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奏零》人性、凝視與權力的暴露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節奏零》(Rhythm 0)這場行為藝術中,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簽署了放棄自我與身體主動權的契約,自此刻起,她的身體仿若被「時間停止器」所定格,陷入一種靜止的狀態,成為物化的極致體現。


這種靜止與被動不僅象徵著她身份(符號能指)功能的喪失,更是否定了她整個主體性存在,使她淪為時間的延續性重複,而變化則是差異的具體化。


在這過程中,「個體」因失去「主體性」並被「他者」物化,「權力」與「欲望」便越過了人性與道德的邊界。


當個體被剝奪主體性時,他們不再被視為「人」,而純粹成為工具或表演的媒介。


在場的觀眾也隨之進入一種道德解離(Moral disengagement)狀態,這種狀態常見於戰爭中的士兵,在凝視後無意識地被內在的權力與欲望驅使,參與了他者的非人化與物化。


「物化」(Objectification)在後現代批判中被用來描述人被視為物件的現象,特別是女性主體的物化,往往使群體思維偏向於性取向的失控。


觀眾透過目光將內心壓抑的衝動與欲望投射至瑪麗娜身上,她成為了「被凝視」的對象,而非擁有自我意識的主體。


這種「凝視」使她者成為物,不論是溫和的接觸還是暴力的侵害,都是觀眾內心世界的反射——「觀眾的欲望,即大他者的欲望」。


能指若長期失去主體性,終將被社會規訓(符號系統)所改變,成為新的身份(能指)。


“大他者的欲望是無意識的欲望”


在無意識的情況下,觀眾面對失去主權的他者時,能夠輕易越過道德的界線,以暴力達到對主體的控制。


然而,當瑪麗娜表演結束起身,以恐懼的眼神反視觀眾時,權力結構瞬間反轉,觀眾成為了被凝視的對象,羞愧與不安油然而生。


瑪麗娜的反凝視,使觀眾意識到自身慾望在權力失衡中如何無所顧忌地展現;在瑪麗娜的目光之下,觀眾無法逃避自我的暴露。


這種反向凝視,正是薩特所闡述的「被凝視者凝視」:當加害者成為被凝視的對象時,暴露了施暴者內心的羞恥與罪惡感。


這也突顯了「凝視」作為權力工具的影響,以及在「被凝視」與「反凝視」的動態中,自我與他者間的複雜關係。


「凝視之下,她成為了他者目光的捕捉物,不再是自主的主體,而是被看、被操控、被定義的對象。」


而當我們面對反向凝視時,那份羞恥與內疚感警示著我們人性底線的危機,逼迫我們反思自身行為。


這種轉換揭示了權力的流動,以及在凝視的關係中,個體如何被定義、被控制,從而失去主體性。


- 待續。

0會員
8內容數
神秘學占卜|古文符號解析|心靈哲學諮商 (思想頃向後現代) fb社團:「思想 鬥陣俱樂部」創辦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某某先生 的其他內容
善與惡,自古以來是道德哲學的核心議題,但其判斷並非絕對。善與惡的概念因文化、社會與個體差異而呈現相對性,後現代的非本質主義思維,打破了固有的二元對立,促使我們以多元視角重新審視道德判斷。這種反思有助於我們在宗教與政治等複雜領域中,超越簡化的標準,促進更和諧的理解與共處。
偽善並非單純的道德錯誤,而是一種源自內心矛盾的產物。善的定義伴隨著惡的產生,如同光與影相互依存。宗教、社會習俗以及人類的利己本能,都顯示出善惡的相對性。真正的善良不是刻意追求的結果,而是自然流露的表現。當我們超越善惡的界限,便能擺脫偽善的束縛,達到更真實的自我存在。
本文探討了儒家文化中「孝道」對個體自主性的限制,以及在現代社會對個體權利與自由的強調。從傳統的責任與家庭期望出發,分析了「孝道」如何影響子女的生活選擇與未來規劃。強調子女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應基於尊重和對話,以重建道德義務,平衡個體自主性與家庭責任。希望通過互相理解,促進家庭和諧。
本文探討後數位時代中大數據與個資透明化對個體行為的深遠影響。隨著虛擬世界的匿名性逐漸被透明化取代,個人的自由感和自主性遭到侵蝕。隱私的消失使得人們的選擇變得可追蹤,同時也引發了語言暴力和同質化現象。文章分析了數位時代如何重構道德與權力結構,以及這些變遷對於人類行為模式及其倫理觀的挑戰。
善與惡,自古以來是道德哲學的核心議題,但其判斷並非絕對。善與惡的概念因文化、社會與個體差異而呈現相對性,後現代的非本質主義思維,打破了固有的二元對立,促使我們以多元視角重新審視道德判斷。這種反思有助於我們在宗教與政治等複雜領域中,超越簡化的標準,促進更和諧的理解與共處。
偽善並非單純的道德錯誤,而是一種源自內心矛盾的產物。善的定義伴隨著惡的產生,如同光與影相互依存。宗教、社會習俗以及人類的利己本能,都顯示出善惡的相對性。真正的善良不是刻意追求的結果,而是自然流露的表現。當我們超越善惡的界限,便能擺脫偽善的束縛,達到更真實的自我存在。
本文探討了儒家文化中「孝道」對個體自主性的限制,以及在現代社會對個體權利與自由的強調。從傳統的責任與家庭期望出發,分析了「孝道」如何影響子女的生活選擇與未來規劃。強調子女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應基於尊重和對話,以重建道德義務,平衡個體自主性與家庭責任。希望通過互相理解,促進家庭和諧。
本文探討後數位時代中大數據與個資透明化對個體行為的深遠影響。隨著虛擬世界的匿名性逐漸被透明化取代,個人的自由感和自主性遭到侵蝕。隱私的消失使得人們的選擇變得可追蹤,同時也引發了語言暴力和同質化現象。文章分析了數位時代如何重構道德與權力結構,以及這些變遷對於人類行為模式及其倫理觀的挑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在哲學的世界裡,自由有「積極」與「消極」之分:消極的自由定義是「免於…」;而積極的自由定義是「去做…」。我的認知中消極自由即是「可以不用去做…」而積極自由則是「主動去做…」。
Thumbnail
分享在臺北當代藝術館參觀的展覽「關係人」,展覽圍繞著#METOO事件,展現了性暴力與性騷擾的議題。以互動式情境遊戲和影片營造真實感。做為一名靈氣師,因為接觸過個案的能量場,了解過性暴力對個案遺留的侵蝕,也讓我對性暴力更加難以忍受並有著更多的關注和感觸。
Thumbnail
性愛拍得很美,那些綑綁之間的呼喊、喘息,都那麼真實,那麼地想從那樣的痛苦逃離,但也不盡然是逃離痛苦,或者更是一種望向內在的慾望。
Thumbnail
「若人生不過是為某種神祕力量所操縱的傀儡,那麼她的生存之於那股操縱傀儡的神秘意志而言,究竟是一種反叛,抑或是一種屈從?」
Thumbnail
真相的獲得並沒有任何的利弊可言,多了真相對於寶琳娜而言並不會增加任何利益、減少弊害,寶琳娜就如同許多民主化社會所處理的轉型正義議題一般,亦即,真相的追尋並非為了任何實際的利益,卻只因為真相本身所具有道德重量而如此汲汲營營。
Thumbnail
躁動的不安如輻射般蔓延擴散,降下的苦雨將時間凍結在了那一天,思緒紊亂地像是被雨點打亂的漣漪,由荻上直子執導的《波紋》以精準銳利的口吻,也藉著宗教信仰與婚姻生活拉扯出的荒謬感,直指社會強加於母職的枷鎖與折磨……
Thumbnail
網路社會裡面,人與人之間應對進退,更包含了在不認識、生活沒交集的人面前擺出被喜愛的公眾形象。就算勇於逆風,一旦被退追蹤、被封鎖、被演算法砍,當流量崩盤,簡直變成比「社死」更卑微的「不存在」!
Thumbnail
整部通篇漫長的「偽緩慢電影」其實從頭到尾只揭示了,女性依舊是個受到男性主體形構出的社會所箝制之下的客體。
Thumbnail
一個人可能「既是無性別、又是流性別、多元性別、自成一個性別」~這大概就是我體會到的酷兒精神吧?
Thumbnail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以捷克的民主化運動布拉格之春及後蘇聯入侵捷克為寫作背景,描寫了一男兩女的愛情糾葛,並帶出各角色生命中屬於他們的「輕」和「重」。雖然小說以大量篇幅刻畫兩性關係以及性愛劇情,但更為準確的是注入了大量隱喻的哲學小說,並表達作者對於生命本質、存有、意義、靈魂肉體等主題的反思。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在哲學的世界裡,自由有「積極」與「消極」之分:消極的自由定義是「免於…」;而積極的自由定義是「去做…」。我的認知中消極自由即是「可以不用去做…」而積極自由則是「主動去做…」。
Thumbnail
分享在臺北當代藝術館參觀的展覽「關係人」,展覽圍繞著#METOO事件,展現了性暴力與性騷擾的議題。以互動式情境遊戲和影片營造真實感。做為一名靈氣師,因為接觸過個案的能量場,了解過性暴力對個案遺留的侵蝕,也讓我對性暴力更加難以忍受並有著更多的關注和感觸。
Thumbnail
性愛拍得很美,那些綑綁之間的呼喊、喘息,都那麼真實,那麼地想從那樣的痛苦逃離,但也不盡然是逃離痛苦,或者更是一種望向內在的慾望。
Thumbnail
「若人生不過是為某種神祕力量所操縱的傀儡,那麼她的生存之於那股操縱傀儡的神秘意志而言,究竟是一種反叛,抑或是一種屈從?」
Thumbnail
真相的獲得並沒有任何的利弊可言,多了真相對於寶琳娜而言並不會增加任何利益、減少弊害,寶琳娜就如同許多民主化社會所處理的轉型正義議題一般,亦即,真相的追尋並非為了任何實際的利益,卻只因為真相本身所具有道德重量而如此汲汲營營。
Thumbnail
躁動的不安如輻射般蔓延擴散,降下的苦雨將時間凍結在了那一天,思緒紊亂地像是被雨點打亂的漣漪,由荻上直子執導的《波紋》以精準銳利的口吻,也藉著宗教信仰與婚姻生活拉扯出的荒謬感,直指社會強加於母職的枷鎖與折磨……
Thumbnail
網路社會裡面,人與人之間應對進退,更包含了在不認識、生活沒交集的人面前擺出被喜愛的公眾形象。就算勇於逆風,一旦被退追蹤、被封鎖、被演算法砍,當流量崩盤,簡直變成比「社死」更卑微的「不存在」!
Thumbnail
整部通篇漫長的「偽緩慢電影」其實從頭到尾只揭示了,女性依舊是個受到男性主體形構出的社會所箝制之下的客體。
Thumbnail
一個人可能「既是無性別、又是流性別、多元性別、自成一個性別」~這大概就是我體會到的酷兒精神吧?
Thumbnail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以捷克的民主化運動布拉格之春及後蘇聯入侵捷克為寫作背景,描寫了一男兩女的愛情糾葛,並帶出各角色生命中屬於他們的「輕」和「重」。雖然小說以大量篇幅刻畫兩性關係以及性愛劇情,但更為準確的是注入了大量隱喻的哲學小說,並表達作者對於生命本質、存有、意義、靈魂肉體等主題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