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分享朋友(也是格友)Cynthia Huang 的文章「個人品牌的情緒價值」。分享這篇文章,是因為剛好對應我昨天寫的「同理與慈悲: AI時代的軟技能」。
以下引用 Cynthia 的文字:
「那為什麼要特別說情緒價值呢?因為這是誰都沒辦法給的,AI 沒辦法給,他人也不見得能給,因為屬於你的情,只有你能給,但要怎麼給到點上,給得讓受眾能共情,就是一種本事了。」
「但情緒價值不是負面情緒,不是謾罵,不是批評,不是酸言酸語,也不是閒言碎語。而是讓人覺得,這篇文,打到我心坎上,震動了我的細胞,撼動了我的靈魂,勾引了我的大腦,他怎麼能這麼懂我?他怎麼能這麼啟發我?他就是我的解語花,我的女神,我的燈塔。」
Cynthia 是創業家,也是事業品牌發展顧問。27歲唸完台大博士後,進入外商開展品牌行銷職涯。
我對商業世界一竅不通。會接觸創業家、行銷、品牌這些東西,完全是我沒想像過的。脫離朝九晚五,也不是我為自己預設的路。
我是文科生,大學唸的是中文及翻譯。畢業後一直在大學做行政人員。我以為我會一直在大學工作到退休。
但生命的劇本不是我能控制的。39歲我去了台灣調理身體,期間接觸和諧粉彩成為指導師。去年五月回到香港,再次進到大學做行政人員。但旅居台灣七年後,我內在有些什麼改變了,已無法適應全職工作。離職後,內心出現一個聲音:我想成為數位游牧。
因為這個渴望,我開始接生命教練、個人品牌顧問,例如 Cynthia,還有凱若(資深台灣數位遊牧)。沒有商業頭腦以及營商概念的我,現在要來把自己經營成一個品牌,需要學習的,真的很多很多!
成長背景的緣故,從小我就跟自己的感覺失聯(不讓自己有任何感覺):太多負面感覺和情緒,會讓我無法讀書和工作,取得我想要的成績。
當麻痹了感覺,我只能用邏輯、理性去做事。就像一個「沒有心」的機器人,我重視分析、方法、對錯、結果。
最近跟凱若的一次諮商中,她提醒我:「人生有不同階段。有些階段是需要用力鞭策自己、改變自己,讓自己適應環境、破關,才能有所成長。但妳已經過了這個階段。現在,妳可以「打造」自己想要的。妳可以去營造、轉換甚至扭轉某些東西,讓他們往妳想要的方向走。」
不用太快打開分析器,先「感覺」一下,面前的東西是否你想要的,是否你的真心渴望?
這句話打到我的心。我知道,是時候再次打開「感覺」按鈕。而接下來凱若的靈魂拷問,到現在還一直在我的心頭縈繞:「你有認可過自己的感覺嗎?」
沒有。我慣性的否認自己的感覺/感受。
答案讓我非常的痛,但也讓我明白,現在我最需要的,是找回+認可我的感覺。 讓感覺重新帶領我。
我是誰?我是怎樣的人?我能為他人帶來什麼價值?在打造個人品牌的路上,我需要找回我的心,找回感覺,找回共感的能力,並培養同理心與慈悲心。
以下引 Cynthia 的文字作結:
「那要夠有人生智慧,夠多歷練風霜,還要是一個有人味的人,能夠共感,也就是你要是一個夠有厚度夠豐富的人。再來,你要有精準的目標受眾,夠了解這個族群,了解他的每一個痛,了解他的每一個癢,還要知道他對甚麼有感,他的完美一天想要怎麼過,然後勾勒出那個情懷、那個畫面。絕對比知識提供和資料整理更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