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避免不了要吃苦,建議你吃這 3 種

更新於 2024/07/24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機靈的網友們總是很擅長創造一些很厲害的句子,繼“愛總是流向不缺愛的人”以後,最近大家又在說,“苦也會流向能吃苦的人”。

 

總之就是在說,別吃苦啊,沒用的。

 

聽著確實有點道理,對於苦難的歌頌,我們早就聽膩啦。

 

但是,回歸到現實生活來仔細一想,人真的有可能一點苦也不吃嗎?大家其實道理都明白,咱們就是喊喊口號嘛,苦又不是我說不吃,就能不吃的。

 

其實口號與生活之間的那個未被明說的部分,中間還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地方。比如,吃苦是努力還是受罪?不吃苦,是擺爛嗎?那些不得不吃的苦,硬吃嗎?

 

今天,我們就攤開來講講這件事。

 



不必要吃的苦

很多都來自他人的不良對待

 



說到不必要吃的苦,不同階段的朋友們想到的可能不太一樣。


比如很多家長鍾情于對孩子進行苦難教育,那些人為製造的困難,多少都是有點無稽之談。

 

家裡明明趕時髦裝上了空調,仲夏正午住在頂樓房間的你卻不能使用,因為小孩子要鍛煉意志力;

 

家裡明明可以做新鮮的飯,卻要培養你的“勤儉持家”,三天前的剩飯還要熱一熱吃,最後吃得到醫院輸液;

 

以及,別急啊,輸液的時候也不能忘記學習:


刨去所有什麼“鍛煉”,什麼“教育”,什麼“用心良苦”的層層外殼,在明明可以避免的情況下,有意識地讓一個無法反抗的小孩去承受酷暑,生病了也不能夠休息,大冬天去跑操......這些事情本質上,就是一種不良對待(maltreatment)啊。

 

即使施加這些不良對待的人,本質上可能對我們並沒有傷害的意圖,但確實讓我們感受到了壓力。長期生活在壓力之中,大腦會漸漸出現一些不良的反應,比如前額葉變薄、海馬體縮小等等。

 

前額葉的功能受損,我們的情緒反應會下降,整個人很淡漠。這不是什麼好事,這會使得我們對苦難變得無動於衷;

 

海馬體功能受損,注意力和記憶力都會下降,很明顯這會影響我們應對生活和應對工作的能力,這時如果想把事情做好,不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嗎。

 

不僅在無法反抗的童年和學生時代,工作後我們也會經常會遇到一些不良對待。


當我們身體不舒服必須請假時,在診斷證明都拿到手的前提下,你的主管還要抱怨一句“怎麼在這個節骨眼生病”;

 

當我們完成了兩三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以後,想要摸摸手機放鬆一下,這時你的同事就幽幽地冒出來:你怎麼上班的時候總玩手機啊!

 

生病的時候請假、高度集中後稍稍放鬆是完全合理的事,連這種事都要被陰陽怪氣,怎麼不算一種情緒上的不良對待呢。


而這種不良對待,就是網友們所說的那些,只要願意就有更多的苦。

 

由於它們的本質就是不合理的,如果這時我們還含辛茹苦地咽下,只能給那些施加不良對待的人一個信號:這人能吃,多喂點。這種壓力承受得多了,還有可能引發焦慮和抑鬱,陷入苦難迴圈。

 

所以,當我們發現自己被不良對待時,能逃就逃。

 



避免不了的苦

用這 3 種方法吃

 


很多人勸大家不要吃苦的時候,總說不要期待吃苦一定會有回報。


單純地通過努力,確實不能確保有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可是當我們想學會一門技能、想達到一個有挑戰的目標的時候,不努力那就是連門都夠不著。


當我們求知時,客觀上看起來好像確實在吃苦:看書看到淩晨,練琴練到手抽筋,跳芭蕾的人,腳趾甲裂開又癒合,有的舞者乾脆就沒有大拇指的趾甲蓋了。

 

瞎努力當然是不理智的做法,但是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努力沒有回報,是我們用錯了方法,導致回報太低。

 

那麼,怎麼才能讓吃苦變得高回報呢?

 

  • 充分調動元認知

 

元認知理論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弗拉維爾於20世紀70年代首次提出的,它的基本含義就是“對認知的認知”

 

比如,我們現在是什麼心理狀態?我此刻有什麼任務目標?我到底在做什麼,我想到了什麼,現在看的、學的,有什麼意義?

 

在我們進行學習任務的時候,元認知會對學習效果起到很大的影響。不同的人對學習任務會有不同的提前計畫,不同的注意調節能力。有元認知意識的人,也能更好地監控自己的理解過程,並採取一定的調節措施。

 

簡化成一句話就是,要知道自己在學什麼。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每個人都吭哧吭哧學了 8 個小時,看上去都苦學了,獲得的回報卻有高有低。

 

低回報的苦:

缺少對當日學習內容的提前計畫,或者對自己的複習速度缺乏瞭解,籠統地想“我今天複習政治”,“我今天背單詞”,而沒有精確到具體的計畫;


高回報的苦:

花時間制定明確合理的計畫,嚴格執行,為它超時學習也值得。


低回報的苦:

沒有注意力控制的意識,容易被新資訊分散注意力。

這裡的注意力分散不一定是指玩手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了屬於計畫外的知識點,就跳走,甚至好幾科一起學習,這些都算注意力被分散,會導致學了很長時間,但每個都記不清楚;


高回報的苦:

有覺知地對自己的注意力進行監控,在一次又一次抵抗誘惑的過程裡磨練出注意力掌控的技巧。


低回報的苦:

對看見的內容只是“看見”,在腦海裡不能複現,也不能找到它和已學知識的聯繫,所有知識點都零散地記了下來;


高回報的苦:

積極調動認知,看見了概念、公式和單詞的時候,將新知識與舊知識聯動,成為一個體系存儲在腦中。


很多直播學習博主就會犯類似的錯誤。他們的書桌上總是擺著超過 5 本書,有各種各樣的彩筆,一個晚上畫了一百條線,只是把內容從書本抄到本子上。這種學習方法就是沒有元認知參與的、低回報的。

 

典型學習博主的桌面

類似的低回報的苦,在一些技藝學習上也會吃到。比如學習繪畫的時候,我們需要大量的練習,其中臨摹別人的畫作就是一種練習。

 

不調動元認知,不去思考這張圖裡面的明暗關係和色彩結構,只是圖元級複製原來的畫本,這就是俗稱的“不知道自己在畫什麼”,這種練習很難進步。

 

這種不知道自己在學什麼、不知道自己在畫什麼,就是明明付出了一樣的辛苦,卻只能有很低的回報。

 


  • 不忽視任何一種經驗

 

除了學習需要吃苦,應對職場的要求也是吃苦的大頭。

 

職場是一個非常需要積累經驗、反思和探索的地方,雖說這是工作,但其實我們也應當把它看作一種學習的過程,這種學習就是經驗學習。

 

著名教育學家科爾布的經驗學習理論說的就是這件事。他認為經驗是學習和發展的源泉,我們必須要有足夠的實際經驗才有學習的基礎;

 

而所有的經驗都是有意義的,其重點在於我們如何對這些經驗進行整合和反思。


比如當一項彙報工作總被上級要求返工,這件事確實蠻折磨人的,但面對這件事時的微妙差別,能影響這件事的回報:

 

低回報的苦:

不得不在細節上不斷地磨,PPT 一個字一個字地改,報表一行一行地改,最後產生強烈的負面情緒;


高回報的苦:

每一次修改都頂住壓力多問為什麼,從業務目標、呈現效果等更基礎的角度去理解修改的意圖。


低回報的苦:

這次碰壁的部分,其經驗並不能夠在下一次重複使用,導致在工作中出現屢屢碰壁、屢屢需要返工的情況,吃上了迴圈苦;


高回報的苦:

將這次的經驗和之前的經驗整合起來,試圖瞭解其內涵,並用於下次的工作內容。


總被返工,或是感受到了上級的要求,這確實是打工人不得不吃的苦。

 

這時,這些困難或許來自上級對於細節強迫症式的需求,使我們不得不一直修改,也有可能是項目整體狀況波動不斷,使得我們不得不每次都面對新情況。

 

不過,雖然這些困境意義確實不大,但此刻沉浸在負面情緒裡更是毫無益處。如果能善用經驗整合,即使在混亂之中,也能找到一些內在的穩定性。

 

 

  • 明確內部目標

 

心理學者 Deci 和 Ryan 認為我們同時受著兩種目標的驅動,一種是內部目標(intrinsic goals),一種是外部目標(extrinsic goals)[5]

 

內在目標指那些由個人內在興趣、價值觀和滿足感驅動的目標,這些目標通常與個人成長、關係和自我實現相關;

 

外在目標是指那些由外部獎勵或壓力驅動的目標。這些目標通常與物質財富、社會地位和外部認可相關。

 

當然,內外目標總是混雜的,比如想考上好的學校這種目標,除了對於自己內在的滿足以外,外部的認可也有參與。

 

但是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每個目標的內外成分總是有一個比例,只有當一個目標的內在成分大於外在成分時,這件事才是真正值得我們去大口吃苦的。

 

這件事在減脂塑形上體現得很明顯。當我們塑形是為了他人的目光、社會的規訓時,塑形這件事會變得很極端,一點點體重的波動就會對我們有很大的打擊。

 

但如果這時塑形是一種內部目標,是為了我們主觀認可的美和健康時,即使遇見挫折,我們的動力也會源源不斷。

 

又比如,當我們只是初入職場、還在糾結職業方向,我們非常需要外界的回饋。這時,如果混淆了內外目標,也會讓我們吃到低回報的苦。

 

低回報的苦:

吸取每一個負面回饋,聽了以後覺得它們全部都對自己有用;對正面回饋只停留在表層的情緒體驗上,不曾思考背後的邏輯;


高回報的苦:

通過充分處理和體會這個工作上的各種要求,思考工作的所有回饋是否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從而比較所有回饋對我們的真正意義;


低回報的苦:

為了避免負面回饋、獲得正面回饋,違背個人特質地在自己的短板上下功夫,甚至削弱自己的長板;


高回報的苦:

在他人的評價基礎之上,平衡自己的個人特質和這個行業的適配與不適配之處,當不匹配過於顯著時,及時換一條路走。


當我們在選擇行業的時候,不及時地進行內外目標的權衡,很容易被外部目標拖著走,把路走得很艱難。


每個行業都有特定的技能點需要去配平。假設銷售行業確實更有可能獲得經濟上的獎勵,但如果我們就是不喜歡和陌生人打交道,那麼顯然,“經濟獎勵”這個外部目標,並不能很好地激勵我們從事這個行業。

 

如果這個本質的衝突存在,負面回饋必然會更多,這時的正面回饋,也不一定是對我們有益的。

 

內部目標的滿足是帶來很深遠的幸福感的,而外部目標只能帶來短暫的感受,即使這些感受是正面的。

 

我們需要分清楚低回報的苦,和高回報的苦,除了結果本身對我們很重要以外,這種意識也能在我們經歷這些事的過程中,幫助我們調節情緒,比如接受到負反饋時。

 

當我們不得不做一些低回報的事時,比如僅是一些不得不達成的外部目標,這時我們接受到的負反饋本身就不太值得讓我們花太多的時間去注意。

 

而當我們明白自己花的努力一定會有高回報時,我們也要明白,這時的負反饋也一定有其建設性的意義,我們也不應該僅停留在情緒的層面去理解它。

 

並不是所有的苦難都有意義,但活到現在,相信每個人都知道,有些苦是不得不吃的。


喊著口號說不要吃苦,確實能暫時讓我們的情緒獲得宣洩,但我們真正要做的是分清楚這些困難的來源,也看清楚努力的目標,從而獲得應有的回報。


面對粗礪的生活,我們總是會有磨損,但這種磨損既可能是傷害,也可能是打磨。被打磨,但不被傷害,這才是我們該做的事。

 

 


今日互動

 

你還知道哪些不必要的苦?

從你的經驗來看,還有哪些苦是低回報的?

avatar-img
45會員
125內容數
#自我成長 #情感 #育兒 #焦慮 #抑鬱 #催眠 自己看不到全面,需要他人的協助。 亮亮帶你“關注自我和內心”,引領健康生活方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飯糰@亮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友誼中的嫉妒是一個複雜的情感,當苦中作樂的朋友展現幸福時,嫉妒常不期而至。然而,嫉妒也是一種認可和欣賞的表現,對朋友的嫉妒常包含了一個人渴望成為更好的自己。面對嫉妒,我們應該學會自我調節,避免隨之而來的傷害。友誼中的嫉妒是複雜且深刻的,但正確的態度和反思可以加強真實且持久的友誼。
親密關係中的隱性契約是一個經常被忽視的問題,多次反覆的情緒激發容易導致關係的衝突。 將這些隱性契約轉化為顯性契約,誠實地面對和表達內心的期待,能夠有助於關係的發展。
在面對長期的工作壓力時,情緒可能會變得麻木並與身體脫節。工作壓力可能導致伴侶間的衝突,同時也會影響性生活和親密互動。文章提供了一些應對工作壓力的建議,包括識別壓力、共同應對壓力等。
在愛情中,失望是一個帶有成長意義的關卻,對伴侶保持真誠的興趣是超越失望的關鍵。通過不斷地探索彼此,表達愛意,並對自己的伴侶保持好奇心,可以讓感情更加持久並更深刻。
分享兩個親身經歷的小故事,描述了在低谷期如何得到朋友的幫助以及外部力量對心理的重要性。透過朋友的陪伴、支持和理解,作者重新找回活力和勇氣。這篇文章強調了人際關係對於個人成長和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這篇文章闡述瞭如何從心理學角度理解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以及如何在人際關係中實踐容納與被容納的概念。文章指出,人與人之間最治癒的體驗就是彼此間的容納與被容納。這種情感上的交流能夠幫助個人更好地忍受和消化內在的負面情緒,對於提升心理成熟度和情緒管理能力有著積極的影響。
友誼中的嫉妒是一個複雜的情感,當苦中作樂的朋友展現幸福時,嫉妒常不期而至。然而,嫉妒也是一種認可和欣賞的表現,對朋友的嫉妒常包含了一個人渴望成為更好的自己。面對嫉妒,我們應該學會自我調節,避免隨之而來的傷害。友誼中的嫉妒是複雜且深刻的,但正確的態度和反思可以加強真實且持久的友誼。
親密關係中的隱性契約是一個經常被忽視的問題,多次反覆的情緒激發容易導致關係的衝突。 將這些隱性契約轉化為顯性契約,誠實地面對和表達內心的期待,能夠有助於關係的發展。
在面對長期的工作壓力時,情緒可能會變得麻木並與身體脫節。工作壓力可能導致伴侶間的衝突,同時也會影響性生活和親密互動。文章提供了一些應對工作壓力的建議,包括識別壓力、共同應對壓力等。
在愛情中,失望是一個帶有成長意義的關卻,對伴侶保持真誠的興趣是超越失望的關鍵。通過不斷地探索彼此,表達愛意,並對自己的伴侶保持好奇心,可以讓感情更加持久並更深刻。
分享兩個親身經歷的小故事,描述了在低谷期如何得到朋友的幫助以及外部力量對心理的重要性。透過朋友的陪伴、支持和理解,作者重新找回活力和勇氣。這篇文章強調了人際關係對於個人成長和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這篇文章闡述瞭如何從心理學角度理解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以及如何在人際關係中實踐容納與被容納的概念。文章指出,人與人之間最治癒的體驗就是彼此間的容納與被容納。這種情感上的交流能夠幫助個人更好地忍受和消化內在的負面情緒,對於提升心理成熟度和情緒管理能力有著積極的影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邁亞特(Malcolm Myatt)在2004年因嚴重腦中風而在醫院住了將近五個月,出院時,新伴隨著他的除了拐杖、短期記憶的喪失,還有一項看似不難過的事情—他失去了難過的感知能力。 他的妻子說:「中風之後,他整個人都變了。以前他非常喜歡往外跑,後來他每天的任務就是逗我笑,即使他因為失智會重
Thumbnail
穿越劇一直是偶像劇中很受歡迎的題材,韓劇《認識的妻子》與日劇《重啟人生》探討人生重新選擇的議題,觸發內心層面的思考。 劇中主角經歷不同選擇後的反思,和對於遺憾的再思量。如果人生可以重新選擇,你會做出什麼不同的選擇呢?
Thumbnail
因為最近密集的遭遇身邊親友生病或離世,面對變老、照護、送別,心中有很多的情緒和疑惑。剛好讀到這本書,覺得有些提醒,筆記一下。 本書總結了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訪談中的深刻智慧,並提供了關於婚姻、工作、子女教養、老化、面對疾病和喪親等議題的人生建議,以及對快樂工作和選擇生活態度的省思。
Thumbnail
日劇《重啟人生》是一部由安藤櫻主演的喜劇,於2023年1月8日,在日本電視台首播。 該劇講述一個普通平凡的單身基層公務員麻美(安藤櫻),在三十五歲的某次同學聚會之後,被貨車撞死,死後到了投胎所,投胎所的職員(由原著作者親自客串)告訴她,可以選擇投胎為食蟻獸,或是再重生一次,累積功德,也許可以投胎成
「把花送給生者」,有話現在就說 前言 觀看《千芸說書》介紹《如果人生重啟》。作者是老年學家,專事研究老年生活,經常訪問養老院,看到的老人大概都是無法自理,病痛纏身,鬱鬱寡歡,憂愁度日的長者。有天在某養老院無意中看到一位高齡九十的長者,雖然也是生活無法自理,病痛纏身,然而卻恬然自適,貌若幸
Thumbnail
堪稱日劇的黑馬,《重啟人生》大家看了嗎? 演員們平平淡淡地閒聊,讓我以為這部劇很多台詞都是即興發揮, 反諷式的吐槽也是這部劇中很有趣的地方。 在正式進入劇情跟分析前,先問問自己: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你想怎麼活?你會改變什麼嗎? (哦對了,文中會有劇透喔,以下對白是根據印象中寫的,節錄一些很點睛的對話
Thumbnail
如果人生可以重新來過,你會想要做什麼? 日劇《重啟人生》就是在探討,如果人生真的能重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劇中,女主角在三十幾歲時發生意外去世。當她再度睜開眼,發現自己在一個全白的地方,有點類似人往生後到投胎之間的轉運站。 「妳的下輩子將會投胎成為一隻食蟻獸。」 人生轉運站的櫃檯人員,一邊拿出食蟻獸的
Thumbnail
如果人生是部劇情式電玩,我是玩家兼遊戲主角,那在每次遇上叉路時,高機率會點擊最怪的選項,只因為身為玩家的我也會好奇「若選這條路會發生什麼事?」畢竟沒人想玩無聊的遊戲。 當然身為主要角色的另一個我,需要承擔一切後果,肯定有很多巨大的失落、空虛甚至搞砸一切。像是今年發生的種種事件,我總邊哭邊笑和身邊的
Thumbnail
「如果人生只想贏,你反而會失去更多」 以前我是一個很熱愛筆戰的人,雖然可以透過反思與整理資料學到很多,但最後就算爭贏了,我沒有因此感到痛快,有時候站在逆風時,也很容易變成群體攻擊的對象。 大家可能想像不到這麼「雞湯」、這麼訴求同理的昆陽,竟然也有這麼好戰的一面。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的文章寫到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邁亞特(Malcolm Myatt)在2004年因嚴重腦中風而在醫院住了將近五個月,出院時,新伴隨著他的除了拐杖、短期記憶的喪失,還有一項看似不難過的事情—他失去了難過的感知能力。 他的妻子說:「中風之後,他整個人都變了。以前他非常喜歡往外跑,後來他每天的任務就是逗我笑,即使他因為失智會重
Thumbnail
穿越劇一直是偶像劇中很受歡迎的題材,韓劇《認識的妻子》與日劇《重啟人生》探討人生重新選擇的議題,觸發內心層面的思考。 劇中主角經歷不同選擇後的反思,和對於遺憾的再思量。如果人生可以重新選擇,你會做出什麼不同的選擇呢?
Thumbnail
因為最近密集的遭遇身邊親友生病或離世,面對變老、照護、送別,心中有很多的情緒和疑惑。剛好讀到這本書,覺得有些提醒,筆記一下。 本書總結了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訪談中的深刻智慧,並提供了關於婚姻、工作、子女教養、老化、面對疾病和喪親等議題的人生建議,以及對快樂工作和選擇生活態度的省思。
Thumbnail
日劇《重啟人生》是一部由安藤櫻主演的喜劇,於2023年1月8日,在日本電視台首播。 該劇講述一個普通平凡的單身基層公務員麻美(安藤櫻),在三十五歲的某次同學聚會之後,被貨車撞死,死後到了投胎所,投胎所的職員(由原著作者親自客串)告訴她,可以選擇投胎為食蟻獸,或是再重生一次,累積功德,也許可以投胎成
「把花送給生者」,有話現在就說 前言 觀看《千芸說書》介紹《如果人生重啟》。作者是老年學家,專事研究老年生活,經常訪問養老院,看到的老人大概都是無法自理,病痛纏身,鬱鬱寡歡,憂愁度日的長者。有天在某養老院無意中看到一位高齡九十的長者,雖然也是生活無法自理,病痛纏身,然而卻恬然自適,貌若幸
Thumbnail
堪稱日劇的黑馬,《重啟人生》大家看了嗎? 演員們平平淡淡地閒聊,讓我以為這部劇很多台詞都是即興發揮, 反諷式的吐槽也是這部劇中很有趣的地方。 在正式進入劇情跟分析前,先問問自己: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你想怎麼活?你會改變什麼嗎? (哦對了,文中會有劇透喔,以下對白是根據印象中寫的,節錄一些很點睛的對話
Thumbnail
如果人生可以重新來過,你會想要做什麼? 日劇《重啟人生》就是在探討,如果人生真的能重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劇中,女主角在三十幾歲時發生意外去世。當她再度睜開眼,發現自己在一個全白的地方,有點類似人往生後到投胎之間的轉運站。 「妳的下輩子將會投胎成為一隻食蟻獸。」 人生轉運站的櫃檯人員,一邊拿出食蟻獸的
Thumbnail
如果人生是部劇情式電玩,我是玩家兼遊戲主角,那在每次遇上叉路時,高機率會點擊最怪的選項,只因為身為玩家的我也會好奇「若選這條路會發生什麼事?」畢竟沒人想玩無聊的遊戲。 當然身為主要角色的另一個我,需要承擔一切後果,肯定有很多巨大的失落、空虛甚至搞砸一切。像是今年發生的種種事件,我總邊哭邊笑和身邊的
Thumbnail
「如果人生只想贏,你反而會失去更多」 以前我是一個很熱愛筆戰的人,雖然可以透過反思與整理資料學到很多,但最後就算爭贏了,我沒有因此感到痛快,有時候站在逆風時,也很容易變成群體攻擊的對象。 大家可能想像不到這麼「雞湯」、這麼訴求同理的昆陽,竟然也有這麼好戰的一面。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的文章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