵役的空窗期,突發奇想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北宋時期邵雍的學識淵博和旅行的故事,講述他從書生到睿智的過程,傳達了走出世界,改變自己觀念和思想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連載 戰國縱橫門派:鬼谷稗闔 -- 蘇秦篇 : 全球各地的華人在追本溯源的文化底蘊中只能透過春秋戰國的百家思想遠遠的觀望人生所追求的答案,找尋失落已久的獨立自主意識和自由思想。但認清自己真實的一面是不容易的,能看明白世間一切問題的解決能力更不容易。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晉文公重耳逃亡十九年的歷史故事,以及逃亡途中所經歷的挫折和成長。文章指出逃亡過程中的磨練對重耳最終成為霸主的重要意義,並討論了博雅教育對人生格局和見識的提升。
顧貞觀 《金縷曲--寄吳漢槎寧古塔,以詞代書,丙辰冬寓京師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誰慰藉,母老家貧子幼。記不起、從前杯酒。魑魅搏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翻雲手。冰與雪,周旋久。 淚痕莫滴牛衣透。數天涯、依舊骨肉,幾家能夠?比似紅顏多命薄,更不如今還有。
Thumbnail
以遺民自居的顧炎武,在明清鼎革之際,進行了將近二十年的南北涉歷,路程總計兩三萬里。他的遊歷經驗,寄寓了恢復前朝的想像,與經世實學的基礎。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如果沒有團隊,任何事業都將舉步難行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創業者或實業家如果單打獨鬥, 常常會因缺乏資源、人脈和合作機會而陷入困境。 這樣的情況不僅耗時耗力,更可能讓人無法充分發揮實力, 最終錯失良機。然而,加入一個正確的團隊, 事業路上便能多一份助力,少一分阻礙。 BNI華餐飲商會正是
如果沒有證得,就請蕭規曹隨的說法 末法時代群魔亂舞,不管穿什麼衣服?現什麼相?說自己已經成佛?說自己是什麼神佛轉世?其實越來越多,只是很多的人不清楚,而跟錯了人,走錯了路。那也沒什麼對與錯,一切都是因緣罷了。 『離經一句,便是魔說』禪宗也有『野狐禪』的典故。其實出家了,不是解脫生死保證班,轉世轉
Thumbnail
如果沒有中華民國,現在的台灣文學是怎麼樣的一個景色呢? 也許那是一個國族、歷史、政治、文化、國際情勢都是不一樣的時代。 也許更亂,但也許會更好。 但可以肯定的是,有很多人不會悲壯痛苦的死去,有很多人不會到來無法回家的島嶼,也可能很多人不會就此誕生,更有許多人不會取得現今的聲量與地位。
Thumbnail
從出生那霎那開始,我們的腳印便開始在生命首部曲上留下印記,隨著年紀增長,走出屬於自己的故事。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旅行能增廣見聞,亦是種修行。當你覺得迷茫,想為生命找個不同的出路,不妨拾起包包,展開一場豐富閱歷的旅程吧!   書籍《也許生命沒有一種絕對》的作者康康,在等待服兵役的空窗期,突發奇想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北宋時期邵雍的學識淵博和旅行的故事,講述他從書生到睿智的過程,傳達了走出世界,改變自己觀念和思想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連載 戰國縱橫門派:鬼谷稗闔 -- 蘇秦篇 : 全球各地的華人在追本溯源的文化底蘊中只能透過春秋戰國的百家思想遠遠的觀望人生所追求的答案,找尋失落已久的獨立自主意識和自由思想。但認清自己真實的一面是不容易的,能看明白世間一切問題的解決能力更不容易。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晉文公重耳逃亡十九年的歷史故事,以及逃亡途中所經歷的挫折和成長。文章指出逃亡過程中的磨練對重耳最終成為霸主的重要意義,並討論了博雅教育對人生格局和見識的提升。
顧貞觀 《金縷曲--寄吳漢槎寧古塔,以詞代書,丙辰冬寓京師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誰慰藉,母老家貧子幼。記不起、從前杯酒。魑魅搏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翻雲手。冰與雪,周旋久。 淚痕莫滴牛衣透。數天涯、依舊骨肉,幾家能夠?比似紅顏多命薄,更不如今還有。
Thumbnail
以遺民自居的顧炎武,在明清鼎革之際,進行了將近二十年的南北涉歷,路程總計兩三萬里。他的遊歷經驗,寄寓了恢復前朝的想像,與經世實學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