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搞笑諾貝爾獎的「同側偏差」實驗:硬幣投擲從來就不是「完全公正」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獲得搞笑諾貝爾獎的「同側偏差」實驗:硬幣投擲從來就不是「完全公正」〉2024-09-19

 

  2024年的搞笑諾貝爾獎「機率獎」的獲獎者是一組以荷蘭學者為首的跨國研究團隊,他們招募了近50人,投擲了超過三十五萬次硬幣(且這些投擲都經錄影存證,確定其有效性),以此來檢驗2007年一份研究中,關於硬幣「同側偏差」的理論。

 

 

  在查找那篇2007年的研究時,我意外發現先前介紹過的佩爾西.瓦倫.戴康尼斯(Persi Warren Diaconis)--一位曾經擔任過魔術師的機率學專家--恰恰是那篇論文的其中一位作者。

 

  有別於在另一篇論文中,戴康尼斯證明了至少進行七次鴿尾洗牌即可把牌充分隨機化,對於擲硬幣,戴康尼斯帥氣地指出「拋硬幣是物理學,不是隨機」。在研究中,他們注意到當人們用拇指翻轉硬幣時,出現的「擺動」與輕微離軸傾斜將使得硬幣有更高的機率以相同的那一面落下,便產生了所謂的「同側偏差」。

 

  於是,為了驗證戴康尼斯等人的計算,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心理方法學學者František Bartoš與其團隊招集了近五十人,在錄影紀錄之下進行了350,757次有效的硬幣投擲。最後,根據這份研究的統計,出現同側的機率為0.508,與預測中的51%相當接近。對於研究團隊而言,他們成功證實了「同側偏差」的存在,證明了如果擲硬幣前先偷看一下,你可以有大於50%的勝率。

 

 

  之所以這項研究會被搞笑諾貝爾獎看上,一定程度或許是因為投擲三十五萬次硬幣的無聊實驗過程,但另一部分也是關於那個0.008的差異對於日常生活而言實在太小。我們當然可以理解「如果投擲上千次」時這種微小差異可以為我們帶來的機率優勢,但是,你上一次猜硬幣正反面是什麼時候?你平均一年會猜到一次嗎?

 

 

  進一步來說,「公正的擲硬幣」這個想法可能本身就是古怪的。甚至在這個實驗之中,都有出現不同投擲者「同側偏差」程度不一的情況。這將我們帶回到戴康尼斯的觀點:「擲硬幣是物理學」。就如同他過去曾經替賭場檢查出自動洗牌機的缺陷,在戴康尼斯看來,只要經過設計與調整,我們完全有辦法設計出看似隨機,但完全可控的硬幣投擲。

 

  也就是說,即便在這個實驗中的四十多人平均下來有接近理論值的同側偏差狀況,你遇到的那個投擲者甚至有可能因為其姿勢的差異出現「異側偏差」。活生生投擲者間的個別差異完全足以讓這份研究的可信度與意義被打上問號。

 

 

  雪梨科技大學數學與物理科學學院的史蒂芬.伍德考克(Stephen Woodcock)就指出,這份研究中提到的效應為小到幾乎不會在任何實際的拋硬幣場景中產生影響。他指出,在絕大多數的實際情況裡面,擲硬幣者根本不會刻意將硬幣放在拇指上,這些細小的具體差異都使得擲硬幣成為一件更隨機的事情,而這是這項實驗在設計時沒有考慮進去的。

 

  同時,由於所有的受試者都明白自己正在參與「同側偏差」測試,所以我們其實沒有辦法避免參與者有意無意地微調動作來讓結果更體現出同側偏差。伍德考克進一步指出,2009時的一份研究讓13名受試者盡可能多地擲出「頭像」,事實證明,每個受試者都有能力巧妙地操縱硬幣投擲,將硬幣更高比例地擲成自己想要的那一面。

 

  或許,這一「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公正擲硬幣』」的懷疑態度,才是鑽研機率、魔術與博奕的戴康尼斯,提醒人們注意擲硬幣的「物理學」屬性的關鍵原因。




延伸閱讀:

〈關於機率:百年一遇的事件,幾乎每年都在發生〉

〈為什麼等公車的時間通常會比預期的還久?--關於「檢查悖論」〉

〈公平的與穩賺不賠的幻象:三張牌撲克與馬丁格爾法〉

〈機率思維中的張力:三門問題與「運氣守恆的直覺」〉

〈用機率思維「重新定義錯誤」〉

46會員
607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是寫論文、寫書這種更長篇幅的文字,這個「重寫」的活動幾乎是必要的。你不太可能在第一次寫的時候就知道接下來的數萬字甚至數十萬字準確的擺放方式,寫了才知道原來的架構問題在哪,有前一次寫作時留下的材料,重寫時才有辦法打出更深厚的地基。
  許多地方本來就已經缺乏人行道了,路旁還停滿了汽機車。每間店都把自己的店延伸出來,在騎樓擺滿桌椅、櫃台、貨品架、甚至冰箱和爐火。推著嬰幼兒推車的家長、拿著拐杖的老人被迫走在危險的大馬路邊緣,還必須在「微罪不罰」的大量違停之間穿梭。這樣還能不出意外,才真的讓人感到意外。
  這件事情絕對不是只發生這麼一次,孩子的能動性或許會在一次又一次這樣的相處模式中愈降愈低,她可能會愈來愈不願意和家長表達她的希望,甚至,在想法剛浮現出來時,就在心中自己將它熄滅。但對沒有去察覺孩子內心的父母而言,她或許看起來愈來愈乖、愈來愈聽話了。
  就像地磁,南極變成了北極、北極變成了南極,坐標軸一夕之間翻轉。去火車站的路也是這樣,明明都在不遠的地方,但過去是從地圖的上方、現在是從地圖的下方。一切附近的地點本身應當沒有改變才對,但它們相對「我家」的方向卻發生了倒轉與錯位。
  我們的身體是由大量不同的物質所組成。雖然這聽起來有些理所當然,但由於我們不是像愛德華.艾力克那樣的鍊金術師,我們通常不會去思考這件事。然而,這些物質層面的事情卻是時時刻刻都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一個好的決定和好的未來之所以是好的,是因為我們做出了選擇,去讓世界變得更接近自己想要抵達的方向。這是在「不能反悔」的世界中我們才能充分享受到的美好。於是,「可以反悔」時間軸裡的人,在某一次做出了「以後再也不能反悔」的選擇,做出這項轉變的人是幸福的。這種幸福值得我們去想像。
  如果是寫論文、寫書這種更長篇幅的文字,這個「重寫」的活動幾乎是必要的。你不太可能在第一次寫的時候就知道接下來的數萬字甚至數十萬字準確的擺放方式,寫了才知道原來的架構問題在哪,有前一次寫作時留下的材料,重寫時才有辦法打出更深厚的地基。
  許多地方本來就已經缺乏人行道了,路旁還停滿了汽機車。每間店都把自己的店延伸出來,在騎樓擺滿桌椅、櫃台、貨品架、甚至冰箱和爐火。推著嬰幼兒推車的家長、拿著拐杖的老人被迫走在危險的大馬路邊緣,還必須在「微罪不罰」的大量違停之間穿梭。這樣還能不出意外,才真的讓人感到意外。
  這件事情絕對不是只發生這麼一次,孩子的能動性或許會在一次又一次這樣的相處模式中愈降愈低,她可能會愈來愈不願意和家長表達她的希望,甚至,在想法剛浮現出來時,就在心中自己將它熄滅。但對沒有去察覺孩子內心的父母而言,她或許看起來愈來愈乖、愈來愈聽話了。
  就像地磁,南極變成了北極、北極變成了南極,坐標軸一夕之間翻轉。去火車站的路也是這樣,明明都在不遠的地方,但過去是從地圖的上方、現在是從地圖的下方。一切附近的地點本身應當沒有改變才對,但它們相對「我家」的方向卻發生了倒轉與錯位。
  我們的身體是由大量不同的物質所組成。雖然這聽起來有些理所當然,但由於我們不是像愛德華.艾力克那樣的鍊金術師,我們通常不會去思考這件事。然而,這些物質層面的事情卻是時時刻刻都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一個好的決定和好的未來之所以是好的,是因為我們做出了選擇,去讓世界變得更接近自己想要抵達的方向。這是在「不能反悔」的世界中我們才能充分享受到的美好。於是,「可以反悔」時間軸裡的人,在某一次做出了「以後再也不能反悔」的選擇,做出這項轉變的人是幸福的。這種幸福值得我們去想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如果是來自比較數學與理論的學科, 尤其研究對象是人群的學科, 幾乎不可能自己重做一次實驗, 看看這些數學理論「是不是實際上好用」。 我那時候就體會到, 數學只是一種空中樓閣, 我們還需要有具體的實驗數據, 來把數學與世界接地。 而什麼領域既能有數學理論,
數學證明於是就像是理學院的A片, 可以透過手淫寫證明來自嗨, 但那並不是追求真理的健康方式。 什麼是追求真理的健康方式呢? 如果你去觀察,大部分偉大的數學家, 人家並不自稱自己是數學家, 都是自稱自己是物理學家,經濟學家,發明家。
重點摘要:「據 1927 年量子力學學派的解釋,觀察一個量子物體時,會干擾其狀態,造成其立即從量子本質轉變成傳統物理現實。原子及次原子粒子的性質,在量測之前並非固定不變,而是許多互斥性質的『疊加」』。」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1.2.7 十九世紀的尾聲 四 公元1887年,德國數學家理查德‧戴德金 (Ri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二 有了萊布尼茲的命名和貝努利的初步界定,函數關係被正式放在桌面上,毫無遮掩地進入了公元十八世紀歐洲數學工作者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一 前文提到萊布尼茲與瑞士數學家約翰‧貝努利有過關於「函數」的通訊。現在談一下貝努利。 貝努利關心的其中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四 牛頓的「流數」不久便淡出歷史的舞台,後來的數學工作者選擇了萊布尼茲比較抽象的「函數」。 公元1673年,萊布尼茲在一篇名為〈觸線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二 前面說過,牛頓關心的不是抽象的數學問題,他要解決的是天體運動的問題。他知道,假如他擁有該天體在任何一刻的瞬速數據,他便能夠從質量
Thumbnail
《底層邏輯》在【超閱讀觀點83】有介紹過,西恩之所以要把《底層邏輯2》再隔兩本介紹,主要原因在於,這本書是以許多人聞之色變的「數學」出發,把我們會遇到的「現象」用數學解釋,所以基本上,相較於《底層邏輯》的高易讀性,《底層邏輯2》顯然沒辦法讀那麼快,且更需要思考,不過能得到的收穫也更多。 《底層邏輯
Thumbnail
曾經對一個數學不好,但是喜歡玩電玩的親友小孩說,你現在討厭的正數,負數的代數計算,就是電玩裡頭的人物,可以左右上下移動,發射子彈,跳躍的基礎。 我舉微軟c語言寫遊戲的例子,(+,0)是向右,(-,0)是向左,(0,+)是向上,(0,-)是向下,(0,+)是向上,而跳躍旋轉則是三角函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如果是來自比較數學與理論的學科, 尤其研究對象是人群的學科, 幾乎不可能自己重做一次實驗, 看看這些數學理論「是不是實際上好用」。 我那時候就體會到, 數學只是一種空中樓閣, 我們還需要有具體的實驗數據, 來把數學與世界接地。 而什麼領域既能有數學理論,
數學證明於是就像是理學院的A片, 可以透過手淫寫證明來自嗨, 但那並不是追求真理的健康方式。 什麼是追求真理的健康方式呢? 如果你去觀察,大部分偉大的數學家, 人家並不自稱自己是數學家, 都是自稱自己是物理學家,經濟學家,發明家。
重點摘要:「據 1927 年量子力學學派的解釋,觀察一個量子物體時,會干擾其狀態,造成其立即從量子本質轉變成傳統物理現實。原子及次原子粒子的性質,在量測之前並非固定不變,而是許多互斥性質的『疊加」』。」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1.2.7 十九世紀的尾聲 四 公元1887年,德國數學家理查德‧戴德金 (Ri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二 有了萊布尼茲的命名和貝努利的初步界定,函數關係被正式放在桌面上,毫無遮掩地進入了公元十八世紀歐洲數學工作者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一 前文提到萊布尼茲與瑞士數學家約翰‧貝努利有過關於「函數」的通訊。現在談一下貝努利。 貝努利關心的其中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四 牛頓的「流數」不久便淡出歷史的舞台,後來的數學工作者選擇了萊布尼茲比較抽象的「函數」。 公元1673年,萊布尼茲在一篇名為〈觸線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二 前面說過,牛頓關心的不是抽象的數學問題,他要解決的是天體運動的問題。他知道,假如他擁有該天體在任何一刻的瞬速數據,他便能夠從質量
Thumbnail
《底層邏輯》在【超閱讀觀點83】有介紹過,西恩之所以要把《底層邏輯2》再隔兩本介紹,主要原因在於,這本書是以許多人聞之色變的「數學」出發,把我們會遇到的「現象」用數學解釋,所以基本上,相較於《底層邏輯》的高易讀性,《底層邏輯2》顯然沒辦法讀那麼快,且更需要思考,不過能得到的收穫也更多。 《底層邏輯
Thumbnail
曾經對一個數學不好,但是喜歡玩電玩的親友小孩說,你現在討厭的正數,負數的代數計算,就是電玩裡頭的人物,可以左右上下移動,發射子彈,跳躍的基礎。 我舉微軟c語言寫遊戲的例子,(+,0)是向右,(-,0)是向左,(0,+)是向上,(0,-)是向下,(0,+)是向上,而跳躍旋轉則是三角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