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啦對啦、小朋友都知道運動、健康很重要。
什麼健康是人生的1,如果沒有那個1,後面累積了多少0都沒用云云──道理我都懂,只是付諸實踐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過,從來沒有運動習慣的我,去年累計運動了100天。
先前情提要一下我的狀況:
身體不好+過勞+過胖+沒有運動習慣+氣喘
基本上工作忙碌時,靠著腎上腺素之類的東西撐著,人沒事。
不過一放假休息、鬆懈下來,絕對會立刻開始發燒。屢試不爽。
大概是2021年三級警戒開始。全家被關在家裡,本來就有跑健身房習慣的家人無處可去,所以改成全家對著電視,搭配YouTube影片開始運動。畢竟一家老小,體力不一,就採最低限度的運動──不跳躍、沒有跑步,原地拉拉筋的那種。
因為怕膩,看了很多不同的頻道。
因為朋友A身體很差,B想要催他去運動,於是拉了一群朋友,開了個群組,互相彙報運動進度。
「哎呀、就想說可以一起分享嘛!」B是這樣跟A說的。
暗地裡則跟我們說:「我們用同儕壓力逼A一起運動!你們都要打卡!」
考慮到A真的是身體比我還要差,就答應了。
後來想想:
幹,B該不會這樣跟每個人講吧??? (#°Д°)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為了另一個朋友,然後大家就都一起運動了????(#°Д°)
......不得不說,這招真的很聰明。
畢竟要幫自己買30塊的冰淇淋會猶豫一下,但要幫朋友買3000塊的Häagen-Dazs冰淇淋蛋糕,那是眼睛都不會眨一下。
這應該是比較適用於本工作狂的方式。
如果運動是一件工作後的「活動」,那它就是可以被安排、調整的事項。
今天比較累,那就不運動了。今天要跟朋友吃飯,那就改天再運動吧。
確實,這些調整都是真實的理由,並不是藉口。
但殘忍的是,只要斷了一次兩次,就沒辦法再提起勁維持習慣了,標準只會越放越寬。
所以我把運動視為工作。
排進行事曆裡,需要打卡,有每週進度壓力,並設鬧鐘提醒自己該去上班了。
強迫的部分講完,來說點放鬆的。
關於健康的習慣養成,之前看過一個說法,是要有正確的自我對話方式。
若是說「千萬別想著一頭藍色大象」,接下來腦袋一定會浮現大象。
壓力型思考,會造成大腦的負擔。
所以比起「我不能吃炸雞」,不如說「我可以不用吃炸雞」(放鬆、自我賦權),或者是「我今天晚餐吃牛肉麵」(轉移)。
有意識地選擇思考的方向。
在運動時,我常常跟自己說:「今天有運動欸,我超棒ㄉ!」
在心裡講,或者是直接喊出來。
不去關注時間、成效、體重、強度等數字,把整個運動行程簡化為「有/無」一個檢核點。
今天運動10分鐘,明天運動30分鐘,都是有或無而已。我不求時長、強度上的進步,我也不管運動有沒有效,只看一件事:今天有運動。
排除所有干擾項,不去在乎今天做的有沒有意義,就可以省去很多自我懷疑,或過高的門檻。一開始就把目標設得非常低,才能夠堅持下去。
以上大概是個人心態的部分,下面貼幾個影片,個人覺得特別適合跟我一樣廢物的社畜,來開啟今年的運動之旅。
都是站立式,沒有激烈跑跳,不需要買任何道具。打開影片就可以直接跟著做的!
強度低,時間短,生病不舒服、特別累的時候,簡單做一下就收工:
時間短,強度中間,會出汗:
時間稍長,強度一般:
也另外推一個強度中間偏高,會出汗,動作稍稍需要學一下的有氧運動。
特別適合追星族(這個頻道有很多KPOP歌,可以自己找喜歡的曲子來練)
誰知道啊.jpg
反正我關注的又不是減肥、健康促進。
一開始想「這有沒有意義」,就會開始消耗自己的意志。
就去做,然後等哪天功成名就了,再回來感謝現在的自已。
如果沒用,一天也就耗那麼一點時間,就當稍微浪費一點人生,無傷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