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外增加工作量, 主管是在凹你還是培養你?

更新於 2024/10/1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近聽到的一個職場故事是關於下屬對主管的工作分配感到不滿, 於是離職後在網路上寫下主管的種種不合理之處, 並附上一個錄音檔, 裡面紀錄的是一次關於工作分配的討論。從錄音檔中聽到的是下屬針對幾個新增的工作項目提出疑問,  詢問主管為何這些本來是由別人做的工作現在需要由他來做。主管則表示這些工作的屬性本來就跟下屬的職能吻合, 在發現下屬的工作時間還有餘裕時, 把這些工作挪過來給他沒有不合理之處, 雙方爭執不下。 整件事誰是誰非沒辦法透過一個錄音檔來判斷, 但這個事件中呈現的是很常見的、主管和下屬間關於工作量分配的不同看法, 大部分的職場工作者一定都有過類似的經歷。「額外增加工作量」這件事真的這麼不合理嗎? 主管到底是在凹你還是為了培養你? 我是這麼看的…

raw-image


市場是變動的, 工作分配沒有這麼絕對

公司的營運方式及組織劃分常常需要因應市場的變動做調整, 因此針對各職位的工作內容分配不會萬年不變, 在變動的過程中有灰色地帶的工作量需要大家一起分擔也是常態。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公司在職缺描述上會提出「要能適應快速變動的環境」、「有創業者心態」、 「靈活」、 「開放心胸」 等態度面的要求, 希望找進公司的人要有彈性和意願跟著公司一起變動。想在競爭性高的產業裡工作就需要有心理準備, 才不會進入夢寐以求的公司後才感覺公司很亂, 一直在改。

 

額外工作的合理性很難判斷, 需要看的是有沒有符合個人發展目標

額外增加的工作是不是合理其實沒有這麼容易判斷, 所有跟公司相關的工作項目都有一個角度能包裝成學習成長的機會, 而主管特別請你幫忙的非公事雖然明顯不合理, 基於人情又很難開口拒絕。因此, 我認為沒有必要一直糾結合理性的問題, 需要花時間想的反而是多做這些事能不能幫助達成個人發展目標。

在我的行銷工作職涯中, 很多時候都要承擔職責外的工作項目。有時候是跨品牌資料整合; 有時候是跨部門專案; 也曾經應主管要求幫他管理的其他部門做簡報, 只因為主管不滿意該負責人的簡報內容。職涯初期遇到這樣的狀況, 我總是邊加班心裡邊質疑: 「為什麼這些事都是加給我? 因為我比較好說話嗎?」直到某一天我突然想通: 「不對, 主管平常做事這麼嚴謹、這麼在乎部門的表現, 絕對不會只是為了方便而把工作隨便推出來。他把這些額外的工作交給我, 可能是因為他比較信任我。」同時, 我也發現, 幫主管製作簡報的過程中, 有很多機會聽他描述對公司策略的看法。在職涯發展階段的我, 需要主管的信任嗎? 需要! 有機會學習從主管的角度來看事情不好嗎? 滿好的! 因此, 在這家公司的幾年裡, 我一直擔任額外負擔很多工作的角色, 而且從中收穫很多, 不管是實質的加薪升職, 或是無形的見識增長。因為看出承擔額外工作能幫我達到職涯提升的目標, 我樂於接受。

發生在朋友身上的案例則是, 某份工作期間主管常常請他幫忙在午休時去繳家裡的水電費。雖然覺得不合理, 但基於人情他也沒有拒絕, 想著就當成中午出去走走。後來他離開公司到國外遊學了一段時間, 回到台灣後重新求職, 卻面臨一直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困境, 是原本的主管在他需要的時候提供了工作機會, 這是當初沒有因為不合理的額外工作跟主管撕破臉而累積下來的情面。

這些案例不是在洗腦職場工作者任何增加的工作都有好處、都要接受,  更不是想合理化「慣老闆」的行為。想提醒的是, 在職場環境健康的狀況下, 可以從自己的發展目標著眼, 試著從額外增加的工作中找出能幫助自己提升的機會點。

 

有競爭力才有主導權

那如果職場環境已經不健康了呢?如果主管只是不吭聲的把工作加進來, 被詢問時還用貶損的方式來回應呢? 我認為, 額外工作的合理性不需要糾結, 但主管溝通額外工作的態度卻不能忽略。很多時候讓人受不了的不是額外增加的工作量, 而是主管的溝通態度和方式。主管的態度如何我們沒辦法控制, 能確保的是自身專業實力的累積, 讓自己在求職市場上保持競爭力, 身陷不合理的職場環境時才有主導權做出轉職的選擇, 而不是只能被動地忍受。

 

之前在《想升遷?在這4方面展現成熟度》的文章中提過「願意承擔的意願」, 當時寫到: 「往往在正式升遷前會有一個灰色地帶, 工作先加了, 但晉升還沒有發生。這時候的工作態度是主管評估個人心態成熟度的關鍵」。文章刊出時有一些讀者回應: 「這是公司方在洗腦員工吧..」, 這反映出面對當下看不到利益的額外付出時, 部分職場工作者的預設立場。願意承擔額外工作會讓主管留下比較好的印象是事實, 我們可以選擇從中找機會當成跳板, 也可以選擇對認知外的額外工作都斷然拒絕, 只要選擇帶來的結果符合個人目標。不用過度擔心願意承擔的意願會讓自己變成公司壓榨的對象, 只要有專業實力, 面對不健康的環境隨時都能轉身換到更好的職場。

 

到Cindy的個人網站: www.cindycareerplus.com 閱讀更多職場文章、了解更多求職服務的案例~

 

Cindy Lu, 美國紐約大學(NYU)研究所畢業, 20年500強外商品牌行銷工作經驗, 熟悉B2C及B2B商業模式, 管理過台灣、香港、中國市場。目前從事職涯規劃、履歷、面試等求職技巧諮詢以及職場文章創作工作。職場文章散見於104人力銀行、1111人力銀行、商業周刊以及Cheers雜誌等媒體平台。Email聯繫:cindy.career520@gmail.com  

avatar-img
15會員
61內容數
分享求職、轉職準備技巧, 從目標職缺研究、履歷、自傳到面試準備的實作方法, 幫助求職者提高競爭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職涯會客室 的其他內容
英文要多好在外商的職場上才夠用呢? 我認為可以用有沒有「足以應付該職缺英文面試」的語言能力來做判斷。不同部門運用到英文的比重不同, 不同職級需要展露的語言熟練度也不同, 面試中能應對, 在實際的工作上就算夠用。而足以應付面試的英文能力是語言程度結合以下三點的綜合表現..
在職涯初期,選擇適合的職務至關重要。透過增加職場能見度、累積量化的績效經驗以及考量個人性格特質,新鮮人在職場上能夠獲得更多的機會與發展。在一位人資專員的案例中,他選擇了培訓職務,並因此獲得了晉升。本文探討在職涯選擇中,如何從具體的實際面來做出更明智的決定,進而提升職業競爭力。
跟過去相比, 現在有越來越多人不以在單一領域做階梯式爬升的線性職涯為目標, 而是選擇更多元的職涯安排。過去稱作「斜槓」, 現在則被更精準的稱為「組合型職涯」。「組合型職涯」讓人嚮往, 但如果希望能保留回到傳統職場的機會, 就需要特別留意這四個方面。
最近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篇貼文以「終止履歷空白期羞辱」為題談到履歷上有空白期的求職者在回到職場時都會感受到來自面試官的懷疑, 我自己在職涯中曾經有過半年的空白期, 也曾經面試過一些履歷上有空白期的候選人, 對於貼文中提到的狀況有不同的解讀, 因此想藉由這篇文章分享一下自己對於「履歷空白期羞辱」的看法。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面試流程能保證百分百選中最合適的人, 文章中分享從面試官和求職者的不同角度中可以做的幾件事, 來提升面試的命中率!
大部分的職涯選擇之所以困難, 往往是因為背後考量的不只是職涯發展, 還同時綑綁了對生活其他層面的期望, 綁進來的因素越多, 就越難做決定。 當手邊有不同的選擇要做決定時, 我喜歡用「以終為始」的概念來啟動整個決策流程, 先想清楚最後想抵達的是怎麼樣的地方, 再回推路徑, 具體的作法可以分成3個步驟
英文要多好在外商的職場上才夠用呢? 我認為可以用有沒有「足以應付該職缺英文面試」的語言能力來做判斷。不同部門運用到英文的比重不同, 不同職級需要展露的語言熟練度也不同, 面試中能應對, 在實際的工作上就算夠用。而足以應付面試的英文能力是語言程度結合以下三點的綜合表現..
在職涯初期,選擇適合的職務至關重要。透過增加職場能見度、累積量化的績效經驗以及考量個人性格特質,新鮮人在職場上能夠獲得更多的機會與發展。在一位人資專員的案例中,他選擇了培訓職務,並因此獲得了晉升。本文探討在職涯選擇中,如何從具體的實際面來做出更明智的決定,進而提升職業競爭力。
跟過去相比, 現在有越來越多人不以在單一領域做階梯式爬升的線性職涯為目標, 而是選擇更多元的職涯安排。過去稱作「斜槓」, 現在則被更精準的稱為「組合型職涯」。「組合型職涯」讓人嚮往, 但如果希望能保留回到傳統職場的機會, 就需要特別留意這四個方面。
最近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篇貼文以「終止履歷空白期羞辱」為題談到履歷上有空白期的求職者在回到職場時都會感受到來自面試官的懷疑, 我自己在職涯中曾經有過半年的空白期, 也曾經面試過一些履歷上有空白期的候選人, 對於貼文中提到的狀況有不同的解讀, 因此想藉由這篇文章分享一下自己對於「履歷空白期羞辱」的看法。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面試流程能保證百分百選中最合適的人, 文章中分享從面試官和求職者的不同角度中可以做的幾件事, 來提升面試的命中率!
大部分的職涯選擇之所以困難, 往往是因為背後考量的不只是職涯發展, 還同時綑綁了對生活其他層面的期望, 綁進來的因素越多, 就越難做決定。 當手邊有不同的選擇要做決定時, 我喜歡用「以終為始」的概念來啟動整個決策流程, 先想清楚最後想抵達的是怎麼樣的地方, 再回推路徑, 具體的作法可以分成3個步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現代職場中,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疑惑:究竟要不要接受升遷當主管?表面上看,當了主管似乎意味著更高的地位、更好的薪資待遇。但實際上,這個決定可能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 近日,一位資深HR專家在社群平台上分享了一個有趣的案例。小美,一位30出頭的行銷專員,在公司工作已有5年。她的表現一直很出色,主管也多次
Thumbnail
你可能一直認為主管不夠快、不專業、充滿大餅話、不願扛責任。但其實,當位子爬高,主管需要處理更多的策略性事務,向上管理耗費更多時間,注意到規模太大的資訊不易傳達,遇到人事預算限制、政治角力等因素。如果你多從主管的角度思考,這些挑戰你或許就能更理解了。
Thumbnail
分享工作中的瑣事如何影響團隊工作與溝通,以及如何處理上層主管介入後的困難,並提供忠告:面對瑣事時,不如拿來做更多事情,當事情逐一完整時,心情自然就會好上一分。
Thumbnail
在職場上努力工作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懂得跟主管相處。本文分享了一個年輕工程師的真實案例,教你如何建立良好的主管關係,提出了幾個小撇步和建議。記住,跟主管相處是一門學問,需要不斷學習和調整。
Thumbnail
工作是為了賺錢,賺錢是為了生活,努力是為了讓生活可以順遂一點,偏偏天不從人願… 在職場上儘管你聽話照做、遵守規矩,遇到情緒化主管你依然沒輒,無來由的逼迫式問話及追蹤,更無來由的栽贓你態度不佳得罪客戶,真的叫人無言! 儘管有其他同事證實你是對的,沒有做錯,主管雖然啞口,但還是會再找機會弄你,這種班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主管溝通和任務確認的重要性,並提供了確認技巧和方法,以減少主管和部屬之間的認知差異,並最終提高工作效率。透過本文,您將學習如何與主管溝通,如何確認目標與方案,並最大限度地減少重做和時間的浪費。
Thumbnail
不傳統人資的職場大小誌主管篇,是來自一個小夥伴的困擾, 主管希望小夥伴能多做一些,而小夥伴困惑在自己明明已經很努力... 職場中常見的主管與員工的分歧,其實還可以這樣去看,那樣去試~ 4點整理自我檢核盤點法,把焦點放回自己,找到工作動力!
Thumbnail
在職場中,沉著的面對不合理的要求,逐漸累積自我強大的能量。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現代職場中,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疑惑:究竟要不要接受升遷當主管?表面上看,當了主管似乎意味著更高的地位、更好的薪資待遇。但實際上,這個決定可能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 近日,一位資深HR專家在社群平台上分享了一個有趣的案例。小美,一位30出頭的行銷專員,在公司工作已有5年。她的表現一直很出色,主管也多次
Thumbnail
你可能一直認為主管不夠快、不專業、充滿大餅話、不願扛責任。但其實,當位子爬高,主管需要處理更多的策略性事務,向上管理耗費更多時間,注意到規模太大的資訊不易傳達,遇到人事預算限制、政治角力等因素。如果你多從主管的角度思考,這些挑戰你或許就能更理解了。
Thumbnail
分享工作中的瑣事如何影響團隊工作與溝通,以及如何處理上層主管介入後的困難,並提供忠告:面對瑣事時,不如拿來做更多事情,當事情逐一完整時,心情自然就會好上一分。
Thumbnail
在職場上努力工作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懂得跟主管相處。本文分享了一個年輕工程師的真實案例,教你如何建立良好的主管關係,提出了幾個小撇步和建議。記住,跟主管相處是一門學問,需要不斷學習和調整。
Thumbnail
工作是為了賺錢,賺錢是為了生活,努力是為了讓生活可以順遂一點,偏偏天不從人願… 在職場上儘管你聽話照做、遵守規矩,遇到情緒化主管你依然沒輒,無來由的逼迫式問話及追蹤,更無來由的栽贓你態度不佳得罪客戶,真的叫人無言! 儘管有其他同事證實你是對的,沒有做錯,主管雖然啞口,但還是會再找機會弄你,這種班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主管溝通和任務確認的重要性,並提供了確認技巧和方法,以減少主管和部屬之間的認知差異,並最終提高工作效率。透過本文,您將學習如何與主管溝通,如何確認目標與方案,並最大限度地減少重做和時間的浪費。
Thumbnail
不傳統人資的職場大小誌主管篇,是來自一個小夥伴的困擾, 主管希望小夥伴能多做一些,而小夥伴困惑在自己明明已經很努力... 職場中常見的主管與員工的分歧,其實還可以這樣去看,那樣去試~ 4點整理自我檢核盤點法,把焦點放回自己,找到工作動力!
Thumbnail
在職場中,沉著的面對不合理的要求,逐漸累積自我強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