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生活的樂章:音樂治療的陪伴藝術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以陪伴的角度看待音樂治療
|音樂陪伴並非只是音樂聆聽


音樂治療師的養成與專業訓練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治療師,必須經過嚴格的學校教育,並投入大量的實習與實務訓練。學校課程涵蓋心理學、生理學、音樂心理學,以及多門與音樂治療相關的學科理論。除了課堂理論,學生還需在學校督導下,參與真實場域的操作學習,應用所學知識。等到完成學校教育後,學生才能申請音樂治療實習,進一步接觸更多元的服務對象,也學習如何靈活及適切運用音樂治療技能運用的能力。這些訓練幫助治療師為不同服務對象量身設計合適的治療方案,滿足他們的需求,並提升服務對象的生活品質。


音樂治療活動的觀察與引導

音樂治療重視互動過程的呈現,然而這過程常需要時間等待服務對象的回應,回應時間的長度與整體行為表現也是音樂治療師會觀察的地方。在音樂治療活動中,治療師也會細心觀察長者的自然反應,例如隨著音樂輕敲桌面或打拍子,這些行為反映出音樂對他們的驅動力,並有助於提升他們的參與感和參與動機。此外,治療師常使用樂器作為引導工具,協助長者進行左右協調等肢體動作,促進更多元的互動,避免活動過於單調或乏味。透過這些設計,音樂治療不僅豐富了活動的內容,也鼓勵長者在愉悅的氛圍中主動參與。


即興演奏與靈活調整

音樂治療活動應根據長者的需求進行靈活調整,建立循環互動的關係,讓長者自然地參與其中。活動設計應避免單向的指令式互動,而是鼓勵長者自發地與治療師、團體成員以及音樂進行互動,以促進情感的聯結和自我表達。


活動設計與評估的關鍵考量

1.目標明確:
透過詳細的評估,了解長者的需求,例如減輕焦慮、改善記憶力或增強社交互動。

2.文化與偏好:
選擇符合長者文化背景與音樂偏好的內容。

3.活動靈活調整:在活動進行中,治療師應隨時觀察參與者的反應,並根據需求即時調整活動,以確保最佳效果。


活動設計的流程與實施

音樂治療的活動設計應以服務對象的需求為核心,經過詳細的觀察、評估及資料分析後,訂立合適的長短期目標,並設計相應的活動。另外,選擇音樂時,治療師需考慮服務對象的年代背景、文化脈絡及音樂偏好,避免選擇不適合的音樂。在規劃活動時,治療師除了考量個案的需求外,還需與家屬或服務單位進行溝通,達成共識,確保活動設計符合多方目標。

chatgpt繪圖

chatgpt繪圖


結論

音樂治療不僅是一種專業技術,更是一個需要彈性調整設計、根據個案需求進行調整的療癒過程。成功的音樂治療需要治療師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務經驗,並根據觀察與評估對活動進行適當的調整,從而提升參與者的生活品質。

音樂治療師把音樂運用在目標活動中,協助服務對象,但並不代表音樂治療是聽音樂,抑或是能和聆聽音樂畫上等號。音樂治療對特殊需求兒童的主要功能在於非音樂能力的改善、提升、維持與成長,而非音樂能力是指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能力。因此,音樂治療是由音樂治療師用音樂與樂器活動評估服務對象,蒐集資料,範圍包含動作、認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項針對音樂和歌唱對成人主觀幸福感(SWB)影響的系統性文獻回顧,共分析了37篇量化研究。研究顯示,音樂聆聽是最常見的介入方式,但團體歌唱也獲得了廣泛關注。相比之下,關於樂器演奏影響的研究較少,需要更多研究補充相關資料。由於介入方式多樣且時長不一,各研究之間存在異質性,因此難以得出普遍性的結論。此外
音樂(活動)有情感抒發與交流的功能,也能有效促進身心健康。作為一種非語言的情緒表達途徑,音樂使長者能自然地抒發內心情感,減輕焦慮和抑鬱情緒,同時提升正向情感,避免負面情緒壓力的積累。音樂治療師在此過程中可發揮關鍵作
馬丁·馬蒂的著作《兒童的奧祕》重新塑造了我們對兒童的看法,這本書探討了關懷者對兒童的看法以及這種看法如何影響育兒方式和親子關係。馬蒂強調以更開放和積極的心態面對育兒挑戰,從而增進與孩子之間的理解與聯繫。本文分析了書中的核心觀點,幫助讀者領悟關懷孩子的真正意義。
當我們面對與他人的互動時,界限的靈活性與堅守的必要性成為一個掙扎的議題,在什麼情況下應該堅守界限,和何時可以進行調整,以協調個人信仰與專業選擇之間的平衡。
日常對話情境中,講者與聽者的身份不斷交替,良好的聆聽能力對學生而言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嘈雜的環境中,注意力和專注力的運用能幫助學生有效聆聽。本文探討聽覺注意力的定義及其在學習過程中的應用,包括如何透過目標音與幹擾音的對比來強化選擇性聽覺注意力,為學生提供實用的技巧,以提升其在複雜環境中的聽覺理解能力。
最近閱讀幾篇都是以有音樂相關經驗,以神經影像探究他們的大腦變化。有些研究者認為音樂訓練牽涉到多感官的運用,很適合做為觀察神經可塑性的模式。 我一直覺得如果〔能力〕是可以因為練習而獲得,是一件好事。 前提是要考慮個體本身的生心狀態與喜愛外,也要注意個體喜歡音樂卻不代表一定要立刻學習特定樂器。
一項針對音樂和歌唱對成人主觀幸福感(SWB)影響的系統性文獻回顧,共分析了37篇量化研究。研究顯示,音樂聆聽是最常見的介入方式,但團體歌唱也獲得了廣泛關注。相比之下,關於樂器演奏影響的研究較少,需要更多研究補充相關資料。由於介入方式多樣且時長不一,各研究之間存在異質性,因此難以得出普遍性的結論。此外
音樂(活動)有情感抒發與交流的功能,也能有效促進身心健康。作為一種非語言的情緒表達途徑,音樂使長者能自然地抒發內心情感,減輕焦慮和抑鬱情緒,同時提升正向情感,避免負面情緒壓力的積累。音樂治療師在此過程中可發揮關鍵作
馬丁·馬蒂的著作《兒童的奧祕》重新塑造了我們對兒童的看法,這本書探討了關懷者對兒童的看法以及這種看法如何影響育兒方式和親子關係。馬蒂強調以更開放和積極的心態面對育兒挑戰,從而增進與孩子之間的理解與聯繫。本文分析了書中的核心觀點,幫助讀者領悟關懷孩子的真正意義。
當我們面對與他人的互動時,界限的靈活性與堅守的必要性成為一個掙扎的議題,在什麼情況下應該堅守界限,和何時可以進行調整,以協調個人信仰與專業選擇之間的平衡。
日常對話情境中,講者與聽者的身份不斷交替,良好的聆聽能力對學生而言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嘈雜的環境中,注意力和專注力的運用能幫助學生有效聆聽。本文探討聽覺注意力的定義及其在學習過程中的應用,包括如何透過目標音與幹擾音的對比來強化選擇性聽覺注意力,為學生提供實用的技巧,以提升其在複雜環境中的聽覺理解能力。
最近閱讀幾篇都是以有音樂相關經驗,以神經影像探究他們的大腦變化。有些研究者認為音樂訓練牽涉到多感官的運用,很適合做為觀察神經可塑性的模式。 我一直覺得如果〔能力〕是可以因為練習而獲得,是一件好事。 前提是要考慮個體本身的生心狀態與喜愛外,也要注意個體喜歡音樂卻不代表一定要立刻學習特定樂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透過視覺藝術與音樂的結合,可以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培養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和欣賞能力。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視覺藝術來學習音樂概念,並提出了多種豐富的跨學科學習方式。一系列相關文章將繼續深入探討不同學科領域之間的跨學科教學。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及資訊,搭配古典樂名曲的影片來做講解及賞析,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最近閱讀幾篇都是以有音樂相關經驗,以神經影像探究他們的大腦變化。有些研究者認為音樂訓練牽涉到多感官的運用,很適合做為觀察神經可塑性的模式。 我一直覺得如果〔能力〕是可以因為練習而獲得,是一件好事。 前提是要考慮個體本身的生心狀態與喜愛外,也要注意個體喜歡音樂卻不代表一定要立刻學習特定樂器。
Thumbnail
高中大學時代開始接觸薩克斯風,透過加入音樂協會和管樂團學習薩克斯風。學習過程充滿挑戰與困難,但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不斷進步。這份學習之路錯綜複雜,卻充滿成長與收穫。
Thumbnail
學琴不僅是一種技能的習得,更是一種心靈的陶冶和生活品質的提升。這篇文章探討了學琴的各個方面,包括增強智力發展、專注力和耐心、減壓和情感表達、增強自信心等。文章還介紹了開始學琴的方法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長期規劃方面的建議。學琴對於個人成長和心靈豐富是非常重要的。
Thumbnail
一部影片當中,哪裡需要音樂、哪裡不需要音樂,永遠都沒有標準答案,甚至連導演本人都不一定知道正確答案,但這是配樂工作者非常重要的課題之一。 以前念碩士時,電影分析一直是占比很重的一堂課,每週都要看3-5部電影,然後同學輪流上台講解這幾部電影的配樂分析報告。為的就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離開音樂社團的心路歷程,遇到了老師的不公平對待和指導方式的問題,暢談了離開音樂社團後的學習過程和成長。他分享了對音樂的熱愛以及堅持不懈的努力,並推薦了一位知名YOUTUBER的樂理課程。
Thumbnail
音樂,是我創作時的良伴,繪畫的時候,感受到樂曲旋律力量的牽引。 此刻好好靜下來,深入認識音樂與詩,我不懂深奧的樂理、調性、和弦,但我相信,音樂或詩歌對每個人的意義,都是獨一無二的,再多的分析、評論與故事背景,都只是輔助,讓自己沉浸在其中是最好的方式,細細地閱、聽作品,產生感觸,是個人獨享的特殊體驗
Thumbnail
這是一篇介紹音樂教育的文章,〖華’s 音樂菜單〗文章內容豐富,涵蓋了多方面的音樂學習資源。 包括基礎樂理、不同風格中的旋律特色、節奏模式、和聲應用、樂器介紹、音樂歷史、情感表達、心靈治癒、音樂創作等,並透過跨界音樂點心和創意實驗室,供實際練習和遊戲,啟發學生的音樂創作及鑑賞能力。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透過視覺藝術與音樂的結合,可以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培養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和欣賞能力。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視覺藝術來學習音樂概念,並提出了多種豐富的跨學科學習方式。一系列相關文章將繼續深入探討不同學科領域之間的跨學科教學。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及資訊,搭配古典樂名曲的影片來做講解及賞析,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最近閱讀幾篇都是以有音樂相關經驗,以神經影像探究他們的大腦變化。有些研究者認為音樂訓練牽涉到多感官的運用,很適合做為觀察神經可塑性的模式。 我一直覺得如果〔能力〕是可以因為練習而獲得,是一件好事。 前提是要考慮個體本身的生心狀態與喜愛外,也要注意個體喜歡音樂卻不代表一定要立刻學習特定樂器。
Thumbnail
高中大學時代開始接觸薩克斯風,透過加入音樂協會和管樂團學習薩克斯風。學習過程充滿挑戰與困難,但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不斷進步。這份學習之路錯綜複雜,卻充滿成長與收穫。
Thumbnail
學琴不僅是一種技能的習得,更是一種心靈的陶冶和生活品質的提升。這篇文章探討了學琴的各個方面,包括增強智力發展、專注力和耐心、減壓和情感表達、增強自信心等。文章還介紹了開始學琴的方法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長期規劃方面的建議。學琴對於個人成長和心靈豐富是非常重要的。
Thumbnail
一部影片當中,哪裡需要音樂、哪裡不需要音樂,永遠都沒有標準答案,甚至連導演本人都不一定知道正確答案,但這是配樂工作者非常重要的課題之一。 以前念碩士時,電影分析一直是占比很重的一堂課,每週都要看3-5部電影,然後同學輪流上台講解這幾部電影的配樂分析報告。為的就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離開音樂社團的心路歷程,遇到了老師的不公平對待和指導方式的問題,暢談了離開音樂社團後的學習過程和成長。他分享了對音樂的熱愛以及堅持不懈的努力,並推薦了一位知名YOUTUBER的樂理課程。
Thumbnail
音樂,是我創作時的良伴,繪畫的時候,感受到樂曲旋律力量的牽引。 此刻好好靜下來,深入認識音樂與詩,我不懂深奧的樂理、調性、和弦,但我相信,音樂或詩歌對每個人的意義,都是獨一無二的,再多的分析、評論與故事背景,都只是輔助,讓自己沉浸在其中是最好的方式,細細地閱、聽作品,產生感觸,是個人獨享的特殊體驗
Thumbnail
這是一篇介紹音樂教育的文章,〖華’s 音樂菜單〗文章內容豐富,涵蓋了多方面的音樂學習資源。 包括基礎樂理、不同風格中的旋律特色、節奏模式、和聲應用、樂器介紹、音樂歷史、情感表達、心靈治癒、音樂創作等,並透過跨界音樂點心和創意實驗室,供實際練習和遊戲,啟發學生的音樂創作及鑑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