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書會裡,討論到《心經》裡面的某個章節:
原來自己所認為的「對」
可能在更細緻的層次
會變成是錯的
那個他原來認為的人家的「錯」
在更宏觀的層次裡
卻變成是「對」的(註1)
有些同學對於這個議題,有很深刻的體會,以下的兩個小故事,就是他們的分享。
第一位同學說起自己念大學的時候,班上有位A同學,來自單親家庭,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他是由媽媽和祖母帶大的。
某一次的期末考,這位A同學竟然缺席,這就代表著這一科會被當掉,明年要重修。他心裡馬上升起巨大的憤怒:他想著A同學的媽媽是如何含辛茹苦的把A拉拔長大,A怎麼可以這麼任性?沒有來考試,這樣豈不是辜負了母親的苦心,真是不孝!
他帶著情緒打電話給A同學, 劈頭就開罵說,你怎麼這麼不孝,竟然沒有來考試,你不知道你媽養你有多辛苦嗎⋯⋯
還沒等他罵完,電話那端一個字都沒說,咔嚓一聲就掛了電話。
後來他才知道,在期末考前一週,A同學「被分手」了。可能是因為初戀,對他來說打擊實在太大,根本無心準備考試,因此期末考就缺席了。
當時他雖然知道緣由,但心裡面還是很生氣。他覺得A同學實在太不懂事了,失戀不過是很小的一件事情,怎麼可以因為這個小事就讓自己被當掉!
不過20年後的他(現在)重新審視這件事情,也有了不一樣的角度。他說自己一直用「自以為是」的價值觀來看世界,他覺得學業重要、孝順父母重要,但是對某些人來說,人生重要事情的排序,可能跟他不一樣。他怎麼能用自己的價值觀來評斷別人呢?
我問他,如果再回到過去,你會怎麼處理這件事呢?
他說,如果還有機會讓他再打一次電話,他會輕聲地問對方:你怎麼了?是發生什麼事了?
因為期末考對學生來說是一件大事,會在這麼大的事情當中缺席,可能有重要的原因。作為A同學的好朋友,他應該要想辦法去幫助那時候的他。而當時失戀的A,需要的應該會是溫暖的關懷,而不是責罵。
他說20年前那個自以為有正義感的自己,其實是個沒有溫度的人。後來,他一直在學習做個有溫度的人,多去關心並且同理周圍的人。他很感謝這位A同學,因為這件事情,讓他發現自己應該好好地修正暴躁的脾氣。
第二位同學是個資深護理師,她分享了自己剛走入職場時遇到的一件事情,那已經是30年前的事了。
那時候她待在加護病房,加護病房大多是重症的患者。有一次從急診轉來一位吃安眠藥自殺的年輕女性,可能因為服藥的劑量過重,被發現的時間太遲,所以病人的生命徵象很微弱。主治醫師以及好幾位住院醫師為她急救,但效果不彰。只要CPR一停止,病人的心跳也就跟著停止。
後來主治醫師先離開,住院醫師輪流為她CPR,持續以人為的方式來維持她心臟的跳動。
大約半小時後,主治醫師進來叫住院醫師們停止急救,因為有病人在開刀房等待手術。於是住院醫師們停止了CPR,跟著主治醫師進開刀房。而這個病人的心臟也就停止跳動,人真的就這麼走了。
當時她覺得主治醫師實在太過狠心,怎麼可以放棄急救,至少應該等家屬來看了最後一眼再離開,才算盡了人事。
那時候她會這麼想,是因為心裡有一個價值觀:應該讓家屬見到病人嚥下最後一口氣,這樣才圓滿。
但是後來多年的臨床經驗,讓她改觀了。其實有好多人送到醫院前就已經死亡,家屬趕到醫院面對的,已是一具冰冷的遺體。她也因此了解到,多年前那位放棄急救的主治醫師,是根據自己專業的判斷,而做出的正確決定。在發現急救無效之後,他選擇把重心放在還有救的病人身上,就是在開刀房等待手術的那一位。
他也像第一位同學那樣,深刻反省到自己一直用自認為對的價值觀來看待世界,只要跟自己的觀念不一樣的,他就覺得是錯的。
這個世界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衝突?不就是上面這個原因嗎?
你是不是也有你覺得怎麼樣才對的價值觀呢?以後如果你再遇到你覺得不對的事情,不妨先問問自己:事情真的是我想的這樣嗎?有沒有我沒有看見的角度呢?這麼做會讓自己的心更有空間,負面情緒也會減少很多喔!
註1:《心經》p.69-70。章成、M、FAN 著。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