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須知 (67)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靜坐須知 (67)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20221022 台灣悟光精舍

問:法師慈悲!聽法師的課很受益,完全顛覆自己盲修瞎練的學習方向。對於法師講解的修行方式等感覺非常契機,可否請法師慈悲,撥冗按排再到精舍,多教導我們?

師父答:我當然也希望能夠常來,但沒有辦法,因為我還有其他事情,住持法師都知道。我常常希望自己能夠像觀音菩薩那樣有千百億化身,但是不太可能。我也跟住持法師介紹了我們好幾位師兄弟,包括在座的兩位法師,還會再邀請來幾位,都是很優秀的法師,請他們來這邊講,都很好的。

至於我講的止觀的課程,你如果想聽的話,可以聽《小止觀》。聽完之後要做筆記,不要聽聽就算了,說我知道了。只要那個不是你思想的一部分,就代表你還不知道,起碼還不夠知道。

你要把這個變成你思想和修行的一個部分、一個慣性。比如說前方便的二十五方便,你一個個去檢查,看哪個還沒做到。然後這個修止修觀的善巧方便,我哪些沒有做到的,我想辦法把它做到。

不要把它當做一種純理論的知道,它不是只讓你知道而已,它是一個實驗手冊。我們平常聽的經論就好像我們聽了物理、化學的教科書,但是我們到實驗室的時候有實驗手冊,將教科書內容細化、量化給你,第一步要怎麼操作,第二步要怎麼操作……《小止觀》就是這個實驗手冊,你一定要熟悉。沒有做到的地方,想辦法要做到。

這當中你說《小止觀》裡面哪個是重點,只能說都是重點,全部都是重點。

當然坐主要是正念正知,但打坐坐不好,其實有時候跟你前面的二十五方便有缺是有關係的。二十五方便有缺,前方便有缺,打坐的時候身心就很難寂靜,所以前面的二十五方便也要照顧到。

問:睡覺前靜坐四十分鐘後,能馬上睡覺嗎?

師父答:可以呀。睡覺前靜坐,你可以在坐床上。這時候的靜坐就不需要很嚴謹了,說我要正念正知什麼的,不需要。

當然前面四十分鐘還是要正念正知的,但最後準備睡覺的前十分鐘或者多久,你就告訴自己放鬆,就念佛,不要計數,眼睛全部閉起來放鬆,告訴自己我要睡覺了。

這個時候就像我師父說的,念念念……打個瞌睡,嘟個咕,第一次打瞌睡,繼續念;第二次再嘟個咕,打個瞌睡,這個時候就可以躺下來。躺下來就按前面講的,修光明想,觀想青黃赤白蓮花現前,我們要臨終助念這些,修光明想。

還有一個,可以自我暗示。比如說,現在是晚上十點,我明天早上四點要起來,自己告訴自己,明天早上四點鐘你自然起來,不需要鬧鐘,比你設一個鬧鐘,鬧鐘完之後,還有第二個鬧鐘,第二關、第三關……會好很多。你只要睡前有修這種覺悟喻伽,然後躺下來修光明想,再自我暗示,現在十點鐘,第二天早上四點或幾點我要起來,自我暗示,準時就起來了,這是我的經驗。

各位可以試試看,如果睡眠品質好,你早上就可以早起用功。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W4LBP8Pvf/

5會員
159內容數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herlock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問:請問若昏沉不幸已成為習慣,如果較有效地對治 所以你如果說打坐習慣性昏沉的話,你先不要坐,或者不要坐那麼久,比如說你坐個十分鐘、十五分鐘,覺得不行了,你就是很誠懇地面對自己,我就是不行了,就起來拜拜佛,或者經行。或者你現在以拜佛或者經行為主,累了之後再稍微坐一下,坐得覺得精神快要不好了,就趕緊起來
所以整個修行的生活,從早到晚其實都最好在這種精打細算當中:我動中哪些適合哪些不適合,飲食哪些適合哪些不適合。睡覺怎麼調,飲食怎麼調,打坐怎麼調……我這兩天講了很多理論,你慢慢把它們整理出來,配合《小止觀》這些止觀的教授,慢慢一個個去填充你的修行生活,慢慢讓你的生活是跟修道相應。
所以就是不迎不拒,不去管它。不迎不拒的時候,你的心就不會往外泄,鬼神就進不來。你如果說迎合或者恐懼的話,心就有了缺口,鬼神的力量就進來了。 所以我們修行人要做心的主人,知道是什麼狀況,產生了之後不迎不拒這個狀態。
問:靜坐被打擾,岔氣、內傷怎麼辦? 你的心安住在所緣境當中,專一相續地安住最重要。至於外在境界怎麼變化,怎麼天旋地轉,我這個身體怎麼樣變化,這個不重要。我們的用功方法對不對,這個才是重點。 問:剛下坐氣還不順,會喘,是喘相嗎?這正常嗎? 問:風相、喘相、氣相,對初學者而言只是一種名相,可以示範舉例嗎
問:靜坐感覺很好,才會寂靜舒服。跟法師說的明瞭寂靜如何分別? 問:不要刻意去調息呼吸,可是聽說吸氣要吸飽滿,引入丹田,這是不是屬於刻意的?
妄想來了不要起念說我要讓妄想少,不需要。你只要注意你有沒有正知,檢查就好了。有沒有正念正知,正念——所緣境清楚地顯現,正知——不斷地檢查。這樣就可以了。當你慢慢心越來越定的時候你正知的檢查頻率就可以慢慢放寬。因為正知檢查太緊的時候也會影響你內心的禪定——寂靜分會受到影響。剛開始的時候正知檢查頻繁一點
問:請問若昏沉不幸已成為習慣,如果較有效地對治 所以你如果說打坐習慣性昏沉的話,你先不要坐,或者不要坐那麼久,比如說你坐個十分鐘、十五分鐘,覺得不行了,你就是很誠懇地面對自己,我就是不行了,就起來拜拜佛,或者經行。或者你現在以拜佛或者經行為主,累了之後再稍微坐一下,坐得覺得精神快要不好了,就趕緊起來
所以整個修行的生活,從早到晚其實都最好在這種精打細算當中:我動中哪些適合哪些不適合,飲食哪些適合哪些不適合。睡覺怎麼調,飲食怎麼調,打坐怎麼調……我這兩天講了很多理論,你慢慢把它們整理出來,配合《小止觀》這些止觀的教授,慢慢一個個去填充你的修行生活,慢慢讓你的生活是跟修道相應。
所以就是不迎不拒,不去管它。不迎不拒的時候,你的心就不會往外泄,鬼神就進不來。你如果說迎合或者恐懼的話,心就有了缺口,鬼神的力量就進來了。 所以我們修行人要做心的主人,知道是什麼狀況,產生了之後不迎不拒這個狀態。
問:靜坐被打擾,岔氣、內傷怎麼辦? 你的心安住在所緣境當中,專一相續地安住最重要。至於外在境界怎麼變化,怎麼天旋地轉,我這個身體怎麼樣變化,這個不重要。我們的用功方法對不對,這個才是重點。 問:剛下坐氣還不順,會喘,是喘相嗎?這正常嗎? 問:風相、喘相、氣相,對初學者而言只是一種名相,可以示範舉例嗎
問:靜坐感覺很好,才會寂靜舒服。跟法師說的明瞭寂靜如何分別? 問:不要刻意去調息呼吸,可是聽說吸氣要吸飽滿,引入丹田,這是不是屬於刻意的?
妄想來了不要起念說我要讓妄想少,不需要。你只要注意你有沒有正知,檢查就好了。有沒有正念正知,正念——所緣境清楚地顯現,正知——不斷地檢查。這樣就可以了。當你慢慢心越來越定的時候你正知的檢查頻率就可以慢慢放寬。因為正知檢查太緊的時候也會影響你內心的禪定——寂靜分會受到影響。剛開始的時候正知檢查頻繁一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在我們身心健康的時候,努力讓我們的明瞭分、寂靜分不斷提升,隨著我們修行要不斷提升。你多提升一分,往生的時候就多一分的把握。 這是第一個正念,透過取相,讓所緣境在心中清楚分明地顯現。正念的所緣境可以是呼吸,可以是佛號、佛像等等。所緣境必須要有經論或者師長的教授,不能自己發明。
你會發現在寂靜心當中去思惟無常,跟你現在上課聽我講,或者你私下在動中思惟,那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你會覺得那種無常的感受真的能夠打動你的心,感覺跟你的心融合在一起,而不只是聽來的。
透過《小止觀》的教授來正確地來調整我們身、息、心,這樣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法喜。 像以前我在講這門課的時候,有的同學過去不懂這個道理,通過學習,知道了怎麼調身、調息、調心之後,他再去靜坐修行,就發現有很明顯的效果。一些小小的調整,你覺得好像微不足道,但有時候會整個影響我們的身、息、心,影響很大。
我們就算一邊做事,一邊念佛的時候,也是要儘量保持專注而放鬆,放鬆而專注,而不是說我做事的時候,一邊打妄想一邊念佛。
你如果整天聽經——有人說整天聽經我也很高興,也很歡喜。但是那種歡喜跟真正靜坐之後得到的法喜是完全不同的層次,完全不同。我們聽經之後的歡喜其實還是比較動,而靜坐念佛、拜佛之後得到的法喜,它是往內攝,寂靜,不必往外求。
所以這平常就要訓練。訓練不只是說我平常行門用功而已,或者是說我靜坐用功而已,而是說你要掌握這種止觀的方法,把它用在一切動一切靜的狀態當中,時時刻刻都能夠保持正念正知。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靜坐須知 (1)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今天學人應常住的邀請,來跟各位一起學習靜坐須知這門課程。這裡我們是根據智者大師在《小止觀》中的教授來加以說明。相信不管是初學還是老參,只要能夠靜下心來學習,都會從中得到相當大的利益。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在我們身心健康的時候,努力讓我們的明瞭分、寂靜分不斷提升,隨著我們修行要不斷提升。你多提升一分,往生的時候就多一分的把握。 這是第一個正念,透過取相,讓所緣境在心中清楚分明地顯現。正念的所緣境可以是呼吸,可以是佛號、佛像等等。所緣境必須要有經論或者師長的教授,不能自己發明。
你會發現在寂靜心當中去思惟無常,跟你現在上課聽我講,或者你私下在動中思惟,那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你會覺得那種無常的感受真的能夠打動你的心,感覺跟你的心融合在一起,而不只是聽來的。
透過《小止觀》的教授來正確地來調整我們身、息、心,這樣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法喜。 像以前我在講這門課的時候,有的同學過去不懂這個道理,通過學習,知道了怎麼調身、調息、調心之後,他再去靜坐修行,就發現有很明顯的效果。一些小小的調整,你覺得好像微不足道,但有時候會整個影響我們的身、息、心,影響很大。
我們就算一邊做事,一邊念佛的時候,也是要儘量保持專注而放鬆,放鬆而專注,而不是說我做事的時候,一邊打妄想一邊念佛。
你如果整天聽經——有人說整天聽經我也很高興,也很歡喜。但是那種歡喜跟真正靜坐之後得到的法喜是完全不同的層次,完全不同。我們聽經之後的歡喜其實還是比較動,而靜坐念佛、拜佛之後得到的法喜,它是往內攝,寂靜,不必往外求。
所以這平常就要訓練。訓練不只是說我平常行門用功而已,或者是說我靜坐用功而已,而是說你要掌握這種止觀的方法,把它用在一切動一切靜的狀態當中,時時刻刻都能夠保持正念正知。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靜坐須知 (1)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今天學人應常住的邀請,來跟各位一起學習靜坐須知這門課程。這裡我們是根據智者大師在《小止觀》中的教授來加以說明。相信不管是初學還是老參,只要能夠靜下心來學習,都會從中得到相當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