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 傳 千 年 的 唯 識 法 相 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raw-image

我們每一個人生命帶來的種子所發的那個異熟習氣、等流習氣不同,不一樣。不一樣就是不一樣,那個電視上講的,沒有辦法。這個就是我們的種性。那麼,到底為什麼態度不一樣、神氣不一樣、講話不一樣呢?這是阿賴耶識的表相,唯識學的名詞叫作“相分”,這一部分不同,現象不同。

 “見分”來了,“見分恒取此為境故。”“見分”跟“相分”記得啊。我們第八阿賴耶識這個心的作用有“四分”,四個部分:相分、見分、證分、證自證分。

所以你們學禪宗,年輕人講悟道,開悟了,什麼叫開悟了?大家說:哎呀,“雲淡風清”啊……“青蛙跳井”啊……悟了、悟了……看到花悟了,呵,那真誤了,耽誤了,不是大徹大悟的悟。

你修行縱然達到清淨無念的境界還是“相分”,不是“見分”。我們這個相分---什麼是相分呢?我們諸位體會啊,學佛法唯識,慢慢體會進去了,你可以研究佛學了。現在諸位坐在這裡,我在講話,你們的精神都在注意我的講話,注意這個道理,眼睛精神都在注意前面,這個是相分。現在諸位想想看,當你注意我在前面講話的這個道理,你的內心上有個知道:嗯,這個道理對……不對?對不對?那個是見分,懂了沒有?那個是見分。你看著前面……這是相分的作用,所以我們眼睛能夠看、耳朵能夠聽、身體能夠感覺,這是第八阿賴耶識的相分。見分呢,我們知道自己:哎呀,這個對、這個不對。這是見分。

譬如你們諸位年輕的同學,天天坐在禪堂裡修禪定,感覺到:哎喲,我最討厭……你們經常問我:“老師啊,我最痛苦了,這個思想停不了啊?”你們都是這個問題,對不對?你那個思想往來停不掉,那個是相分;你知道自己:哎呀,好討厭,我這個思想怎麼……那是見分!它不在那個思想上嘛,對不對?是不是這樣?你們同學想想看。

所以,叫你修道只管見分不管相分呀,懂了吧!?

再告訴你們,你們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管佛陀阿彌、阿彌陀佛都可以,倒轉來陀,這樣陀過來陀過去,阿彌陀佛、陀佛……隨便你們陀吧,陀佛、陀佛、陀佛……念得快的時候,這一念就是相分,你知道自己我現在在陀佛、陀佛、陀佛……這是見分,懂了吧?修行要在見分上修。

哎,今天晚上我是傳的密宗啊,真的,不是給你們講笑話。你要去學密宗,這一點給你指出來,不曉得要你磕多少頭啊,拿多少供養,多少誠懇,才告訴你。這是見分。

那麼,你見分懂了,見道了沒有?不見得,你從此可以曉得修持之路,所以不要被相分騙去了,你只修見分。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自己的見分知道自己在阿彌陀佛,念念清楚,那個見分就是道的根本,知道了見分可以開始修了。

結果你們坐在那裡修了半天:“哎呀,老師呀,氣脈動了……哎呀,任督二脈通不過。”那個是相分的相分,你理它幹什麼呀!?這四大本空,你不要理它,管它呢,它痛就痛嘛。你知道自己:哎喲,我現在頭痛---那個見分沒有頭痛啊,你何必被相分騙去了呢!懂了吧,就不要著相了。

你說:“哎喲,牙齒痛……阿彌陀佛,牙齒痛……阿彌陀佛,牙齒痛……”你自己還有知道:“耶,哈哈,我很好玩,又曉得牙齒痛,又曉得念佛。”對不對?那個是見分!它也不痛,它也沒有在念,懂了吧?這聽懂沒有?聽懂了拿紅包來。如果聽不懂我多冤枉啊,花了這麼大的力氣告訴你們,你看把我這個東西……就白花了。

見分懂了吧?相分都懂了沒有?不懂的舉手哦。這次說下來要全體懂,我就高興了,那我就要送你們紅包了。

(斷錄)……聽嘛,聽這個幹什麼嘛?家裡都有事,浪費時間,看電影都比這個好看,何必到這來受這個罪呀!相分、見分懂了吧?修行以見分起修,不管相分。

哦,看到光了,哎喲,知道過去、未來了,算什麼?有些朋友好奇的,一天到黑問我:哎呀,有神通了。見個鬼,什麼神通?神通都是相分。

什麼叫神通?是你神經,真的神經哦。你生理因為靜坐下來,那個氣機到達了---就是身上有電,電能到達了眼神經後腦那個視覺神經,在那裡刺激了,所以坐起來:哎喲,看到些影像。結果呀,你忘記了“見分”,跟著影像去跑了。結果:我看到……哎呀……然後說出來……對了,有時候說得蠻准,小事一定準,大事包你不准。大事都給你准了的話,那世界上有神通的人多得很。打仗,國防經費都不需要了,找個有神通的人坐在那裡打仗就可以了。不可能的,無此事!

你再說嘛,神通最大總大不過釋迦牟尼佛吧?釋迦牟尼佛自己當時在世時候,看到自己的國家受人家的欺負,他考慮了七天,頭痛了七天,那是真頭痛啊,怎麼辦?其實他自己不講佛法了,把軍服穿上,自己來作國王,把人家打退---他曉得這樣可以統一世界,又怎麼辦?救得了眾生嗎?考慮結果:不管,我要救眾生,不是為了自己一個地方,所以頭痛了七天。

他的神通那麼大,他怎麼不打坐坐在那裡,吐一口水“呸!”把敵人統統淹死了,多好呢?哈,他怎麼不用這個神通呢,我問你?上帝那麼大的本事怎麼不把世界上的魔鬼消滅了?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他怎麼不來救這個?沒有辦法!中間還有個菩薩擋住的---大勢至菩薩。那個大勢所到,觀音菩薩是站在對面,觀音菩薩是要聽從大慈大悲走的,阿彌陀佛這邊是大勢至菩薩,說:老兄,不行。他就不動了,這個大勢所趨有什麼辦法?要懂這個。

所以,那些都不是神通,那都是相分,你著相了,不是神通,叫什麼?神通的老弟,第二號---神經,所以不要著迷了。你們一天到黑這樣那樣的……一天到黑問我這樣,老實講,我看到你真想打你三百板屁股,昏頭昏腦,沒有知識,喜歡入迷。相分、見分要懂,修行是見分去修。

但是,“見分”修到了,你悟道了沒有?沒有。要“證分”,“見”也空、“相”也空、空也空,這個時候---證道,就是“證分”。

證分到了對不對呢?哎,小心,誰說你這個證分證道了?佛也走了,不在這裡,彌勒菩薩還沒有來,龍樹菩薩、馬鳴菩薩、觀世音都不在。你自己證到了,認為對不對呢?求誰來給你證明一下呢?你只有求自己---“證自證分”,還要求證。

求證以後,真悟了道,見了道,三明六通的神通有沒有?一定有。話說回來,剛才我罵了半天神通,那是真的,真正的神通是大智慧成就,還是唯心所造的。所以證到了道的人,你證得對不對?後面還有個作用,叫證自證分,證到自己所證到的,這個才是真的到了。

換句話,你們念佛,有些同學,今天這個同學問我,這個同學很用功哇。下午,同學們跟我做事的看到,都可憐老師,“老師你好可憐啊,真的,一分鐘都沒有空過。”我說:“我哪一天有一分鐘空過呀?”因為他們看到有客人來,這件事、那件事……就是沒有一分鐘的空。那麼,中間有個同學,好久不見了,他跑來。我問他怎麼樣?好久不見他了,好像有事要問我,站了半天,站那裡,他看我有事嘛。我一看,(我)沒得神通,那就是鬼通,我曉得他站在那裡等我,一定有事。我說:“來來,有事你不要客氣。”他說:“有。”我說:“你有什麼事?坐下來。”“有個問題請教。”我說:“快點快點說吧,我沒有時間。”他說:“念佛念到現在,啊……,我現在念佛啊,念念……,一心不亂。可一心不亂當中啊,有個講不出來的,啊……,非常好,非常好,我也不曉得怎麼講?”我聽了半天,我說:“你問我什麼問題啊?”“啊……這個不曉得怎麼講?”我說:“你不會講,我替你講好不好?”他說:“好嘛老師,你給我講。”我說:“你現在念佛,念得很好,專一,然後專一後,啊,有個清淨啊,這個清淨好啊,雖然曉得清淨嘛,有時佛還在念,是不是這樣?”他說:“是呀!老師,你講得對啊!”我說:“你看你,你問我問題,講不出來還要我講,我是自問自答了,哈,那我就自問自答。好,你看,我現在代表你,念佛,念念,念得好哇好,啊,那個好啊,啊,清淨啊!不要講清淨了,就是講不出來的那個,對不對?”“對。”“好,你同時知道有個念佛,也有個很妙、很好的,對不對?”“對。”我說:“三個了。”他愣住了。“對對對。”你說這不是三個心嗎?一個念佛,又知道這個念佛的境界好清淨、好妙,不是兩個了嗎?你又知道這兩個的,這不是三個了嗎?對不對?你們聽懂了嗎?我說:“你啊,怎麼搞的?你也跟我那麼多年了,聽課也常常來。雖然工作忙呀,被派出去---這不就是見分嘛!你不要管那個清淨不清淨,那個相分都不要管,你一念,你自己知道:哎,這個境界好。這個有什麼稀奇呢?不過還是見分。再念下去,更進一步再來問我。”我說:“好了,你走吧,有事情再過來。”就是這麼一件事,那麼簡單。

現在講到這“四分”,自己必須要把它搞清楚。換句話,你們懂了這個,自己念佛、修行很好嘛,每個都曉得自己走對路了。

那麼有些同學講,我打起坐來呀念佛,就是想睡覺,昏沉。笨!還要問老師?你問老師,我一定叫你:不准昏沉!你有什麼辦法?只好把自己眼睛睜開,痛苦死了。好笨哦!上去要昏沉你就睡你的覺嘛,我裝著看不見就好了嘛。還要問?問了我不打你怎麼辦呢,就對不起他了,他不睡覺你在睡覺,我當然要打你了。你不要問我啊,我上來也裝起,開隻眼閉隻眼看不見,讓你坐在那裡睡。你怎麼那麼笨?你一邊坐起來在睡覺,你一邊知道自己:“格老子,我現在腦子昏沉,迷迷糊糊,怎麼要睡耶。。”那個見分沒有睡呀!懂了沒有!?笨傢伙,哈哈。修行是找那個見分,不管那個相分。

那麼你說:我怎麼會睡覺呢?這是生理的作用,或者你睡眠不夠,或者營養不良,或者體能剛剛勞動了,它需要睡覺一下。如果你懂了這個道理,你睡覺我決不打你香板,因為你懂了見分。哦,你雖然在睡,你一定知道:“我現在怎麼老是在睡?”而且睡的時候老師過來你也知道:“糟糕,不要給老師看見。”那個見分不是很清楚地在那裡?哪裡在昏沉嘛!好笨啊,覺都沒有本事睡。

今天我是傳——你以為我是跟你們講笑話?你們要學佛學密宗啊,我告訴你,學四十年以後,上師才肯傳給你。我今天傳給你的這個是什麼東西,你們知道嗎?真是喲,在密宗講是“見道分的大手印”。

但是我不管,我公開給你講,這是佛法嘛,沒有什麼叫作秘密的。這個道理懂了,你們可以修行了。然後你也可以有資格打起坐來睡覺,你一邊睡覺,你那個不睡的---知道自己在睡覺的那個見分它沒有在睡覺,懂了吧?這個睡覺是外相,外相睡得好……而且有些同學,笨同學問我,他好笨哦:“老師呀,我昨天老是昏沉睡覺。”我說你讓它睡嘛。他又沒有這個膽,好像心裡想:哎呀,老師在挖苦我,看我不起地答覆我。我講的是真話,怎麼是真話呢?你坐起就睡覺,可見你的覺睡得不夠。格老子,讓你睡三天三夜,睡夠了看你怎麼樣,你想睡都睡不著了,那個時候你就接著問了:“老師,我怎麼睡不著了呢?”(眾笑)好笨啊,怎麼樣修行哦!修行是見地難啊,見道難,抓住見分開始修。

今天這個法門叫什麼---唯識觀。真的喲,修唯識法相觀,差不多幾百年來失傳了。我現在告訴你們,這就是唯識法相的修止觀的方法。你們懂了吧?要尊重這個法門哦!別處聽不到了,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哎,真的啊,很嚴重啊。但是到了你們嘴裡告訴別人就變相了,哈,就變了樣子呢,就不對了。所以好好自己去修持。


《運好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運好氣】氣功老爸筆記的沙龍
5會員
53內容數
我有一位中醫師兼氣功師的父親,每天都會分享很多健康的資訊給我,我就負責轉貼給大家看
2025/04/18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這篇文章介紹了穀雨的由來、節氣文化、養生知識,以及相關的民俗活動。包含穀雨三候、養生建議(起居、運動、飲食)等面向。
Thumbnail
2025/04/18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這篇文章介紹了穀雨的由來、節氣文化、養生知識,以及相關的民俗活動。包含穀雨三候、養生建議(起居、運動、飲食)等面向。
Thumbnail
2025/03/24
人人皆有一個元氣場,與其肉體(色體)有密切的聯繫。原氣場與色體的關係如影隨形,人體的元氣場由體內元氣場與體外元氣場兩部分組成。體內元氣場稱為人的資訊體,或稱元神,人的資訊體,內元氣場的分佈,對人體健康狀況至關重要。 人體的健康的正常的元氣場分佈特徵是:①上虛下實,即上丹田元氣輕柔偏少,下丹田元氣飽
Thumbnail
2025/03/24
人人皆有一個元氣場,與其肉體(色體)有密切的聯繫。原氣場與色體的關係如影隨形,人體的元氣場由體內元氣場與體外元氣場兩部分組成。體內元氣場稱為人的資訊體,或稱元神,人的資訊體,內元氣場的分佈,對人體健康狀況至關重要。 人體的健康的正常的元氣場分佈特徵是:①上虛下實,即上丹田元氣輕柔偏少,下丹田元氣飽
Thumbnail
2025/03/17
⏰二十四節氣-春分 2025年03月21日16:57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春分則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之一。 🌝春分是指太陽到達黃經0度時的節氣,晝夜長度相等,萬物復甦,氣候轉暖,人體的新陳代謝也開始變得活躍。 🛎️在春分這個節氣裡,適時地進行氣功練習可以幫助調整身
Thumbnail
2025/03/17
⏰二十四節氣-春分 2025年03月21日16:57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春分則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之一。 🌝春分是指太陽到達黃經0度時的節氣,晝夜長度相等,萬物復甦,氣候轉暖,人體的新陳代謝也開始變得活躍。 🛎️在春分這個節氣裡,適時地進行氣功練習可以幫助調整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文章探討唯識學中的相分與見分兩者的含義及其在修行中的應用,指出相分為現象的表象,而見分則是對內心認知的明晰,強調修行應以見分為主,避免被相分所迷惑。文中還提到學習唯識的重要性,以及正確認識唸佛與神通的關係,最後呼籲讀者深入理解這一佛法核心概念。
Thumbnail
文章探討唯識學中的相分與見分兩者的含義及其在修行中的應用,指出相分為現象的表象,而見分則是對內心認知的明晰,強調修行應以見分為主,避免被相分所迷惑。文中還提到學習唯識的重要性,以及正確認識唸佛與神通的關係,最後呼籲讀者深入理解這一佛法核心概念。
Thumbnail
只知道要修行,卻不知道正知見的可貴。
Thumbnail
只知道要修行,卻不知道正知見的可貴。
Thumbnail
培養敏銳清明的覺性,如此我們便能如實看清自心與事物的本來面貌。
Thumbnail
培養敏銳清明的覺性,如此我們便能如實看清自心與事物的本來面貌。
Thumbnail
諸宗融合,萬善同歸?(象山慶2022.10.24) 《大智度論》卷1 : 所謂通者,離一切過失,不可變易,不可勝。何以故?除第一義悉檀,諸餘論議,諸餘悉檀,皆可破故。如《眾義經》中所說偈:「各各自依見,戲論起諍競;若能知彼非,是為知正見。不肯受他法,是名愚癡人,作是論議者,真是愚癡人。若依自是見,而
Thumbnail
諸宗融合,萬善同歸?(象山慶2022.10.24) 《大智度論》卷1 : 所謂通者,離一切過失,不可變易,不可勝。何以故?除第一義悉檀,諸餘論議,諸餘悉檀,皆可破故。如《眾義經》中所說偈:「各各自依見,戲論起諍競;若能知彼非,是為知正見。不肯受他法,是名愚癡人,作是論議者,真是愚癡人。若依自是見,而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自稱為佛教徒,就必須學習佛陀的開示, 依著經典的道理,做為行為的準則。 如何將經典的開示活用, 並且沒有「離經一字」(師心自用), 「依文解義」(錯認經意)的過失呢? 只有透過「聞、思、修」的次第,才能或免此過患。 因此,首先必須透過法師的開示引導, 了解何為如來的真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自稱為佛教徒,就必須學習佛陀的開示, 依著經典的道理,做為行為的準則。 如何將經典的開示活用, 並且沒有「離經一字」(師心自用), 「依文解義」(錯認經意)的過失呢? 只有透過「聞、思、修」的次第,才能或免此過患。 因此,首先必須透過法師的開示引導, 了解何為如來的真
Thumbnail
對,所以要不停的加強心法,一旦遇有狀況時,若心法不夠就容易走入外道;正法與外道最大的差別就在思想觀念,所以平常一定要加強、提昇。提昇思想觀念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確信眾生皆有佛性」,要把這個思想觀念鞏固住,而且不要有差別相。
Thumbnail
對,所以要不停的加強心法,一旦遇有狀況時,若心法不夠就容易走入外道;正法與外道最大的差別就在思想觀念,所以平常一定要加強、提昇。提昇思想觀念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確信眾生皆有佛性」,要把這個思想觀念鞏固住,而且不要有差別相。
Thumbnail
什麼是真正的佛法?要如何薰學?有甚麼成就?若您到今天仍然求知若渴、虛懷若谷,且學佛的動機單純而端正,對佛教法義能如理作意的思維,確定之後,才坦然信受、依教奉行,並樂於隨時與人對談、求證、切磋,那麼,您可以是佛法上很好的同修道友!
Thumbnail
什麼是真正的佛法?要如何薰學?有甚麼成就?若您到今天仍然求知若渴、虛懷若谷,且學佛的動機單純而端正,對佛教法義能如理作意的思維,確定之後,才坦然信受、依教奉行,並樂於隨時與人對談、求證、切磋,那麼,您可以是佛法上很好的同修道友!
Thumbnail
●前言 上次《成佛之道》頌文,廖老師導讀到三學的「戒學」,我預計今天會進入導讀「定學」的頌文,所以我打算今天從漢傳佛教禪修法門的禪觀修行方法,幫助各位加深對禪修內涵的認識,因為牽涉到不少名相,我的腦力已經跟著年齡老化,衰退到快要失憶了,要記這些名相有困難,而且我語言的組織能力笨拙,臨場拚湊語詞一定無
Thumbnail
●前言 上次《成佛之道》頌文,廖老師導讀到三學的「戒學」,我預計今天會進入導讀「定學」的頌文,所以我打算今天從漢傳佛教禪修法門的禪觀修行方法,幫助各位加深對禪修內涵的認識,因為牽涉到不少名相,我的腦力已經跟著年齡老化,衰退到快要失憶了,要記這些名相有困難,而且我語言的組織能力笨拙,臨場拚湊語詞一定無
Thumbnail
我們學過死無常——三根本、九因相,這些文字你要記下來。你剛開始如果記不下來的話,就先作個小抄。因為等到全部背下來再修觀,有時候要背很久。你就作個小抄,把重點寫下來、大綱寫下來、重要的語句寫下來,然後拿個經架放在前面,打坐、靜坐的時候先修止,止修完之後,就根據小抄的文來觀修。
Thumbnail
我們學過死無常——三根本、九因相,這些文字你要記下來。你剛開始如果記不下來的話,就先作個小抄。因為等到全部背下來再修觀,有時候要背很久。你就作個小抄,把重點寫下來、大綱寫下來、重要的語句寫下來,然後拿個經架放在前面,打坐、靜坐的時候先修止,止修完之後,就根據小抄的文來觀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