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問題的根源出發,真正建立自己的知識系統?】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現代研究中,許多人專注於解決已經存在的問題。然而,真正有深度、有系統的研究,必須從問題的根源出發,並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知識系統。這是一條難走的路,但同時也是通向真正突破與價值創造的關鍵。

raw-image



▋解決問題的背後——找到問題的源頭


傳統的研究思維通常圍繞著解決別人提出的問題。無論是技術上的挑戰還是概念上的難題,研究者專注於用更好的方法去解決現有的問題。然而,這樣的方式,容易使我們成為單純的「問題解決者」或「貢獻者」,而非真正的創新者。


更高層次的研究,不僅僅是解決問題,而是去探索「為什麼這個問題值得解決」。這意味著我們需要超越既定的框架,去理解問題背後的深層邏輯,並找到新的角度和視野來審視這個問題的價值。


▋建構一個有系統的知識架構


當你掌握了如何解決問題的基本技巧後,下一步就是構建屬於自己的知識系統。這個系統不僅僅是收集不同的資訊和觀點,而是能夠對這些資訊進行分類、比較,並形成一套可以持續產生價值的框架。


這裡的挑戰在於,面對不同的角度和觀點時,你如何去判斷它們的價值?怎麼樣才能在多樣的資訊中進行有系統的比較和整合?這裡的關鍵技巧包括:


1. **比較與權衡**:透過不同角度的碰撞,找到它們的共通點與差異點。

2. **系統化思維**:將看似分散的資訊進行統整,並發展出一套理論或系統來支持你的研究。

3. **持續迭代**:不斷反思與修正你的系統,讓它更具深度與覆蓋範圍。


▋格局決定你做研究的深度


一個研究者的格局決定了他所能看到的世界與能夠解決的問題。如果你僅僅是解決一些表層的問題,那麼你的格局也會被限制在「低水準的重複勞動」中。當你的視野更廣、格局更高時,你會開始關注更本質、更核心的問題,從而讓你的研究產生真正的價值。


而這樣的思維轉變,不僅僅是知識累積的結果,更是一種心智上的成熟。隨著經驗的積累,你會發現自己在不同層次上的突破,從單純的問題解決者,逐漸轉變成為一個能夠看透問題本質的思考者。


▋建立系統化流程,讓基礎工作自動化


當你已經掌握了解決問題的基本技巧,下一步就是將這些技巧進行系統化。透過建立一套流程化的系統,將日常的重複工作自動化,讓你的精力能夠專注於更有深度的研究上。這樣,你就能夠在基礎上不斷累積,走向更加深入的探索。


總結來說,研究者的成就不僅僅在於解決現有問題,而是在於找到問題的根源,並通過系統化的思維來進行突破。這是一條漫長而值得走的路,真正能夠改變社會和科技的力量,正來自於這種深入思考與探索的過程。

avatar-img
439會員
1.6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無論是閱讀、學習,還是工作,能夠持續應用所學是成功的關鍵。而要做到這一點,建立一個有效的工作流習慣至關重要。當你希望在某一方面持續精進時,首先要思考如何保持穩定的輸出。 ▋建立輸出的流程 輸出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透過不斷嘗試,逐漸發展出來的。當你開始實踐某個任務時,做一次、兩次,你會發
1. 忽略引用資料來源: - 在台灣的教育體系中,寫作時往往沒有特別強調資料來源的重要性,導致許多學生在撰寫論文或報告時,經常會忽略標註資訊的出處。這不僅讓文章缺乏說服力,也讓讀者無法追溯資料來源進一步了解該議題。在國際學術圈中,這種做法可能會被視為不夠嚴謹,甚至可能引發學術倫理問題,影
作為碩博士生,日常生活充滿了閱讀與研究的任務,但寫作其實不僅僅是學術輸出的工具,它更是一種回顧自我、整理思緒的方式。最近,我開始嘗試透過寫讀書紀錄,來加深對英文、日文、中文出版物的理解,這過程中,我發現寫作其實是最好的回憶方式。 ▌我的讀書紀錄工作流:5個步驟 寫讀書紀錄的過程,不僅
在碩博士生的學術生涯中,文獻管理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課題。許多人習慣依賴各種文獻管理軟體,如Zotero,來整理學術資料。然而,正如吳軍老師在《矽谷來信》中提到的: 1. 「不要以為有了什麼高科技的時間管理工具,就能做更多事情。」 2. 「自己能力有限,就按照有限的能力盡力而為就好。」
在碩博士生涯中,我們每天都需要處理大量資訊,從文獻閱讀到課堂筆記,再到研究數據和論文構思。吳伯凡老師在其課程中提到: 1. 「記憶有兩種:Memory 是記住的,Recall 是記住的也能回想起來的。」 這句話讓我思考到,僅僅依賴現代科技提供的無限儲存空間是不夠的,我們需要更有效的方
共享經濟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特別是對碩博士生這樣繁忙的族群而言,分工帶來的效率提升更是明顯。正如徐瑾在其經濟學課程中所說: 1. 分工讓工人技巧更加專業,體現為人力資本的積累。 2. 減少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的損失,體現為流程的進步。 3. 機器的發明推動技術進步,進一步提升效率。
無論是閱讀、學習,還是工作,能夠持續應用所學是成功的關鍵。而要做到這一點,建立一個有效的工作流習慣至關重要。當你希望在某一方面持續精進時,首先要思考如何保持穩定的輸出。 ▋建立輸出的流程 輸出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透過不斷嘗試,逐漸發展出來的。當你開始實踐某個任務時,做一次、兩次,你會發
1. 忽略引用資料來源: - 在台灣的教育體系中,寫作時往往沒有特別強調資料來源的重要性,導致許多學生在撰寫論文或報告時,經常會忽略標註資訊的出處。這不僅讓文章缺乏說服力,也讓讀者無法追溯資料來源進一步了解該議題。在國際學術圈中,這種做法可能會被視為不夠嚴謹,甚至可能引發學術倫理問題,影
作為碩博士生,日常生活充滿了閱讀與研究的任務,但寫作其實不僅僅是學術輸出的工具,它更是一種回顧自我、整理思緒的方式。最近,我開始嘗試透過寫讀書紀錄,來加深對英文、日文、中文出版物的理解,這過程中,我發現寫作其實是最好的回憶方式。 ▌我的讀書紀錄工作流:5個步驟 寫讀書紀錄的過程,不僅
在碩博士生的學術生涯中,文獻管理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課題。許多人習慣依賴各種文獻管理軟體,如Zotero,來整理學術資料。然而,正如吳軍老師在《矽谷來信》中提到的: 1. 「不要以為有了什麼高科技的時間管理工具,就能做更多事情。」 2. 「自己能力有限,就按照有限的能力盡力而為就好。」
在碩博士生涯中,我們每天都需要處理大量資訊,從文獻閱讀到課堂筆記,再到研究數據和論文構思。吳伯凡老師在其課程中提到: 1. 「記憶有兩種:Memory 是記住的,Recall 是記住的也能回想起來的。」 這句話讓我思考到,僅僅依賴現代科技提供的無限儲存空間是不夠的,我們需要更有效的方
共享經濟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特別是對碩博士生這樣繁忙的族群而言,分工帶來的效率提升更是明顯。正如徐瑾在其經濟學課程中所說: 1. 分工讓工人技巧更加專業,體現為人力資本的積累。 2. 減少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的損失,體現為流程的進步。 3. 機器的發明推動技術進步,進一步提升效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如果要解決複雜的問題,相信大部分的人都同意必須先取得足夠的資訊,對其進行分析後,才想得出答案或解決方案(本書作者稱此方法為窮盡思考)。但是時間有限,為了盡可能蒐集完整的資訊,就已耗費大量時間,留給深入探討問題的時間所剩無幾,因此即使發現分析錯誤,也往往來不及調整。
Thumbnail
在今日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似乎每個人都有學習焦慮。許多人加入了大量的線下、線上課程,買了不同領域的書籍,但學習到的知識到底怎樣能為人生加成?我們又到底要怎樣學到知識的內涵,進而內化成我們的工具與服務產品,讓我們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呢?
【如何辨別學術文章中的真新穎點子】 ── 1. 個人知識新穎性 vs. 領域新穎性 2. 引用文獻的重要性 3. 跨領域視角 4. 產業支持的影響 在學術研究中,我們經常會驚嘆於學術文章中的「新穎點子」。但這些點子是不是真的新穎,需要進一步的分析與理解。這個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重要步驟,幫助我們
Thumbnail
了解這麼多純粹問題,那我們回過頭來談,當你的閱讀量已經數十或破百,而且是讀書不是看書,有相當的累積,開始出現通透感,下一步呢?
Thumbnail
透過簡單的舉例,分享從原始資料到洞察發現的完整過程,包括資料清洗、特徵工程、探索性資料分析,以及如何根據分析結果提出具體建議。
我們都讀過不少書, 看過不少知識型影片, 成長過程中受到不少科學訓練 我們腦袋裡面其實裝了很多「知識」、「觀念」 包括:如何做筆記、 如何摘要書本重點精華、 如何學好一門知識、 如何讀出文章作者的言外之意、 如何探索自己的情緒與想法、 如何分析當下情況的優劣、 如何做好計畫時
Thumbnail
你是否正迷失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不知該閱讀什麼?💡 本文將帶你探討閱讀經典的重要性,教你如何選出適合自己的經典,並透過實用的閱讀方法,讓你與大師對話,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想擺脫閱讀迷茫,就趕快點進來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不同類型的理論,讓研究者理解這些理論在研究的應用及其意義。說明了分析型理論、解釋型理論、預測型理論、解釋與預測型理論、設計與行動型理論,以及使用理論時的考量和如何使用理論進行研究的五步驟。
Thumbnail
研究問題是研究的出發點,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指的是能回答、在研究者的能力範圍內,而且可以透過實際證據驗證的問題。 上野千鶴子教授在《如何做好研究論文》一書中說明:提出研究問題之後,要假設這一個研究問題過去一定也有人提過類似或相關的問題。常常有人認自己提出的是屬於原創性」問題,之前沒有任何人提過,上野教
Thumbnail
生活中的資訊充盈,獲得並背誦知識並不合哩,將自身經驗進行反思後運用才是有效用的方法。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如果要解決複雜的問題,相信大部分的人都同意必須先取得足夠的資訊,對其進行分析後,才想得出答案或解決方案(本書作者稱此方法為窮盡思考)。但是時間有限,為了盡可能蒐集完整的資訊,就已耗費大量時間,留給深入探討問題的時間所剩無幾,因此即使發現分析錯誤,也往往來不及調整。
Thumbnail
在今日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似乎每個人都有學習焦慮。許多人加入了大量的線下、線上課程,買了不同領域的書籍,但學習到的知識到底怎樣能為人生加成?我們又到底要怎樣學到知識的內涵,進而內化成我們的工具與服務產品,讓我們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呢?
【如何辨別學術文章中的真新穎點子】 ── 1. 個人知識新穎性 vs. 領域新穎性 2. 引用文獻的重要性 3. 跨領域視角 4. 產業支持的影響 在學術研究中,我們經常會驚嘆於學術文章中的「新穎點子」。但這些點子是不是真的新穎,需要進一步的分析與理解。這個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重要步驟,幫助我們
Thumbnail
了解這麼多純粹問題,那我們回過頭來談,當你的閱讀量已經數十或破百,而且是讀書不是看書,有相當的累積,開始出現通透感,下一步呢?
Thumbnail
透過簡單的舉例,分享從原始資料到洞察發現的完整過程,包括資料清洗、特徵工程、探索性資料分析,以及如何根據分析結果提出具體建議。
我們都讀過不少書, 看過不少知識型影片, 成長過程中受到不少科學訓練 我們腦袋裡面其實裝了很多「知識」、「觀念」 包括:如何做筆記、 如何摘要書本重點精華、 如何學好一門知識、 如何讀出文章作者的言外之意、 如何探索自己的情緒與想法、 如何分析當下情況的優劣、 如何做好計畫時
Thumbnail
你是否正迷失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不知該閱讀什麼?💡 本文將帶你探討閱讀經典的重要性,教你如何選出適合自己的經典,並透過實用的閱讀方法,讓你與大師對話,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想擺脫閱讀迷茫,就趕快點進來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不同類型的理論,讓研究者理解這些理論在研究的應用及其意義。說明了分析型理論、解釋型理論、預測型理論、解釋與預測型理論、設計與行動型理論,以及使用理論時的考量和如何使用理論進行研究的五步驟。
Thumbnail
研究問題是研究的出發點,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指的是能回答、在研究者的能力範圍內,而且可以透過實際證據驗證的問題。 上野千鶴子教授在《如何做好研究論文》一書中說明:提出研究問題之後,要假設這一個研究問題過去一定也有人提過類似或相關的問題。常常有人認自己提出的是屬於原創性」問題,之前沒有任何人提過,上野教
Thumbnail
生活中的資訊充盈,獲得並背誦知識並不合哩,將自身經驗進行反思後運用才是有效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