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南朵對於生命的解析,學會和生命一起流動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阿南朵曾任奧修的私人秘書,她形容奧修對生命的「是」是一首詩,一種優雅

生命的問題都是自己虛構出的困境,當你拒絕接受自己的侷限,反而給了它力量;

當你接納它,它反而會消失。

阿南朵認為「不圓滿是生命的形式。」,而這也是自己和其他人的差別。

我們要學習和生命一起流動,對任何境遇處之泰然。

頭腦和體驗

不要用頭腦去理解生命,無意識地被制約控制,它無法引導我們活出完整的生命,總是停留在過去或是未來。

阿南朵要我們用內在去覺察、體驗生命,活在當下。體驗是指透過感官和心接收反應訊息,在訊息抵達心智運作區之前就做出反應,也就是運用直覺。

 

CH1 對你自己說是: 包括你的身體

存在中的每一件事物都是獨一無二,也包含自己,

但我們對自己的苛刻批判卻遠勝於其他人。

你這樣子不夠好。」這一個根深蒂固的偏見被根植在童年階段,

已成為無意識的信念。

懂得喊暫停

當下一次你感到能量被削弱,失去安全感或處於容易受傷的狀態下,

你可以對自己說

停!這是個舊檔案,是我兒時的老電影,它不能干預現實生活中的我。

它不是金科玉律,也並非真實,只是你不曾質疑過它。

你還可以說

我這樣子很好,對於把我邀請到這個世界的存在來說,我已經足夠好了,我還需要得到任何人的同意嗎?

保持覺知自己做什麼及動機為何,有意識地做出選擇,不帶任何批判。

觀察自己是如何被舊有信念操控生命,限制自己想做的事情。

運用想像力顯現自己,一個沒有觀念束縛的自己。

 

CH2 對危機中的關係說「是」:包括可能結束的關係

強烈的情緒反應可能源自於童年的創傷,以一種無意識的機制投射出來,

伴侶只是觸發者,自己必須承認這些創傷不是別人的責任,

被挑起的痛苦是屬於自己的,並以誠實和敞開的態度面對,

當伴侶在不被威脅的情況下,才有機會靠近、接受且理解自己的痛苦。

你可以說「我感到憤怒。我的自我受傷了,而且升起了一個舊有的情緒。

體驗者了解這就是自我受傷,不帶譴責,並詢問伴侶是否願意傾聽,

感謝他的傾聽,切記不要淪為受害者。

不要試圖改變對方,承認自己的舊創傷,並承擔它帶來的反應,於是自己不需要再壓抑,也不再害怕情緒的爆發。

CH3 對真正結束的關係說「是」

對引起自己痛苦的深層信念做出疑問,開始自問:「那是真實的嗎?

確保自己認真審視無意識念頭,寫下自己恐懼的理由。

試著換位思考,我可以做些什麼呢?來遠離「可憐的我」肥皂劇。

看清楚是因為自己的虛設和幻想導致失望。

 

CH4 對其他人說「是」

眼見不足以為憑,問問自己:

這是否是一種令人愉悅的感覺? 它能滋養我嗎?

它使我感覺張開還是收縮、溫暖還是寒冷,堅硬還是柔軟?

與別人衝突的背後,是一個受傷的自我,

你可以自問:「為什麼我這麼堅持去改變這個人?

先從欣賞和尊重自己開始,深入思考,自己還需要仰賴別人的順應來自我肯定嗎?常常自問:「我能夠從別人身上看到什麼美好的品質?

當有人惹惱自己,告訴自己:「情緒正在升起,它就在這裡,而它是我的。

攻擊你的對方,其實是感覺不到愛或不受尊重、不被欣賞和接受。

你可以選擇深 入觀察對方,體察他的需要,因為每個人渴望被接受的心都是一樣的。

找一個你對他有強烈批評的人,列舉所有你想抱怨的原因,

你會發現這個人像一面鏡子一樣反映出自己不能接受、不喜歡的事。

CH5 對你的父母說「是」

我們比自己所知道的更像父母,因為父母是我們的根。

對父母憤怒與排斥的背後,其實是充滿渴望愛的一顆心。

排斥只會削弱自己的力量。你只需要感恩父母給予自己生命的事實,

單純認同與接受他們是自己的父母,不需要愛他們。

不要讓對父母的愚忠限制了生命,

你可以對父母親說:「如果我活得比你好,請你友善待我。

CH6 對情緒說「是」

面對情緒,不壓抑也不發洩。承認自己在情緒中。

用負責任的態度,面對它注視它,不被它抓住。

情緒只是能量,在身體裡游移著,如果不去阻止壓抑,讓它表達自我,它會慢慢平息。

 

CH7 對狀況說「是」

我們的頭腦善於製造問題,我們可以重新選擇詮釋事情的角度,也可以耽溺其中。

問題來自於自己不承認現況,並希望它會改變。

試著停止抱怨,找出美好的事物,

想想自己能做些什麼,得以滋養、帶來滿足及成就。

靜心可以讓自己從不同觀點看問題,想像自己從椅子上站起來,

把問題留在原地,移動到其他位置去看同一個問題,甚至想像自己浮向天空遠距俯視,

發現問題實際只是一個狀況,是頭腦的恐懼和焦慮。

CH8 對你的習慣和模式說「是」

除非你理解行為背後的無意識意圖,否則沒辦法丟掉它。

試著跟它對話,探究自己緊抓不放習慣的原因。

我們可以丟掉這些習慣,它們不是我們的本質,之所以成為習慣,

可能是在生命的某段時間自己需要它們,它們也給予自己某些保護。

看見它的好處,也看見它的限制與壞處,做出選擇,並尋找替代方法。

去做一些自己平常不會做的事來分散注意力,擾亂習慣的常規。

CH9 對改變和不安全感說「是」

人都喜歡停留在舒適圈裡,但安全感是一座監獄,限制了我們。

生命的本質就是不安全,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

勇敢對改變和混亂說「是」,順著生命之流一起漂浮,

開展自己的能量去面對狀況,甚至享受混亂。

你可以自問:「是自我的哪個部分感到害怕?」

「會有什麼最糟糕的事發生?」

拒絕安全感,feel alive.

透過靜心,你是存在的一部分,是浩瀚和流動的獨一表達,總在變化之中。

CH10 對生命說「是」,無論它帶來什麼……

存在之中,沒有對錯,沒有好壞,沒有公不公平,沒有二元對立。

勇敢正視自己的遭遇,讓悲傷自然地存在,感恩會隨之而來。

對生命說是,尋找帶給你滿足和滋養的事物,

為自己的態度負責任,做出積極的選擇,經歷喜樂的每一天。

CH11 「是」並不是順從,也不是拒絕

接受事實,是看見自己有選擇,選擇是自己的責任。

接受不是不做改變,但不是強迫性的成長。

我們只能成為自己,沒辦法成為別人。

我們不需要任何努力去證明自己,因為我們已經是獨一無二的自己。

靜心會幫助自己踏出頭腦和舒適區,去體驗自己有多麼浩瀚。你比自己想像中多更多!

自然給了我們頭腦和體驗兩者,我們同樣需要兩者。

對自己說「是」,是對你的效率和慈悲說「是」,

對所有你獲得的知識和未知說「是」;

對你的邏輯,也對你的神秘和詩意說「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逾時不候,一期一會
1會員
17內容數
資深的教育工作者,在讀寫中梳理徬徨與焦慮,在悲欣交集中體驗生命脈動。 用阿德勒跟薩提爾育兒,以臣服悅納面對人生挑戰瓶頸,在對話中療癒自己與他人。 為慶祝自己第二誕生日,用crescendo mentality、不完美的勇氣、價值與愛通往彼此心世界的一座橋,親愛的讀者,生日快樂!
2025/03/12
身處VUCA的未卜世界,放棄也是選項之一,但到底何時做出停損才是明智之舉? 半途而廢算是中輟,還是停損? 當『QUIT』應用在人生抉擇時,我們需要跳脫傳統的直線思維, 以反向思考的角度來看待它的價值。 《Quit停損的勝算:世界撲克冠軍教你精準判斷何時放棄,反而贏更多》一書的作者安妮杜克 
Thumbnail
2025/03/12
身處VUCA的未卜世界,放棄也是選項之一,但到底何時做出停損才是明智之舉? 半途而廢算是中輟,還是停損? 當『QUIT』應用在人生抉擇時,我們需要跳脫傳統的直線思維, 以反向思考的角度來看待它的價值。 《Quit停損的勝算:世界撲克冠軍教你精準判斷何時放棄,反而贏更多》一書的作者安妮杜克 
Thumbnail
2025/03/11
上野千鶴子與鈴木良美的對談集《始於極限》探討十二個議題,包括情色資本、母女關係、愛情、婚姻、認可欲求等,深入剖析女性在社會框架下的掙扎與突破。本書並非單純的控訴,而是透過深刻的反思與自省,引導讀者正視自身的極限,並尋求內在的自信與自愛。
2025/03/11
上野千鶴子與鈴木良美的對談集《始於極限》探討十二個議題,包括情色資本、母女關係、愛情、婚姻、認可欲求等,深入剖析女性在社會框架下的掙扎與突破。本書並非單純的控訴,而是透過深刻的反思與自省,引導讀者正視自身的極限,並尋求內在的自信與自愛。
2025/02/19
昨晚一場驚心動魄的夢,讓我開始探索潛意識與隱喻的奧祕。這場夢境,以及我近期閱讀的《隱喻催眠》一書,讓我重新思考夢境、潛意識與自我療癒的關係。本書以榮格心理學為基礎,闡述隱喻催眠的技巧,並透過個案實例,說明如何運用隱喻來解讀夢境,探索潛意識深處的恐懼與渴望,最終達成自我蛻變。
Thumbnail
2025/02/19
昨晚一場驚心動魄的夢,讓我開始探索潛意識與隱喻的奧祕。這場夢境,以及我近期閱讀的《隱喻催眠》一書,讓我重新思考夢境、潛意識與自我療癒的關係。本書以榮格心理學為基礎,闡述隱喻催眠的技巧,並透過個案實例,說明如何運用隱喻來解讀夢境,探索潛意識深處的恐懼與渴望,最終達成自我蛻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強調了活在當下的重要性,人生需沈浸當下,未來即隨之展開。活在當下是一個很重要的修煉,每一個選擇都會造成不同的生命展開。其中以一則短篇玄幻故事具象化聚焦當下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強調了活在當下的重要性,人生需沈浸當下,未來即隨之展開。活在當下是一個很重要的修煉,每一個選擇都會造成不同的生命展開。其中以一則短篇玄幻故事具象化聚焦當下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Thumbnail
哲學家叔本華:「如果一位音樂家知道他的聽眾除了一兩個人以外全都是聾子,他還會因為他們的熱烈鼓掌而感到榮幸嗎?」(《我愛身份地位》,艾倫.狄波頓,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哲學家叔本華:「如果一位音樂家知道他的聽眾除了一兩個人以外全都是聾子,他還會因為他們的熱烈鼓掌而感到榮幸嗎?」(《我愛身份地位》,艾倫.狄波頓,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老王留下的輔導紀錄裡,她的孩子問題很多,但每一個事件都跟她有關,等一下一定要找到關鍵性的答案,既然自己送上門來,剛剛好……。
Thumbnail
老王留下的輔導紀錄裡,她的孩子問題很多,但每一個事件都跟她有關,等一下一定要找到關鍵性的答案,既然自己送上門來,剛剛好……。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對人生的深刻領悟,強調追求內在價值大過外在價值的重要性,並提到當你把對財富、名氣或權勢的追求當成目的時,你的生命變成了這個目的而存在的手段。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對人生的深刻領悟,強調追求內在價值大過外在價值的重要性,並提到當你把對財富、名氣或權勢的追求當成目的時,你的生命變成了這個目的而存在的手段。
Thumbnail
龍樹的空,無著的有,顯明的都受了阿含深刻的影響,尤以龍樹為甚。
Thumbnail
龍樹的空,無著的有,顯明的都受了阿含深刻的影響,尤以龍樹為甚。
Thumbnail
✨終局✨ 現在什麼都不剩了,只能繼續跳舞。 今天讀了一本書《像樹那樣生活》,作者禹鍾英是韓國的樹醫生,他在人生走投無路準備尋短時,看見一旁屹立於山頂的松樹無畏環境險惡,在岩石縫隙中依然展現強韌的生命力。仿佛在對他說:「 我也還活著呀,你為什麼想要放棄寶貴的生命?」
Thumbnail
✨終局✨ 現在什麼都不剩了,只能繼續跳舞。 今天讀了一本書《像樹那樣生活》,作者禹鍾英是韓國的樹醫生,他在人生走投無路準備尋短時,看見一旁屹立於山頂的松樹無畏環境險惡,在岩石縫隙中依然展現強韌的生命力。仿佛在對他說:「 我也還活著呀,你為什麼想要放棄寶貴的生命?」
Thumbnail
本文研究了阿南朵對生命的觀點,她認為生命的問題都是自己虛構出的困境。她鼓勵人們不要用頭腦去理解生命,而是要用內在去覺察、體驗生命,活在當下。除此之外,阿南朵也提供了一些技巧和觀點,讓人們學會對自己、關係、情緒、父母、狀況、習慣和生命說「是」。
Thumbnail
本文研究了阿南朵對生命的觀點,她認為生命的問題都是自己虛構出的困境。她鼓勵人們不要用頭腦去理解生命,而是要用內在去覺察、體驗生命,活在當下。除此之外,阿南朵也提供了一些技巧和觀點,讓人們學會對自己、關係、情緒、父母、狀況、習慣和生命說「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