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沈 建 宏(如蒙轉載,懇請註明作者出處)
本篇書摘摘自中文本譯本發行前於 2017 年的英文版本。所以本文目次、標題所用的中文,並不能跟 2022 年於臺灣出版的譯本相應。由於我沒有讀過中文譯本,所以與刊行的譯本間的差異有多少,我無從得知。如果您是讀過中文譯本的讀者,如有理解差異,還請海涵。
---------------------------------
個人最大心得:
- Gtd 適用在商務領域,但是不是用在產生洞察的學術寫作上面。因此這本書要做的是如何有非小說寫作的 Gtd,其方法就是 Zettelkasten 或稱為 Slip-Box。
- Gtd 以自然規劃模式進行計畫管理,講究的是線性的思維跟對具體事項的管控;Zettelkasten 指出寫作作為被管理的對象,能被管理的只有產生洞察的模式或結構本身,洞察是在結構穩定的基礎下誕生。這份誕生的內容是無法管理的。
- 掌握好這個管理的結構,就可以做到 Gtd 所謂心如止水的境界。任一寫作計畫水流遇到任何阻礙,都可先繞開進行其他寫作計畫,不會也無需停止。
- Zettelkasten 的筆記因為其非線性生產跟管理的特性,不受到單一邏輯線的限制。並會在併聯中誕生更多意想不到的洞察。
---------------------------------
迄今,寫作和做筆記的技術的教育通常都與整體的工作流程無關。本書旨在改變這件事。
A. Introduction 導論
A.0 Intro
- 學術寫作失敗的原因=沒有筆記系統的支持Because,
- 做筆記太根基性,如同呼吸
- 做筆記本身沒做好/筆記組織不好
- 學術寫作的基礎不是單純的寫作規範(格式或心理素質),而是組職已經累積好的筆記。
- 本書要提供好方法解決筆記問題好的方法 ≠ 用意志力,=不必要用意志力就可做好。
“Not having willpower, but not having to use willpower indicates that you set yourself up for success.”
— How to Take Smart Notes: One Simple Technique to Boost Writing, Learning and Thinking – for Students, Academics and Nonfiction Book Writers by Sönke Ahrens https://a.co/hCX4Erl
A.1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
A.1.0 General
- 工作結構 Structure VS 工作計畫 Plan本書提供好的「結構」而非「計畫」。前者讓好的「洞察」(Insights)誕生,洞察是沒辦法事先「計劃」出來的。
- 好的學生 Good Student VS 平庸學生Poor Student這個好的工作結構提供對自己要求高的學生蒐集跟檢視缺乏洞見的資料搜尋,讓自己可以得到真的洞見。(平庸者不覺得自己缺乏洞見,沒有系統支持他。)
- 這本書就是為好的學生提供好的架構。
A.1.1 Good Solutions are Simple - and Unexpected 好的方法意外地簡單
- Smart Note 系統要求的原則只有兩個:簡易 Simplicity & 程序 Routines。
- 關於程序,跟 GTD 的原則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但是因為 GTD 的線性思考原則與寫作的非線性邏輯不吻合,所以並不適用於寫作。
- (按:這部分顯示作者所要提供的完全符合我個人的期待。因為我早已認知到 GTD 原則用在學術創作上面有重大的問題。)
“That is why we need a note-taking system that is as comprehensive as GTD, but one that is suitable for the open-ended process of writing, learning and thinking. Enter the slip-box.”
- — How to Take Smart Notes: One Simple Technique to Boost Writing, Learning and Thinking – for Students, Academics and Nonfiction Book Writers by Sönke Ahrens https://a.co/4ef0R6c
A.1.2 The Slip-Box 卡片盒
- 本節是對簡單性的陳述,另外提到 Luhmann 的 Slip-Box 工作方法的被發掘過程。
- Luhmann 發明的這個方法,在成果上使他著作等身且擲地有聲(成果豐碩),工作過程也不需額外的助理或經費(無需外求)。
- 作者指出成功的寫作方法不是正確心態 mindset,而是正確的工作流程 workflow。
- 這個工作流程必須要符合寫作(創作)的邏輯。寫作不是死守草創的觀念,而是以它為起點,順隨研究的進程,讓工作流程確保改變能夠自然發生。
⚠️ A.1.3 The Slip-Box Manual 卡片盒指南
A.2 Everything You Need to Do 你所需要做的一切
(2.0 General)
- 寫作是把內部思維 Ideas 外部化後的產物。
- 內部思維 Ideas,產生自思維、閱讀、學習、理解。
- 外部載體 Notes,承載思維後加以管理組織。
- 寫作 Writings,從上面兩者而來。如果缺少任何一個都會讓工作變得毫無效率,困難重重。
2.1 Writing a Paper Step by Step 按部就班寫論文
2.1.1 “Make fleeting notes.” 靈感卡片
- 紀錄:捕捉那些在意識場裡面浮動的觀想。
- 工具:任何可以把它記錄下來的載體。
- 過程:先記錄下來,不用太複雜,不用擔心紀錄形式,等稍後再會進一步處理。
2.1.2 “Make literature notes.” 文獻卡片
- 紀錄:閱讀材料的「心得」,特別是那些你不想忘記的,或是你想放進寫作環節的。
- 工具:(同上)
- 過程:不簡單節錄而跳過理解、消化的過程。非常審慎、經濟地挑選你的紀錄字句,簡賅為佳。
2.1.3 “Make permanent notes.” 永久卡片
- 紀錄:對 Fleeing Notes & Literature Notes 的反思內容。工具:(準備放入 Slip Box)過程:≠ 蒐集 Collect= 分析 Think:上述兩種筆記。只針對引發你興趣的內容來做,思考這些東西跟你的寫作有什麼關聯(正相關?矛盾?引發靈感?)。=發展 Develop:扼要地使用完整語句、記錄來源、Make references。去留:丟棄 Fleeting Notes,於 Slip-box 歸檔 Literature Notes。
2.1.4 “Add your new permanent notes to the slip-box.” 把永久卡片放入卡片盒內
- 收納排序:把建立的筆記按照建立時間排放。如果遇到相同主題的插進去相同主題的隊伍,不然直接往最後面排進去亦可。
- 建立聯繫。
- 索引方式:By either linking to it from your inbox OR by making a link to it on a note that you use as an entry point to a discussion to topic and is itself linked to the inbox
2.1.5 “Develop your topics, questions and research projects bottom up within your system.” 在你的系統內從頭開始發展你的主題、問題意識、研究計畫
- 沿著你的自由思緒去發展你的筆記,而且要沿著能夠引發洞察(insights)的線索前進。即使系統還沒有成形,也不可能完全沒有思索的背景脈絡。正面循環的漩渦:會被玄想(brainstorm)或是單一主題觀念阻擋。沿著能誘發洞察的線索前進才能維持動能。切記,洞察終究不是被規劃出來的,也不是線性產生的。
2.1.6 “After a while, you will have developed ideas far enough to decide on a topic to write about.” 一段時間後,你會有一些已發展足夠的觀念以決定你要寫作的主題
- “Your topic is now based on what you have, not based on an unfounded idea about what the literature you are about to read might provide.”— How to Take Smart Notes: One Simple Technique to Boost Writing, Learning and Thinking – for Students, Academics and Nonfiction Book Writers by Sönke Ahrens https://a.co/fJI1rM7孵化主題的根據,就是你現成的筆記系統,而非尚未閱讀(而計畫要閱讀)的材料。「孵化桌面」(Desktop):Luhmann 用來以專題排比系統盒內筆記的實體工作平面。
2.1.7 “Turn your notes into a rough draft.” 把你的筆記轉換成草稿
- 在主題筆記的基礎上轉寫成初步草稿,建立論述/論證,並檢視論證。(發現論證有洞的話,回到系統裡面檢視遺失的連結。)
2.1.8 “Edit and proofread your manuscript. Give yourself a pat on the shoulder and turn to the next manuscriipt.” 編輯並校對你的初稿。鼓勵自己一下,然後準備寫下一篇囉。
(2.2 Writing PaperS in real life)
- 上面談的是單個主題的寫作邏輯,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是多軌並行。
- 你安排寫作主題的優先性會決定你對單一主題的專注程度。在緊急的狀況下當然無須對所有偶然無關的新發現多做處理,但是有額外的時間做點簡單的紀錄最好。畢竟多數的新發現都不是計畫中得到的。偶然的發現往往構成寫作的基礎。
A.3 Everything You Need to Have
(3.0 General)
- 重申簡單性的原則至上。有效的工具只需要一個就好,無效的工具愈多,需要駕馭的程序愈多愈複雜。
- 有效的工具有效在哪裡?就是只需要提供我們產生洞察的程序即可。這是為什麼系統盒 Slip-box 誕生的原因。
3.1 The Tool Box“More is unnecessary, less is impossible.”
— How to Take Smart Notes: One Simple Technique to Boost Writing, Learning and Thinking – for Students, Academics and Nonfiction Book Writers by Sönke Ahrens https://a.co/a2FubhQ
工具1:”Something to write and something to write on (pen and paper will do)” 要寫的主題還有寫作的工具
- 就像是 GTD 的 Inbox 一樣,專門收集需要稍後才處理的事項。所記的東西旨在提醒稍縱即逝的觀念,不是精緻的處理發展,所以任何可以捕捉的東西都可以。
工具2:”A reference management system (the best programs are free)” 一個參考系統(最好的通常都免費唷)
- 旨在收集參考文獻&閱讀時採集到的筆記。免費的可以參考:Zotero。
工具3:”The slip-box (the best program is free)” 卡片盒(最棒的不用錢)
- 系統盒內的資料都已經是要被消化過後的才收進來,所以不管載體是數位的還是紙本的,消化理解的過程都的長短都不會改變。
- 數位版本的建議:Daniel Lüdecke’s Zettelkasten
- 紙本製作的建議:DIN A6 SIZE
工具4:”An editor (whatever works best for you: very good ones are free)” 編輯器(看你最愛哪個,免費的最好)
A.4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eep in Mind
- 設定好工具相對是很簡單的,嘗試落實工作的流程才是真正的戰場。與其要半套嘗試最後導致失敗,還不如認真理解其中原則後加以落實才能領會其中關竅,產生真正的效用。
作 者 / 沈 建 宏(如蒙轉載,懇請註明作者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