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討厭的10種好人》談其實我想發的是討厭卡而不是好人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作者中島義道,是一位研究康德哲學的日本哲學家,這本《我討厭的10種好人》,羅列10種一般我們以為是好人的人,倒不是說是10種罪人,而是一方覺得好,一方覺得不好的人。分別如下:1.笑容不絕的人、2.不忘心存感激的人、3.喜歡看大家喜悅表情的人、4.總是以積極態度生活的人、5.對自己的工作「為榮」的人、6.重視「黑白分明」的人、7.一有爭執就想立刻阻止的人、8.不清楚交代事物的人、9.會說「因為我笨呀」的人、10認為「我的人生沒有遺憾」的人。當然,中島討厭的人其實不只這10種,只是這10種比較常見或者大家普遍會默默忍受下去的人。


這本書有趣的地方是,不斷的提醒著我們,生活上有很多細節是很矛盾的,但是我們卻會一廂情願的接受或者給予他人如此怎這般的感受。例如:便利商店服務人員說出歡迎光臨或謝謝光臨的時候,服務人員隨口、反射性的說出歡迎、謝謝,對於消費者而言,已經感到無感與喪失了原本歡迎、謝謝背後由衷的情感,只剩下一句口號,那這還有什麼意義呢?消費者既不會感到被歡迎、被感謝,服務人員也不會感到歡迎、感謝。再退一步想,服務業為什麼一定要以客為尊、為客是從呢?這是個自由經濟的社會,假如A提供的內容不符合我的需求,我還有其他B、C、D……等的選項,為什麼非得客制化的配合某位客人呢?


我記得在大學的時候,有一次去吃一家麻辣燙,通常我都點中辣,那一次的中辣特別的辣,辣到後來還請老闆加湯稀釋才嗑完,我說:「老闆,為什麼中辣這麼辣?」老闆:「上次有位客人表示中辣不辣,所以我就把中辣變辣一點……」。這反映了兩點:第一,老闆很重視每一位客人的意見,也願意配合每一位客人作調整。但是何必呢?喜歡這一味的人自然會來,不喜歡這一味的人強要他來,他也待不久。第二,當中辣不再是中辣,而變成大辣時,老闆等於放棄了適合中辣的客人。這與第一點反而成為了衝突。


又例如:當親朋好友送我禮物或賀年卡,即便我不喜歡這個禮物,或者我對於對方暗示著的情感需要有回應而感到麻煩或是一種負擔時,我如何省去這樣的麻煩呢?首先,是一定要讓他者清楚知道當事者真正的想法,他者接不接受是另外一回事,至少清楚知道我是一個怎樣的人。第二,他者不應該有當事者應該如何如何等一廂情願的想像。我付出多少,並不是期望要有馬上可見的收穫,例如:我今天捐款給某基金會,我所能得到的,就只是我從我內心開始「想」捐款,到實際去捐款的過程,之間所帶給我內心付出的成就感與被需要的存在感,這些就夠了。而不是一定要基金會回函感謝狀或者公開表揚,這些都是多餘的,這些根本不是我會捐款的理由。如果有些人真的是需要掌聲才有動力踏出下一步,我認為,這些人應該學會自足,而不是不切實際的期望他者應該給予什麼樣的反饋。


這本書我學到不要對一個「片斷」,作出過多的解釋、超過這個片斷所能夠表示的範圍。書裡提到一個很極端的例子,在「第七章,一有爭執就想立刻阻止的人」,中島認為,打女人真的是那麼壞的事嗎?先不說打在手裡痛在心裡這種當事人自以為是的話,作者所要表達的是,過往的傳統價值(男人不該打女人),到了當代,一方面比男人強的女人變多了(生裡和心裡上的強),二方面女人更懂得如何保護自己以及爭取應有的權利。當男人感覺到有危險時,就算對方是女性,在正當防衛或緊急避難的前提之下,男人打女人是可以被允許的。


書中提到的這些案例,反映生活中充斥著許多的矛盾與框限,給我很大的反省是,第一,不管任何社會價值、傳統價值,其價值反映的僅止是某種狀態下的合理反應,並不必然適用所有可能性。第二,道德價值不可能無限上綱,道德的規範,也應該符合比例原則,在個別事件中被個別的檢視,例如:目前手機錄影很便利,在人手一機的時代,人人都成了記者,但是這產生的矛盾是,有時影片中的當事者與他者在當下都不覺得有問題或者都覺得是好的的時候,影片一上傳網路,經由公開的審視,反而變成了一件不道德甚至違法的事情,這就超過了、擴大解釋了道德的範圍。第三,人們所表現出來的態度與反應,有時候是不需要原因的、或者理所當然的,例如:當大部分的人認為積極主動、笑臉迎人等態度是好的,但其實態度好不好不僅止是當下他者反應出來的合不合裡或者當事人有沒有感到對方釋出的善意等等,而是,態度做為一種情感的表達方式,是屬於「個人」的,不應該有任何標準,例如:為什麼男兒有淚不輕彈?想哭的時候就哭呀,要不然上帝創造悲傷的感知給我是要我壓抑的嗎?


所以,對於我們習以為常的反應或者期望,當認真探討背後的理由時,也許會發現這之間還有很多模糊,等待個人去解釋的空間。例如:為什麼要委屈自己成就他人呢?為什麼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就比較偉大呢?倒不是說要推翻道德倫理,而是如何讓道德的模糊空間在現實中因個人的思考而被落實。

2016/4/3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辯證人生
54會員
589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辯證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4/04/08
  本書於1997年出版英文版,2022年出版繁中版,作者為心理學家羅伯.狄保德(Robert de Board, 1932—2020)。描述某天在動物們眼中的開心果蛤蟆,突然感到鬱鬱寡歡,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逼著蛤蟆去看蒼鷺心理師的故事。歷經十次心理諮商的過程。讓人們得以一窺心理諮商的樣貌。
Thumbnail
2024/04/08
  本書於1997年出版英文版,2022年出版繁中版,作者為心理學家羅伯.狄保德(Robert de Board, 1932—2020)。描述某天在動物們眼中的開心果蛤蟆,突然感到鬱鬱寡歡,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逼著蛤蟆去看蒼鷺心理師的故事。歷經十次心理諮商的過程。讓人們得以一窺心理諮商的樣貌。
Thumbnail
2024/03/18
  之前監考過高普考、地方特考、導遊和領隊人員考試,距上次監考已近四年,最近(2/18)第一次監考碩士班考試。據敝校表示,本次碩士班考試報名人數創歷史新高,來到破萬的1萬624人,為此共開了5個考區(去年高普考報名人數為7萬1284人,共16考區)。   高普考與碩士班考試除了報考人數
Thumbnail
2024/03/18
  之前監考過高普考、地方特考、導遊和領隊人員考試,距上次監考已近四年,最近(2/18)第一次監考碩士班考試。據敝校表示,本次碩士班考試報名人數創歷史新高,來到破萬的1萬624人,為此共開了5個考區(去年高普考報名人數為7萬1284人,共16考區)。   高普考與碩士班考試除了報考人數
Thumbnail
2024/03/17
  身為讀書人,暢銷書總不在我覓食的範圍,一方面,對於閱讀有自己的「品味」;另一方面,認為在有限的時間之內,最符合投資報酬率的閱讀便是閱讀已流傳上百甚至上千年的「經典」。然而,這個時代就是最大的「洞穴」(柏拉圖的洞穴比喻),要理解、超越這個時代的洞穴,還是應該去閱讀多數人接收、理解、甚至相信
Thumbnail
2024/03/17
  身為讀書人,暢銷書總不在我覓食的範圍,一方面,對於閱讀有自己的「品味」;另一方面,認為在有限的時間之內,最符合投資報酬率的閱讀便是閱讀已流傳上百甚至上千年的「經典」。然而,這個時代就是最大的「洞穴」(柏拉圖的洞穴比喻),要理解、超越這個時代的洞穴,還是應該去閱讀多數人接收、理解、甚至相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常因工作和人際關係感到困擾。枅野俊明的《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提供99個禪道練習,引導讀者學會放下、保持內心平靜,迎接快意人生。書中探討瞭如何不受外界影響,改變自己的心態,進而改善生活質量。透過簡單的實踐,我們可以減少焦慮,增強自我價值感,並培養更健康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常因工作和人際關係感到困擾。枅野俊明的《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提供99個禪道練習,引導讀者學會放下、保持內心平靜,迎接快意人生。書中探討瞭如何不受外界影響,改變自己的心態,進而改善生活質量。透過簡單的實踐,我們可以減少焦慮,增強自我價值感,並培養更健康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透過《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探討了自由、進步與幸福的話題。自由是有代價的,自由不僅是追求理想生活的前提,更需要我們承擔選擇的後果。幸福可以是透過「比較」簡單得來,也可以是透過長期思考摸索獲得。選擇哪條路或許沒那麼簡單,這個世界很複雜,絕對不是黑白分明,但也是因為這樣,才有趣。
Thumbnail
透過《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探討了自由、進步與幸福的話題。自由是有代價的,自由不僅是追求理想生活的前提,更需要我們承擔選擇的後果。幸福可以是透過「比較」簡單得來,也可以是透過長期思考摸索獲得。選擇哪條路或許沒那麼簡單,這個世界很複雜,絕對不是黑白分明,但也是因為這樣,才有趣。
Thumbnail
人生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人生最大的勝利,不是制敵,而是克己。
Thumbnail
人生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人生最大的勝利,不是制敵,而是克己。
Thumbnail
會寫下這篇文章是源自於幾個月前被古賀史健和岸見一郎詮釋的阿德勒心理學:「被討厭的勇氣」所感動,書中主要為年輕人因為覺得自己很不幸,偶然間看到哲學家提出 : 「人人都可以獲得幸福,世界很簡單」的理念,從而感到忿忿不平,前往尋找哲學家理論所展開的故事。 讀書的過程就像品嚐一個檸檬千層塔,書中的每個篇章
Thumbnail
會寫下這篇文章是源自於幾個月前被古賀史健和岸見一郎詮釋的阿德勒心理學:「被討厭的勇氣」所感動,書中主要為年輕人因為覺得自己很不幸,偶然間看到哲學家提出 : 「人人都可以獲得幸福,世界很簡單」的理念,從而感到忿忿不平,前往尋找哲學家理論所展開的故事。 讀書的過程就像品嚐一個檸檬千層塔,書中的每個篇章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Thumbnail
我們看到這種人出現時,我們會怎麼做?他的煩惱,他與你的對話,他不喜歡這個人,他的所作所為都不喜歡,你是不是也跟著他起煩惱,還是以他為鏡,絕對不可以向他一樣無所事事的不喜歡一個人,對自己的生活沒有期待。這個煩惱我們要去除。凡夫所說同情這個人,同情誰?
Thumbnail
我們看到這種人出現時,我們會怎麼做?他的煩惱,他與你的對話,他不喜歡這個人,他的所作所為都不喜歡,你是不是也跟著他起煩惱,還是以他為鏡,絕對不可以向他一樣無所事事的不喜歡一個人,對自己的生活沒有期待。這個煩惱我們要去除。凡夫所說同情這個人,同情誰?
Thumbnail
比好人還好,比惡人還惡,而人前不流露好惡,才是理想的人格──
Thumbnail
比好人還好,比惡人還惡,而人前不流露好惡,才是理想的人格──
Thumbnail
作者中島義道,是一位研究康德哲學的日本哲學家,這本《我討厭的10種好人》,羅列10種一般我們以為是好人的人,倒不是說是10種罪人,而是一方覺得好,一方覺得不好的人。分別如下:1.笑容不絕的人、2.不忘心存感激的人、3.喜歡看大家喜悅表情的人、4.總是以積極態度生活的人、5.對自己的工作「為榮
Thumbnail
作者中島義道,是一位研究康德哲學的日本哲學家,這本《我討厭的10種好人》,羅列10種一般我們以為是好人的人,倒不是說是10種罪人,而是一方覺得好,一方覺得不好的人。分別如下:1.笑容不絕的人、2.不忘心存感激的人、3.喜歡看大家喜悅表情的人、4.總是以積極態度生活的人、5.對自己的工作「為榮
Thumbnail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裡仁第四)。  孔子說:『唯有仁德之人才能發自內心地喜愛與憎惡他人。』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愛恨分明』,『敢愛敢恨』,『敢於對壞人壞事做堅決的鬥爭』。   這裡孔子所言『好人』或『惡人』,一定是出於內心的真實感受而表露出來。
Thumbnail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裡仁第四)。  孔子說:『唯有仁德之人才能發自內心地喜愛與憎惡他人。』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愛恨分明』,『敢愛敢恨』,『敢於對壞人壞事做堅決的鬥爭』。   這裡孔子所言『好人』或『惡人』,一定是出於內心的真實感受而表露出來。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是關於一個靠被人請客維生的日本人,藉由他特殊的生活方式、和眾多請過他客的人的談話,所形成的特殊人生觀。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是關於一個靠被人請客維生的日本人,藉由他特殊的生活方式、和眾多請過他客的人的談話,所形成的特殊人生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