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35|如何讓學生感覺他們的選擇是自願的?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要讓人按照你的意圖做事,傳統上是威逼或者利誘。」


「行為學的做法是用一些微妙的設計,不需要什麼成本,就能影響人,而且他還覺得是他自己想要這樣的。」


「“假目標效應 Decoy Effect”,是故意在貨架上擺放一種又貴又不好的商品,作為假目標,襯托旁邊真正想賣的東西。」


「這個技巧演化出來的學問,叫做"選擇架構 Choice Architecture",專門研究如何通過設計選項的佈局,來影響你的選擇。」


「決策的環境會影響決策選擇,微不足道的細節可以左右你的行為。」


這段討論,來自萬維綱老師的精英日課5[1],引發我對「助推 Nudge」的進一步思考。


設計選項來「引導 Instruct」人做出決定的技術相當重要。


從2022開始到UCLA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的這兩年半,


我開始挑戰駕馭更高的複雜度,逐漸體會到,


事情要成,關鍵並不是努力,而是要找對人。


也因此,我開始更加注意如何選人,如何與人合作的各種技術,


也開始察覺到萬老師講的,要讓人按照你的意圖做事,


如果用威逼的,一般來說就算表面服從,對方心裡也會對你開始積怨;


而如果用利誘,又只能讓人做到合格的最低標準,無法「出乎意料」。


而透過「助推 Nudge」,去設計「選項 Choice」,


來幫助學生往自己的意圖去走,在我的經驗上也是非常有效。


你可能不知道,其實大部分的人都沒有自己的意見。


原則上,你只要為對方準備好,幾個選項,讓對方「選擇」,


那麼你就可以透過「選項的設計」來讓對方照著你的意圖做事。


這個技巧,對特別需要人指導的學生,特別有效。


理想上好的學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意見,做事邏輯;


如果你去給這種學生「指導」,他反而覺得你不懂又在瞎指揮。


有這種底氣的學生,就是當博士生的料;


而能與這類學生合作,我自己也會學到很多,也會感到非常榮幸。


然而,大部分的學生是當大學生與碩士生的料,


他們沒有太多自己的意見,總是希望受到指導,


走人家幫他們設計好的路;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感覺帶學生很累,吃力不討好。


對於這類「有手沒有腦」的學生,


最好把他們利用起來的方式,就是設計選項,


讓他們選,然後他們就會感覺是自己想出來的,


在做事的途中,他們也用自我敘事在催眠自己有天份,


是當博士生的料,非常有趣。


當你懂得把各種人都用起來,那麼世界的機會就會為你敞開。


Reference

[1] 万维钢.精英日课5 - 《演化想法》4: 引导出来的决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637會員
2.0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王啟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設定各種目標來改善生活品質,但是,從新年新希望到健身房會員卡,許多人發現堅持理想比想像中更加困難。為什麼我們總是難以實現自己的承諾?為什麼我們會高估自己的自制力?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個人生活,也在商業和社會層面產生深遠影響。Uri Gneezy 在他的著作《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設定各種目標來改善生活品質,但是,從新年新希望到健身房會員卡,許多人發現堅持理想比想像中更加困難。為什麼我們總是難以實現自己的承諾?為什麼我們會高估自己的自制力?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個人生活,也在商業和社會層面產生深遠影響。Uri Gneezy 在他的著作《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
Thumbnail
如何有效地激勵員工、吸引客戶,是當今商業環境中,企業管理者面臨的重大挑戰。然而,許多人在設計誘因時往往忽略了一個關鍵因素:人類的心理。在Uri Gneezy 所著的《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討論了關於「損失規避」和「心理帳戶」的概念對於提升誘因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Uri
Thumbnail
如何有效地激勵員工、吸引客戶,是當今商業環境中,企業管理者面臨的重大挑戰。然而,許多人在設計誘因時往往忽略了一個關鍵因素:人類的心理。在Uri Gneezy 所著的《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討論了關於「損失規避」和「心理帳戶」的概念對於提升誘因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Uri
Thumbnail
在商業和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需要激勵他人或改變行為的情況,無論是企業想提高員工生產力,還是政府希望民眾養成良好習慣,設計適當的誘因似乎都是不二法門。然而,誘因設計並非易事,一個看似合理的獎懲制度,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負面效果。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深入了解誘因設計的原理和陷阱。 在Uri Gnee
Thumbnail
在商業和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需要激勵他人或改變行為的情況,無論是企業想提高員工生產力,還是政府希望民眾養成良好習慣,設計適當的誘因似乎都是不二法門。然而,誘因設計並非易事,一個看似合理的獎懲制度,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負面效果。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深入了解誘因設計的原理和陷阱。 在Uri Gnee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需要設計各種誘因來激勵他人或自己採取某些行動,這些誘因的效果往往取決於它們所傳遞的訊號。在《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中,作者 Uri Gneezy 深入探討了這個主題,為我們揭示了訊號在誘因設計中的重要性。 Uri Gneezy 在書中提到,訊號可以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需要設計各種誘因來激勵他人或自己採取某些行動,這些誘因的效果往往取決於它們所傳遞的訊號。在《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中,作者 Uri Gneezy 深入探討了這個主題,為我們揭示了訊號在誘因設計中的重要性。 Uri Gneezy 在書中提到,訊號可以
Thumbnail
當確保自己的目標是活人目標後,只能說明方向正確,想朝目標邁進;還需要去區分這是「結果目標」還是「行為目標」
Thumbnail
當確保自己的目標是活人目標後,只能說明方向正確,想朝目標邁進;還需要去區分這是「結果目標」還是「行為目標」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行為改變的起點是什麼、如何釐清志向以及探索行為選項等步驟。跟作者BJ Fogg一起學習如何設計你的小習慣吧!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行為改變的起點是什麼、如何釐清志向以及探索行為選項等步驟。跟作者BJ Fogg一起學習如何設計你的小習慣吧!
Thumbnail
重新探討吸引力法則及其應用。吸引力法則是一種新的思維運動,它透過改變限制性想法和現實生活中的框架,去吸引各種人、各種事情,實現自己的夢想。無論是想提高文章流量、改變生活狀況,還是實現夢想,吸引力法則都可以幫助你。想學習吸引力法則的人可以通過網路搜尋瞭解相關資訊,並不斷地練習和堅持。
Thumbnail
重新探討吸引力法則及其應用。吸引力法則是一種新的思維運動,它透過改變限制性想法和現實生活中的框架,去吸引各種人、各種事情,實現自己的夢想。無論是想提高文章流量、改變生活狀況,還是實現夢想,吸引力法則都可以幫助你。想學習吸引力法則的人可以通過網路搜尋瞭解相關資訊,並不斷地練習和堅持。
Thumbnail
想要甚麼就出去,這是一件很神秘的心想事成舉動,我們不能只是光想不做任何事而達成夢想,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理解事物從何而來,也就是理解筆的故事後會曉得,原來我所看見、聽見、摸到的,是過去我曾為他人種下如此的銘印種子,時間到了在你面前打開花,迫使你看見這樣的美好或是鳥事。 如果我們停下來,去幫助一個極需要
Thumbnail
想要甚麼就出去,這是一件很神秘的心想事成舉動,我們不能只是光想不做任何事而達成夢想,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理解事物從何而來,也就是理解筆的故事後會曉得,原來我所看見、聽見、摸到的,是過去我曾為他人種下如此的銘印種子,時間到了在你面前打開花,迫使你看見這樣的美好或是鳥事。 如果我們停下來,去幫助一個極需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