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進步的雙面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近我們常常聽到一種擔憂:像AI這類的新技術的發展會不會導致大規模失業?在閱讀羅振宇的《羅輯思維(商業篇)》時,對新技術這個議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羅振宇在書中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歷史上,每當新技術出現,總會引發人們的恐慌,但最終結果往往是皆大歡喜。

書中先回顧一下歷史。在 19 世紀的工業革命時期,有一個名叫 Ned Ludd 的英國人,帶領工人砸壞機器,反對新技術的引入。這種行為被經濟學家稱為「勒德運動」(Luddite movement),而參與者則被稱為「勒德分子」。這個詞至今仍被用來形容那些反對技術進步的人。

然而,經濟學家們對這種擔憂嗤之以鼻。19 世紀的法國經濟學家 Frédéric Bastiat 就提出了一個反諷性的論述。他說:「如果你們認為新技術會摧毀就業,那麼技術倒退是不是就能增加財富呢?」他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假設我們法國現在的斧頭都太好用了,不如將所有的大斧頭都換成小斧頭。這樣,原本一天可以砍斷的樹,現在得用三天才能砍斷。這不就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能養活更多的伐木工人了嗎?」

Bastiat 的這個例子看似荒謬,卻深刻地揭示了一個重要的經濟學原理:技術進步不僅不會減少就業機會,反而會創造更多的工作崗位。這是因為技術進步會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進而刺激需求,最終導致整個經濟規模的擴大。

事實上,我們可以從現實中找到大量支持這一觀點的例子。比如,工業發達國家往往面臨勞動力資源緊缺的問題,而技術落後的國家卻經常被失業問題困擾。這似乎印證了技術進步確實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然而,羅振宇在書中提醒我們,僅僅關注經濟總量的變化是遠遠不夠的。他指出,技術進步帶來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向:

第一個方向是空間上的變化:新技術雖然創造了更多的工作職位,但這些新職位不一定在當地。舉個例子,網路電商的興起確實打垮了許多實體店鋪,但同時也創造了大量的物流快遞、線上客服、網路工程師等新職位。然而,這些新職位可能分布在其他地區,甚至其他國家。就像美國的許多網路公司,它們的客服部門可能設在印度,這樣工作機會就轉移到了印度。

第二個方向是時間上的變化:新技術產生的新工作往往需要新的技能,而學習這些新技能需要時間,有時甚至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對於那些無法及時適應新技術的人來說,他們可能會在這個過程中成為「輸家」。如果「輸家」太多,就可能演變成嚴重的社會和政治問題。

第三個方向,也是最令人擔憂的,是財富向少數人群集中的趨勢。羅振宇舉了兩個非常生動的例子來說明這一點。

首先是音樂產業的例子:在留聲機發明之前,音樂是一種轉瞬即逝的藝術形式,表演場景也是分散的。即使是小地方的音樂家,水準不高,也能有自己的表演和生存空間。但留聲機的發明徹底改變了這一切。最優秀的音樂家不再局限於當地聽眾,而是可以將自己的音樂傳播到任何地方。結果就是,大量的財富開始向少數優秀的音樂家集中。

另一個例子來自體育領域。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在 1990 年代之後,因為電視技術、衛星通信、實況轉播、網際網路等新技術的發展,實現了國際化。收入來源從美國擴展到了全世界。這直接反映在球員的薪資上:1980 年初,著名球員 Kareem Abdul-Jabbar (甲霸)的年薪是 60 萬美元。而現在,一個較好的 NBA 球員的年薪可能超過千萬美元。這些錢從哪裡來?答案是,世界各地的體育產業收入都集中到了少數球員身上。

面對這些變化,我們該如何看待?羅振宇提出了幾個值得深思的觀點:

首先,新技術的發展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新技術總是會帶來新的財富和工作機會,這個規律不會改變。

其次,雖然經濟學家的分析在總量上是正確的,但他們往往忽視了空間、時間和財富分配不均所帶來的社會和政治問題。這些問題已經超出了純粹經濟學的範疇。

最後,羅振宇指出,人類社會的一些基本規律是不會改變的。技術帶來繁榮的規律不會變,技術帶來貧富分化的規律也不會變。但同時,人類追求效率與公平的平衡這個規律同樣不會變。我們可以期待,未來的技術發展會帶來新的手段來遏制貧富分化的政治後果。

技術不會帶來一個悲觀的未來,而是會帶來一個我們還無法想像的未來。

圖片來源:Dall. E

圖片來源:Dall. 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oger學長的沙龍
25會員
442內容數
Roger學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6
本文揭示房東照片中的微笑如何提升Airbnb房源3.5%的預訂率,並在高不確定性情境下效果更顯著。文章詳述研究過程與案例,分析其職場應用與局限性。結論建議職場工作者利用微笑建立數位信任,並反思其文化與真實性問題。
Thumbnail
2025/05/06
本文揭示房東照片中的微笑如何提升Airbnb房源3.5%的預訂率,並在高不確定性情境下效果更顯著。文章詳述研究過程與案例,分析其職場應用與局限性。結論建議職場工作者利用微笑建立數位信任,並反思其文化與真實性問題。
Thumbnail
2025/04/21
本篇文章探討《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上發表的一篇關於負面消費經驗數位療法的研究。研究發現,當消費者在評論中同時表達情緒和理性思考時,能更快從負面體驗中恢復,並提高再次購買意願。文章闡述了研究方法、發現及其對個人與企業的啟示,並提供了反思。
Thumbnail
2025/04/21
本篇文章探討《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上發表的一篇關於負面消費經驗數位療法的研究。研究發現,當消費者在評論中同時表達情緒和理性思考時,能更快從負面體驗中恢復,並提高再次購買意願。文章闡述了研究方法、發現及其對個人與企業的啟示,並提供了反思。
Thumbnail
2025/04/08
本文深入探討美國人對財富分配的理想與現實認知之間的巨大差距。研究發現,無論政治立場或經濟地位如何,絕大多數美國人都期待更平等的財富分配模式,但同時也普遍低估了現實社會中的不平等程度。這項研究不僅對社會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啟示,也為組織管理和個人決策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Thumbnail
2025/04/08
本文深入探討美國人對財富分配的理想與現實認知之間的巨大差距。研究發現,無論政治立場或經濟地位如何,絕大多數美國人都期待更平等的財富分配模式,但同時也普遍低估了現實社會中的不平等程度。這項研究不僅對社會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啟示,也為組織管理和個人決策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時間快轉至2030年,或許城市還無懸浮飛車,但AI先會像電力存在每一個角落。百工百業運用智慧算力,就像打開水龍頭一樣容易。這描述並非Cyberpunk科幻場景,正逐漸在世界各地悄然成形。
Thumbnail
時間快轉至2030年,或許城市還無懸浮飛車,但AI先會像電力存在每一個角落。百工百業運用智慧算力,就像打開水龍頭一樣容易。這描述並非Cyberpunk科幻場景,正逐漸在世界各地悄然成形。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飛躍進步,各行各業再次地站在新一波工業革命的門檻上:從人工智慧驅動的創意過程到區塊鏈技術重新定義的集資方式,再到虛擬實境和數位建模為視覺設計帶來的無限可能,影視製作也將徹底改頭換面。本次就來深入探索這些變革如何為觀眾帶來更加沈浸、互動和個性化的觀影體驗。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飛躍進步,各行各業再次地站在新一波工業革命的門檻上:從人工智慧驅動的創意過程到區塊鏈技術重新定義的集資方式,再到虛擬實境和數位建模為視覺設計帶來的無限可能,影視製作也將徹底改頭換面。本次就來深入探索這些變革如何為觀眾帶來更加沈浸、互動和個性化的觀影體驗。
Thumbnail
我們經常聽到AI將如何改變職場生態的預測,像是AI要取代誰,要讓誰失業。 然而事實上,AI的誕生似乎對企業好像沒有發生什麼重大變化,看起來有影響的只有這些科技巨頭,像是微軟、Google、OpenAI 對模型拼場,以及Nvidia的股價漲翻,以及部分的人發財了。
Thumbnail
我們經常聽到AI將如何改變職場生態的預測,像是AI要取代誰,要讓誰失業。 然而事實上,AI的誕生似乎對企業好像沒有發生什麼重大變化,看起來有影響的只有這些科技巨頭,像是微軟、Google、OpenAI 對模型拼場,以及Nvidia的股價漲翻,以及部分的人發財了。
Thumbnail
人工智能的年代已經來臨。作為人類的我們應何去何從?與其與機械人比拼競爭,不如與它們合作共存。在市場學上推崇「藍海策略」(Blue Ocean Strategy),意指跨越現有競爭的邊界,拓展未存在的領域,創造新的價值與需求。
Thumbnail
人工智能的年代已經來臨。作為人類的我們應何去何從?與其與機械人比拼競爭,不如與它們合作共存。在市場學上推崇「藍海策略」(Blue Ocean Strategy),意指跨越現有競爭的邊界,拓展未存在的領域,創造新的價值與需求。
Thumbnail
企業需關注數位優化和數位轉型以提高競爭力。數位優化強調提升效率和效果,數位轉型則重塑商業模式並超越優化,包含商業模式創新、數據驅動的決策和數位創新文化。該文章涵蓋了這些議題,並期待更多關於 RPA + AI 與數位轉型的最新趨勢與觀點。
Thumbnail
企業需關注數位優化和數位轉型以提高競爭力。數位優化強調提升效率和效果,數位轉型則重塑商業模式並超越優化,包含商業模式創新、數據驅動的決策和數位創新文化。該文章涵蓋了這些議題,並期待更多關於 RPA + AI 與數位轉型的最新趨勢與觀點。
Thumbnail
輾壓一切 當我們看到一台機器輾壓一切事務時,我們內心當然會感到不舒服,深摯討厭它,只是平心靜氣下來想一下,你又能做什麼?上個世紀藍領工薪階級被工業化的進程所取代時,它們同樣市帶著無奈又厭惡的神情看蒸汽機、內燃機、一切共業化的東西。但最終,它們被取代了。而厭惡的這些人則漸漸沉淪,沒落。去做更沒有價值
Thumbnail
輾壓一切 當我們看到一台機器輾壓一切事務時,我們內心當然會感到不舒服,深摯討厭它,只是平心靜氣下來想一下,你又能做什麼?上個世紀藍領工薪階級被工業化的進程所取代時,它們同樣市帶著無奈又厭惡的神情看蒸汽機、內燃機、一切共業化的東西。但最終,它們被取代了。而厭惡的這些人則漸漸沉淪,沒落。去做更沒有價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