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道德經第三十二章─道常無名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原文: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這一篇是說道沒有名字,看不見不過天下人也無法支配它。若是統治者能守住它,便會擁有它。天地之間合和就會雨露均霑,宇宙間也開始有了名分,因為這個名分各自限制的發展,懂得發展的限制,就不會有危險,這是道存在的價值所在,就像江海一樣廣納百川於天地之間。

 

思想過多,亂之根源,喝口水,再來說下去。

 

文明發展至今,各家學說層出不窮,各說各的道理,猶如宗教思想一般,百家齊放爭鳴,各有各的千秋,各有各的亂世之道與亂世之理。但大道之理只有一個,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首先來談談階級制度,階級制度自古都有,這就是名分,人自宇宙出生來到地球皆而平等,人類社會,因為分辨與統治者的方便,於是有了名分分別的產生,這就是制度。這個制度產生了階級,從過去的地主,佃農,為官者權貴,平民,奴隸等階級,換作現代來說,權貴老闆,勞工,自主業者。這些都是名分。假如用得好,三者相安無事,用得不好,就相互抗衡,出現社會危機。這不就是: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為了一個基本工資,可以讓勞資雙方撕破臉,老闆說慣員工,員工說慣老闆。這都是過分使用名分的結果,統治者若是能拋開所謂名分站在人道的立場,老闆與員工會在沒有名分的情況下得到一個非常有利的解答,可惜了,雙方為了這個名分,且保持這個名分,互不相讓,爭個你死我活,誰也沒得利,反倒讓社會充斥在一個危險狀態,百業不知從何興起建立,享受安和樂利的日子。

 

 

休息一下。繼續說。再來說一個博愛座。關於博愛座這件事讓人非常頭疼。

 

本來人與人之間禮讓是美德,互相尊重幫助,達到世界和平的目地,曾幾何時,我們卻把禮讓名分化,導致很多人對於禮讓不屑於故,這就是過份名分的原因。

 

我在新聞上看到一篇這樣的報導:捷運上有一個大學生坐在博愛座上,有一個孕婦上車,站在旁邊,沒有說話,旁人說讓讓,大學生對孕婦說:「是我讓你懷孕的嗎?」又一則新聞說:老人要坐在博愛座上的學生讓位。」「一個婦人要一個年輕女孩讓位。」等等事件發生層出不窮。甚至發生毆打事件。

 

這一篇講道法無名,當天地之間相合都是從無名制的變成有名制的,以便大家都能稱號,但這些名分要懂得節制,不至於濫用。禮讓是一種人性美德,何時開始我們硬性要求博愛座讓座一事。任何一個位置都可以讓座,這就是法制名目衝過頭了。以上述來說,公車上,捷運上,你有時間拿著手機拍阿伯阿嬤跟年輕人為了博愛座在打架吵架的照片,請問那30秒到一分鐘中的時間裡,你的禮讓美德在哪裡?還有你坐在博愛座旁邊的位置看著別人拍照看著別人吵架,你的禮讓美德又在哪裡?還有一個問題你曾經想過嗎?長到這麼大的時候沒有年輕人讓位給你坐,是不是該想一想,你什麼時候有讓位給別人?這種讓位問題跟佛法業果很像,不讓位給你前因是因為是過去你沒有讓位給別人所得到的果。

 

以我為例子,雖然我不是很常讓位給別人,但是我還是會在需要的時候讓位給年幼的不認識孩子及母親和阿公及阿嬤。所以說你不要一直看著別人拍不讓位及打架吵架,將來有一天你老了也沒有人會讓位給你。那個時候你來個大吵大鬧也沒用,受害還是自己。博愛座因禮讓而命名,還有行人斑馬線,也是因禮讓而名,為什麼現在大家不互相禮讓?就是少數人夾著禮讓之名使在上位者將這個道法衝過頭了,發生危機了。再講一個例子,捷運站內開著兩輪的電動車子在我前面橫衝直撞,晃來晃去,你還說要讓你,因為你是殘障人士。我還沒告訴你:你騎著兩輪車是不是要讓行人先通過?還在行人面前橫衝直撞,你跟我說你是殘障?這也是少數人利用所謂的殘障人士讓上位者衝過頭的禮讓之名。

 

博愛座,基本工資都是一種道名,道常無名,循道法而行。有所謂:「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這些道名之事可以讓我們反省到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不要過份地把所有名分衝過頭了,事不關己,看笑話,給自己帶來更多產生危害社會的事。

 

 

 

 

1.各類自然文化與社會政治議題 2.各類生活關察文 3.講不完的教育專題文章 4.各類主題徵文 5.菩提道次第廣論 6.現代詩 7.現代小說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探討戰爭作為不祥之器的必要性,強調在作戰時應以平靜心態面對,並以喪禮神聖地對待戰死者。文章論述了對待戰爭的態度,提醒人們不應該以殺戮為樂。強調統治者應以仁愛之心統治國家,避免不必要的戰爭及其帶來的傷害,追求和平是人類的共同目標。
本文探討了道家哲學在軍事問題上的應用,強調不必依賴武力以維持天下和平,並提出當軍事力量過度膨脹時,將可能導致災難性後果。通過對當前國際局勢的分析,如烏克蘭與俄羅斯的衝突,以及以色列對黎巴嫩的攻擊,提醒我們軍事力量的使用應謹慎,並反思和平的真正意義,該如何體現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原文: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夫物或行或隨;或覷或吹;或強或贏;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這一段是說一個統治者想要以兵力求取天下,是不可能得到的,最後一定會失敗。聖人做事
本篇探討道德經中老子對於政治與人性的理解,強調知榮守辱,以及在政治體制中應以道法準則為依據。文章分析為政者需具備進退有度的智慧,避免因私心引發的社會不安,並指出世間法則的高低起伏不可避免,真正的道法在於順應自然法則,讓人們生活無懼。透過這些思考,期望讀者能更深刻理解政治的本質與人類的命運。
原文: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謪;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這一篇講五善,五善行為,聖人的五善行為,愛其資與不愛其
  原文: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這一篇講的是君子不重則不威,一個人不要過於輕浮於事,輕率於事,為人輕飄飄的,有失威望。地處超然的態度道法之所在,行事與有榮焉。面對任何事情變化都要穩住,不可輕易相信
本文探討戰爭作為不祥之器的必要性,強調在作戰時應以平靜心態面對,並以喪禮神聖地對待戰死者。文章論述了對待戰爭的態度,提醒人們不應該以殺戮為樂。強調統治者應以仁愛之心統治國家,避免不必要的戰爭及其帶來的傷害,追求和平是人類的共同目標。
本文探討了道家哲學在軍事問題上的應用,強調不必依賴武力以維持天下和平,並提出當軍事力量過度膨脹時,將可能導致災難性後果。通過對當前國際局勢的分析,如烏克蘭與俄羅斯的衝突,以及以色列對黎巴嫩的攻擊,提醒我們軍事力量的使用應謹慎,並反思和平的真正意義,該如何體現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原文: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夫物或行或隨;或覷或吹;或強或贏;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這一段是說一個統治者想要以兵力求取天下,是不可能得到的,最後一定會失敗。聖人做事
本篇探討道德經中老子對於政治與人性的理解,強調知榮守辱,以及在政治體制中應以道法準則為依據。文章分析為政者需具備進退有度的智慧,避免因私心引發的社會不安,並指出世間法則的高低起伏不可避免,真正的道法在於順應自然法則,讓人們生活無懼。透過這些思考,期望讀者能更深刻理解政治的本質與人類的命運。
原文: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謪;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這一篇講五善,五善行為,聖人的五善行為,愛其資與不愛其
  原文: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這一篇講的是君子不重則不威,一個人不要過於輕浮於事,輕率於事,為人輕飄飄的,有失威望。地處超然的態度道法之所在,行事與有榮焉。面對任何事情變化都要穩住,不可輕易相信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篇講的是道生成於無形的天,生生息息周而運行的天是大地的
Thumbnail
原文: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上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環境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Thumbnail
 原文: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這一段很多解釋,大道廢,假仁義就出來了,假智慧就有了,六親不認,孝順有了,國家社會亂,忠孝仁愛出來了。   先說說什麼是大道?這裡所講的大道應該是公共道德。當社會缺乏公共道德,所有的仁義都是假仁義。打著仁義
Thumbnail
原文: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這一段講的是統治者的等級之分,無為而之,親民,害怕,侮辱,不信,這些都是百姓對統治者的行為表現。坊間有很多人把這一段用作企業老闆或主管的態度作風來說。從商業的角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道法之處,強調了看不見、聽不見、摸不到的微妙之處,並提到了失業、職場、心態等現象,最後還關連到了科技及大數據的應用。整篇文章充滿了哲學的思考與深刻的觀察。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道家老子的觀念,人類因為不知「道」所以講仁義,而仁義不再,所以講禮樂,禮樂也制約不了人心,所以法律就於焉產生! 寄望輿論有用,那是因為有羞恥心,而羞恥心如果存在,就是有道之人,其他根本就不需要了!所以言論根本用處不大,如果沒有選票,從政者會在意民心嗎?惟一可以制衡的,不過是利益而已! 財富、名聲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篇講的是道生成於無形的天,生生息息周而運行的天是大地的
Thumbnail
原文: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上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環境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Thumbnail
 原文: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這一段很多解釋,大道廢,假仁義就出來了,假智慧就有了,六親不認,孝順有了,國家社會亂,忠孝仁愛出來了。   先說說什麼是大道?這裡所講的大道應該是公共道德。當社會缺乏公共道德,所有的仁義都是假仁義。打著仁義
Thumbnail
原文: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這一段講的是統治者的等級之分,無為而之,親民,害怕,侮辱,不信,這些都是百姓對統治者的行為表現。坊間有很多人把這一段用作企業老闆或主管的態度作風來說。從商業的角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道法之處,強調了看不見、聽不見、摸不到的微妙之處,並提到了失業、職場、心態等現象,最後還關連到了科技及大數據的應用。整篇文章充滿了哲學的思考與深刻的觀察。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道家老子的觀念,人類因為不知「道」所以講仁義,而仁義不再,所以講禮樂,禮樂也制約不了人心,所以法律就於焉產生! 寄望輿論有用,那是因為有羞恥心,而羞恥心如果存在,就是有道之人,其他根本就不需要了!所以言論根本用處不大,如果沒有選票,從政者會在意民心嗎?惟一可以制衡的,不過是利益而已! 財富、名聲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