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的關心|談李喬《寒夜三部曲》的宗教內涵

更新於 2024/11/04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樣的宗教情懷帶給讀者思想上的啟發與感動,讓人獲得種種人生的啟示,同時也增加了《寒夜三部曲》的深度和廣度。

每一個人不管有無宗教信仰,對其生命都存有一種最後的預設或是所謂的「最終的關心」,並且依此假設生活,信以為真,這也就是宗教思想的本質,提供了人生的基本意義、安全感。換言之,人的性格與生活行為都倚賴其內在的信念,人往往會去尋求這種被視為「永恆」的信念或真理,進而信奉某種宗教或哲學,構成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以上的宗教或哲學,很自然地會有意或無意的表現在文學作品之中,留下或隱約或明顯的宗教痕跡。傳統上,宗教的衛道者一向強調文學的教化功能,而藝術工作者則一直注重文學的欣賞原則。其實,文學兼具了「教化」與「欣賞」的價值與意義。無論如何,文學作品承載了作者的宗教信仰或哲學,學者李達三論「文學與宗教有沒有關係」時更明白指出,文學作品是否善美、偉大,「應該依據作品內容中宗教思想的深度和廣度為其評估標準」。重點在於作者表達思想的技巧是否圓熟?是否高明?是否讓讀者接受、感動,乃至獲得人生的指引。

作家李喬(1934-)於《寒夜三部曲》第一部「寒夜」自序謂:「從事小說創作的人,大概都有一個抱負:要把自己最熱愛的,或最熟悉的,或和自己生命史關係最密切的東西寫成作品;希望在這樣一部作品裡,闡釋作者的生命觀、歷史觀。」此外,自承對佛教遠比基督教熟悉的李喬在接受莊紫蓉專訪時,談到了他的宗教觀,他說:「我是基督徒,過去接觸佛教三十多年。雖然我領洗了,但是我知道這兩個宗教的內涵,在我的心靈裡面是永遠存在的,每一部分都可以說是我生命史上不可或缺的、我都要的那種內涵。」還說:「我認為人應該有宗教情操,因為人有知識、審美、道德、宗教等四個情操,這天生就有的。有了這個東西,信不信教不重要。」可見李喬對宗教純粹採取「生命哲學」的角度。事實上,許多人亦復如此,不管其背景或本性如何,皆有可能對他已信奉半生的宗教或哲學,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變。英國天主教作家格雷安.葛林也認為:「一個人的信仰在一生中會由於周遭的環境、個人生活的際遇,及外在世界的情況而有所改變、修正、成長。」易言之,性格、資質傾向什麼就信仰什麼。所以,李喬對宗教所抱持的看法,並不至於讓人覺得奇怪。

李喬大河小說《寒夜三部曲》裡面,有著一般中國人普遍存在的「生死由命」的人生觀,認為天命乃人生所不能違逆者,故人之吉凶遭遇,幸或不幸,皆為命中之事,非人力所可改變。唯其如此,飽受「天災人禍」苦痛的蕃仔林的農民們,才能夠繼續生存下來。至於《寒夜三部曲》全書的宗教情懷,實繫於土地代言人劉阿漢的老妻──燈妹一個人的身上。因為丈夫劉阿漢一生苦難,婚後劉阿漢為了爭取農民權益,不顧燈妹強力反對,一再挺身反抗官商的剝削、壓迫,多次進出牢獄,燈妹默默忍受丈夫的不斷「惹麻煩」,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獨自承擔起維持這個家的全部責任,茹苦含辛,把六男三女扶養長大。在這層層的人生苦網中,必然得尋求精神支柱才能夠使自己繼續生活下去。於是她開始跟著那一位在「上蕃仔林」結庵修行的何玉(參與抗日事件而遭日本巡查強暴懷孕,生下孽種,因而出家)吃齋唸佛,渴望「無愛也無恨,什麼都沒有」。總之,她想從悲苦的人生中撤離,這是對生命的一種覺悟,最後只能求助於佛祖。劉阿漢的老友,來自唐山的「邱梅哥」頗諳佛理,認為燈妹是來自「天道」的人,不用出家就會得道,他也曾以佛理來開導燈妹,說阿漢這個人是「來自『修羅道』的阿修羅,所以一生就要遭遇無窮的憤恨不平;一般人祇為自己,或妻兒親友的不平而不平,這個人卻要為天下的不平而不平;天下又豈能平?所以他一生都不平。這是命。」是以她能承受得住丈夫、兒子的先後離她而去,此誠如作家吳錦發於《文學界》雜誌之《寒夜三部曲》討論會所言,「燈妹對苦難總是接受,比較接近佛學裡面對苦難生命的態度」。

燈妹這樣一個生命力旺盛,意志力超凡的老婦人,雖然目不識丁,但皈依佛祖之後,一句一句跟著強記,已可上口誦唸「觀音經」和「阿彌陀經」,至於有情人世的種種,固然依舊能夠震撼心田,但已不再能困惑她;「她,自願存心於哀樂人情之內,但她能夠頃刻間就濾棄方寸的雜滓,而回歸於一片清明。」當蕃仔林子弟被征調南洋而陣亡,骨灰送回家鄉,親人傷心欲絕,燈妹一方面告訴她們,不能一味呼天搶地要死要活,應咬緊牙關,將子弟養大!一方面以宗教情懷,穩定她們的心:「什麼叫做命?命就是要你去面對沒道理沒來由的劫難,不疑不怕不變不停地——就照原先的樣子活下去。這個,我們婦人家,比男人還強才對!」最後,燈妹臨終時,「她心裡時時被一種感恩和祥和的情態所填滿;原來佛法不是深不可測的學問——她沒有什麼學問——佛法是一種生活,一種自自然然的東西,一種呈現的光,而又進入呈現的光裏;一種會晤,和天地原先就有的自己會晤,然後相互融合,融於是我而又無我的西天。」

李喬透過「燈妹」這個角色,貫穿三部曲,而且把他對佛理的了解與體會,很生動地展現出來。這樣的宗教情懷帶給讀者思想上的啟發與感動,讓人獲得種種人生的啟示,同時也增加了《寒夜三部曲》的深度和廣度,提供一片恢閎深刻的反省空間,值得我們深加珍惜與重視。

 

avatar-img
85會員
1.3K內容數
英國哲人暨科學家培根說:「閱讀使人豐富,討論使人成熟,書寫使人精確。」閱讀吸收新知之後,參與討論,腦力激盪,多元思考,還要養成寫作的習慣,才能夠更精準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天星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讓人忍不住喜歡的小說 像蔣曉雲〈隨緣〉這麼活潑俏皮,趣味橫生,讓人忍不住喜歡的小說,實不多見。有的小說,本身負載了許多嚴肅的主題語碼,讀來雖然令人深思反省,但又未免覺得吃力了些。而〈隨緣〉是敘述一個靈巧且有幾分任性的女孩,愛上一個自己原本並不滿意的「屠夫牙醫」的平凡故事。作者似乎沒有「文以載
(一)雷馬克代表作 世界上許多知名作家因反政府而流亡異國,如《古拉格群島》的索忍尼辛、《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的昆德拉、《靈山》的高行健……等,而以赤裸裸描繪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線實況的半自傳體小說《西線無戰事》而享譽全球的德國作家雷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1898-1970),
(一)撼動人心 德國作家雷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1898-1970)描繪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線實況的半自傳體小說《西線無戰事》,於一九二九年問世時,有如平地一聲雷,立刻成為暢銷小說,掀起了熱潮,其後數度改拍成電影,亦頗受好評。《西線無戰事》是雷馬克的成名作,無疑也是當代反戰文
人如果忘記死亡這件事,會變得肆無忌憚,大膽到蹂躪道義,恣意橫行,道義於是成為不必要的東西,直到死亡的悲劇突然發生才有所醒悟。 (一)崇尚道德倫理 夏目漱石(1867-1916,なつめ そうせき,Natsume Sōseki)為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大文豪,主張真正的藝術必須合乎道德倫理,其作品也如此
馬塞爾喜怒無常,無疑跟瘋子一樣。可是個性使然,馬塞爾身陷其中而無法自拔 (ㄧ)馬塞爾個性 普魯斯特回憶錄式的自傳體小說《追憶似水年華》,第一人稱敘述者「我」即「馬塞爾」,在世51年,終身未婚,應跟他的個性息息相關。 敘述者馬塞爾年幼時即體弱多病,異常敏感、神經質、愛幻想,喜歡環繞一件事物進行無
當年尾崎紅葉以寫實主義手法,從高利貸行業切入舊傳統瓦解而新秩序迄未建立的明治時代,其社會色彩引起當代讀者共鳴。再者,書中愛情與金錢的對立及矛盾,乃是人類永遠存在的主題,毋怪乎《金色夜叉》可以吸引跨世紀的讀者。 (一)金色夜叉兼具善惡 尾崎紅葉(おざき こうよう,Ozaki Kōyō,1868-1
(一)讓人忍不住喜歡的小說 像蔣曉雲〈隨緣〉這麼活潑俏皮,趣味橫生,讓人忍不住喜歡的小說,實不多見。有的小說,本身負載了許多嚴肅的主題語碼,讀來雖然令人深思反省,但又未免覺得吃力了些。而〈隨緣〉是敘述一個靈巧且有幾分任性的女孩,愛上一個自己原本並不滿意的「屠夫牙醫」的平凡故事。作者似乎沒有「文以載
(一)雷馬克代表作 世界上許多知名作家因反政府而流亡異國,如《古拉格群島》的索忍尼辛、《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的昆德拉、《靈山》的高行健……等,而以赤裸裸描繪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線實況的半自傳體小說《西線無戰事》而享譽全球的德國作家雷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1898-1970),
(一)撼動人心 德國作家雷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1898-1970)描繪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線實況的半自傳體小說《西線無戰事》,於一九二九年問世時,有如平地一聲雷,立刻成為暢銷小說,掀起了熱潮,其後數度改拍成電影,亦頗受好評。《西線無戰事》是雷馬克的成名作,無疑也是當代反戰文
人如果忘記死亡這件事,會變得肆無忌憚,大膽到蹂躪道義,恣意橫行,道義於是成為不必要的東西,直到死亡的悲劇突然發生才有所醒悟。 (一)崇尚道德倫理 夏目漱石(1867-1916,なつめ そうせき,Natsume Sōseki)為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大文豪,主張真正的藝術必須合乎道德倫理,其作品也如此
馬塞爾喜怒無常,無疑跟瘋子一樣。可是個性使然,馬塞爾身陷其中而無法自拔 (ㄧ)馬塞爾個性 普魯斯特回憶錄式的自傳體小說《追憶似水年華》,第一人稱敘述者「我」即「馬塞爾」,在世51年,終身未婚,應跟他的個性息息相關。 敘述者馬塞爾年幼時即體弱多病,異常敏感、神經質、愛幻想,喜歡環繞一件事物進行無
當年尾崎紅葉以寫實主義手法,從高利貸行業切入舊傳統瓦解而新秩序迄未建立的明治時代,其社會色彩引起當代讀者共鳴。再者,書中愛情與金錢的對立及矛盾,乃是人類永遠存在的主題,毋怪乎《金色夜叉》可以吸引跨世紀的讀者。 (一)金色夜叉兼具善惡 尾崎紅葉(おざき こうよう,Ozaki Kōyō,1868-1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我所臣服的不僅僅是命運,更是七情六慾,更是善與惡。它絕非一種執著,而是一種無盡的謙卑。我接受身而為人的罪,我接受它所帶來的罰則,也接受我近乎純粹的良善,並徹底接受它帶給我的果實。 我全然接受一場命中注定的邂逅,無論它導向的是苦難還是幸福,我也全然接受愛所帶來傷害,並不再否認愛不存在。
Thumbnail
宗教是給死人用的,還是給活人用的? 什麼時候又是接觸宗教的最佳時間點呢? 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講到宗教你心中是否跳出迷信兩個字?其實宗教是非常科學的存在。宗教提供了三類問題的解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釋關於死亡的種種疑問。
Thumbnail
這就是我的故事,一個關於存在、虛無和永恆痛苦的故事。也許你會覺得我的經歷很荒謬,我的想法很偏激。但請記住,我們每個人都在面對著同樣的虛無,只是大多數人選擇了視而不見。而我,選擇了直視這種虛無。這就是我的詛咒,也是我的覺醒。
  從實用主義的角度而言,意義必須關聯於對行動的指引。如果信仰上帝使得一個人感覺自己變得更勇敢、對生活更有信心,那麼,上帝(或至少對上帝的經驗)就對這個人為真、有意義。反之,如果你背誦了一連串科學與邏輯的語句,但自己實際生活卻與這樣的思考不一致,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有「恆常」的誤解,以為深信哪尊神明就可以百毒不侵,刀槍不入,做了多少善事,就可以長生不老、萬壽無疆。如果沒有照那個人心中所想呈現,就是神明無靈感,做善事全是白搭。 宇宙有成、住、壞、空,人有生、老、病、死,這是大自然的現象,宇宙尚無法抵禦緣起緣滅,何況凡夫俗子的我們。信仰是幫助我們釐清
Thumbnail
生命留存一團謎 解不解兩相矛盾 我很好奇從彼時到此時 究竟 時間刻痕有多深 人世變遷有多大 滄海可美如今成桑田 信過的美麗 心中的永恆 學庸95.08.31/14:28
Thumbnail
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上帝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 ‭‭傳道書‬ ‭7‬:‭14‬ 人面對事物的感覺很敏銳,亨通的時候,我們會開心,患難的時候,會愁苦。但若僅止於此,我們則和動物無異。
Thumbnail
在分析罪惡問題前,一些概念必須加以明確定義,這是由於宗教信仰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
Thumbnail
這一章劈頭就是擷取榮格在【心理學與宗教】書中的一段文字:「我並非是…說給那些擁有信仰的幸福人士聽,而是說給許許多多生命不再有光、奧秘逐漸消散,以及對他而言上帝已死的人們聽的。」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我所臣服的不僅僅是命運,更是七情六慾,更是善與惡。它絕非一種執著,而是一種無盡的謙卑。我接受身而為人的罪,我接受它所帶來的罰則,也接受我近乎純粹的良善,並徹底接受它帶給我的果實。 我全然接受一場命中注定的邂逅,無論它導向的是苦難還是幸福,我也全然接受愛所帶來傷害,並不再否認愛不存在。
Thumbnail
宗教是給死人用的,還是給活人用的? 什麼時候又是接觸宗教的最佳時間點呢? 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講到宗教你心中是否跳出迷信兩個字?其實宗教是非常科學的存在。宗教提供了三類問題的解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釋關於死亡的種種疑問。
Thumbnail
這就是我的故事,一個關於存在、虛無和永恆痛苦的故事。也許你會覺得我的經歷很荒謬,我的想法很偏激。但請記住,我們每個人都在面對著同樣的虛無,只是大多數人選擇了視而不見。而我,選擇了直視這種虛無。這就是我的詛咒,也是我的覺醒。
  從實用主義的角度而言,意義必須關聯於對行動的指引。如果信仰上帝使得一個人感覺自己變得更勇敢、對生活更有信心,那麼,上帝(或至少對上帝的經驗)就對這個人為真、有意義。反之,如果你背誦了一連串科學與邏輯的語句,但自己實際生活卻與這樣的思考不一致,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有「恆常」的誤解,以為深信哪尊神明就可以百毒不侵,刀槍不入,做了多少善事,就可以長生不老、萬壽無疆。如果沒有照那個人心中所想呈現,就是神明無靈感,做善事全是白搭。 宇宙有成、住、壞、空,人有生、老、病、死,這是大自然的現象,宇宙尚無法抵禦緣起緣滅,何況凡夫俗子的我們。信仰是幫助我們釐清
Thumbnail
生命留存一團謎 解不解兩相矛盾 我很好奇從彼時到此時 究竟 時間刻痕有多深 人世變遷有多大 滄海可美如今成桑田 信過的美麗 心中的永恆 學庸95.08.31/14:28
Thumbnail
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上帝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 ‭‭傳道書‬ ‭7‬:‭14‬ 人面對事物的感覺很敏銳,亨通的時候,我們會開心,患難的時候,會愁苦。但若僅止於此,我們則和動物無異。
Thumbnail
在分析罪惡問題前,一些概念必須加以明確定義,這是由於宗教信仰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
Thumbnail
這一章劈頭就是擷取榮格在【心理學與宗教】書中的一段文字:「我並非是…說給那些擁有信仰的幸福人士聽,而是說給許許多多生命不再有光、奧秘逐漸消散,以及對他而言上帝已死的人們聽的。」