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代驊老師 | 運動對學習的好處

2023/12/26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認識的一個家庭,父母在孩子小學一年級開始讓他參與社區的足球俱樂部,每個周末的下午都帶著小孩到綠油油的草皮上踢球,遇到比賽也熱心的參與,每場都會幫孩子拍照,甚至主動幫忙後勤工作,希望孩子開心踢球。

父母在孩子小學一年級開始讓他參與社區的足球俱樂部,每個周末的下午都帶著小孩到綠油油的草皮上踢球

父母在孩子小學一年級開始讓他參與社區的足球俱樂部,每個周末的下午都帶著小孩到綠油油的草皮上踢球


然而當小孩來到了高年級,這項每周的例行公事就停了下來,孩子周末的報到場所也從綠油油的草地變成充滿作業的書桌。


像這樣的故事在台灣不勝枚舉,足球俱樂部面向高年級的進階足球課程也常因人數不足而停開,更遑論動輒會佔據學生一整個周末的球賽,參與人數不足而導致教練無法率隊比賽是現今每項球類運動都可能面臨到的窘境。


當談到學習和人生發展,運動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往往被忽視。在華人教育中,長久以來運動被視為浪費時間的活動,我也曾聽過在美國的某些華人教育顧問直白批評:「用體育成績申請學校是比一般路徑更難的事,花這麼多時間與成本,說白了不過就是從事『課外活動』而已。」而在台灣,體育成績能在升學上有所加分更是少之又少。


在利益至上的環境中,運動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只能是枝微末節的角色,然而當代科學研究和眾多成功人士的見證不斷強調運動對學習和人生的積極影響,其中最直接的影響正是學習的專注力。


運動能促進大腦智商,這已是腦神經學界的普遍共識。


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的洪蘭教授引用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NIH)的研究,指出運動會增加掌管記憶與學習的海馬迴中一種幫助神經生長的蛋白質,BDNF(Brain-derived neurotrophy factor,腦衍生神經滋長因子)的活化,它會帶動幾種荷爾蒙的分泌,如:第一類型胰島素生長因子(IGF-I)、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和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FGF2),它們會和BDNF合作,啟動學習的分子機制,並促使幹細胞分裂。

運動能促進大腦智商,這已是腦神經學界的普遍共識。

運動能促進大腦智商,這已是腦神經學界的普遍共識。


這是在分子生物學上,我們直接看到運動跟學習的關係。運動能夠刺激大腦神經網路,增加血液流動,提高神經傳導物質的釋放,促進組織生長,增加記憶的長期增益效應,進而提升專注力和學習效率。這點在學生的學習中尤其關鍵,因為良好的專注力使他們更能投入於學習,提高學習成效。


美國伊利諾大學心理學教授克萊瑪(Art Kramer),用核磁共振所做的最新研究顯示,體適能狀況較好的小孩,其海馬迴結構比體適能狀況較差的小孩,還要大12%。也就是說,體適能愈好,記憶和整合不同訊息的能力就愈好。


除了智商(IQ)的提升,運動有助於學生培養情緒商數(EQ)及逆境商數(AQ)。」

除了智商(IQ)的提升,運動有助於學生培養情緒商數(EQ)及逆境商數(AQ)。

除了智商(IQ)的提升,運動有助於學生培養情緒商數(EQ)及逆境商數(AQ)。


許多成功的運動員展現了出色的情緒控制和溝通能力。新竹教育大學體育學系主任黃煜肯定,運動員每天要面對輸贏,輸了,摔球拍、罵裁判都沒用,只能調整心態,重新再來。


「所有的運動員,都是從輸球開始,不可能一步登天,」黃煜說,運動會磨練人的個性和耐心。


曾雅妮父親曾茂炘透露,曾雅妮小時候輸球,「脾氣很大,會摔球桿。」他反覆告誡女兒,「球是死的,愈生氣愈打不好。」經過多年調整,現在曾雅妮就算表現失常,「也是笑笑的,再回去練習,拚下一座冠軍。」


籃球巨星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和網球名將小威廉絲(Serena Jameka Williams)也都曾經在採訪中提到,自己在比賽中展現出的冷靜和領導力都是通過長期的運動訓練所培養出來的。


即便不是致力於專業運動項目,運動對於學生的情緒釋放也有不錯的效果,新北市義學國中校長楊尚青發現,運動對國中學生的情緒及壓力舒緩很有幫助,「國中時期荷爾蒙分泌旺盛,運動會讓精神活絡,生活比較不煩悶,也因為運動需要專注投入,可以轉移情緒。


帶領天母國小足球社的體育老師章志昇也分享,小學生踢足球的動機很單純,就是好動、貪玩,輸球了還會掉眼淚,直說,「下次要贏回來!」而透過運動,他們學習組織時間與管理情緒,每個球員都會獨立管理自己的情緒,因為一個人鬧脾氣,就影響整個團隊的表現。

即便不是致力於專業運動項目,運動對於學生的情緒釋放也有不錯的效果

即便不是致力於專業運動項目,運動對於學生的情緒釋放也有不錯的效果


運動競賽環境能夠培養運動員處理壓力和情緒波動的能力,這對於日後的社會互動和工作中的團隊合作至關重要,運動能訓練孩子耐力、意志力、受挫力,和遇到困難時不輕言放棄的逆境能力(AQ)。


曾是舉重國手的周建智教授,十幾年前,當時的中華台北大專院校體育總會秘書長、前體委會副主委黃文忠,建議他出國進修,那時他連英文字母都不太認得。周建智到美國後,教授嫌他英文說不好,暗示他不該來念書。他想,他能舉重兩百公斤,一次舉十下,一天舉兩百下,「這麼重都能舉起,不可能背不起來英文單字。」


周建智咬牙苦練英文。他體會,是運動員的抗壓性,和超乎常人的耐力,讓他最後拿到博士學位。


一名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的一所私立中小學任教的籃球教練曾分享「失敗是比贏球更好的教育」。


每個人當然都想要贏球,但在站在基層教練的角度,一直勝利並不全然是件好事,失敗是必須存在的。學生球員往往會因為贏球而逐漸膨脹自己,而自信和自滿是兩回事。學習面對失敗與擁有正向的思考,對學生的心智發展上面才有幫助,因為人生沒有一路順遂的。


這名教練也分享了他認為教練的職責,教練不只需要在球場上帶領球隊,在場下還要關照球員的作息、課業成績甚至是感情諮商等,身份馬上變成導師甚至是父母親的角色,為的不是球隊的成績,而是培養出品格體魄兼具的球員。


體育絕不是一項不用動腦、光靠體能、四肢就能做好的事情。每項運動競技的背後,都有著許多理論知識、數據分析、戰術設計互相交織,而從中所學習到和培養出的能力,舉凡耐力、受挫力、勇氣、交際、思考、體力等,都是在學生未來的人生中,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否成功的關鍵。


老師認為運動競技,是漫長人生中必修的一門哲學課。若只因課業繁忙而缺少了運動,是件相當可惜的事情,我想,只要家長知道運動對學習以及健康的重要性,應該可以克服環境的限制,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維持每天運動出汗的習慣,平衡課業及運動花費的時間,重視這兩項對於學習和人生的發展有著深遠正面影響的習慣。

郝代驊老師認為只要家長知道運動對學習以及健康的重要性,平衡課業及運動花費的時間,重視這兩項對於學習和人生的發展有著深遠正面影響的習慣。

郝代驊老師認為只要家長知道運動對學習以及健康的重要性,平衡課業及運動花費的時間,重視這兩項對於學習和人生的發展有著深遠正面影響的習慣。



Ru
Ru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