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劑:那些給你帶來負面感受的依賴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編號20240417

好像得在「依賴」這個主題多停留一會兒。
這是我的一個直覺,尤其是那些會給你帶來負面感受的「依賴」們

今天我們就避開專家們的術語與論述好了,改以直接面對自己的感受的方式來談談看。如果你依賴他人,這讓你有負面的感受;或者他人依賴你,這讓你有負面的感受;還有一種,你依賴他人,這讓他人有負面的感受,而且你接收到這種負面感受的時候,你所產生的是負面的感受(抱歉,最後這句有點繞,但我不是在說廢話);最後,或許還有第四種情況,就是,你依賴他人,這帶給他人正面的感受,但是當你接受到別人表達的正面感受的時候,你所產生的是負面的感受?

看似越來越繞,但其實不然,核心很簡單,有三點:
一、以上都是圍繞「你的感受」,畢竟如果你連自己的感受都搞不清楚,就先不要臆測別人的感受,或試圖去解決別人領地範圍內的情緒了;

二、以上內容涉及「你對別人的依賴」和「別人對你的依賴」,依賴會從兩個方向發生,不會是單向的;

三、關於別人的感受,你接收不到就不算,你接收到別人的情緒之後還是要回到「你的感受」,然後今天我們只針對「負面的感受」做處理
為何?如果你都無感,要麼「依賴」對你來說不是一個問題,要麼你還沒意識到有問題發生,前者你沒有動機去處理什麼,後者你沒有動力去處理什麼,那這篇你就不用繼續讀下去了。不過,又或者你是還不確定你的感受,或在想自己該有什麼感受,那可以參考這兩篇進行驗證,就是我讀與這個主題有關的兩本書的讀書筆記:《慣性討好》《突破關係困境的人格心理學(依賴型人格篇)》,文章的前面通常都是我的生活鹹談,你不喜鹽,就可以略過。

回到正題,並且一個一個來。

第一種:你依賴他人/物,並且你對此產生了負面的感受(這裡先撇開被依賴者的感受)。因為你判斷這種依賴超過了合理的範圍,會損害你或他人的利益。那麼,你要麼消除負面感受,要麼降低或消除這種依賴到你覺得合理的範圍內。

我可以舉一個極端例子,讓這個問題更顯而易見嗎?
小孩長大到2歲半到3歲的時候,會發展出「我想要自己來」的強烈動機,這時候如果周圍的大人如果想要提供幫助,他很可能會拒絕,如果大人非要介入不可,又缺乏相應的技巧,接著就非常有可能遭遇到小人兒的強烈的憤怒情緒,他希望能用上天賦予他的原始力量嚇阻你,給他自己來的空間;另一方面,如果他發現嘗試無效,無法靠自己的力量做到的時候,則會在連續的挫折感的刺激下,由憤怒轉悲慟,嚎啕大哭,不受安慰,有的會一邊哭一邊繼續嘗試,一邊還得繼續揮舞手臂防止身邊大人的不的方法的介入。
我不會說大人的軀體裡面還住著一個小孩,意指某人是巨嬰,而會說一個大人的身體裡可能住著許多個小孩,這些小孩代表著我們的內在,那些尚未獲得足夠的能力,需要繼續發成長以致成熟的不同面向。

如果你為了克服你對他人或他物的依賴,期間應該會感到痛苦沒錯,但試想如果繼續保持依賴的狀態,則可能會讓另一種痛苦更加漫長,如同對自己生命的某個部分判了無期徒刑。這種脫離依賴的過程很像三歲小兒想要靠自己的努力獲取能力,擁有更多自主權,最終能走向獨立。
成熟的人還能做到在這個過程中,遇到挫折的時候發展出自我安慰的能力,把眼淚變成珍珠,可以欣然接受別人的慰勞而不是代勞。我突然想到兩部電影,都在講非常獨立,取得極高成就的富翁,因為身體受創,而不得不依賴別人方方面面的照顧的時候,是如何從新發展出新的觀點,最終找回自尊,接納自己的故事。《第二次呼吸》和《我就要你好好的》。

我想到了事情的另一面,有人會為自己的不依賴而感受到負面情緒,那麼很可能你認為你的不依賴並不是獨立,而是逞強。然後,這得辨認一下是你自己的感受來的,還是別人對你的評價來的,比如大夥兒說你是「孤狼」「獨行俠」,換做別人聽了說不定還挺高興,覺得自己還蠻酷的,特立獨行,但換成你自己,你並不這麼覺得,你覺得這份「不依賴」的背後其實是孤立無援,其實你是想要依賴,卻沒有可依賴的對象,或依賴別人讓你感到害怕,所以你不得不「不依賴」。
你再看孩子,他們天生是不會有這樣的彆扭感受的,他們需要媽媽的時候,嗓門可以很大,認為他們的媽媽理應隨叫隨到,周到服務在其左右,滿足他們生理的,心理的,各種需求,「依賴」大人對他們來說是理所當然的天賦人權。他們是天真幼稚沒錯,但也很純真無邪。如果長大成人的我們,在「依賴」這件事情上能保有一份純真無邪,撇棄那份天真幼稚就好了。但常常啊,被我們撇棄的是那份純真,而不是天真。孩子和髒水都一起倒出去了,手上還留著一個空澡盆,空澡盆的名字叫做「我可以依賴誰」,還好我們的心理資本不是孩子,丟出去就沒得救了,它還撿得回來。

所謂保有純真,是毫無偏見與批判的接納自己想要依賴,也需要依賴的天性,所謂撇棄天真,是想要依賴,還得有的放矢,停下來判斷不同情境下的依賴對你和他人來說是否合理,你能接受到哪種程度的依賴而不會對自己產生負面的感受,這意味著你會靠著這份依賴得到你的生存所需,成長所需,成熟所需,而別人也不會因此受到傷害。
然後,也給別人回應的機會與自由吧,因為我們比三歲小兒更成熟,不會扯著嗓門試圖脅迫媽媽快來。

一個不小心,關於第一種依賴就講了這麼多,看來剩下的三種要之後再講了。

讓我在最後的結尾羅列一下,我觀察到的依賴的面向類型:經濟,個人能力,情感,做決定的能力,食物,還有網絡媒體及其提供的內容也可能是依賴的對象。

如果依賴或不依賴的行為本身(而非他人對此的反饋)讓你有負面的感受(再次強調重點是你的感受如何),希望我上面所說的能對你有幫助。
不想過度依賴別人的,請閱讀《自私的藝術》,想要適度依賴別人的,請閱讀《他人的力量》。

人類啊,相愛吧,我們都是長行的旅客,通向同一個歸宿。冰心的這句話出現在我的腦門,不錯送你。


avatar-img
5會員
63內容數
爬梳內在情感體驗,有一千零一種方式, 探討生而為人的幸福感,有一千零一個故事, 文字,圖畫,影像,還會有什麼? 讓漂浮的精神母艦成功著陸到美麗的星球表面, 雖有歐威日的砸坑式降落,但也常有挖到寶的高光時刻, 所以臉常常是黑的,眼睛卻永遠是亮晶晶的。 噠啦! 歡迎來到達拉的寶藏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達拉的寶藏 的其他內容
回到今日主題,是要繼續分享《突破關係困境的人格心理學》一書中提到的『依賴型人格』。 為人父母,老師,或某一領域的前輩,或就是朋友關係,每個人都會遇到被人依賴的時候吧,給予適當的幫助,是為了讓對方有朝一日能獨當一面,或也可以去幫助別人。而本書中講到的依賴型人格者卻是遲遲無法脫離對別人的依賴......
粉紅泡泡?戀愛腦? 理解自己,看見在愛情裡不斷重演的傷害,才能找到與你契合的模式、優化自己的戀愛關係。
把你推向他人的,究竟是想與人建立聯繫的渴望,還是那種害怕落單的恐懼? 我從來不知道如何與人拉開距離,對自己沒有信心,追隨他們,朋友笑稱我有『關係收集癖』——有的人無法扔掉任何東西,而我則是無法離開任何人。 你是慣性討好者嗎?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嗎?
我想寫的比我能寫的多,比如最近的黃子佼事件,但我還是先寫「情緒暴力」好了,事件總是層出不窮,不如打好基礎。了解自己和別人的情緒及情感運作機制,是愛自己,愛別人的基礎。
與時間賽跑:總想做得更快,在有限時間內做最多的事情;沒有耐心,不能忍受拖延。 競爭意識:即便是在聊天或休閒活動等日常活動中,「想贏」的企圖心依舊很強。 全心投入:工作賣力、用心
如果你過著『倍感艱辛』的生活,長期感受不到快樂,已經對快樂不再心懷期待,請尋求幫助。或者你身邊有一個人長期感受不到快樂,不知道快樂的感覺是什麼,對自己的生活或事業規畫望之卻步...
回到今日主題,是要繼續分享《突破關係困境的人格心理學》一書中提到的『依賴型人格』。 為人父母,老師,或某一領域的前輩,或就是朋友關係,每個人都會遇到被人依賴的時候吧,給予適當的幫助,是為了讓對方有朝一日能獨當一面,或也可以去幫助別人。而本書中講到的依賴型人格者卻是遲遲無法脫離對別人的依賴......
粉紅泡泡?戀愛腦? 理解自己,看見在愛情裡不斷重演的傷害,才能找到與你契合的模式、優化自己的戀愛關係。
把你推向他人的,究竟是想與人建立聯繫的渴望,還是那種害怕落單的恐懼? 我從來不知道如何與人拉開距離,對自己沒有信心,追隨他們,朋友笑稱我有『關係收集癖』——有的人無法扔掉任何東西,而我則是無法離開任何人。 你是慣性討好者嗎?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嗎?
我想寫的比我能寫的多,比如最近的黃子佼事件,但我還是先寫「情緒暴力」好了,事件總是層出不窮,不如打好基礎。了解自己和別人的情緒及情感運作機制,是愛自己,愛別人的基礎。
與時間賽跑:總想做得更快,在有限時間內做最多的事情;沒有耐心,不能忍受拖延。 競爭意識:即便是在聊天或休閒活動等日常活動中,「想贏」的企圖心依舊很強。 全心投入:工作賣力、用心
如果你過著『倍感艱辛』的生活,長期感受不到快樂,已經對快樂不再心懷期待,請尋求幫助。或者你身邊有一個人長期感受不到快樂,不知道快樂的感覺是什麼,對自己的生活或事業規畫望之卻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作者對情感依賴的反思。透過回顧過去與自我對話,瞭解到自己在情感上是極度依賴的人,需要學會支持自己、陪伴自己、肯定自己、愛自己。文章強調個人在情感上的責任,而不是一直依賴和索求他人的支持和愛。
前幾天分享處理人的心情的貼文,得到大家很好的回饋,很多人問我說,如果身邊的人總是倒負面情緒給自己,問我有什麼看法? 最近我看到身邊的人因為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亂發脾氣、一直陷入迴路中,其實我也一樣,有時候心情不好也會把負面情緒帶給身邊親近的人,甚至負面情緒卡得太深,讓自己一直陷入所謂「被害者」的
Thumbnail
①在看到對方訊息的10秒內,內心出現的是負面情緒 ②花20秒回想與對方的相處經歷,最後出現的痛苦回憶>快樂回憶 ③你通常會下意識的附和對方,...........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有些時候 當依賴症找上門 你會想依賴一個無關緊要的人
Thumbnail
原本我們ㄧ直以為可靠的人,突然間不可靠、不誠實、變現實,一夕之間,我們從有到無,讓我們看透人世間的人情冷暖,或許妳和我一樣,都在人生中的低潮期,妳一直在依靠的人,變成妳的豬隊友,讓我們傷心慾絕,體會到他的無情,他的現實,他的冷潮熱諷,可能會很感概,我們曾經付出了那麼多年,給了那麼多,換來了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焦慮型依附的人,在情感中過度親密,錯把互相依存解釋為愛;逃避型依附的人,過度獨立,難以展現真實、脆弱的力量。 安全型依附的人,則是既親密又獨立。 能坦然地分享自己的情緒感受,透過自我揭露建立更深刻的關係;同時又能為自己設立清楚的界線,不會在感情中失去自己。 而我是如何在過去一年中,
我們對待自己的態度, 影響我們是否能夠感受到來自內在深處的支持與信任,接納與包容, 那關係著我們到底是自己的朋友,還是最大的敵人。
將專注力拉回自己身上吧 過度的擔心都是多餘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作者對情感依賴的反思。透過回顧過去與自我對話,瞭解到自己在情感上是極度依賴的人,需要學會支持自己、陪伴自己、肯定自己、愛自己。文章強調個人在情感上的責任,而不是一直依賴和索求他人的支持和愛。
前幾天分享處理人的心情的貼文,得到大家很好的回饋,很多人問我說,如果身邊的人總是倒負面情緒給自己,問我有什麼看法? 最近我看到身邊的人因為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亂發脾氣、一直陷入迴路中,其實我也一樣,有時候心情不好也會把負面情緒帶給身邊親近的人,甚至負面情緒卡得太深,讓自己一直陷入所謂「被害者」的
Thumbnail
①在看到對方訊息的10秒內,內心出現的是負面情緒 ②花20秒回想與對方的相處經歷,最後出現的痛苦回憶>快樂回憶 ③你通常會下意識的附和對方,...........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有些時候 當依賴症找上門 你會想依賴一個無關緊要的人
Thumbnail
原本我們ㄧ直以為可靠的人,突然間不可靠、不誠實、變現實,一夕之間,我們從有到無,讓我們看透人世間的人情冷暖,或許妳和我一樣,都在人生中的低潮期,妳一直在依靠的人,變成妳的豬隊友,讓我們傷心慾絕,體會到他的無情,他的現實,他的冷潮熱諷,可能會很感概,我們曾經付出了那麼多年,給了那麼多,換來了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焦慮型依附的人,在情感中過度親密,錯把互相依存解釋為愛;逃避型依附的人,過度獨立,難以展現真實、脆弱的力量。 安全型依附的人,則是既親密又獨立。 能坦然地分享自己的情緒感受,透過自我揭露建立更深刻的關係;同時又能為自己設立清楚的界線,不會在感情中失去自己。 而我是如何在過去一年中,
我們對待自己的態度, 影響我們是否能夠感受到來自內在深處的支持與信任,接納與包容, 那關係著我們到底是自己的朋友,還是最大的敵人。
將專注力拉回自己身上吧 過度的擔心都是多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