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山魯凱維基媒體工作坊後記之四:探討族語在 Wikidata 再應用的可能性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萬山魯凱維基媒體工作坊後記之四】

族語有跳脫華語的學習方式嗎?
我們有可能去創造一個族語與族語對譯、族語與外語對譯的環境嗎?

想到當時到在萬山魯凱維基工作坊中
部落的夥伴向我分享:「過去的耆老與長輩常常都要與其他部落互通有無。雖然多納(魯凱語)跟萬山(魯凱語)還有茂林(魯凱語)的話都差很多(而且在過去實際的地點來看,三個部落的距離比起現在都收攏在茂林區境內還要遠的多),但很多長輩都會講。除此之外他們可能還同時會排灣、布農的話。」


回到現在常見的族語常見工具多是使用華語與族語對譯
不是用華語查詢族語就是用族語查詢華語這件事情
雖然再正常不過畢竟現在也有不少族人是再回頭學習族語
可是對於族語應用的想像跟可能性感覺就限縮在了某種小框框


同時族語的語系屬於南島語系
雖然我不是語言學的研究者
但華語屬於漢藏語系的一環跟馬來語、爪哇語等南島語系相比
是不是在對於特定文化或是語言的詮釋上面
同是南島語系的其他語言能夠更能完整詮釋的可能?


最近常常在一些族語教學的影片
看到類似的留言:泰雅語的什麼跟馬來語的什麼念起來差不多耶!
那我們有沒有什麼機會或是方式可以去做語詞的串連跟比較讓這種小小趣味的比較可以更加直觀更容易被看到?

萬山魯凱語單字在 Wikidata Lexeme 的呈現方式

萬山魯凱語單字在 Wikidata Lexeme 的呈現方式

圖片中的呈現是 Wikidata 的 詞位 (Lexeme) 功能

Wikidata 透過鏈結資料的格式實作辭典功能,串聯不同語言,達成不同語言的對譯。


只要以特定語言作為中介,就能很容易地達成同一詞彙不同語言的對譯。(當然需要特別去注意不精準對照的問題)

Wikidata Lexeme 中收錄的萬山魯凱語的「kiiʼi 羊」除了收錄語法跟翻譯也能收錄讀音

Wikidata Lexeme 中收錄的萬山魯凱語的「kiiʼi 羊」除了收錄語法跟翻譯也能收錄讀音

圖中我們與魯凱族的夥伴完成了萬山魯凱語、茂林魯凱語以及多納魯凱語三者各 10 個詞彙彙編至 Wikidata 中,就能達成三個語言的相互對譯與對照。並且再向英語或是其他語言的對照,便能透過這樣的方式直觀對照不同語言的些微差異,並且也跳脫傳統的 1 對 1 (一個語言對一個語言)的辭典編排方式。甚至過去學者所製作的阿美語 — 法語 ; 卑南語 — 法語 或是以日文編寫的 《 排灣語集 》 ( 1930 ) 、 《 泰雅語集 》(1931)、《 阿美語集 》(1933)等書可以透過這樣的重新彙編,就能很快並很低成本的提供給華語或是其他語言的使用者再利用。


或許這樣的語言保存方式是一種拓展語言應用與擴大詮釋的可能
當然我不是一個語言學者歡迎大家給予更多意見

Wikidata Lexeme 中收錄的英文的 Monkey 的呈現,透過選定其中另外一個語言做中介,逐一對照就能很快的完成多語言相互對譯的功能

Wikidata Lexeme 中收錄的英文的 Monkey 的呈現,透過選定其中另外一個語言做中介,逐一對照就能很快的完成多語言相互對譯的功能


[萬山魯凱維基工作坊]

  • 時間:20240814–15
  • 地點:高雄市茂林區沁屋民宿
  • 主辦單位: 高雄市茂林區永續人文教育協會

參考文獻

1會員
14內容數
從 2019 年開始嘗試帶開放社群,同時關注資料治理議題。 希望用一些文字留下一些對於社群經營與資料治理的想法,也期待與大家一起討論。 同時也會有一些閒言雜語,包含各種旅遊與地方學紀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llen聊聊大小事 的其他內容
隨著數位內容的迅猛增長,創作者需考慮如何有效保存自己的資料。本文提供了一個簡單而有效的策略:將每一篇文章同時上傳至多個社群平臺,這樣不僅可以擴展觸及率,還能分散風險,避免因單一平臺的封閉或政策變更而造成資料損失。即使時間與資源有限,輕鬆備份資料的做法也能使創作者在複雜的社群媒體環境中尋找安全保障。
「將訊息傳給好友,讓他們務必來看這部片」 從「種土」的故事中 我想要分享的另外一個點是:「向外溝通」 首先真的要感恩導演顏蘭權對於議題的敏感度 毅然決然的蹲點拍攝本片的兩位主角 八年的時間是如此大的毅力與決心 如此的付出才有辦法讓這個「基礎建設級別」的議題透過電影的方式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從萬山魯凱社群來看:維基百科不是文化、族語保存的唯一解,甚至可能不是最優解;所有的社群媒體、各種數位計劃都是契機
帶維基媒體工作坊這麼多年了 維基媒體運動有許多不同的開放專案 雖然維基百科(wikipedia)是最知名的一項專案 也是最多社群參與者、合作夥伴會邀請我們開設的工作坊項目 但是現況卻是:多數專案或是地方社群都不適合使用維基百科作為敲門磚
距離上一次到部落帶維基媒體工作坊已經一年有餘 上次是去到南投埔里到賽德克族的夥伴那與他們分享 Wikidata 以及 WikidataCon 的資訊 萬山部落讓我看到原住民族的多樣性
「透過再去訪談我們才知道還有這種說法..(略) 舉個例子 泰雅語 挖地的挖(如有錯誤請指正) 目前辭典有三種說法但在訪談後 我們才發現竟然有十一種說法我們有沒有可能用維基百科來記錄其他的說法」
隨著數位內容的迅猛增長,創作者需考慮如何有效保存自己的資料。本文提供了一個簡單而有效的策略:將每一篇文章同時上傳至多個社群平臺,這樣不僅可以擴展觸及率,還能分散風險,避免因單一平臺的封閉或政策變更而造成資料損失。即使時間與資源有限,輕鬆備份資料的做法也能使創作者在複雜的社群媒體環境中尋找安全保障。
「將訊息傳給好友,讓他們務必來看這部片」 從「種土」的故事中 我想要分享的另外一個點是:「向外溝通」 首先真的要感恩導演顏蘭權對於議題的敏感度 毅然決然的蹲點拍攝本片的兩位主角 八年的時間是如此大的毅力與決心 如此的付出才有辦法讓這個「基礎建設級別」的議題透過電影的方式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從萬山魯凱社群來看:維基百科不是文化、族語保存的唯一解,甚至可能不是最優解;所有的社群媒體、各種數位計劃都是契機
帶維基媒體工作坊這麼多年了 維基媒體運動有許多不同的開放專案 雖然維基百科(wikipedia)是最知名的一項專案 也是最多社群參與者、合作夥伴會邀請我們開設的工作坊項目 但是現況卻是:多數專案或是地方社群都不適合使用維基百科作為敲門磚
距離上一次到部落帶維基媒體工作坊已經一年有餘 上次是去到南投埔里到賽德克族的夥伴那與他們分享 Wikidata 以及 WikidataCon 的資訊 萬山部落讓我看到原住民族的多樣性
「透過再去訪談我們才知道還有這種說法..(略) 舉個例子 泰雅語 挖地的挖(如有錯誤請指正) 目前辭典有三種說法但在訪談後 我們才發現竟然有十一種說法我們有沒有可能用維基百科來記錄其他的說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Thumbnail
很榮幸代表原語會受邀參加玉山神學院族語教育推廣成果盛會。兩天時間裡,超過一百人次參與其中。今日也規劃了「唱自己的歌」橋段,讓參與者深切感受到族語和文化、信仰的力量,為臺灣各角落的族人朋友帶來光彩感動的展現。 Walis院長表示,族語是母親的語言,我們應該有自信地說出來,而族語聖經則蘊含了豐富的語料
出於國家在制定語言政策及其運作的好奇,我對於殖民宗主國在殖民地實施的語言政治特別感興趣。我想,如果我掌握或了解這統治技術的實體,那麼我就能沿著它進入殖民地作家在語言與文學的思想領域。而對評論者或研究者而言,他們比什麼都看重這種文學思想的特質。   我看到《印地語公共領域:1920-1940 民族
  前言 上文提及閩南語沒有對應的文字,但因為要教育學生,因此任由廠商以自己的方式來推出與閩南語相對應的文字或發音,結果剛推出時即有七種不同的對應方式,連發音都無法統一。之後教育部整理了常用的「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700字表」供參考,(請見底下的網址。) https://ws.moe.edu.t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關於語言學的一些思考
Thumbnail
近年來,現代台灣社會隨著科技進步、全球化發展,文化的多元性不斷呈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開始思考,在現代社會,是否還有必要學習古老的文言文?這個問題涉及到文化傳承、語文修養以及個人發展等多個層面,值得深入探討。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Thumbnail
很榮幸代表原語會受邀參加玉山神學院族語教育推廣成果盛會。兩天時間裡,超過一百人次參與其中。今日也規劃了「唱自己的歌」橋段,讓參與者深切感受到族語和文化、信仰的力量,為臺灣各角落的族人朋友帶來光彩感動的展現。 Walis院長表示,族語是母親的語言,我們應該有自信地說出來,而族語聖經則蘊含了豐富的語料
出於國家在制定語言政策及其運作的好奇,我對於殖民宗主國在殖民地實施的語言政治特別感興趣。我想,如果我掌握或了解這統治技術的實體,那麼我就能沿著它進入殖民地作家在語言與文學的思想領域。而對評論者或研究者而言,他們比什麼都看重這種文學思想的特質。   我看到《印地語公共領域:1920-1940 民族
  前言 上文提及閩南語沒有對應的文字,但因為要教育學生,因此任由廠商以自己的方式來推出與閩南語相對應的文字或發音,結果剛推出時即有七種不同的對應方式,連發音都無法統一。之後教育部整理了常用的「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700字表」供參考,(請見底下的網址。) https://ws.moe.edu.t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關於語言學的一些思考
Thumbnail
近年來,現代台灣社會隨著科技進步、全球化發展,文化的多元性不斷呈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開始思考,在現代社會,是否還有必要學習古老的文言文?這個問題涉及到文化傳承、語文修養以及個人發展等多個層面,值得深入探討。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