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加入週期化的大腦訓練課表吧 --- 極耐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作者的背景是運動選手,一千五百公尺可以跑到三分四十四秒,意味著每一百公尺平均要跑不到15秒,這個成績比臺灣男子歷來最佳成績還要好、當然放眼現在的世界成績慢了快二十秒;但臺灣的成績停在1983年、足足有四十年沒有選手再突破了,這應該可以說明作者是個多麼優秀的選手了。退役後則是轉行變成研究員;但是優秀的選手跟是否為一位好的教練跟研究員不一定是劃上等號,只是對於作者本身的覺察力跟執行力相當佩服,會決定研究到底是甚麼讓自己成為進步的主因?覺得這是所有運動員都該有的自覺。

運動員最一開始的對手,也是一輩子最終的對手,其實就是自己,因為戰勝自己絕對是值得挑戰的任務。

書的開頭用的就是近年最有名的實驗「Nike breaking 2,馬拉松破2計畫」 2023年芝加哥馬拉松,男子組冠軍的成績第一次在正式賽事裡來到了兩小時的大門前了,這真的是讓人很振奮又驚人的事情,一直覺得很好奇的是,在科學化觀念突飛猛進、以及交換資訊如此方便的時代,世界級的選手還在不斷打破世界紀錄,那麼為什麼臺灣選手的成績依舊停滯呢?會不會其實綁住的主因,正是對於大腦訓練、運動心理的執行還不夠成熟甚至比例太低呢?當然在書裡有太多運動科學的角度,還是可以讓人從中學習跟借鏡,以2023 年亞運自行車項目來說,都已經過了幾十年了還有人在拿為什麼臺灣沒有室內的自行車訓練場?為什麼長度跟國際規格有很大的不同?不能說選手不夠努力、教練觀念沒有在進步,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政府沒有支持、沒有提供好的環境、甚至帶頭引領運動風氣,但願哪天可以從教育、生活、還有不同領域都能看到對運動的重視跟執行。

針對耐力提到有一種定義是「和越來越想停下來的渴望不斷對抗的一種掙扎」書裡面另外舉了一個例子是「耐力就像是萬能瑞士刀,想要跑完全程馬拉松會需要耐力;但是要在經濟艙跟一群哭鬧的小孩長途飛行而不會被搞瘋,也會需要耐力」突然覺得耐力並不是專屬某些運動項目,是日常生活就會遇到也能用到的重要能力。

機器會有壞掉的時候;那麼人體壞掉的時候,是不是就一定會無法有好表現呢?事實上在某些時候這反而是一種優勢,眾所皆知的飛魚菲爾普斯先生,在年輕時被診斷為有ADHD症狀,因此被送到游泳池去發洩精力、結果成為了史上最優秀的游泳選手之一,而他特殊的體態、包括臂長、身體比例上腳較短,若是在其他運動項目就不一定可以有輝煌成績,在書裡面舉一個例子是有位罹患嚴重癲癇情況的超馬選手,因為要處理病症而動手術切除部分右顳葉,雖然改善了狀況但副作用就是對於痛感的情況也不一樣了,在不用刻意練習下就阻斷了保護機制,因此常常創下不可思議的運動表現;但其實這真的是在成就跟死亡之間的鋼索上走著。關於壞掉這件事,也許常常不需要第一時間就非常悲觀,它只是還沒找到合適的發展區塊而已。

開始進入不同變數的分享吧,首先是「疼痛感」關於耐力這件事,某個層面就是在探討誰比較能忍痛、而在以前藥檢還不是很盛行的時代,書裡分享到很多選手是用藥物的方式來阻斷痛感,事實上現在還是有很多選手會做這種事,上場前去打止痛針、或是吞止痛藥等等,老實說撇開能不能通過藥檢這件事,這件事是很不可取的,因為當你/妳的身體已經嚴重到要打針吃藥時,也就代表光是日常生活都可能已經出問題了,這時候還要去參加競技比賽,真的只是去開玩笑的;當然也聽過不少在運動場上,即便受傷也還是堅持下去,最後拿出好表現的故事。因此想要說的是如果是在運動過程中發生的事,那就視情況而定;但如果賽前發生的話,還是為了之後的發展而不要開玩笑了,基本的身體健康才是可以前往挑戰的本錢

第二個變數是「肌肉」這裡要探討的不是你/妳有多少肌肉比例、或是你/妳的力氣可以大到做出什麼樣的事情?這本書在探討的是關於大腦跟心理,如何去影響運動表現這件事。書中舉了一個例子內容是一個媽媽帶著小孩去海邊玩,因為天氣跟海浪因素而掉進海中,這時候的她努力浮在海上並且將小孩舉在自己身上,等到被人發現時已經是半小時後的事了,而就在把小孩給救援的人後,這位媽媽就直接沉下去、沒有再浮上來了,這真的是一個讓人覺得很悲傷的故事跟結尾,可是這也真的很值得討論,就是為什麼這位女士可以堅持這麼久呢?尤其是她並不是一位職業游泳選手。書裡面提到如果沒有人來救跟有人來救,其實都是趨近賽事終點的話,那麼對於大腦來說,都是會解除控制儲備能量的指令。事實上在生活裏、在運動過程中,一定也常常會聽到像這樣的情況一直發生,在某些時候身體可以發揮出不可能的潛力。

第三個變數是「氧氣」在這個章節裡書中的案例是以登山跟自由潛水為範例,談論這些選手們在登山或是潛水過程中關於氧氣的實際應用跟遇上的情況,因此要來討論,如果每次吸入的氧氣都是一樣的,那麼要如何透過氧氣的有效使用來做到更好的運動表現呢?氧氣是否真的會影響耐力表現呢?如果純粹談經濟性跟能力值當然是可以;但是在挑戰絕佳的運動表現時,其實只需要做到「忽視大腦痛苦不安、並且接受」作者直接這樣寫出來了。

下一個變數是「高溫」這是透過法律案例來分享的篇幅,非常喜歡這個部分,故事很簡單就是在天氣炎熱時在訓練的一群選手,最後有名選手昏倒了,接著送醫不治,因此教練被冠上過失謀殺的罪名。然而針對書裡面所謂的高溫、談的是外在環境,還是運動員的核心體溫呢?會影響運動表現甚至殃及性命的,又是哪個佔的比例高呢?事實上這兩者都是一樣的重要,如果運動過程中你/妳發現自己的體溫不斷上升,甚至感覺身體都在發燙時,這時候先別說要有好的運動表現了,不會發生運動傷害就謝天謝地了,因此這時候要如何有效控制跟調整身體溫度,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純喝水是沒有辦法達到這個訴求的,書上提到有些選手會是上場前先讓身體泡在冰裡面、也有人是飲用冰沙、或是穿上有冰塊的背心、戴上降溫袖套等等,這些除了可以實際改變核心體溫,也會「扭轉對熱的感受」就這個層面來說我也是在教育大腦。

緊接著要討論的是「口渴」相信到現在應該還是有很多人的概念是,等到想喝水的時候再喝水就好啦,事實上不能說這樣的概念錯的離譜,因為在日常生活裡即便這麼慢才補水,是也不會造成身體很大的傷害,可是如果是在運動過程中、特別是長時間的賽事裡,一次錯誤甚至錯過的喝水補給,很可能就會讓幾個月的備賽就報銷了。人體有50~70%是水分,那麼到底要何時補水?或是補多少水才是合適的呢?在給出一個答案前,想引用書的內容「中暑但沒有脫水,脫水但沒有中暑」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它們應該是一起的,或許也有人覺得它們是對立的;但其實這件事很容易判斷,就是「看運動時間長短」來判斷,長時間賽事因為流汗時間長所以比較可能脫水、而短時間賽事因為體溫容易過高所以比較會中暑。

口渴是身體覺得想要攝取水分,脫水就是這個自主機制出現故障了,因此在長距離賽事裡如果不要想的太複雜,最常見的做法就是不管有沒有想要喝水,在一定的距離或是時間後,就要強迫身體喝下一定的水量。人生第一次嚴重的脫水就是發生在第一次的長時間賽事裡,那還是在平坦、繞圈的比賽,記得那次比賽後的三天,平均一天只能吃下普通一碗飯容量、在一週後身體機能才逐漸恢復正常,而在第二場比賽做了調整之後,雖然還是有脫水跡象但已經好上許多,自此就再也沒有出現過運動過程有脫水的跡象了。因此總結來說如果不希望自己脫水,那麼就在機能正常時穩定補水,至於掉幾%體重會影響運動表現這件事,就不要過度執著了。

最後一個變數是「燃料」也就是關於動力的來源為何?日常飲食跟賽事中的補給,這些將決定你/妳帶著甚麼樣的身體,以及在賽事中擁有甚麼樣的本錢讓你/妳在賽道上展現自己的訓練成果?書中提到需要在意的是可以多快取得燃料?以及重新補給的效益能有多高?在進行長時間的賽事裡,補給就像是一種無限迴圈,你/妳要在不斷前進的過程中,然後加入燃料、使用燃料,並且在適合加入前取得合適燃料,然後一路重複到足以撐到賽事結束,這聽起來好像很單純但其實時機點跟內容都很難具體掌握,甚至已經在賽前練習多次之後,也不能保證是不是屆時上場後照表操課?在耐力賽事裡常常可以看到的,就是選手吃不下東西或是乾嘔或者直接吐了,因為身體要同時關注外在環境、花心力在比賽、同時還要處理消化系統跟排泄系統,這個光用想像的就會知道實在太難為身體了,可是身體的適應力是很超乎想像的,倘若有興趣去體驗這種感覺,會建議從12小時或是百公里的路跑賽事當作入門看看,不用管速度成績,只要把專注力放在身體跟時間上就可以了。

訓練大腦,誘發精神疲勞」 大腦是可以改造的、是可以教育的,你/妳的許多習慣就是一種在教育大腦的行為,像是走路外八、坐姿駝背、脖子往前伸看東西等等,因此當你/妳要改變姿勢時會覺得很奇怪,是因為大腦在重新學習中。最普通的做法是週期性的練習課表,雖然看起來是在鍛鍊身體;但其實還是有在訓練大腦,藉由這樣的方式提高自己的疼痛忍耐度。

最後一個章節是談「信念」這是最基本但也是最容易擊敗運動員的部分,事實上即便賽前已經把所有能做的事情都做了;但是在賽事過程中運動員們還是會常常出現懷疑自己的部分,會讓每個人信念、信心動搖的成因也許有所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一直累積失敗的經驗,就會讓自己越難拿出理所當然的表現,甚至是超越過往的表現。然而相信自己也不能沒來由,因此最後想引用書中肯亞跑步選手的態度、也就是「積極」這樣的一個特質跟狀態,是可以讓很多事情逐漸往好的方向發展,說起來人生的路上如果可以保持積極的態度,相信很多事情也會變的不一樣。

分享就到這裡囉,如果喜歡內容的話,歡迎留言回饋及分享。最重要的是,有興趣的話就去找書來看囉。

avatar-img
18.6K會員
256內容數
相信運動是好的、相信閱讀是好的、相信開放心態是好的,在這邊會分享關於運動、教育跟心理的相關內容,歡迎一起來聊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是一本針對「耐力運動員」的書籍,也可以說是一本專項的書,耐力賽事說是最考驗人心跟心理素質的賽事,這應該是無庸置疑的,而跟它有共通點的就是需要長時間固定工作的人。運動也好、工作也好,都是生命中的一種樣子。
運動項目千百種;但哪個職業運動員不是處在訓練、恢復、飲食、比賽、受傷等等的幾個狀態下的無限迴圈;但是能從不同運動員身上,去見證到應用在人生的方向有所差異,相信這是聽現場講座最大的收穫、就先以幾個字來當作貫穿全場的主軸「只要呼吸,就有奇蹟。」
能夠在十八歲時參加奧運、中間又歷經了結婚生子、求學進修等等其他的考量,然後在四十二歲時又征戰奧運並且得到獎牌,就想問、是這個國家的該項目選手太弱還是整個世界的選手都太弱?答案應該是:這名選手天生就是吃這行飯的、來自於奧運划艇選手Birgit Fischer女士
作者的背景很特別,本來是一位運動選手出身,後來去當了「外交官」說起來運動跟外交官最大的差別是運動絕對是必須有個輸贏;但外交這件事並不見得達到誰是完全的勝利者、誰就一定是絕對的輸家,而在經歷過這兩種角色之後,所得到結論的作者,不管是再次回到運動場上、還是工作以外的日常生活,心態跟表現都是有所不同的。
有稍微那麼一點點接觸運動的人,或是有在關心運動新聞的人,應該知道這幾年在各個運動項目領域,陸續都有出現因為心理議題而導致成績停擺、無法上場比賽、甚至直接宣布退休的選手。 作者背景是科班出身的選手,後來轉成學術及訓練教練,然而這本書籍的好壞或是需求,全看一個人的狀態跟如何解讀。
「雖然有人可能會告訴你/妳,療癒之旅應該是乾淨俐落且按部就班,但我知道悲傷其實是混亂的」這段話真是充滿了尊重每個人的進度與真正事實,因為在心理學裡頭確實有著悲傷輔導這樣的內容、也有所謂悲傷五階段的歷程,然而每個人不一定會符合順序的走完全部,或是一定得經過某些歷程。
這是一本針對「耐力運動員」的書籍,也可以說是一本專項的書,耐力賽事說是最考驗人心跟心理素質的賽事,這應該是無庸置疑的,而跟它有共通點的就是需要長時間固定工作的人。運動也好、工作也好,都是生命中的一種樣子。
運動項目千百種;但哪個職業運動員不是處在訓練、恢復、飲食、比賽、受傷等等的幾個狀態下的無限迴圈;但是能從不同運動員身上,去見證到應用在人生的方向有所差異,相信這是聽現場講座最大的收穫、就先以幾個字來當作貫穿全場的主軸「只要呼吸,就有奇蹟。」
能夠在十八歲時參加奧運、中間又歷經了結婚生子、求學進修等等其他的考量,然後在四十二歲時又征戰奧運並且得到獎牌,就想問、是這個國家的該項目選手太弱還是整個世界的選手都太弱?答案應該是:這名選手天生就是吃這行飯的、來自於奧運划艇選手Birgit Fischer女士
作者的背景很特別,本來是一位運動選手出身,後來去當了「外交官」說起來運動跟外交官最大的差別是運動絕對是必須有個輸贏;但外交這件事並不見得達到誰是完全的勝利者、誰就一定是絕對的輸家,而在經歷過這兩種角色之後,所得到結論的作者,不管是再次回到運動場上、還是工作以外的日常生活,心態跟表現都是有所不同的。
有稍微那麼一點點接觸運動的人,或是有在關心運動新聞的人,應該知道這幾年在各個運動項目領域,陸續都有出現因為心理議題而導致成績停擺、無法上場比賽、甚至直接宣布退休的選手。 作者背景是科班出身的選手,後來轉成學術及訓練教練,然而這本書籍的好壞或是需求,全看一個人的狀態跟如何解讀。
「雖然有人可能會告訴你/妳,療癒之旅應該是乾淨俐落且按部就班,但我知道悲傷其實是混亂的」這段話真是充滿了尊重每個人的進度與真正事實,因為在心理學裡頭確實有著悲傷輔導這樣的內容、也有所謂悲傷五階段的歷程,然而每個人不一定會符合順序的走完全部,或是一定得經過某些歷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Verra 宣布推出新版 CORSIA 標籤指導手冊,修訂 VCS 計畫的 CORSIA 資格標準,並新增標籤以區分試點階段與第一階段。此舉不僅為航空公司提供更多靈活性以滿足 CORSIA 要求,也預計增加對高品質碳權的需求,支持全球航空業實現碳中和目標,同時推動更多可信賴的減碳行動。
納斯達克100指數最近引入三家全球頂尖科技公司作為成分股,此舉震撼市場!這次重新平衡反映了科技行業的持續影響力,同時旨在改善指數的穩定性與代表性。本文將分析了解新增公司背後的背景與影響,探討重新平衡對市場結構、投資心理和資本流動的深遠影響。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網紅和藝人加入邪教的現象,分析了邪教的定義及其對信徒的影響。為什麼有人會相信邪教?這些邪教是否真的都是壞人?透過心理衛生的角度,我們將揭露邪教的真相和背後可能的心理由來,幫助讀者多瞭解邪教的運作方式,並提供一些避免被操控的建議。
週期化訓練 (Periodization) 的本質與目的 週期化訓練的「週期化」並非目的本身。 運動表現是由多項能力所構成,由於人體的負荷量有極限,所以無法同時兼顧所有面向。因此必須把不同面向的訓練分期、分階段安排。 然後因為能力會用盡廢退,因此必須依序輪流刺激各項能力,所以不同訓練會反覆出現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瞭如何學習的重要關鍵,包括充分的睡眠、適時的運動、專注和反思等方法。透過這些方式,能夠幫助腦神經的連結、深化和鞏固,讓學習更有效。此外,書中也分享了一些學習的方法,如番茄鐘學習法、手寫筆記和善用比喻等。這些內容雖然針對青少年,但也對成年人有幫助。
Thumbnail
【運科竹愛科普|身體訓練、認知能力,和老化過程中的大腦健康】 運動訓練是一種重要的策略,可以抵抗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認知和腦健康衰退,而許多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的證據支持運動對認知未受損和
制定學習計劃: 每科都要讀。 加強弱科。 進行模擬考試: 限時完成近年考題。 練習時間管理和壓力下的表現。 回顧和強化: 著重於錯誤較多的部分和難以掌握的概念。 制作重點筆記和心智圖,幫助記憶和回顧。 維持健康的生活作息: 確保充足的睡眠(每晚至少7-8小時)。 適度運動
Thumbnail
學習要有成效,我們想到的可能是要「Study Hard」,除了努力學習外,還有其他要注意的地方嗎?又或者一直拼命努力,真的就會有所回報,有好的成效嗎? 了解大腦的模式 在認真學習前,如果可以先了解大腦運作的模式,將能更有效率學習。《大腦喜歡這樣學》指出,大腦有兩種不同的神經網路,分別是專注式思考
Thumbnail
ATFX旗下的機構業務籤署了《全球貨幣市場準則》(Global FX Code)的承諾聲明,正式加入該準則的標準,以促進全球差價合約市場的誠信、公平、透明度和有效運作。
Thumbnail
要完成長時間、長距離的活動,到底需要的是足夠的賽前練習,還是其實有其他方式可以輔助,或是更為關鍵?作者在書裡面探討了所有從生理層面可以影響的部分,也包括要如何去教育大腦,進行心智訓練、強化心理素質,以達到個人想要的成就。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Verra 宣布推出新版 CORSIA 標籤指導手冊,修訂 VCS 計畫的 CORSIA 資格標準,並新增標籤以區分試點階段與第一階段。此舉不僅為航空公司提供更多靈活性以滿足 CORSIA 要求,也預計增加對高品質碳權的需求,支持全球航空業實現碳中和目標,同時推動更多可信賴的減碳行動。
納斯達克100指數最近引入三家全球頂尖科技公司作為成分股,此舉震撼市場!這次重新平衡反映了科技行業的持續影響力,同時旨在改善指數的穩定性與代表性。本文將分析了解新增公司背後的背景與影響,探討重新平衡對市場結構、投資心理和資本流動的深遠影響。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網紅和藝人加入邪教的現象,分析了邪教的定義及其對信徒的影響。為什麼有人會相信邪教?這些邪教是否真的都是壞人?透過心理衛生的角度,我們將揭露邪教的真相和背後可能的心理由來,幫助讀者多瞭解邪教的運作方式,並提供一些避免被操控的建議。
週期化訓練 (Periodization) 的本質與目的 週期化訓練的「週期化」並非目的本身。 運動表現是由多項能力所構成,由於人體的負荷量有極限,所以無法同時兼顧所有面向。因此必須把不同面向的訓練分期、分階段安排。 然後因為能力會用盡廢退,因此必須依序輪流刺激各項能力,所以不同訓練會反覆出現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瞭如何學習的重要關鍵,包括充分的睡眠、適時的運動、專注和反思等方法。透過這些方式,能夠幫助腦神經的連結、深化和鞏固,讓學習更有效。此外,書中也分享了一些學習的方法,如番茄鐘學習法、手寫筆記和善用比喻等。這些內容雖然針對青少年,但也對成年人有幫助。
Thumbnail
【運科竹愛科普|身體訓練、認知能力,和老化過程中的大腦健康】 運動訓練是一種重要的策略,可以抵抗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認知和腦健康衰退,而許多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的證據支持運動對認知未受損和
制定學習計劃: 每科都要讀。 加強弱科。 進行模擬考試: 限時完成近年考題。 練習時間管理和壓力下的表現。 回顧和強化: 著重於錯誤較多的部分和難以掌握的概念。 制作重點筆記和心智圖,幫助記憶和回顧。 維持健康的生活作息: 確保充足的睡眠(每晚至少7-8小時)。 適度運動
Thumbnail
學習要有成效,我們想到的可能是要「Study Hard」,除了努力學習外,還有其他要注意的地方嗎?又或者一直拼命努力,真的就會有所回報,有好的成效嗎? 了解大腦的模式 在認真學習前,如果可以先了解大腦運作的模式,將能更有效率學習。《大腦喜歡這樣學》指出,大腦有兩種不同的神經網路,分別是專注式思考
Thumbnail
ATFX旗下的機構業務籤署了《全球貨幣市場準則》(Global FX Code)的承諾聲明,正式加入該準則的標準,以促進全球差價合約市場的誠信、公平、透明度和有效運作。
Thumbnail
要完成長時間、長距離的活動,到底需要的是足夠的賽前練習,還是其實有其他方式可以輔助,或是更為關鍵?作者在書裡面探討了所有從生理層面可以影響的部分,也包括要如何去教育大腦,進行心智訓練、強化心理素質,以達到個人想要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