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聽說過一些說法,認為做筆記要用自己的話寫下來,才能加深理解,因此會認為直接照抄的筆記不是好的方式
但真的這樣嗎?其實不一定,下面提出幾個看法:
一 目的是什麼
如果目的是採取行動,其實對於原文語句,真的不一定要用自己的話重寫,而是可以參考資訊並付諸實行。例如,看到時間管理法中的時間交疊法,可以直接匯出原文語句,之後考慮如何在自己生活中應用它。
如果目的是思考或理解,很多時候畫線只是為了不忘記書中的重點和方便日後參考和使用,而書中的例子和說明有助於理解,寫下來確實能深化理解,但是否要自己寫下來,就看個人選擇。另外,也可以直接參考原文語句,在旁邊寫下對原文觀念的其他看法
二 時間花費
現在很多電子書提供畫線和匯出的功能,網路文章也可以用一些工具來匯出筆記,這些方法在時間成本上比較省力。如果每部分都要用自己的話寫,會花費比較多時間,且在同一主題上反覆打轉,會感到有些乏味。 有些時候,其實對於內容不一定要全部都懂,例如有些書籍會談論改善習慣背後的腦科學,這部份要理解到多深入,其實就看自行選擇,可以依據自身目的決定,或者例如有時候看到一些文章或式書中內容很實用或有啟發,直接分享出去,也是一種做法
三 讀者想看到什麼&意思的傳達
比如在寫閱讀心得時,可以考慮讀者會想看到什麼內容。以閱讀心得為舉例,讀者會希望看到書中的一部分內容,這時候選擇幾個原文重點語句,也是個不錯的方法,能夠更準確地保留作者要傳達的內容,以及在下方可寫下個人心
有人可能會認為這樣沒有自己的成分在裡面,一來當初畫線的是自己,已經有一個自己篩選的過程,分享時候也是自己認為對他人有作用才去分享,所以這都有自己成分在其中,以及也可以在面寫下個人一些心得
當然,也會跟情況或內容類型有關
例如如果是要用於考試,那對於內容理解程度可能就會高一些,而課外書就不一定要理解到如同考試那樣深入,而是更加著重資訊的使用(例如創作或改善生活等等)
而那種方法類和引起讀者思考的問題,就真的很適合直接匯出原文,如果寫下一些內容,寫下的應該是方法的應用方式或對於問題的答案,而如果是知識類型想深化理解或是加深印象,用自己話寫下來就是個可考慮的方向
因此不同情況有不同作法,依據自己的情況而決定
對於課外書的閱讀筆記,我多會採用直接匯出原文畫線的方式,然後在筆記中突出一些內容,用於行動,可以參考方法並寫下適合自己情況的應用,或者是一些書中句子很有啟發或實用性,就可以分享然後寫下一些心得,變成一篇閱讀心得
另外,寫閱讀心得時,就通常會選擇幾個書中的有啟發或實用性的句子結合成為文章,視情況加入一些過渡詞彙或進行簡化讓他容易閱讀,以及在下面寫下一些心得
當然每個人作法不同,上面內容可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