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自我視野,從建立底層邏輯開始|底層邏輯|心得|EP030

2024/02/04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這本書在說什麼?

什麼是底層邏輯?底層邏輯就是不同中的相同,變化後的不變。舉例來說,良好的溝通建基於同理、傾聽、交流這三個要素,所以這三個要素就是所謂的底層邏輯,但是即使知道這些也不代表著我們就能夠做好每一次的溝通。因為我們每次面對的對象、場合、目的都不一樣,例如「說服小孩睡覺」與「和伴侶溝通家務」,就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面向。所以要能夠分清楚哪些是不變的(同理、傾聽、交流),哪些是會變的(對象、場合、目的),然後就能在千變萬化的情境中游刃有餘。 這本書的形式很特別,真的在介紹底層邏輯本身概念的只有前言,接下來整本書都在跟你說不同領域中,作者認為的底層邏輯,讓你能夠去驗證與實踐對底層邏輯的理解。

適合這些人

  1. 對深度思考有興趣的人
  2. 對多元思考有興趣的人
  3. 對個人生產力提升有興趣的人
raw-image
raw-image

🔵有所選擇 VS 別無選擇

有個七人團隊,每年總共可以賺$70 ,大家平分收益,每人拿$10。

❶ 情境一

老二:我的工作最複雜,我要$15。

其他人就去人力市場上面找,看有沒有人願意$10做這份工作,還真的找到了,所以回來就跟老二說要嘛做要嘛滾,外面很多人想做。


❷ 情境二

老三:我的工作最困難,我要$20。

有了老二的經驗,大家一樣就先去外面找,結果這個職缺掛$10找不到,掛$15還是找不到,好吧那就只好給老三加薪到$20了,但是團隊總收益就$70而已,變成其他人要分剩下的$50 ,也就是每人$8.3。


❸ 情境三

老三變本加厲:那我要$40。

其他人越來越不爽了,這個時候去外面找,掛到$40 ,都沒有人要做這份工作,好吧,那就只能給老三加薪到40 ,這個時候其他人只能平分到每人$5。


❹ 情境四

老三獅子大開口:那我要$50。

其他人這樣就分不到$5了,因為如果大家去其他公司工作的話,薪資也是$5。所以大家直接說那不能接受,不然就拆夥不幹了。


所以從上面四個情境,可以得到怎樣的結論?老二跟老三的差異在哪?其實老二跟老三分別是沒得選跟有得選的代表。


老二是沒得選擇,因為他的可取代性很高。那老三呢?他在$10到$40之間都有選擇的空間,他可以選擇其中的任意金額,而其他人沒辦法制止,所以選擇權在老三,而等到老三要求到$50之後,其他人賺得錢還不如去其他公司,所以此時的選擇權就不在老三身上。


🔵理解的底層邏輯

黃金三問是什麼?就是WHY、WHAT、HOW。WHY是為何要做、WHAT是要做什麼、HOW是要怎麼作,所以如果以商業來比喻的話,分別代表了這些問題:

  1. WHY:有什麼願景?想提供什麼價值?
  2. WHAT:提供什麼服務?有什麼用處?
  3. HOW:方法是什麼?有什麼限制?

對事物能夠正確的認知,就是能夠把WHY、WHAT、HOW,三個問題都回答清楚。

如果缺少的話,會變成怎樣?

  • 少了WHAT:就像沒有聽過或不知道飲食對健康影響很大的這個觀念。
  • 少了WHY:就像知道飲食很重要,但也只是停留在知道層面,就聽聽而已,不知道為什麼很重要,可能身體亮紅燈了才會注重飲食。
  • 少了HOW:就像知道飲食很重要,也明確了解重要性,但是不知道怎樣做才算健康飲食,像是蔬菜的比例要怎麼安排,每天水果要吃多少,類似這樣的細節問題。

所以能夠把這三個問題都回答清楚,才能說對概念真正了解了。


🔵效率的底層邏輯

怎麼樣提升自己做事的效率呢,作者在這邊提供兩個面向供大家參考,第一個是時間管理的能力,也就是你單位時間內的產出,而另外一個是著重對過去經驗的沉澱所做成的筆記,讓自己可以讓過去的筆記幫助現在的自己。以下來個別介紹。

❶ 時間管理

在講時間管理之前,先問一個問題,你能夠多精準的控制時間?乍聽之下,這個問題可能有點奇怪,但這其實就是時間顆粒度的問題,什麼是時間顆粒度呢?

舉個例子來說,媽媽叫你去洗碗,在她的認知裡面,她想要看到你在1分鐘之內洗好碗,但是對你來說,可能是一個小時內洗好碗就好了,這個時候就是時間顆粒度的差別。

或者你跟別人約下午三點在哪裡碰面,你三點準時到,然後他拖了半個小時才到,因為對他來說三點半跟三點差不多,所以他的時間顆粒度比較粗略,而你的比較精細。

時間顆粒度是一天的人,就會覺得今天做跟明天做差不多。 時間顆粒度是一個小時的人,就會覺得這個小時做跟下個小時做差不多。

因此作者希望我們自己的時間顆粒度越精緻越好,這樣就能夠更精準的控制時間,但具體來說可以怎麼做呢?

我們可以先略算一年:思考今年最重要的三件事情是什麼?

然後再精算到每一天:每天有24小時,也就是三個8小時, 8小時睡覺、8小時工作、最後8小時分給通勤、吃飯、感情、聊天、娛樂、學習等等。所以在這個可以自由分配的8小時裡面,就是判斷我們能不能發揮好效率的關鍵了,在做事情的時候,可以先思考,現在手頭上的事情對我的年度三目標有沒有幫助,有的話就繼續做,沒有的話就終止了,不要再繼續做下去,時間有限,省著點用。

❷ 筆記管理

不管是對知識的筆記或是經驗的筆記,都一定要把它記錄下來,如果是文件的話也記得要備份或是版本控制,有些坑踩一次就好了,不要讓自己重複踩同樣的坑好幾次。

對於知識,可以用卡片筆記的方式。 對於工作,可以用專案筆記的方式。 對於生活中的亂七八糟的想法,可以寫成想法筆記


🔵人脈的底層邏輯

❶ 利他

什麼是人脈?就是你有需要,都能找到那些能夠提供協助的人。

那要怎麼樣去認識這些人?作者認為只有一個方式:能夠無私的幫助別人,提供自己的價值,只要能夠做到這件事情,人脈會自然而然地會過來,因為優秀的人都會想要回饋社會以及貢獻自己的能力,所以如果你也有做到這件事情,遇到他們的機會就會變得很高。

❷ 影響

可以經營自媒體,然後在經營自媒體的過程中,逐步的增強自己的寫作與演說能力,沒有寫作能力,你就寫不出好的文案,沒有演講能力,你的影片就沒人想看。所以這兩個缺一不可,而這也是在現在這個AI時代,越來越重要的事情。


🔵時代的槓桿

❶ 時代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色,讀懂時代,就能享受巨大的時代紅利,所以可以仔細觀察現在是哪個產業擁有最大的時代優勢,接著你就可以試著順勢而為了。

🌰舉例🌰

在2010年時,網路興起,第一批做自媒體的人在現在通常擁有千萬或百萬的粉絲。
在2015年時,知識付費興起,所以聽書、網課、電子書開始蓬勃發展。
在2018的時,共享經濟興起,共享單車、食物外送、共乘等等。

如果現在你想要經營自媒體或是弄一個共享經濟的創業行不行?不是不行,而是就沒有那麼賺了,因為競爭者太多了,大家把餅都分完了。每個行業的的領頭羊通常都賺爛,然後引領風潮,大家看到並相信這方式可以獲利,就開始群起仿效。

❷ 戰略

讀懂了現在的時代,選定自己的戰場,規劃適當的戰略。

🌰舉例🌰

如果你認為未來是網路時代,所以想要經營一個網購平台,最最基本的戰略就是要求新求快,因為跟開實體店面不一樣,如果用戶遇到的bug你沒辦法很快去處理掉,就沒有人要用了。


🟡個人想法

首先,我覺得這本書能夠賣那麼好,有很大部分要歸功於書名。其實底層邏輯就是比較偏向核心能力或是核心思維的部分,但是如果這本書叫做核心能力,可能就沒有人想要買了。

其次,這本書結構沒有到很明顯,就是有,但不多。所以有點像作者自己的一些心得與感想,可以藉由這本書了解到作者是怎麼樣看待事情。

再者,我在網路上看到有很推這本書的人,也有覺得這本書不怎麼樣的,但其實我是覺得本來就是挑自己有需要的就好了,如果沒辦法被說服,那就不要接受囉,挑對自己有幫助的就好了。對我而言,前面有所選擇跟別無選擇的例子讓我很印象深刻。光這一點,我就覺得這本書對我很有啟發。

最後,因為我自己目前沒有創業,所以看這本書更多是以提升自我管理效能的出發點去思考這本書對我有什麼幫助,但如果你對創業或商業模式感興趣的話,這本書是有一些章節有提到相關的內容,可以參考。

🔴總結

作者透過探討各個面向的底層邏輯,解釋了如何在個人和職業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決策。文章首先介紹了底層邏輯的概念,底層邏輯是不同中的相同,變化後的不變,所以要能夠分清楚哪些是不變的,哪些是會變的,然後就能在千變萬化的情境中游刃有餘。


接著,通過四個關於工資談判的情境,揭示了擁有與缺乏選擇權的差異,強調了可替代性高低對個體選擇權的影響。然後又介紹了黃金三問(WHY、WHAT、HOW)來深化對事物全面認知的重要性,缺少其中任何一個都會導致理解的不完整。在效率提升的討論中,強調了時間管理和筆記的重要性,提出了精細控制時間和有效記錄過去經驗的方法來增強個人生產力。


在人脈建立方面,文章主張以利他主義和影響力擴展作為基石,建議通過無私地提供價值和經營自媒體來吸引並回饋優秀人才。最後,通過分析時代趨勢和戰略規劃,指出把握時代脈動和規劃戰略方向的重要性,強調了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理解時代特性採取適當戰略對於獲得成功至關重要。


總之,本書幫助大家從底層邏輯出發,深入理解最本質的事物。這不僅適用於追求深度思考、多元思考和個人生產提升的人,也對任何需要在生活和職業中做出更好決策的人有著重要的助益。


🌐延伸閱讀

  1. 佛畏系統
  2. 墨菲定律
  3. 麥肯錫最強問題解決法
20會員
32內容數
PPA 耳邊聽書 專業書評說書人 致力於用閱讀改善生活與解決人生問題 並樂於分享與紀錄 白天是個工程師 然後,對,愛貓,愛讀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