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月底,台灣的撲克牌手Fatty拍了一部關於「職業撲克牌手的一天」的影片。作為一名線上撲克玩家,他的生活沒有什麼「賭神」電影中的戲劇性場景,他就是像一般人一樣早起,梳洗之後展開他的一天。
但相較於一般上班族,他的一天的確看起來更愜意一些,或者,以撲克牌手的語言來說,更「平衡」一些。他帶著家裡的狗狗一起去爬山,他說只要天氣許可,一週會去爬兩三次山。下山之後,吃了簡單的早餐(在需要工作的日子裡,他會選擇沒有澱粉的早餐,以避免打牌時感到昏昏沉沉),沖完冷水澡,在電腦前面上工。
打線上撲克的過程看起來非常枯燥,尤其,對於這些牌手而言,為了在單位時間內爭取最大效益,他們會在不影響自己判斷品質的範圍內,盡可能地同時打多桌手牌。他們沒辦法像桌遊玩家或撲克的娛樂玩家那樣慢條斯理地享受遊戲,而是,那就是工作,該怎麼打就怎麼打。
雖然作為牌手,其中許多人還是喜歡這個遊戲的,但就像電競選手一樣,當撲克成為一個人的主要收入來源時,他就不再僅僅是遊戲。密集地同時面對那麼多手牌,其實是一種強度相當高的工作。
但對於這些職業選手而言,除了打牌之外,另一個佔據工作時間的部分是學習、是繼續精進自己的撲克水平。雖然那些基本的策略他們已經幾乎能夠自動導航而不犯錯,但隨著級別的提升、選手們會進入更高一個層次的競賽。所有人都懂基本策略的遊戲是一款新的遊戲,那裡也需要包含一些更加精細的,需要反覆推敲的進階策略。
由於撲克是一個面對不固定多人的競技遊戲,整個玩家池傾向的轉變與提升,將讓策略的演進與調整近乎沒有止盡。對於個別的選手而言更是如此,沒有人能夠完全通透地理解,因為這不只是數學加上心理戰,更是資訊蒐集與解讀的競爭。而對於更長期的撲克職業生涯來說,對其他牌手的掌握以及自身打法的平衡,都是一場從成為職業一路競技到退休的漫長馬拉松。
*
在訪談中,Fatty提到,在他的觀念裡面,利潤的來源並不來自於打牌,真正讓自己賺錢的其實是這些學習。這一點由職業牌手口中說出來會特別有說服力,因為根據他們的工作性質,他最主要的決策原則上是在上牌桌之前就已經決定下來的。
什麼手牌值得玩,在什麼位置開多大範圍的牌、用多大的尺寸下注、哪些情況應該要詐唬、哪些情況必須棄牌。這些都是基於牌手的學習,在事情就已經了然於胸的。牌局的當下,他們需要做的事情是透過觀察與資訊蒐集,去判斷當前的情況處於所有可能狀況中的哪一種,並做出期望值最高的那一個決策。
因此,那些看起來讓他們「點一點滑鼠就賺幾百美金」的打牌過程並不是真正使其賺錢的關鍵,而只是其學習成果在世界上落實的方式罷了。
對我來說最受啟發的地方在於,這一點其實不只在撲克上如此,在多數的職業領域、乃至於人際生活都是如此。一個人會受人尊重、或者取得成功,從最可見的層次來說,是因為他的行為,以及其行為的產物。但就像所謂「台下十年功」,之所以一個人能夠做出這些令他得到掌聲的表演,是因為他花了我們難以想像的時間在學習與演練,才能給出那些使他從人群間突顯出來的表現。
人的體力與注意力有其極限,熱情也會在過度勞累時消磨殆盡。所以在許多時候,暫時停下工作,讓自己休息是必要的。然而,無論是想要提升收入,或者想要讓自己從其他角度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永遠都不應該停止學習,因為唯有學習,才是這一切提升之本。當你學會了一件更深入的知識或技術時,其實你就已經獲得了你所想要的提升之鑰匙,你將可以在未來裡面隨時反覆打開門,門後的寶物都將屬於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