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一位粉絲的留言:
你好,
我有個問題非常困擾。我有個很優秀的女朋友,但她總是很嚴肅,一起吃飯時也很少說閒話,日常給她發沙雕視頻、分享日常,她都不回復我......我總覺得關係裡少了點什麼,甚至在想要不要分手,這種感受有問題嗎?
還有位粉絲說,家裡從來沒有飯桌上那種「漫無目的的閒話」,讓她覺得父母又無聊、又嚴肅,導致從小和他們的關係很疏遠,長大後也排斥回家。
上述二者的問題中,都缺失了一個相同的東西,就是與他人的聯結感。而這個問題,可以通過一個看似毫無用處、甚至會被批評的行為解決,就是「說廢話」。
其實,說廢話能大大加深人們彼此之間的聯結。
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講在關係中說廢話的好處。
廢話,指的是承載著很少信息量的話。
一句「廢話」說出口,通常是沒有明確目的(not goal-oriented)的——說白了就是“聊到哪裡算哪裡、想到什麼說什麼”。
但這並不意味著對話中的雙方是在敷衍或回避彼此。儘管這些「廢話」聽上去沒什麼信息量,但它們確實是你主觀想要說的話,表達的也確實是你當下的想法:
“小A!” “怎麼了?”
“沒什麼,就是喊喊你。”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歷,和朋友/家人走在路上,有意無意間就是想叫對方名字,這種"確認一下對方是否還在"的行為,其實是在表達對ta的愛意。
在你和朋友 / 戀人 / 家人的聊天記錄中,是否有著讓人會心一笑的小片段呢?
事實上,日常交流中的「廢話」,對關係起到了重要的積極推進作用。
有研究表明,「廢話」能讓一段關係更有幸福感。當我們和朋友相處時,那些短暫而熱烈的交流[1],就足以提升一整天的情緒和精力。
「廢話」還能讓我們彼此之間的關係更緊密。紐約大學的語言學家 Dan Bullock 認為,那些沒有明確目的的對話,構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超過三分之一的溝通。而正是這些對話,可以有效鞏固我們的親密關係。
這是由於「廢話」其實承載著很大的情緒量,是一種非正式的自我暴露。因此,「說廢話」這件事,其實是給關係中的彼此提供了一個觀察對方生活的鏡頭,讓我們感覺彼此“看見”與“被看見”,從而建立起更加緊密的聯結。
還有研究發現,有著相似語言風格的人更有可能發展約會關係,ta們的關係也更可能長久[2]。
當廢話在關係中被對方回應,就證明了 ta 很在意你的感受,想讓你感到舒適和被理解[3],而我們對 ta 響應度的感知,是我們評價一段關係的基礎標準[4]。
這種感知,能讓我們得到一種被重視的確認感,從而更輕鬆、更樂意地去分享自己的想法,進入讓關係更加深刻的良性迴圈。
不過,既然研究表明“有相似語言風格的人更可能長久”,那是否意味著:兩個不愛說廢話的人在一起,也一樣能長久、甜蜜呢?
我們也發現,生活中有些人確實是不聊廢話的,比如不知道如何回復對方,或單純反感、排斥把時間花在說廢話上。
內心be like:分享日常?有什麼意義呢,回復了你又嫌我不夠有趣!不想上班?那就辭職唄!
還有人會這樣想:我非得說廢話嗎?我想和 ta 進行深度的交談有什麼錯嗎?不想把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社交和沒營養的溝通上,這也有錯?
事實上,「廢話」在關係中的意義,遠大於語言上的“聊得來”。那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不說廢話可能的結果。
不是所有的對話都是廢話(比如工作交流),它也不會是我們生活的全部。
但是,廢話能為我們的關係提供必不可少的潤滑劑,也為這段關係日後走向信任、忠誠和堅固提供了情緒基礎,從而防止這段關係變得疏離。
因此,如果一段關係沒有廢話,就容易發生關係中的「情緒匱乏」,並造成以下三種問題: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當我們想要宣洩情緒時,很容易說一些“說了也沒用”,甚至是沒組織好的、含糊不清的廢話。
然而正是這些廢話,才真正透露了對方當下真實的情緒狀態和內心感受,讓我們有了體會到對方情緒的可能,從而進一步瞭解對方的內在世界的運作機制,進而產生共情。
如果缺少了這些廢話,雙方也就喪失了重要的溝通情緒的語言。對方的對話將圍繞目的展開,而過程中無用的感受不再被提及。久而久之,雙方將難以瞭解和共情對方的想法,情感的交流也就不復存在。
我們往往會從對方對自己的回應中感受到情緒價值,雖然這些回應不以目標為導向,卻能給自己一種“被看見”的感受。
研究表明,當人們能對伴侶講述的正向事件做出建設性的、積極的回應時,伴侶會感到更高的親密感、信任感,對關係的滿意度也會更高[5]。
而如果對方時常忽視你的廢話,對你廢話中展現的生活碎片不感興趣、也不太和你分享自己的生活碎片時,你在關係中就會感受到被忽視,當然也就很難從關係中感受到情緒價值。
我們很難對總是不響應我們說的話的人產生親密感。有研究發現,婚姻中兩個人是否能在對話中得到彼此充分、相互的情緒反應,是決定婚姻中親密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當雙方在分享信息量很低的日常小事時[6]。
一段缺乏“廢話”的關係,往往也就缺少了瑣碎的日常分享,關係中的親密感也就難以達成。
為什麼有些人的關係裡總是缺乏廢話呢?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關係裡該有多少廢話並不是一個絕對值。每段關係有特定的溝通模式,每個人的性格也各不相同。因此,廢話的“多少”只是相對的,一個人覺得缺乏,另一方卻可能認為已經“足夠了”。找到一個讓彼此雙方都舒適的狀態即可。
而那些真正近乎“0廢話”、無法簡單用“調頻”解決的關係,它們的發生主要有以下兩種原因:
01 關係中存在一個「自我疏離」的人
ta 通常來自一個壓抑的家庭,養育者在 ta 的童年時代,會打壓 ta 自發表達的情緒,冷漠、不回應,甚至還會表達厭煩和批評。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小孩,會變得麻木而嚴肅,無法理解廢話時刻的那些小的情緒波動,認為這種波動沒有意義且沒有必要,最後逐漸喪失了“說廢話”的能力。
02 對方對你的內在缺乏真誠的興趣
原因二就比較殘酷了。「廢話」雖無目的,卻是我們內在世界微小波動的外顯。當我們對他人產生真誠興趣,就會想把這種波動在第一時間展現給對方,尋求“被看見”的感覺。
而當 ta 沒有對我們產生真誠的興趣時,便不會有強烈的傾訴欲。這樣的關係,自然也就“缺乏廢話”了。
讀到這裡,一定有小夥伴依舊茫然:「說廢話」的好處我明白了,我也想努力和 ta 說說廢話,可是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還怕對方煩我怎麼辦?
別慌!為大家準備了一份《全天候廢話指南》,説明各位學會這個推進關係的小技能。快來跟著我們一起實操試試吧~
STEP 1
找個願意聽你說廢話的人👂
儘管這條tip看似一句廢話,不過,這確實是我們實操時最重要的一步。
“有話可說”的關係是相互的。畢竟,我們想要“多說廢話”的目的是為了維護感情、增進關係。和任何一段具有深刻聯結的關係一樣,這需要雙方都付出意願和努力,對一個排斥聽廢話的人瘋狂輸出,會把對方推得更遠。
而暢聊不限量的“廢話”,只會發生在具有安全感的關係裡。如果你只是在單方面地遷就對方,ta卻對你並不懷有真誠的興趣,只是在簡單敷衍,讓你變得小心翼翼、生怕說錯話——那麼你們之間自然也無法營造出能輕鬆聊廢話的語境。
除了愛情,友誼也是如此。有句名言叫:好朋友就是用來說廢話的,“彼此之間可以瘋狂輸出廢話的友誼,並不奢求對方能幫到自己什麼事情。只要我們可以互相聆聽對方毫無營養的廢話,那麼我們就是最好的朋友。”
所以認准你的同類項,找一個同樣愛說廢話的人吧!
STEP 2
放下對「有趣」的執念😖
許多人感到自己難以交流「廢話」,是因為ta們認為廢話不夠實用、有趣,害怕對方收到後會對自己產生消極的看法,使自己難堪或尷尬。因此,ta們仿佛在大腦中裝了一台篩檢程式,只說出ta們認為“重要”的語言。
我們不妨放下對於“有趣”的執念,利用當下的直覺、大腦下意識的判斷來回復,以“活在當下”的心態來展開話題[7]。
不要過分深思熟慮,去思考自己應該先說什麼、對方會作出什麼反應。這會讓你更加不敢開口。平常甚至無趣的交談,都是構成瑣碎日常的一部分。先讓彼此“有話可說”。
STEP 3
多多選用「安全話題」✔
感覺自己和ta沒話聊,又怕聊得太嚴肅,一不小心變人生探討大會,怎麼辦?下面的這些“廢話話題”,供你參考:
節假日:七夕打算怎麼過?週末去不去看演唱會?
工作:今天加班嗎?甲/乙方又氣你了嗎?如何有效帶薪摸魚?
娛樂八卦:巴黎奧運會開幕式看了不?最近有喜歡的電視劇/電影推薦不?
食物:哪家店的麻辣燙更好吃?那家奶茶新品聽說不錯,你喝過嗎?
旅行:中秋國慶什麼打算?旅遊去國內還是國外?上次旅行拍的漂亮照片,隨手給ta發一張吧!
非文字資訊:分享線上測試、歌曲、沙雕影片等等;而當你不知道如何回復的時候,不如發一個 暗示終結話題的 表情包吧!
那麼,如果我們只想要一段輕鬆的「small talk」,而不是三觀對撞的人生理想,有哪些話題我建議儘量避免呢?
✖ 政治、宗教、性、死亡、外貌、個人八卦、前任等可能讓人感到被冒犯的笑話
假如你的朋友是個喜歡一問一答的話題終結者,你又不想冷場,可以在回答“是/否”之後順著對方的話聊下去。比如,朋友問你“吃了沒”,試著將問題拋回給對方:“還沒有,我打算吃×××,你吃過這家嗎?”
喜歡找你說廢話,願意聽你說廢話,就是"我就是想和你共度這段時光"的另一種表達。你有沒有想起誰呢?轉發 給 ta,傳遞你的心意吧~
如果沒有,希望你馬上就能擁有一個隨時能說廢話的人噢!
今日互動
你的廢話對象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