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巨石上山本身是沒有意義的徒勞,但因為人在這個過程中的付出和對抗,而給它賦予了意義。
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最著名的莫過於英國哲學家羅素的名言:「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這三種純潔但無比強烈的感情支配著我的一生。」
那麼,這本宣稱要「為生命找到意義」的《第二座山》,它又有何獨特之處呢?我們不妨先了解它的作者。《第二座山》是戴維·布魯克斯(David Brooks)所著的一本探討人生意義和道德生活的書。布魯克斯是《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並且是知名的電視評論員。他的作品多次探討心靈與成長的主題,包括《社會動物》《天堂裡的波波族》和《品格之路》等暢銷書。
在《第二座山》中,布魯克斯分享了他在經歷了人生低谷後的深刻反思。2013年,他結束了一段長達27年的婚姻,陷入了痛苦和孤獨的境地。這段經歷促使他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觀,並開始關注那些熱心於為社區服務的人們。這本書正是他在這段時間內大量閱讀和研究的成果。
書中,布魯克斯提出了「雙峰模式」和「第二座山」的概念模型。他認為人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座山是追求個人成就和外在名利的階段,而第二座山則是關於奉獻和利他精神的階段。布魯克斯強調,真正的快樂來自於道德快樂,而不是短暫的物質享受。他認為,當人們超越自我,投入到幫助他人和社區建設中時,才能獲得持久的幸福感。
布魯克斯在書中詳細闡述了如何攀登「第二座山」,並從職業、婚姻、哲學與信仰、社區四個維度給出了具體的建議。他強調,個人應該傾聽內心深處的聲音,注重心靈和靈魂的成長,並承擔道德責任。他還指出,極端個人主義正在造成社會的孤立和冷漠,只有通過建立更緊密的人際關係和社區紐帶,才能扭轉這種風氣。
以下是《第二座山》這本書的內容重點:
在《第二座山》的第一部分,戴維·布魯克斯將人生比喻為登山,提出了「雙峰模式」的概念。他認為人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座山是追求個人成就和外在名利的階段,而第二座山則是關於奉獻和利他精神的階段。
布魯克斯指出,第一座山代表了我們在職業生涯、家庭和社會地位上的追求。這個階段的目標是建立身分認同、離開父母、培養自己,並取得社會文化所認可的成功。然而,當人們登上第一座山後,可能會發現這並不令人滿足,甚至會感到空虛和迷茫。
他舉了一些例子來說明這一點。例如,一些成功的企業家或娛樂明星,雖然已經擁有了巨大的財富和名聲,但他們仍然感到不滿足,開始尋找更高層次的意義。比爾·蓋茨和華倫·巴菲特就是這樣的例子,他們在取得巨大成功後,選擇投入公益慈善事業,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
布魯克斯認為,無論攀登第一座山的過程是否順利,人們都可能會在某些時刻感到對人生的不滿足,這時候也就有了第二座山。第二座山強調擺脫自我、捨棄自我,受到某種召喚,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個階段的目標是追求道德快樂,超越世俗之樂,過著更有意義的生活。
在《第二座山》的第二部分,戴維·布魯克斯探討了為什麼人們需要攀登第二座山。他認為,極端個人主義正在造成社會的孤立和冷漠,並導致一系列的社會危機,包括孤獨、社會信任危機、意義危機和部落主義。
布魯克斯指出,極端個人主義強調個人的成功和自由,忽視了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和責任。這種文化導致人們變得自私、冷漠,缺乏同理心和責任感。他舉了一些例子來說明這一點,例如,許多人即便對家人也缺乏關懷,連談戀愛的激情都沒有,這導致了家庭和社區的疏離。
他還提到,極端個人主義導致了四重相互關聯的社會危機。首先是孤獨,很多人長期處在孤獨的狀態,這導致自殺率上升和阿片類藥物濫用。其次是社會信任危機,人們對鄰居、陌生人和政府的信任度都在降低。第三是意義危機,許多人對人生意義產生了根本性的懷疑,缺乏使命感和意義感。最後是部落主義,這是一群對社會不信任的人聚集在一起,成為社會衝突和極端主義的溫床。
布魯克斯認為,這四重危機既有對個人生活的傷害,也有對社會發展的破壞。人們對公共事務變得冷漠,忘記了履行社會責任,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掙脫了令人窒息的社會枷鎖,卻也失去了過著高貴的、富足的精神生活的可能。
在《第二座山》這本書,戴維·布魯克斯探討了如何攀登第二座山,並從職業、婚姻、哲學與信仰、社區四個維度給出了具體的建議。因為篇幅有限,這裡我們專注於【職業】的維度。
布魯克斯強調,職業的選擇應該遵循內心的召喚,而不是僅僅追求物質利益。他認為,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物,並為之全力以赴,才能在職業中找到意義和滿足感。
他舉了著名反烏托邦作家喬治·奧威爾的例子。奧威爾的寫作有四個基本動機:純粹的利己主義、審美熱情、歷史衝動和政治目的。為了成為作家,奧威爾選擇與底層人群生活在一起,這樣他能夠更真實地了解他們的生活,並將這些經歷融入到他的作品中。他還創造了一種新的寫作方式,把非虛構作品變成一種文學形式,最終成為用寓言來表達政治觀點的大師。此外,奧威爾還在1930年代的西班牙內戰中,與無政府主義者並肩作戰,這段經歷讓他學會了不帶幻想地看待現實,並成為一位了不起的作家。
布魯克斯還提到了博物學家愛德華·威爾遜的例子。威爾遜從小就被各種各樣的動物吸引,立志要成為一名博物學家。然而,有一次他釣到一條針魚,因為大意,他被針魚刺穿了右眼,從此右眼失明。他無法再研究鳥類,因為觀察鳥類需要立體視覺,他必須研究一些小的東西,例如螞蟻。此後,他憑藉著無與倫比的熱情,在博物學道路上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愛因斯坦之所以走上科學家的道路,同樣是受到好奇心的驅使。當他四、五歲的時候,看到指南針的磁針在磁場的作用下來回擺動,不禁嚇得發抖,這讓他想到事物的背後一定隱藏著一些深層次的東西,於是他開始痴迷於研究隱藏的力量,包括磁場、重力、慣性、加速度,此後如願成為物理學家。
布魯克斯認為,這些例子都說明職業的選擇應該遵循內心,要去審視自己的生活,找到自己真正愛的是什麼,以及是什麼讓你的靈魂感到振奮。你需要聽從使命的召喚,因為它關乎你人生的意義和目的,是需要你做一輩子的事。這樣你才會為它全力付出,為它忍受各種痛苦,把它做到極致,同時也才有可能為社會貢獻超額的價值。
對於許多普通人來說,人生的第一座山通常是追求個人成就和物質享受,比如找到一份好工作、買房子、建立家庭等。然而,當我們達到這些目標後,可能會發現內心仍然感到空虛和不滿足。更多時候,我們在攀登第一座山就已陷入困境。這時候,我們需要尋找更高層次的意義,這就是布魯克斯所說的第二座山。
比爾·蓋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在創辦微軟並取得巨大成功後,並沒有停下來享受這些成就,而是選擇投入公益慈善事業,致力於消除貧窮和疾病。他的這種轉變,正是從第一座山到第二座山的過程。
對我們每個人來說,無論是在職業、婚姻、信仰還是社區生活中,都應該傾聽內心的聲音,承擔道德責任,並建立緊密的人際關係。這樣,我們不僅能夠過上更有意義的生活,還能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總之,攀登第二座山,是我們每個人都值得追求的目標。
歡迎您加入 艾螽斯的幸福沙龍,瀏覽人生相關文章,歡迎留言寫下您的感想。
https://vocus.cc/salon/ai_j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