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討厭一句話叫做「你永遠是父母眼中的小孩」

更新於 私密發佈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非常討厭一句話叫做:「你永遠是父母眼中的小孩」

請大家認真去深思這句話背後的意涵和想傳遞代表什麼,這和「女兒是父親的前世情人」有87分像。


看似很美很中肯,實際上,它就是一句可怕的洗腦slogan,去扼殺、限制了一個孩子的獨立發展、多元思考,嚴重忽略孩子的「個體性」,不信任孩子做得好,有能力做好。不需為自己的行為或決定負責,因為你永遠是小孩;小孩是需要被照顧、被關愛、被撫養,所以要聽話,因為你永遠小孩;你不能有自己的決定或選擇,你不能擁有自己的想法或獨立思考,因為你永遠是父母的小孩,你不被允許「長大」

而,「女兒是父親的前世情人」,就只是說明了,社會價值觀和台灣教育一樣,都是單一價值體系。只有一,沒有二;不是黑或白,就什麼都不是;理工科都是勝利組,文組注定魯蛇;社會文化只配得異性戀(女兒是父親的前世情人),同性戀(女兒也可以是母親的前世情人)從來不是必須存在的文化。


想像一下,一個人在此文化、社會價值觀長大,被這種只能吃〝套餐〞的教育豢養一輩子我們期待他能有什麼作為?我們期待他能有什麼多元性發展?我們期待社會能讓孩子成為什麼?而我們怎麼能期待孩子了解自己、探索自己?璀璨的綻放應該有的樣貌?因為,


「自己身上沒有的東西,就無法做到給允。」




下方網址輸入email即可免費訂閱電子報,也可隨時取消:https://susantsai.substack.com/

avatar-img
12會員
41內容數
知識就是力量;你知不知道,沒有知識更是力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不分年齡差距、不管國籍種族,更不用說性別星座,只要是情人相處就會有情緒問題,不可能天天上演你儂我儂、甜言蜜語的情節,所以即使俗話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也難免會有嘻笑怒罵、口出惡言的時候;打打罵罵教孩子,吵吵鬧鬧過日子,知輕重有分寸就好。這些日常往往是將來點點滴滴的串串回憶。 說起人類
Thumbnail
上一輩的父母總是威嚴十足,說一是一,孩子絕對不敢提出異議,他們跟父母有很強烈的從屬關係,必須聽命於父母,完全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這樣的親子關係通常不會太親密,尊敬大於關愛,威嚴蓋過暖意。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當時覺得家人就是這麼一回事,供我飲食,照顧起居,而父母也認為能填補肚子就好,心靈的需要有沒有被
Thumbnail
現在年輕人不願意生小孩,願意生小孩的不願意教,生不出小孩的有些過得自在逍遙,有的則一直干涉別人孩子的決定,有的生小孩的年輕人,寵孩子,捨不得打罵... 當孩子的,就像上面的文章一樣,左右...為難。 看書看到這頁文,心中感觸極深,想...有一天要為這頁文寫寫... 我想...在家人眼中,被看見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將談到對父母親的情感,特別是對父母親的恨和憤怒。然這些負面情緒,其實並不會摧毀你對父母的愛。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親人,也是最親的親人,自然也是影響最深的親人。不過,人生是階段性的;孩子也是會成長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會突然就意識到孩子逐漸成為「自己的」而非「你的」的孩子,如同大多數父母是在成為父母才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角色及責任。 在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對於親情,小心呵護唯恐摔碎 對於母親,不敢稍移目光只為討好 對於女兒,盡力的教養便自以為適職 ........................................ 如此這般的規矩,或說是具有高尚的教養 但是卻讓親情一詞,顯得荒謬不已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
Thumbnail
內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再設想父母的想法,以及一些個人想法。
你與生俱來 賦予了身分 渴望懷抱 我愛你 像是魔咒 將我與你捆綁 直到永遠 血脈相連 與你的相似 卻成了恐慌憂傷、恐懼、不安 想切割卻無法 捨去肉體還存在 卻已卸下的身分 必須哀悼 離去的母親 我愛你 卻成了束縛 我愛你 母親 卻又這何嘗不是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不分年齡差距、不管國籍種族,更不用說性別星座,只要是情人相處就會有情緒問題,不可能天天上演你儂我儂、甜言蜜語的情節,所以即使俗話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也難免會有嘻笑怒罵、口出惡言的時候;打打罵罵教孩子,吵吵鬧鬧過日子,知輕重有分寸就好。這些日常往往是將來點點滴滴的串串回憶。 說起人類
Thumbnail
上一輩的父母總是威嚴十足,說一是一,孩子絕對不敢提出異議,他們跟父母有很強烈的從屬關係,必須聽命於父母,完全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這樣的親子關係通常不會太親密,尊敬大於關愛,威嚴蓋過暖意。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當時覺得家人就是這麼一回事,供我飲食,照顧起居,而父母也認為能填補肚子就好,心靈的需要有沒有被
Thumbnail
現在年輕人不願意生小孩,願意生小孩的不願意教,生不出小孩的有些過得自在逍遙,有的則一直干涉別人孩子的決定,有的生小孩的年輕人,寵孩子,捨不得打罵... 當孩子的,就像上面的文章一樣,左右...為難。 看書看到這頁文,心中感觸極深,想...有一天要為這頁文寫寫... 我想...在家人眼中,被看見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將談到對父母親的情感,特別是對父母親的恨和憤怒。然這些負面情緒,其實並不會摧毀你對父母的愛。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親人,也是最親的親人,自然也是影響最深的親人。不過,人生是階段性的;孩子也是會成長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會突然就意識到孩子逐漸成為「自己的」而非「你的」的孩子,如同大多數父母是在成為父母才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角色及責任。 在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對於親情,小心呵護唯恐摔碎 對於母親,不敢稍移目光只為討好 對於女兒,盡力的教養便自以為適職 ........................................ 如此這般的規矩,或說是具有高尚的教養 但是卻讓親情一詞,顯得荒謬不已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
Thumbnail
內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再設想父母的想法,以及一些個人想法。
你與生俱來 賦予了身分 渴望懷抱 我愛你 像是魔咒 將我與你捆綁 直到永遠 血脈相連 與你的相似 卻成了恐慌憂傷、恐懼、不安 想切割卻無法 捨去肉體還存在 卻已卸下的身分 必須哀悼 離去的母親 我愛你 卻成了束縛 我愛你 母親 卻又這何嘗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