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正視自己」開始,了解支配個人思考與行為的癥結是什麼,
唯有把「自己」放回生命的中心,才能真正拋下恐懼、獲得自由!
雖然受到他人喜愛,卻完全感受不到生存意義的人,其實不在少數。
換言之,這樣的人雖然靠著隱藏真我而獲得成功,但就「活著」這件事來說,他們其實是失敗者。
他們擔心別人不願意和真正的自己往來,於是選擇隱藏自己的弱點。
然而,越是隱藏真正的自己,就越是害怕被對方討厭。
事實上,當你願意展現自己原本的樣貌時,就不會覺得被對方討厭有多恐怖。
這是因為當你穿上偽裝時,會一直受到「萬一對方不喜歡我怎麼辦?」的不安所擾,這種擔憂除了讓你無法活得自在,隱藏真我還會消耗許多能量,讓你變成毫無活力、無精打采的人。
為什麼這麼害怕被別人討厭呢?
為什麼要對別人、甚至是自己隱藏真心呢?
明明沒有非這麼做不可的理由,但不安和不滿的你,卻總像是在掩蓋什麼似的,藏啊藏的,打算就這麼藏一輩子,同時也因此恐懼「東窗事發」的那天到來。
說起來很不可思議,事實上,只要了解真正的自己,人類就能對自身感到滿意;反過來說,正是因為隱藏了真我,才會對自己不滿。
憂鬱症患者的思考,往往以「沒有的東西」為中心而運作。
他們會為自己的缺乏而感嘆;聚焦於此的結果,又進一步產生寂寞感。
過分在意自己沒有的東西,並對此過度反應,使得他們一旦遇上小小的挫折,便很容易意志消沉。
明明是很容易修正和改善的地方,憂鬱症患者卻往往覺得一切無可挽回。
為什麼憂鬱症患者會對「沒有的東西」過度反應、過分執著呢?
這其實都是過高且不切實際的自我期待所導致的。
對不可能之事抱持期待,也意味著否定自己與生俱來的特質;感嘆「我如果是某某人就好了」,也只是徒然浪費自己的天賦而已。
一旦被「自己沒有的東西」所困,就無法在現實中真正實現自我,因為滿腦子只想著那些高到不切實際的自我期許,並將所有的能量都浪費在上頭。
美國心理學家卡倫.霍妮在著作《神經症與人的成長》(Neurosis And Human Growth)中,這樣描述自律神經失調患者所追求的榮譽:
「將驅使自我實現的能量,轉移到實現『理想化的自我』。」
最後,因為能量用錯地方,使得人生遠遠偏離自然的軌道。
「所謂『活得好』,意思是接受如實的人生、如實的自己、如實的結果。抓住機會,做自己能力所及的事,並對結果感到滿足。」
美國心理學權威大衛.西伯里(David Seabury)如是說。
莎士比亞曾說過:「世上無福也無禍,端看個人怎麼想。」
雖然很多人質疑是否真是如此,但思考模式對我們的情緒有很大的影響,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與其想著「失去」,不如當成「歸還」,心情上一定會更輕鬆。
同樣是奔跑,「被追趕」和「追趕」所產生的急切感也必定不同。
沮喪、憂愁和不幸的人,往往會覺 得「我就是這麼倒楣」,也多半以負面 眼光看待事物。
之所以會這麼想,多半是因為心中有所憂慮;而這種因不安造成的過度防衛,又會進一步讓自己越來越不幸。
~加藤諦三/曾任早稻田大學教授,目前為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哈佛大學賴世和日本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以及日本精神衛生學會執行委員。
~《穩:學會接住自己,為不安人生解套的4堂課》
~《「安らぎ」と「焦り」の心理 楽しく大らかな人生の方法》
#穩 #不安 #人生
#閱讀筆記 #閱讀 #讀書 #讀書筆記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日文教學/閱讀筆記/電影筆記/臺灣、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方格子】
https://vocus.cc/salon/ohitori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偶希都理 #廖慧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