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放棄人生的第二次機會,積極蛻變迎向人生下半場--《中年之路》

更新於 2024/10/29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前一陣子和一位因讀書會而結緣的朋友有段談話,他提起對自己職涯的擔憂「感覺我在這個領域有點太老了」,問他為何這麼想「因為我已經跨入4字頭(年齡),已經中年了」。數字真的有種魔力,神奇的影響一個人對自己的認知,即便在他的能力、狀態都不變的情況下,都引發起擔憂。

當然,我相信很多人是被常聽到的一個觀念「中年危機」影響的,感覺步入中年似乎就會開始不對勁。「中年危機(midlife crisis)」 這個概念是精神分析學家暨管理學家艾略特.賈克(Elliott Jaques)在1965年提出,當時他48歲。但他在晚年曾向友人表示後悔提出了這個概念,因為中年危機並非客觀存在,每個人的感受和成因也各自不同。他自己從48歲直到去世的38年間持續研究生涯,寫了12本書,似乎也沒有受「中年危機」影響。

然而,「中年危機」這個觀念已經對大眾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甚至成為某種「自證預言」--人們先相信中年危機的確存在,這樣的憂慮反而影響了自己的生活,引發失序。就如同前面提到我的書友一般,只是因為年齡步入四字頭,就開始擔憂了起來。

當然,就跟人生的每個階段一樣,中年的確也會對每個人生理與心理上造成一些改變。該如何因應這樣的變化呢?最近讀的一本好書《中年之路》,作者建議我們可以把中年視為讓自己的身心變得更好的轉變契機,甚至是一種進化。

《中年之路》作者詹姆斯霍利斯是一位榮格派心理學家,本書也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來談中年,榮格認為,「中年」是一個人生命中的重要轉折點。這個時期,我們進入了一個與自我進行深度對話的階段,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角色與如何過更有意義和充實的生活。這個過程可能會引發焦慮、抑鬱和身體上的不適,這些都是內心發出的警報信號,也是啟動變化的開始。

從自我質疑與期待幻滅開始的「第二成年期」

詹姆斯霍利斯在書中以「中年之路 The Middle Passage」來取代中年危機的負面說法,將其視為一個中性的階段(雖然過程未必舒服)。我試著以下面這張圖來呈現:

raw-image

與其說「中年之路」是一個時間事件(幾歲到了就會發生),倒不如說是一種心理體驗,當我們開始自問「除了我的過往以及所扮演的角色之外,我到底是誰?」時,我們就步上了中年之路。

會引發這樣的疑問,一部分是因為外在的變化—某人的逝去、關係變化甚至破裂、職涯的變動或中斷,也可能是因為內在感受的轉變—感覺被背叛、期待破滅、空虛或失去意義。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以前認為習以為常、安心與熟悉的生活感覺不復存在,甚至開始覺得生活乏味、重複、對物質或特定行為成癮、不忠、憂鬱、焦慮或出現自毀傾向。那麼,該怎麼辦呢?

就榮格的理論,中年的轉變會經歷五個主要階段:

適應:開始努力尋找導師和同儕的指導,嘗試與自身的直覺和自我感之間找到平衡。

分離:開始與他人的期望保持距離,拒絕不再適合自己的角色。

過渡:進入一個模糊和不確定的過渡期,重新評估自己的生活和目標。

再整合:獲得對當前自我的清晰認識,並對新的身份感到舒適。

個體化:認識和整合內在的各種衝突,接受真正的自我,這是靈性成熟的階段。

中年之路--重新定位內在自我與外在世界的關係

《中年之路》書中,分別就以下主題進行探討:

進入中年之路有哪些預兆?

我們如何重新界定自我?

那些態度與行為可以幫我們穿越中年之路,從痛苦轉化為新的意義

如何重新建立「活出自我」以及「對他人的承諾」間的平衡

這些是「中年之路」開始出現的跡象

這些是「中年之路」開始出現的跡象

該如何善用「中年之路」,為自己帶來好的改變呢?在變化開始發生時以及過程中,人們通常會希望能重獲之前運作良好的自我掌控感,也就是希望恢復原狀,一切如常。在過程中發現日子沒辦法「復原」時,會認為我們與世界之間的默契失效了,原本在依照他人的期待盡了本分之後就該有所回報,但似乎不適用了,進而侵蝕了我們的自我認同,感到震驚、困惑甚至恐慌。

但唯有接受自己在「第一成年期」的希望與期待已經破滅,開始為自己尋求新的意義和責任時,第二成年期才會開始。轉變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找到一種方式讓自己的能量有所產出,感受到任務的挑戰性與完成的滿足感,以及參與群體和世界,產生深入的關係與連結。

但,好消息是:我們在前半生奮鬥所獲得的力量與累積,現在可以用來回應後半生的召喚。

大多數人在面臨「中年之路」的挑戰在於:我們可能會在意識上選擇和群體價值觀一致的理念與行為(大家都是這樣做,我怎麼可以不這樣?),也可能活在錯誤的設定裡(我只能做OO/我注定應該做OO),卻不知道自己可以有其他選擇。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過往的成功,反而在這個階段會形成無形的囚禁與束縛。

但只要開始有意識的去做出選擇,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開始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盤時,雖然還不確定接下來的方向,但新的路就會開始在面前展開。

我自己算是還在經歷中年之路的階段:從原本堪稱順利的25年上班族職涯主動轉型成為自僱者,過程中嘗試找到自己真正想持續的職涯模式。從原本內向閉塞的人際關係模式,發展出與一群同樣中年的朋友固定的聚會與討論。過程中不斷經歷的「質疑->新想法->嘗試->調整->確定」循環,慢慢的讓我做出許多之前想不到的改變,以及獲得新的經驗與能力。

在中年之路的過程,謙遜、自我疼惜,對內心的聲音保持開放,回應生命的召喚,都是應該要有的策略。不要再把它看成是危機了,中年是我們開啟人生第二次機會的起點,是生命給我們的贈禮。


(原發表於「104高年級」:中年真的是危機?歷經中年之路,才能進入人生第二次成長期


avatar-img
26.6K會員
179內容數
持續分享商業好書閱讀心得與整理,以及人生下半場的轉型心得,歡迎你一起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你已經步入中年了嗎?《重啟人生》作者亞瑟布魯克斯雖然身為讓人敬佩欽羨的哈佛教授,在48歲時也不免有感到自己人生走下坡的失望與擔憂。因而展開對於人生下半場的探索之旅。經過他長達九年的研究、訪談與親身嘗試,本書要告訴人到中年的讀者:如何順應與轉化逐漸衰老的現實,藉由轉換想法與心態走出一條全新的人生路。
許多人面對中年轉型議題時,大多停在「我現在挺好的啊!」「我有需要嗎?」「我能不能安全下莊一路幹到退休?」,或「我現在哪有心情想這個」的狀態。以五十世代來說,要再活三、四十年問題不大。若健康許可,至少還有二十年是「可以工作」的狀態。發展第二曲線,絕對不是「想太多」,反而是「越早開始想越好」的人生課題。
在中年職涯轉型後,因自己在數位相關領域工作且有十多年擔任管理者的經驗,有一些企業邀請我擔任數位轉型或經營管理領域的顧問。剛開始大多是透過諮詢或會議的形式對客戶提供服務,漸漸的我就對這樣的方式產生不一樣的想法—我不想只是提供建議出一張嘴,而是成為客戶的協作夥伴,也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新實戰經驗。
包括我,越來越多人選擇成為自雇者,這也是中年級朋友發展職涯第二曲線可行的做法之一,但在展開行動之前,仍然有些事必須先思考,才能順利展開自雇生涯。 特別是當習慣了把自我認同和工作綁在一起,就是把自尊和自我價值和工作掛鉤。工作表現好時,我們的自我認同就堅若磐石,但要是情況不順利呢?會減損自己的價值嗎?
自雇者,指的是不為特定雇主工作,獨立經營其專業或業務的人。特點是高度自主性和靈活性。不僅可自定工作時間和地點,也能自主選擇工作和客戶。賦予個人更大的自由度,但也需要自行管理業務風險和收入的不穩定性。 自雇這種工作型態日漸受到關注,代表一種新型態的職業選擇權,也反映現代工作者對工作自由與彈性的渴望。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你已經步入中年了嗎?《重啟人生》作者亞瑟布魯克斯雖然身為讓人敬佩欽羨的哈佛教授,在48歲時也不免有感到自己人生走下坡的失望與擔憂。因而展開對於人生下半場的探索之旅。經過他長達九年的研究、訪談與親身嘗試,本書要告訴人到中年的讀者:如何順應與轉化逐漸衰老的現實,藉由轉換想法與心態走出一條全新的人生路。
許多人面對中年轉型議題時,大多停在「我現在挺好的啊!」「我有需要嗎?」「我能不能安全下莊一路幹到退休?」,或「我現在哪有心情想這個」的狀態。以五十世代來說,要再活三、四十年問題不大。若健康許可,至少還有二十年是「可以工作」的狀態。發展第二曲線,絕對不是「想太多」,反而是「越早開始想越好」的人生課題。
在中年職涯轉型後,因自己在數位相關領域工作且有十多年擔任管理者的經驗,有一些企業邀請我擔任數位轉型或經營管理領域的顧問。剛開始大多是透過諮詢或會議的形式對客戶提供服務,漸漸的我就對這樣的方式產生不一樣的想法—我不想只是提供建議出一張嘴,而是成為客戶的協作夥伴,也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新實戰經驗。
包括我,越來越多人選擇成為自雇者,這也是中年級朋友發展職涯第二曲線可行的做法之一,但在展開行動之前,仍然有些事必須先思考,才能順利展開自雇生涯。 特別是當習慣了把自我認同和工作綁在一起,就是把自尊和自我價值和工作掛鉤。工作表現好時,我們的自我認同就堅若磐石,但要是情況不順利呢?會減損自己的價值嗎?
自雇者,指的是不為特定雇主工作,獨立經營其專業或業務的人。特點是高度自主性和靈活性。不僅可自定工作時間和地點,也能自主選擇工作和客戶。賦予個人更大的自由度,但也需要自行管理業務風險和收入的不穩定性。 自雇這種工作型態日漸受到關注,代表一種新型態的職業選擇權,也反映現代工作者對工作自由與彈性的渴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無論我們正在處於什麼樣的階段⋯ 和某個人的身離死別、金錢上擔憂匱乏、任何對自己的暗夜,當下來說真的很痛苦好像心裏被淘空似;好像有什麼往心裏重擊似,你所想做的只有倒下就可以不用經歷這一切;腦中不停閃出想逃離目前身處的環境,好像再也撐不下去了⋯⋯ 但是我們一定要告訴自己永遠不要被負面的情緒淹沒⋯雖然
【不要放棄對未來的生活,也許努力的成果就在不遠處的時候。】   生活起起伏伏,爛事找上門也只能接受,你可以允許傷心憤怒難過,但不要一直持續不斷很久,要知道當前的你不會是最無能為的時候,有時換個角度想想其實你還算過的不錯,還沒有遇上最無可救藥地步的時候。   日子就是這樣,遇到了就是面對,但情
Thumbnail
人永遠不要放棄自己的底限,這是最近很大的體悟! 你會發現人到越大,對於底限的要求會越寬鬆,因為經歷的事多了,就會想很多。想想年輕的時候雖然少不經事,學到的教訓雖多,可是也由於比較會堅守底限,很多時候沒有什麼身不由己,日子也平順很多,但為什麼年紀越大越覺得生活是如此的不容易?而且煩惱也變得更多?仔細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回想約30年前,剛出社會的我,遇到一位來度化我的菩薩孩子,一日深夜,唸資優班的他突然打電話給我,問我:「老師,如果我告訴妳真相,妳會從此厭惡、遠離我嗎?」我回答他:「不會!」他說他一直被性向問題所困擾,覺得自己不正常,想要去自殺,求一個「正常」的來生。我告訴孩子:「自
Thumbnail
【找到適合自己的地方,比努力更重要,在人生路上我們總不要當第一個放棄自己的人】 日子可以過得很快,因為用心的去實踐每一天的生活,即使忙碌即使疲憊也樂在其中,同樣的日子也可以過得很慢,因為面對不喜歡的工作,不喜歡的日子,也很難讓日子感到充實。 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工作,為了生活,汲汲營營的朝著目標理想
Thumbnail
【不要放棄,不要氣餒,準備好自己,你永遠不知道機會何時會來臨】 人生像一場馬拉松比賽,也許學生時期跑的比別人快,出了社會並不一定還是一樣快,學生時期跑的慢,也不一定出了社會就落後人家一大截,沒有人可以保證永遠的領先,也沒有一輩子的落後。 不要太快否定自己,你也許不知道跳到人生另一個階段會有什麼樣的改
我想先接續上一篇提到的「有意識的選擇」,再多說一點。
Thumbnail
淡如姐是個很努力的人,到了已經財務自由的階段,仍然不斷的自我鞭策著自己,跑馬拉松,攻讀博士,考品酒師,主持電台節目,寫小說,還順便經營拍賣社團,有沒有必要這麼忙?但仔細想想,正是因為這麼忙,所以自己可以不斷的成長著。那些抱怨著生活太無趣或是一成不變的人,就是沒有為自己找事情做。當然,每
Thumbnail
前兩天讀到一篇文章《想要當上人生勝利組?必須先放棄這10件事》,從「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還挺有道理的。 這10件事是:「懷疑自己的能力」、「衝動的情緒決定」、「需要別人的讚美」、「掌控所有事情」......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無論我們正在處於什麼樣的階段⋯ 和某個人的身離死別、金錢上擔憂匱乏、任何對自己的暗夜,當下來說真的很痛苦好像心裏被淘空似;好像有什麼往心裏重擊似,你所想做的只有倒下就可以不用經歷這一切;腦中不停閃出想逃離目前身處的環境,好像再也撐不下去了⋯⋯ 但是我們一定要告訴自己永遠不要被負面的情緒淹沒⋯雖然
【不要放棄對未來的生活,也許努力的成果就在不遠處的時候。】   生活起起伏伏,爛事找上門也只能接受,你可以允許傷心憤怒難過,但不要一直持續不斷很久,要知道當前的你不會是最無能為的時候,有時換個角度想想其實你還算過的不錯,還沒有遇上最無可救藥地步的時候。   日子就是這樣,遇到了就是面對,但情
Thumbnail
人永遠不要放棄自己的底限,這是最近很大的體悟! 你會發現人到越大,對於底限的要求會越寬鬆,因為經歷的事多了,就會想很多。想想年輕的時候雖然少不經事,學到的教訓雖多,可是也由於比較會堅守底限,很多時候沒有什麼身不由己,日子也平順很多,但為什麼年紀越大越覺得生活是如此的不容易?而且煩惱也變得更多?仔細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回想約30年前,剛出社會的我,遇到一位來度化我的菩薩孩子,一日深夜,唸資優班的他突然打電話給我,問我:「老師,如果我告訴妳真相,妳會從此厭惡、遠離我嗎?」我回答他:「不會!」他說他一直被性向問題所困擾,覺得自己不正常,想要去自殺,求一個「正常」的來生。我告訴孩子:「自
Thumbnail
【找到適合自己的地方,比努力更重要,在人生路上我們總不要當第一個放棄自己的人】 日子可以過得很快,因為用心的去實踐每一天的生活,即使忙碌即使疲憊也樂在其中,同樣的日子也可以過得很慢,因為面對不喜歡的工作,不喜歡的日子,也很難讓日子感到充實。 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工作,為了生活,汲汲營營的朝著目標理想
Thumbnail
【不要放棄,不要氣餒,準備好自己,你永遠不知道機會何時會來臨】 人生像一場馬拉松比賽,也許學生時期跑的比別人快,出了社會並不一定還是一樣快,學生時期跑的慢,也不一定出了社會就落後人家一大截,沒有人可以保證永遠的領先,也沒有一輩子的落後。 不要太快否定自己,你也許不知道跳到人生另一個階段會有什麼樣的改
我想先接續上一篇提到的「有意識的選擇」,再多說一點。
Thumbnail
淡如姐是個很努力的人,到了已經財務自由的階段,仍然不斷的自我鞭策著自己,跑馬拉松,攻讀博士,考品酒師,主持電台節目,寫小說,還順便經營拍賣社團,有沒有必要這麼忙?但仔細想想,正是因為這麼忙,所以自己可以不斷的成長著。那些抱怨著生活太無趣或是一成不變的人,就是沒有為自己找事情做。當然,每
Thumbnail
前兩天讀到一篇文章《想要當上人生勝利組?必須先放棄這10件事》,從「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還挺有道理的。 這10件事是:「懷疑自己的能力」、「衝動的情緒決定」、「需要別人的讚美」、「掌控所有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