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孩子的四層境界,你是哪一層?(書摘)

牧野(Muye)-avatar-img
發佈於悅讀星辰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摘自《為了不被孩子氣死,我成了育兒專家》。

孩子逾矩時,爸媽的管教方式非常重要,孩子會根據你的反饋來調整自己的行為,發展出適應環境的模式。以下是四個等級:

raw-image

.四等父母:動粗教訓

一言不合就動手,不必說,在國外就是犯罪。

.三等父母:情緒勒索

孩子比較弱小,大人的庇護就是天,所以一旦你發脾氣,他就會陷入恐慌,什麼都願意做。但久而久之,他會產生抗藥性,他發現爸媽雖然嚇人,卻不會把他怎麼樣,所以他會發展出兩個策略,一個是左耳進右耳出,另一個是順著你的毛摸。

用這種方式,短期來說會害怕聽話,但長期下來不是變得冷漠封閉,就是嬉皮笑臉。

.二等父母:適度懲罰

適度懲罰的方式比情緒勒索好一些,會長期有效,他會因為討厭被罰而控制自己的行為。但他還是會覺得不安或不被愛,次數過多,會產生很大的壓力。面對懲罰,個性較強的孩子會憤怒,甚至找機會報復,長大會有強烈的叛逆心理,因為破壞規矩有快感。個性比較弱的孩子就會變得膽小自卑。

更重要的是,各種規矩都是父母定的,所以父母不在的時候,就無法自我管理。

.一等父母:正向教養

《正向教養》的書最廣為人知的是「溫柔而堅定」,孩子做錯事情,一定要溫和友好,至少不能發脾氣,再讓孩子承擔相應的後果。例如不吃飯的結果就是餓,不穿衣服就是冷。

孩子會根據自然的結果,自動自發的約束自己,這比任何懲罰都有效。





avatar-img
42會員
50內容數
陶淵明詩:「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這是大自然孕育生命的美麗景象。我們在孩子的心裡撒種、澆灌,而神使其生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牧野的活水苗圃 的其他內容
給孩子們輪流當「隊長」的機會,可以培養責任心,搭配權力與責任的教育,讓孩子享受公平待遇。
對兒子上小學的爸爸非常嚴格,要求小孩每天閱讀、寫數學考卷和日記。這篇文章介紹了爸爸如何設計快樂卡來鼓勵孩子自律,讓孩子樂此不疲地完成任務。
我是聽覺學習者,分享考上第一志願使用的學習方式,主要為聽覺學習方式。
2022年染疫隔離期間,孩子陰性,我便開始要求他們獨立睡一間,便展開了一場愛的戰爭。六歲和三歲的兄弟,不曾離開父母獨睡,現在要他們相伴,頗為困難,但我們還是一起做到了。
針對這種小孩不自律、總要人三催四請的狀況,我設計了一個每日任務表。這個表格貼在冰箱上,有藍黃兩種磁鐵,請小孩每天花時間確認自己做完哪些事,成果斐然。
到底要生幾個小孩?一個還是兩三個?現在高齡產婦多,猶豫一下,時間就過去了。作為二寶媽,在此分享心路歷程,最後到底值不值得?
給孩子們輪流當「隊長」的機會,可以培養責任心,搭配權力與責任的教育,讓孩子享受公平待遇。
對兒子上小學的爸爸非常嚴格,要求小孩每天閱讀、寫數學考卷和日記。這篇文章介紹了爸爸如何設計快樂卡來鼓勵孩子自律,讓孩子樂此不疲地完成任務。
我是聽覺學習者,分享考上第一志願使用的學習方式,主要為聽覺學習方式。
2022年染疫隔離期間,孩子陰性,我便開始要求他們獨立睡一間,便展開了一場愛的戰爭。六歲和三歲的兄弟,不曾離開父母獨睡,現在要他們相伴,頗為困難,但我們還是一起做到了。
針對這種小孩不自律、總要人三催四請的狀況,我設計了一個每日任務表。這個表格貼在冰箱上,有藍黃兩種磁鐵,請小孩每天花時間確認自己做完哪些事,成果斐然。
到底要生幾個小孩?一個還是兩三個?現在高齡產婦多,猶豫一下,時間就過去了。作為二寶媽,在此分享心路歷程,最後到底值不值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親子教養的路途上,大家都有不同的見解,不同的認知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我們不是天生就是做父母親的 而是,當我們有了孩子的那一天開始,我們才真正開始學習怎麼當一個父母親? 怎麼去養育自己的孩子? 至於打小孩,究竟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 我則會請觀看影片的你想一想...你在打孩子的背
Thumbnail
親愛的老師, 請您,鼓起「管教的勇氣」, 這是您的責任, 也是您的義務。 在這個世代, 管教學生已不在是天經地義的事沒錯, 管教學生已經成了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你會惹學生厭、甚至惹家長厭,惹得自己一身腥。 但您為何選擇「老師」這一行? 當你心中冒出"是否要管教?"的疑問時,
Thumbnail
如果你有看過動物星球頻道,那麼你應該對《管教惡貓》這系列的影片不陌生,因為這部影片是動物星球頻道的招牌寵物節目,播出以來甚受好評且人氣歷久不衰。《管教惡貓》是由專門研究貓行為的傑克森·蓋勒克西所主持的,他利用自身對貓的行為研究與專業技巧,針對各種桀傲不遜的惡貓進行管教。
Thumbnail
我很幸運有位貼心的女兒,妮妮常常會跟我分享同學間的事,有一天她說:「我隔壁的同學今天考完試哭了。」她放慢語氣又說:「我同學的媽媽說考不好不讓她回家,要讓她睡外面‧」我聽了好心疼,心想為何要讓孩子感到恐懼?! 為何處罰不能有創意一點?
Thumbnail
📷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之中,在「想要」跟「需要」的感覺上時常是模糊不清,明明知道這個爸媽有說過不可以,但就是偏偏要,而且有時看到孩子的堅持,爸媽覺得偶爾讓一次就好,下不為例,並明確的告知孩子這是最後一次了,但下次再碰到,卻也忘了「上次的最後一次」,孩子不曉得從哪裡來的堅強信念,只要他們想要,就會努力
Thumbnail
📷 不知道爸爸媽媽們還記得在罵孩子前發生的場景,孩子開始在表達情緒不滿的時候,會發出「額額、哼」的聲音,大一點的孩子會清楚表達「我不要」、「我就是不要」、「我都不要」,甚至開始「大吼」、「大叫」、「大哭」、「動手打人」、「摔東西」。 是不是似曾相似呢,這幾乎是家庭每天上演的場景,家長們都非常期待演
Thumbnail
我們很難相信,愛我們的人會故意傷害我們,因此覺得需要為他們的行為找藉口。但壓抑這樣的痛苦只會讓我們更有可能去體罰自己的孩子,如果你願意深入自己的內心,真正再去感受小時候被打的痛苦,就絕對不願把這樣的痛苦加諸在孩子身上。即使我們再怎麼壓抑否認,這樣的痛苦也沒有在童年就結束。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親子教養的路途上,大家都有不同的見解,不同的認知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我們不是天生就是做父母親的 而是,當我們有了孩子的那一天開始,我們才真正開始學習怎麼當一個父母親? 怎麼去養育自己的孩子? 至於打小孩,究竟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 我則會請觀看影片的你想一想...你在打孩子的背
Thumbnail
親愛的老師, 請您,鼓起「管教的勇氣」, 這是您的責任, 也是您的義務。 在這個世代, 管教學生已不在是天經地義的事沒錯, 管教學生已經成了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你會惹學生厭、甚至惹家長厭,惹得自己一身腥。 但您為何選擇「老師」這一行? 當你心中冒出"是否要管教?"的疑問時,
Thumbnail
如果你有看過動物星球頻道,那麼你應該對《管教惡貓》這系列的影片不陌生,因為這部影片是動物星球頻道的招牌寵物節目,播出以來甚受好評且人氣歷久不衰。《管教惡貓》是由專門研究貓行為的傑克森·蓋勒克西所主持的,他利用自身對貓的行為研究與專業技巧,針對各種桀傲不遜的惡貓進行管教。
Thumbnail
我很幸運有位貼心的女兒,妮妮常常會跟我分享同學間的事,有一天她說:「我隔壁的同學今天考完試哭了。」她放慢語氣又說:「我同學的媽媽說考不好不讓她回家,要讓她睡外面‧」我聽了好心疼,心想為何要讓孩子感到恐懼?! 為何處罰不能有創意一點?
Thumbnail
📷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之中,在「想要」跟「需要」的感覺上時常是模糊不清,明明知道這個爸媽有說過不可以,但就是偏偏要,而且有時看到孩子的堅持,爸媽覺得偶爾讓一次就好,下不為例,並明確的告知孩子這是最後一次了,但下次再碰到,卻也忘了「上次的最後一次」,孩子不曉得從哪裡來的堅強信念,只要他們想要,就會努力
Thumbnail
📷 不知道爸爸媽媽們還記得在罵孩子前發生的場景,孩子開始在表達情緒不滿的時候,會發出「額額、哼」的聲音,大一點的孩子會清楚表達「我不要」、「我就是不要」、「我都不要」,甚至開始「大吼」、「大叫」、「大哭」、「動手打人」、「摔東西」。 是不是似曾相似呢,這幾乎是家庭每天上演的場景,家長們都非常期待演
Thumbnail
我們很難相信,愛我們的人會故意傷害我們,因此覺得需要為他們的行為找藉口。但壓抑這樣的痛苦只會讓我們更有可能去體罰自己的孩子,如果你願意深入自己的內心,真正再去感受小時候被打的痛苦,就絕對不願把這樣的痛苦加諸在孩子身上。即使我們再怎麼壓抑否認,這樣的痛苦也沒有在童年就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