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聽懂投射式對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兩年,因著家中長輩的身體健康狀況,讓我不得不改變自己的生活形態。對於長年處在對原生家庭產的的矛盾與恐懼中,如何慢慢發展出一套方式與長輩溝通。

近年坊間與網絡資訊,要找到關於心理學與原生家庭問題的話題不難,而且因為有更多的心理咨詢在油管中分享了許多的個案與心得,對於沒有多餘閒錢能去找身心科的人來說,算是有點安慰。

在心路歷程中,這段重新與原生家庭產生碰撞的關係,與年少時唯一有分別的是,以前是兩手空空只能原地挨打,如今算是心中有譜,慢慢學會解讀枱面上光怪陸離的事例。

在社會上打混也是能學會十八般武藝,但始終不是近親,一般人打贏就開跑了,誰還會留在原地看殘骸?也只有近親的「肉搏」才能迫便你把人性的黑暗面看得真切,看得心寒,看得徹底。

無論你有贏沒贏都不是重點,原生家庭的肉搏,更像在打喪屍一般,打不死,趕不跑,還會一聞到氣味便扑上來,搞不好被咬一口,然後你自己也就變成同類了。

許許多多的人,但凡原生家庭的問題過於影響自身的,多少都會有「跑路」的家庭成員出現。有手足,有其他的長輩,其他的家人,大家分擔一些,好像也就沒那麼集中在某一人身上,要跑路要躲開就會隨機發生。

家庭人口過於簡單的,有一種你無法逃也無法躲的狀態,有時候是出於個人的觀念影響,做不到跑路,但又扛不住消耗,就看誰比較能熬。

最初逃不開的時候,鬼打牆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你想著就當是修行嘛,但陷在裡頭的人又要能抽離環境是何等的思覺失調!
等於你住在凶宅裡要修行一樣,簡直強人所難!(不然就是天賦異品)

但天底下沒有解決不了的事,只要你命夠長。

所謂的谷底其實只是因為你不曾跌到那麼低,才叫做谷底,假如你每天都持續在一個新低點裡,那麼其實每一天都會是谷底,再引伸下去,既然每一天都是谷底,那根本就是一個恆常發生的事,既是恆常的事,就沒有谷底這一說了。

既沒了谷底的概念,就表示你有能力去習慣它。

先說清楚,並非叫你把糟糕的事變成「該有的恆常」,糟糕的事是不該被當作正常去看待的,但你卻要培養一種能力,叫做習慣面對糟糕的事,並且它的糟糕不會把你蠶蝕掉,就是說你要對糟糕的事產生抗體。
因為只有你能產生抗體,你才會有餘力去想辦法把它轉圜,不然你一直被蠶蝕被消耗,很快也活不久了。

於是,假如你是無法脫離這個俗稱原生家庭的毒瘤,你至少也得把自己養得能抵抗得住,才有辦法去觀察它、拆解它。

最後,那些曾經你聽了想吐,做了又會痛不欲生的事情,它都是有一種模式,而這種模式就是你聽不聽得懂投射的真相。

可悲的是,一旦聽懂了之後,其實也不會因此變得更輕鬆,因為真相其實也是很讓人心痛,既可憐又可恨的。

但也唯有聽懂看懂之後,你才有機會在死循環裡走出來。
有一天,也許你的心裡終於可以當一個「局外人」的時候,你既是舒了一口氣,也是憋住一口氣,那個你只能看著它在爛掉的思緒中,那個是你的近親,是這麼近,卻又那麼遠,你以為那是你的親人,其實你一直都是孤身一人。

不過,寧可孤身一人,也不要貪圖「假愛」。

多少原生家庭裡其實並沒有愛,而當你不稀罕這個所謂愛的時候,你就有能力聽出弦外之音,你就有能力看穿所有偽裝的愛。

不必恨,你能聽得出來,只是因為你有能力扛住了,它要不要偽裝下去,也就無所謂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里英的腦在想甚麼
2會員
8內容數
穿梭於幻想與真實的世界
2024/07/11
推銷員是我最不會想加入的營業位置之一,一來我沒這個本事,二來,做推銷拼業績的壓力太大,我也承擔不來。所以其實我還是蠻佩服他們的抗壓力,即使我對這個工種一點興趣都沒有。 一般推銷員,使用有效的話術必不可少,但好的推銷員真的不容易當,你要如何不要讓顧客對你的話術反感,又能誘使顧客買你的單,真的各憑本事
Thumbnail
2024/07/11
推銷員是我最不會想加入的營業位置之一,一來我沒這個本事,二來,做推銷拼業績的壓力太大,我也承擔不來。所以其實我還是蠻佩服他們的抗壓力,即使我對這個工種一點興趣都沒有。 一般推銷員,使用有效的話術必不可少,但好的推銷員真的不容易當,你要如何不要讓顧客對你的話術反感,又能誘使顧客買你的單,真的各憑本事
Thumbnail
2024/02/14
某天,突然傳出他呈了離職信的消息,然後過沒幾天就已經正式消失了。 當她獲悉之際,同儕間早已不是秘密,只是她幾乎是最後知道的人而已…
Thumbnail
2024/02/14
某天,突然傳出他呈了離職信的消息,然後過沒幾天就已經正式消失了。 當她獲悉之際,同儕間早已不是秘密,只是她幾乎是最後知道的人而已…
Thumbnail
2024/02/14
日復日,年復年,又一年了。 此刻並不是要感嘆甚麼的時候,不過是不經意回看,原來就這麼過了一整年。 好像沒有很久,又好像已經很久,四周的環境一直在停濟狀態,也動不起來,我眼見著一切光陰似箭地飛逝,卻看著自己像被靜止了般。 沒想要去回憶那所謂當時的痛苦,畢竟日子久了總會習慣。 但我卻知道自己仍未
Thumbnail
2024/02/14
日復日,年復年,又一年了。 此刻並不是要感嘆甚麼的時候,不過是不經意回看,原來就這麼過了一整年。 好像沒有很久,又好像已經很久,四周的環境一直在停濟狀態,也動不起來,我眼見著一切光陰似箭地飛逝,卻看著自己像被靜止了般。 沒想要去回憶那所謂當時的痛苦,畢竟日子久了總會習慣。 但我卻知道自己仍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關係」,像是:原生家庭、戀愛、婚姻、親子、職場、自我。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懂得愛,也不擅長經營婚姻和家庭。我們在職場中壓抑和忍受,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或不想要的是什麼。 ​
Thumbnail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關係」,像是:原生家庭、戀愛、婚姻、親子、職場、自我。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懂得愛,也不擅長經營婚姻和家庭。我們在職場中壓抑和忍受,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或不想要的是什麼。 ​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每一個個體靈魂各自都為了能充分體驗生命情境的多樣性與自我的多元面貌,在每次轉世投身選擇不同的設定,作為人格小我(ego)培養皿的原生家庭(以生身父母為基礎擴展出的生活環境)首當其衝,涉及該個體靈魂的轉世業力與使命願力、投生家族的業力印記和靈性遺產,以及地球集體(潛)意識的記憶輪播與演化潛能等層面。
Thumbnail
每一個個體靈魂各自都為了能充分體驗生命情境的多樣性與自我的多元面貌,在每次轉世投身選擇不同的設定,作為人格小我(ego)培養皿的原生家庭(以生身父母為基礎擴展出的生活環境)首當其衝,涉及該個體靈魂的轉世業力與使命願力、投生家族的業力印記和靈性遺產,以及地球集體(潛)意識的記憶輪播與演化潛能等層面。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父母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困擾,並提出與自己的連結以發展智慧的觀點。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父母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困擾,並提出與自己的連結以發展智慧的觀點。
Thumbnail
面對與家人的衝突,你總是選擇退縮或逃避嗎?你想學習新的應對衝突的方式,卻始終找不到方向嗎?歡迎4/25(四)早上10:00-12:00來聽我們的生命故事喔~看這些年來我們是如何把敘事治療的精神與方法應用在生活中,在面臨與家人的衝突時,如何翻譯對方看似指責的語言,將衝突由大化小,活出更幸福的人生  
Thumbnail
面對與家人的衝突,你總是選擇退縮或逃避嗎?你想學習新的應對衝突的方式,卻始終找不到方向嗎?歡迎4/25(四)早上10:00-12:00來聽我們的生命故事喔~看這些年來我們是如何把敘事治療的精神與方法應用在生活中,在面臨與家人的衝突時,如何翻譯對方看似指責的語言,將衝突由大化小,活出更幸福的人生  
Thumbnail
最近學心理諮商的兒子回家過春假,我興高采烈地分享我在方格子開沙龍的經歷。他倒是不太驚訝,畢竟,在柴米油鹽中哀嘆的媽媽,偶爾也會作困獸之鬥: 自組讀書會,寫寫文章發表在極小眾的領域什麼的。 畢竟是情商比較好的老二,他禮貌性地表達了關注,問我都寫些什麼,是什麼樣的媒體平台? 不是先該關心我的「心路歷
Thumbnail
最近學心理諮商的兒子回家過春假,我興高采烈地分享我在方格子開沙龍的經歷。他倒是不太驚訝,畢竟,在柴米油鹽中哀嘆的媽媽,偶爾也會作困獸之鬥: 自組讀書會,寫寫文章發表在極小眾的領域什麼的。 畢竟是情商比較好的老二,他禮貌性地表達了關注,問我都寫些什麼,是什麼樣的媒體平台? 不是先該關心我的「心路歷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雖然以嚴謹的心態看待這樣的議題,卻不輕易認為這是種「病」,很多時候只是人生路途上或有磕磕絆絆、或有塵土濛濛,於是越走越遲疑,總懷疑是不是在哪裡遺落了什麼,以至於步步都深陷,且再看不見明媚風光。這時候若有個專業力量,引領你回溯、爬梳,並適時提供力量,也未嘗不是件壞事!
Thumbnail
雖然以嚴謹的心態看待這樣的議題,卻不輕易認為這是種「病」,很多時候只是人生路途上或有磕磕絆絆、或有塵土濛濛,於是越走越遲疑,總懷疑是不是在哪裡遺落了什麼,以至於步步都深陷,且再看不見明媚風光。這時候若有個專業力量,引領你回溯、爬梳,並適時提供力量,也未嘗不是件壞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