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因為一時興起發起提問,不過顯然對方一開始不太接受有更好的可能。
從後續看來猜想應該是先黑單、事後發現自己是真的誤會、所以解封自己跑來道歉了。
還會解封表示歉意,表示說不定其實是個不算難相處的正常人吧。
然後當有一天你發覺到原來錯的是自己時,要不是得低聲下氣去給人家道歉、產生負罪感,就是懊悔一切都太遲了、自己已經再也沒有機會彌補錯誤了。
總先以防衛的態度把他人列為拒絕往來的人,往往會有成為被別人列拒絕往來戶的一天。莫忘當自己給別人打分數時,我們自身也是被別人評分的對象。
在徹底弄清楚「真相」之前,不要輕易拉黑任何人。網路或現實亦然。
如果對於這一切都無所謂那麼無傷大雅,但若不是,那麼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對於「可能性」的一大損失。那個可能性可能是一段關係、一樁利益、一個奇蹟......或更多。
慣性抱持拒絕的態度便會在不知不覺錯過很多其實可以有助於自己的人事物,而那些是自己本有機會牢牢抓在手中的。
你早已習慣每當遇到與自己認知不符的存在時便預設對方是要來找自己麻煩、接著將其拒之於外,只因一直以來都這麼走過,為了守護自己所認為是「對的」的事情。
然而我們真的總是對的嗎?如果因為那個堅信的「對」,一路上其實錯過了更多呢?
當看著一個人架車駛向斷崖,我可能會用驚訝的語氣詢問「不知道是不是我搞錯了,前方好像是一片斷崖?」
但如果那人沒有自己好好向前看清楚路的意願、堅持認為前面是天堂路並想開車跳崖的話,我也會笑著送他上路,接著轉身走向旁邊的花園小徑。
想必崖下肯定有屬於他必經的道路,他在自己堅持選擇的路上肯定也會好好的吧,至少,他當下開心就好。
若覺得現在的世界已經寬敞到足以遨遊、不再需要加以拓展,那麼一切都好。
但你知道的,這個世界很大,遠超過我們想像的大。所以才需要不斷吸收新知、鍛鍊心志,而非阻斷外界、繼續守護自己的脆弱。
當然,若自己認為拒絕一切的作法沒問題,那就真的一點問題都沒有。
因為你就是你世界的中心。
這就是為什麼在成人利益的世界,不會需要苦口婆心的善意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