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觀的人更能做好風險管理,讓自己勇敢行動

2022/09/05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悲觀,所以選擇面對風險】

記得小學的時候,我有一次要上台領獎,學校很重視這個典禮,因此要我們這些領獎的同學先集合預演。預演的時候,老師們告訴我們該怎麼接獎狀、然後把獎狀夾到腋下再跟頒獎的師長握手,那時候我問了一個問題:「如果獎狀沒拿好掉了怎麼辦?」,老師回我:「你怎麼這麼悲觀,不會發生這種事!」,但事情就是發生了!在正是領獎時,我真的沒有接好獎狀,讓獎狀掉了下去,好在,我有在腦海裡想像過獎狀掉了我應該要怎麼撿,所以我不慌不亂的一個弓箭步撿起獎狀,然後從容地回來跟頒獎給我的師長握手

【既然這麼悲觀,那就把他變成能力吧】

事後老師說:「你就是這麼悲觀,所以才讓這種事情真的發生了」,這句話影響很深,那時候還小,覺得自己這樣的性格是不好的
但也因為認為自己是個悲觀的人,我總是會想,事情的發展,可能會有那些不好的狀況發生,然後先做最壞的打算,才敢行動
這個性格直到我讀了保險系,學了風險管理,把「悲觀」的特質變成一種能力,我才覺得這樣的自己其實沒有不好,只要我做好最壞的打算,當事情的發展,沒有像我想的這麼糟糕時,我反而可以輕鬆應對

【防禦性悲觀,不消極、不負面】

有一次,在一堂生涯規劃的課程中,我透過牌卡找出了我「應變能力」的技能,和同學分享我掉獎狀的故事時,我說:「因為我從小就很悲觀,所以養成了應變的能力」
擔任就業服務員、大學輔導老師和媒體經理的三位同學異口同聲的否決我:「懂得應變不是悲觀,而是你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才讓我發現,原來積極的去面對風險並不是「負面消極的悲觀」,而是一種對事物負責,並且讓自己保持彈性的行為
原來,還有一種「防禦性悲觀(Defensive Pessimism)」的行格,會在決策時去消除自己內心的焦慮、降低風險,從容的去面對挑戰
有別於「消極性悲觀」,在原地自怨自艾,沒採取任何行動,最壞的結果如預期發生,壞結果的發生又加強了悲觀的信念;「防禦性悲觀」為了避免所想的壞事如預期發生而做足準備,能讓人的抗風險能力更強,也是許多成功者身上擁有的特質

【管理好風險,就能積極並勇敢面對】

任何的人、事、物都會有風險,用風險管理的思維,可以讓我們找出更謹慎、更實際的方法,規劃一份專案,可以預先找出可能有變數的項目,預先做好準備
  • 策畫一場活動,可以先想好軟硬體的預備方案,甚至下雨都能應付
  • 執行理財計畫,可以事前想像你對波動的忍受度,嚴格執行策略
  • 面對人生迷惘,可以從想要卻不敢行動的方向中,找到最貼近自己理想的決定
我們時常裹足不前、遲遲無法行動,這些背後都是因為「害怕」,但其實害怕是好事,表示你知道這件事情有風險,但你真的知道自己在怕什麼嗎?
害怕其實都是在避免自己有損失,試著去思考,如果真的行動且結果不如預期,那你會有什麼損失呢?這樣的損失會對你造成什麼影響呢?如果影響很大自己沒辦法承受,那要怎麼避免呢?
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完整的評估清楚,我們害怕的事情到底會有多大的影響,很多時候認真思考會發現,好像沒什麼損失,好像這樣的損失其實可以承受,好像雖然損失很痛,但是有方法可以避免或減少損失的
當知道風險在哪裡,也做好了減抑、控制的準備,消除了事前的害怕,那我們就更能有行動的勇氣,對我們一般人而言,「勇敢」不是天不怕地不怕,而是知道自己在害怕什麼,做好風險的預防和管理,掌握自己的人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林杰慷
林杰慷
我是一名生涯發展諮詢師,也投入在地方創生,在社區裡協助大家做創業與就業的職涯與人生規劃。 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夢想,就算不敢做夢,也一定有在心中想了很久,但卻一直沒有去做的事,希望能鼓勵大家,不要再壓抑情緒、不要再壓抑想法、不要再壓抑自己,去做那些已經想了很久的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