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中的「損失厭惡」陷阱

更新於 2024/10/2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常常面臨著需要在收益與損失之間做出選擇的情況,在羅振宇的《羅輯思維(商業篇)》中,提到了一個有趣的人性特質—「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這個概念不僅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決策,更是企業經營和投資決策中一個關鍵的心理因素。

人類天生就有一個顯著的心理特徵:失去某樣東西帶來的痛苦感,遠遠大於獲得同等價值物品所帶來的快樂感。這種「損失厭惡」的傾向,往往會導致我們做出非理性的決策。

有個一個非常有趣的研究案例,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關於癌症治療決策的調查,他們用兩種不同的方式描述同一個治療方案:

第一種表述:「假如你得了癌症,有一款新藥可以治癒癌症,但有風險,20%的服用者可能因此而死,你會選擇服用嗎?」

第二種表述:「假如你得了癌症,有一款新藥可以治癒 80%的癌症患者,但其餘的人會死亡,你會選擇服用嗎?」

這兩個問題本質上是完全相同的情況,只是描述的角度不同。然而,研究結果顯示,在第一種表述下,大多數人選擇不服用;而在第二種表述下,絕大多數人卻選擇服用。這個結果清楚地展示了「損失厭惡」的影響——當我們將焦點放在可能的損失上時(20%的死亡風險),人們傾向於迴避;但當強調獲得的可能性時(80%的治癒機會),人們則更願意接受風險。

這種心理特質在職場決策中也非常普遍。例如,當一個行業或公司明顯走下坡路時,許多員工即使看到了危機訊號,卻仍然選擇留在原地。他們會列舉各種捨不得離開的理由,包括感情因素、既得利益等。這些人實際上是在用「損失厭惡」的心態,讓自己暴露在更大的風險之中。

為什麼我們會如此不理性?這是因為人類在評估損失和收益時,總是傾向於高估損失、低估收益。這種偏差導致我們在面對風險時,常常選擇維持現狀,即使這可能讓我們錯過更好的機會。

那麼,如何克服這種「損失厭惡」的傾向呢?羅振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考方法:跳出收益和損失的直接比較,轉而採用置身事外的視角來做決策。

舉例來說,當你想購買一件價值 1,000 元的商品時,與其糾結於買或不買的選擇,不如換個思考方式:假設現在同時擺在你面前的是這件商品和 1,000 元現金,你只能選擇其中之一,你會選擇哪一個?這種思考方式能幫助我們擺脫情緒的影響,做出更理性的決策。

我認為「損失厭惡」確實深深影響著我們的決策,但認識到這一點就是改變的開始。在商業決策中,我們需要特別警惕這種心理傾向,避免它影響我們的判斷。

「損失厭惡」是人性中一個根深蒂固的特質,它常常導致我們做出非理性的決策。要克服這個傾向,關鍵在於學會用更客觀的視角來評估選項,而不是被可能的損失所束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商業決策中保持理性,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圖片來源: Dall.E 生成

圖片來源: Dall.E 生成


avatar-img
17會員
39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oger學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了「灰犀牛」這一商業概念,指出了那些顯而易見卻被忽視的風險如何影響企業發展。通過分析真實案例和海恩法則,說明了為什麼這些問題難以解決,並提出了可能的應對策略。文章強調了正確認識和處理「灰犀牛」事件的重要性。
本文探討了「房間裡的大象」這一概念,指出了企業內部普遍存在的,被故意忽視的問題。文章通過案例分析、心理學理論和實驗結果,解釋了這種現象的形成原因,並提出了可能的解決方案。最後強調了直面問題、鼓勵開放溝通的重要性。
本文探討了企業發展的三個階段:從 0 到 1 的創業階段、從 1 到 N 的發展階段,以及從 N 到 N+1 的轉型階段。每個階段需要不同的能力和策略,企業需要在探索能力、標準化能力和二次創業能力之間不斷切換。文章強調了理解這一過程對創業者的重要性。
本文探討了有限責任公司制度的歷史演變及其潛在問題。從 Adam Smith 的反對到現代企業的普遍採用,有限責任制度既促進了大型企業的發展,也帶來了管理層與股東之間的潛在衝突。文章呼籲建立更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以平衡各方利益。
本文探討了組織管理中嚴格與寬鬆兩種策略的效果。通過分析《教堂經濟學》中的研究,文章指出嚴格的組織往往比寬鬆的組織更能長久存在。這是因為嚴格的組織能夠更好地完成其社會功能,從而持續獲得社會資源。這一發現對現代組織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本文探討了科技進步與就業的關係,通過歷史案例和經濟學理論,分析了技術創新如何影響就業市場。文章指出,雖然技術進步總體上會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但也可能帶來空間分配不均、技能適應時間差和財富集中等問題,需要社會各界共同應對。
本文探討了「灰犀牛」這一商業概念,指出了那些顯而易見卻被忽視的風險如何影響企業發展。通過分析真實案例和海恩法則,說明了為什麼這些問題難以解決,並提出了可能的應對策略。文章強調了正確認識和處理「灰犀牛」事件的重要性。
本文探討了「房間裡的大象」這一概念,指出了企業內部普遍存在的,被故意忽視的問題。文章通過案例分析、心理學理論和實驗結果,解釋了這種現象的形成原因,並提出了可能的解決方案。最後強調了直面問題、鼓勵開放溝通的重要性。
本文探討了企業發展的三個階段:從 0 到 1 的創業階段、從 1 到 N 的發展階段,以及從 N 到 N+1 的轉型階段。每個階段需要不同的能力和策略,企業需要在探索能力、標準化能力和二次創業能力之間不斷切換。文章強調了理解這一過程對創業者的重要性。
本文探討了有限責任公司制度的歷史演變及其潛在問題。從 Adam Smith 的反對到現代企業的普遍採用,有限責任制度既促進了大型企業的發展,也帶來了管理層與股東之間的潛在衝突。文章呼籲建立更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以平衡各方利益。
本文探討了組織管理中嚴格與寬鬆兩種策略的效果。通過分析《教堂經濟學》中的研究,文章指出嚴格的組織往往比寬鬆的組織更能長久存在。這是因為嚴格的組織能夠更好地完成其社會功能,從而持續獲得社會資源。這一發現對現代組織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本文探討了科技進步與就業的關係,通過歷史案例和經濟學理論,分析了技術創新如何影響就業市場。文章指出,雖然技術進步總體上會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但也可能帶來空間分配不均、技能適應時間差和財富集中等問題,需要社會各界共同應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上一集 我們談到大多數的人在做出選擇時,會有一定的慣性。 他們會採取一種守舊的方式,以習慣性的想法和思維去面對各種不同的選擇。 這樣的方式或許 但同樣的也限制了我們思考和擴展的可能性。 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我們常陷入在舒適圈裡。人們常抱怨著生活的不公平、不喜歡的工作、不想要的生活;嚷嚷著想
Thumbnail
深入探討《心理摩擦力》一書,揭示心理障礙並提供解決方案,包括克服心理摩擦力、創造支持性的環境,以及保持一致性和責任感。
Thumbnail
我們經常遇過這種情況:明明心裡有了主意,卻因為周圍其他人的意見而改變了決定;或是明知道自己是對的,卻因為不想與眾不同而選擇沉默?這些其實都是群體壓力對我們決策的影響。在William Poundstone的《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
Thumbnail
固定型思維模式常常讓我們過度在意他人的看法,使我們的行動和決定受限於外界的評價和期望。這種思維模式往往導致恐懼失敗,害怕挑戰,因為失敗在這種思維下被視為個人能力的不足。相反地,成長型思維模式則鼓勵我們專注於自我提升和學習。在這種思維下,挑戰被視為成長的機會,失敗則是學習和進步的一部分。
Thumbnail
有一種心理現象是,當我們不懂處理「內在情緒」時,會採取面對的相反做法,因為承受不起只好逃避,稱為「反向作用」。此種心理防衛機轉是「擔心某些事情發生,反而故意做出相反的事」,例如對某人過度禮貌,其實是掩飾厭惡某人,他若不這樣做,就怕無意間露出馬腳、露出自己不敢面對的脆弱面。
Thumbnail
心理學的"證實偏差" 在選項多的時候下的決定越容易後悔 選擇交往對象時2選1不容易後悔 20選1就容易後悔,尤其選擇後其他幾位忽然某方面表現突出,就會產生不滿足,因而開始有了負面情緒 選擇名產試吃時分別有3種口味跟20種口味的店家 只有3種口味的品牌店家,選擇性雖然少,但是最後買的
Thumbnail
除非你有‘’決策恐懼症‘’(Decidophobia), 或是稱為“選擇困難症”,每個人每一天都會面對各種情況,也都必須做出選擇。差別只是,你是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尤其,面對比較重大的情況時,你會以什麼樣的思維方式來做選擇。 仔細回想過去面對比較重大情況;必須做選擇時,竟然發現自己不愛跟從多數人所愛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上一集 我們談到大多數的人在做出選擇時,會有一定的慣性。 他們會採取一種守舊的方式,以習慣性的想法和思維去面對各種不同的選擇。 這樣的方式或許 但同樣的也限制了我們思考和擴展的可能性。 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我們常陷入在舒適圈裡。人們常抱怨著生活的不公平、不喜歡的工作、不想要的生活;嚷嚷著想
Thumbnail
深入探討《心理摩擦力》一書,揭示心理障礙並提供解決方案,包括克服心理摩擦力、創造支持性的環境,以及保持一致性和責任感。
Thumbnail
我們經常遇過這種情況:明明心裡有了主意,卻因為周圍其他人的意見而改變了決定;或是明知道自己是對的,卻因為不想與眾不同而選擇沉默?這些其實都是群體壓力對我們決策的影響。在William Poundstone的《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
Thumbnail
固定型思維模式常常讓我們過度在意他人的看法,使我們的行動和決定受限於外界的評價和期望。這種思維模式往往導致恐懼失敗,害怕挑戰,因為失敗在這種思維下被視為個人能力的不足。相反地,成長型思維模式則鼓勵我們專注於自我提升和學習。在這種思維下,挑戰被視為成長的機會,失敗則是學習和進步的一部分。
Thumbnail
有一種心理現象是,當我們不懂處理「內在情緒」時,會採取面對的相反做法,因為承受不起只好逃避,稱為「反向作用」。此種心理防衛機轉是「擔心某些事情發生,反而故意做出相反的事」,例如對某人過度禮貌,其實是掩飾厭惡某人,他若不這樣做,就怕無意間露出馬腳、露出自己不敢面對的脆弱面。
Thumbnail
心理學的"證實偏差" 在選項多的時候下的決定越容易後悔 選擇交往對象時2選1不容易後悔 20選1就容易後悔,尤其選擇後其他幾位忽然某方面表現突出,就會產生不滿足,因而開始有了負面情緒 選擇名產試吃時分別有3種口味跟20種口味的店家 只有3種口味的品牌店家,選擇性雖然少,但是最後買的
Thumbnail
除非你有‘’決策恐懼症‘’(Decidophobia), 或是稱為“選擇困難症”,每個人每一天都會面對各種情況,也都必須做出選擇。差別只是,你是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尤其,面對比較重大的情況時,你會以什麼樣的思維方式來做選擇。 仔細回想過去面對比較重大情況;必須做選擇時,竟然發現自己不愛跟從多數人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